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貴陽甲秀樓,中國九大名樓之一,始建于明朝萬歷26年(1598年),1621年失火焚毀,清康熙28年(1689年)重修,1981年按明代原來式樣重修,樓基部分采用現(xiàn)代建筑材料和技術(shù)。</p><p class="ql-block">甲秀樓在貴陽城南南明河上,以河中萬鰲礬石為基建造,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式建筑,現(xiàn)有七孔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涵碧潭,橋頭立石木牌坊(牌坊中央有“城南遺跡”四字),橋南有古建筑群“翠微園”(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總結(jié)甲秀樓有三部分組成:浮玉橋、甲秀樓、翠微園。</p><p class="ql-block">主體建筑甲秀樓由橋面至樓頂,三層高約20米,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花欄桿,在鬧市中自取幽靜清靈,于現(xiàn)代文明中閃爍歷史的光芒。明代吳達善題詩“為尋勝地一登樓,四面遠山盡入眸。多少春光題不出,柳煙輕宕小橋頭。”</p><p class="ql-block">“甲秀”取“科甲挺秀”的意思,甲秀樓是貴陽的歷史見證、文化發(fā)展史上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貴陽接站旅店簽約后,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打車15公里前往南明區(qū)甲秀樓。</p><p class="ql-block">我從“城南遺跡”的牌坊穿入,經(jīng)過涵碧亭,跟著游人沿浮玉橋挺進甲秀樓,再逛盡翠微園。甲秀樓不收費,但必須掃碼報名,每座樓閣園院是限定人數(shù)進入?yún)⒂^的??梢哉f,甲秀樓就是貴州地區(qū)明清時期的一塊光榮榜。碑刻、詩文、書畫、建筑、兩朝文武狀元郎,我不甚懂貴州,通過甲秀樓略微感知這個邊遠地域的一種文化精神,誰能說它是蠻荒之地,就像剛踏上貴陽這片生疏的土地,最先感知他的高原氣候和地貌一般(貴陽涼爽的風吹來埋沒了我的故鄉(xiāng)盛夏暑熱的印象,接車不斷穿越隧道,城外公路周邊是低矮的山丘連連。)。</p> <p class="ql-block">三點半出發(fā)甲秀樓,酒店門口容易打的往市區(qū)。</p><p class="ql-block">甲秀樓閑逛遇見火車上相識的天津林女士,巧了,她是貴陽飛機回程中打卡甲秀樓的。于是他鄉(xiāng)有了臨時伙伴,一起逛附近小吃街,靜等日暮燈垂拍甲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