2022年春節(jié),自駕車到梅州來一次客家文化的觀摩之旅。<br>吃過午飯從廣州出發(fā),到梅州市區(qū)已是夜幕,住在千佛塔寺旁邊的一家酒店,叫做鴻儒文化精品酒店。 千佛塔寺就在咫尺之遙,很可惜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我不是個佛教徒,但是對寺廟建筑有濃厚的興趣。盡管不能進去,但是執(zhí)著地要去看看寺廟的外觀。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首先當然是去參觀博物館。有時間可以請個講解員,但認真閱讀墻上的文字說明也足夠了。 <p class="ql-block"> 我在博物館里很認真閱讀了關于客家民居的知識??图胰私ǚ亢苤v究,一看龍砂,二看水,三定方位、四擇日,多背山面水,坐南朝北。民居分為幾種類型,有圍龍屋、五鳳樓、客家土樓等。</p><p class="ql-block"> 圍龍屋,前低后高,中軸祖祠,兩側橫屋,前有半月池與禾坪,整體為橢圓形格局,如興寧永思堂、玉水竹園堂、仁厚溫公祠,大埔西河張氏光祿第。</p><p class="ql-block"> 五鳳樓在客家民居中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基本結構稱為“三堂兩橫”:中軸線由敞廳堂、敞廊、天井組成,外加上下兩堂和左右對稱的廂房。整棟建筑飛檐翹角,形如鳥翅,立面形如5只鳳凰。最有名的是大埔百侯通議大夫第。</p><p class="ql-block"> 客家土樓,規(guī)模最大最漂亮的土樓群在福建永定和南靖,并且早已申遺?;洊|的大埔、蕉嶺等地也有一些土樓,不夠典型。</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附近,有一處東山書院,是梅州保存下來唯一古書院,是我國客家地區(qū)規(guī)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筑。 東山書院現(xiàn)由梅縣東山中學管理使用,當時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p> 承德樓是位于梅城市中心的一座客家圍屋,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好。建屋人梁炯昌,號星樓,曾任暹羅(即現(xiàn)泰國)華人華僑僑領,同時亦經(jīng)商做生意。 解放后,承德樓充公,駐扎過部隊,后來又做過人民公社、學校,而梁氏后人因成分不好,被迫離開祖居承德樓。80年代年國家落實僑房政策之后,承德樓物歸原主,傳至第5代,修復并改建成現(xiàn)在的“星園酒家”。<div> 在這里用餐,不僅品嘗客家美食,同時也是品讀文化,品味歷史。</div> 林風眠先生的繪畫風格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最特別,把國畫與西洋畫融合在一起,像國畫帶上卡通風,又像西洋畫帶上中國古典韻味,很風趣很樂觀又很灑脫。所以來到梅州,必須瞻仰林風眠故居,再全面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林風眠故居位于梅縣區(qū)西陽鎮(zhèn)白宮閣公嶺村,建于清代,前擁半月形池塘,后枕老虎巖頂山,山清水秀,風水上佳。主體建筑是四合院式的客家傳統(tǒng)民居,懸山式白灰瓦頂平房,建筑面積有700多平米,共有房屋 23間,在當時算是一個殷實的大家庭。林風眠便是在這里出生,成長,并走上藝術道路。<div> 我查閱網(wǎng)上資料,是這樣評價林風眠先生: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上,林風眠是舉足輕重的一代宗師,這不僅是因為他別開生面的個人創(chuàng)作,更是因為他在東西方文化碰撞激蕩的大變局中,開辟出了一條中西融合、藝理貫通的藝術道路。<br><div> 我們在參觀故居的時候,有幸遇到林風眠族人,跟他攀談了幾句,原來林家直系大都已經(jīng)分散到海外,這里由族親代管,租給政府對外開放。</div></div> 在故居后面,有一棟2020年底才建成開放的林風眠紀念館,紀念館的建筑風格很像蘇州博物館。<div> 當年,林風眠先生在巴黎學成歸國之后,在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擔任校長,也就是現(xiàn)在位于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所以在中國美術學院的鼎力支持下,梅州市政府斥資修建了集客家特色與江南風格的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方位展示林風眠先生生平、藝術成就與貢獻的專題紀念館。</div> 梅縣區(qū)丙村鎮(zhèn)的客都人家是一個新建的旅游度假區(qū),主要展示客家建筑和文化,還設立了漢劇館、木偶館、埔寨紙花等等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展覽館。其中的客家美食博物館是全球首個以“客家美食”為主題的博物館,分為“客家文化與美食”“客家餐具的展示”“客家飲食禮儀”“美食體驗”好幾個板塊。<div> 這類有玩有吃有表演的度假區(qū),正常來說節(jié)假日應該人滿為患,但2022年春節(jié),真的凄清、蕭條得令人難過,當時人們真不知何時是個盡頭。<br></div> 找了一間民宿,似乎一個房客也沒有。很大的復式房,春節(jié)期間才300多一晚。 花萼樓位于廣東省大埔縣大東鎮(zhèn)聯(lián)豐村, 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因圓形樓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鄰居鄉(xiāng)村相愛之意,所以取名為“花萼樓”。<br> 花萼樓共有三環(huán),內環(huán)一層30個房間,二環(huán)二層60間,外環(huán)三層120間,樓高11.9米,設計精巧又富于美感,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 2019年10月,花萼樓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侯鎮(zhèn)在2010年被國家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梅州唯一獲得此稱號的鄉(xiāng)鎮(zhèn)。40元門票進景區(qū),里面有12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根本不可能看完,于是請了一個導游,著重參觀和講解了幾座古宅。<div> 肇慶堂建于民國六年,由留洋回來的楊蔭垣、楊俊三兩兄弟興建,因此設計成很有特色的中西合壁的建筑群——正面</div>的肇慶堂主體為典型的客家建筑,而側面西北角卻是一棟兩層洋樓 。 不論中式建筑還是洋樓,屋主人都對細節(jié)有著極致追求。比如屋頂天花的木飾雕刻,除了常見的花卉、龍鳳、獅子,連螃蟹都有,而洋樓角落的一根下水管,用雕花石膏包裹,極為精致講究。 我個人認為百侯鎮(zhèn)最有韻味的建筑當屬企南軒。企南軒最初的主人楊之徐是康熙年進士,壯年致仕歸田,建起這座小院作為教育子孫讀書的書齋。 自清代以來,百侯鎮(zhèn)人才輩出,是著名的"文化之鄉(xiāng)",而其中最有名的"詩書世家"便是楊士薰家族。楊士薰在順治年以貢生出仕,任翰林院教習。楊士薰的兒子楊之徐,也就是企南軒的主人,年少聰慧,29歲中進士,出任河南光山知縣,在任期間頗有政績,因受奸人誣陷,毅然辭官歸田,杜門課子。<div> 由于百侯文風鼎盛,加之楊之徐教子有方,他有五個兒子考中進士,三個孫子中進士后更是入選翰林,被當?shù)厝嗣雷u為“一腹三翰林”。清朝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是從二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部級官員。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相”。翰林院編修的職務相當于現(xiàn)在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的秘書,屬于比較有機會與皇帝親密接觸的職位,比如曾國藩,就曾經(jīng)在翰林院一呆九年。</div><div> 為了紀念南麓公楊士薰的文風家傳,他的后人在乾隆十二年修建了南麓公祠,及至文革期間祠堂被破壞得面目全非。為傳承百侯文化之光,啟迪后輩,弘揚崇文重教精神,楊家后裔在鄉(xiāng)賢和政府的幫扶下,于2012年完成了南麓公祠的重修光復,后來又掛名為翰林文化展覽館。</div> 百侯鎮(zhèn)類似這樣的古宅不計其數(shù),大部分關閉著不對外開發(fā),一些仍有后人居住也不對外開放,一些里面改造成展覽館或活動場所。 大埔泰安樓在縣城中心西湖公園的一角,當時必須出示48小時核酸證明才能進入,我們恰好2天沒有做核酸,只能遺憾地在公園里轉一圈就走了。 當天晚上入住松口鎮(zhèn)的一個農(nóng)莊,由于抵達時已經(jīng)夜幕深沉,吃過飯就在院子里放煙花。憑感覺知道農(nóng)莊面積很大,翌日清晨才見識到竟然擁有一整個山頭,有一些在建的娛樂設施和展館。<div> 農(nóng)莊房間風格很匹配主人土豪的氣質,金色的家具和窗簾在冬天的大山里顯得很溫暖。夏天到山里避暑,坐在陽臺欣賞夜景感受徐徐涼風拂面,該是多么愜意。</div> 以下圖一左側鳳維樓是山莊主樓,疫情期間相對冷清沒有住滿,所以方形小池旁邊這一排房間沒有開放。圖片上方的一個圓形的建筑是一個在建的展館,順著小路散步可以走很遠,都是這個山莊的范圍。 松口古鎮(zhèn)始建于南漢994年,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明清時期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下南洋的首個落腳點,因此這里建有中國唯一的“移民紀念廣場”;松江大酒店,曾經(jīng)是華僑歸來經(jīng)過松口首選的留宿地。<div> 今天的松口鎮(zhèn)仿佛是一片放映著的慢慢悠悠的無聲老電影,走在古鎮(zhèn)的街頭外來客就像是從現(xiàn)代穿越到百年前。</div> 從松口鎮(zhèn)返回,往南15公里便是雁洋鎮(zhèn)。我記得工作的頭兩年,出差梅州順帶參觀了葉劍英故居,此次來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建成葉劍英紀念園,故居只是位于其中的一小部分。對葉帥最早的了解,就是來自當年參觀時梅州籍領導給大家的講解——從未擔任核心領導崗位,但幾次在黨、國家抑或毛主席個人的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發(fā)揮重要作用,使得他一生屹立不倒,始終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榮譽。 到梅州來一般都不會錯過5A級景區(qū)雁南飛,景區(qū)大門票包含了一個客家古村落--橋溪村,距離雁南飛15分鐘車程。村子不大,有400多年歷史。村子里保留有明清時期的16座客家傳統(tǒng)民居建筑,比較氣派且保存完好的有繼善樓、世德樓、寶善樓等,掩映在陰那山腳下的山林之中,很秀麗的田園風光。<br><br> 雁南飛茶田是一九九五年就建成的度假旅游區(qū),以茶文化為主題,將茶田風光與客家文化藝術相結合。<div> 雁南飛固然談不上景色迤邐,但因疫情人跡罕見,帶給人視野和心胸上的開闊舒達,這種感受便已無與倫比。</div> 我們住在景區(qū)中心的圍龍屋酒店門口就是層層茶田,順著田埂走下去還有一片花田。 景區(qū)連接著龍那山生態(tài)谷,植物桫欏、藤蔓纏繞、旁逸斜出。我們無法窺見山谷全貌,只是沿著人工開辟的環(huán)形游覽步道走,一圈不過半個多小時,途中還經(jīng)過一個幽靜的寺廟叫寶靈寺。山谷中有一片寬闊平坦的休息區(qū),一個很大的餐廳蕭條地關閉著。不堪回首那三年餐飲業(yè)的慘淡歷程,今年一定會紅紅火火。 最后客家美食也是這趟旅行絕對不可或缺的部分。 D1:千佛塔寺-東山書院-客家博物館-承德樓午餐-林風眠故居-客都人家<div>D2:花萼樓-百侯古鎮(zhèn)-泰安樓</div><div>D3:松口古鎮(zhèn)-葉劍英紀念園-雁南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