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是2013年的冬季,岳母的侄女來上海探望姑媽。聽說80多歲的姑媽沒有坐過飛機,執(zhí)意帶岳母坐飛機回湖北老家住段時間。</p><p class="ql-block"> 一段日子后我和妻去接岳母回上海,短暫的逗留讓我記住了山里老屋后的火龍房。</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的鞋被淋濕了,晚餐后我被安排在老屋后的火垅房內(nèi)喝茶、烤火。</p><p class="ql-block"> 一盞被歲月煙火熏得昏暗的燈泡掛在屋梁上;一臺帶著天線的電視機時而清晰、時而馬賽克閃爍,我被安排就座在一個閃著火苗的爐火旁。</p><p class="ql-block"> 表嫂泡好茶拿出花生、瓜子,順手為我烤著被淋濕了的鞋子,我的目光落在了噼啪作響的爐火上。爐膛上一塊鐵板,鐵板的中心安裝著一根直徑約10公分的排氣管直通屋外。鐵板讓茶杯保持著溫度;管壁散發(fā)的熱量讓花生、瓜子不會受潮變軟,火垅房的溫暖驅(qū)趕著冬日的絲絲寒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表哥表嫂膝下一對兒女,女兒出嫁去了市區(qū)創(chuàng)業(yè)定居;兒子去外地私企打工,成了企業(yè)的中層管理。 </p><p class="ql-block"> 老兩口守著老屋、守著10多畝土地、守著一生不變的習(xí)慣。兒女們靠多年打拼在離開老屋40米開外的山坡上蓋了棟新屋。</p><p class="ql-block"> 新屋里住著岳母的三哥,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我們隨岳母的祖籍探訪與三舅同住新屋。</p> <p class="ql-block"> 妻的三舅是位退休教師,終身未娶。平日與其侄子同住一處,不錯的退休金也時常接濟著侄子家。</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訪后住進新屋與三舅為伴,三舅非常高興,想方設(shè)法讓我們感受著家的溫暖。我也沒有想到,這次的游玩讓我愛上了這方陌生的土地——當(dāng)陽。</p><p class="ql-block"> 十年間我成了當(dāng)陽的???,當(dāng)陽成了我的故鄉(xiāng),那里的親朋好友對我的熟悉遠超過對我妻子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表哥表嫂一輩子務(wù)農(nóng)。農(nóng)田、農(nóng)舍兩點一線,離家10多公里的“百寶寨”景區(qū)竟然從未光顧過。記得那天的游玩,表嫂積蓄多年的激情得到的了釋放 ,吆喝聲在山水間回蕩。</p><p class="ql-block"> 記得玉米成熟時,表嫂在空地上用磚塊支起爐灶煮玉米。我吃著玉米問表嫂: 種那么多玉米做什么?答: 喂豬。我問: 喂豬比我強嗎?豬能帶你去百寶寨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