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長宜放眼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季羨林談傳統(tǒng)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九組書友共讀分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3年8月19日共讀內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天人合一”新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汪碩</p><p class="ql-block"> 中西文化相異的源頭端在中國文化主張"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張"天人相分".文章對這兩種理論的思想淵源、本質及利弊進行比較,西方人喜歡把“天”與“人”分開講,而在中國則是把“天”與“人”合起來看。從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實現(xiàn)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動關系基礎上實現(xiàn)人對自然的認識、理解、融入、滲透和改造。</p><p class="ql-block"> 所謂“天人合一”,簡單點理解便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們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qū)鄰里間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一定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天人合一這也是研究中國哲學史學者回避不開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我對天人合一的理解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萬物,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怎么才能和諧,只有不斷探索事物的本質,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采取順應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為,才會和諧。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嘗試著踐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喜歡到自然中去散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神秘。我喜歡觀察自然界中的生命,感受它們的生命力和智慧。我也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節(jié)約能源、減少垃圾、保護環(huán)境。我認為,這些小小的行動,都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踐行,也是對自然的尊重和珍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 戴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讀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天人合一”新解》所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鄧樹仁</p><p class="ql-block"> 在季老眼中,“天”不是“天命”,不是有意志的上帝,也不是有智力有意志的自然,而是真實的大自然。“人”也不是“人生”,不是一個個蕓蕓眾生,而是指我們人類?!疤烊岁P系”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大自然合一,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p><p class="ql-block"> 季老認為,東西方文化在處理“天人關系”過程中,思維方式和行動也大為不同。西方文化的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向大自然窮追猛打,暴烈索取。短時間內看,似乎是成功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極大改善,但帶來的后果也很嚴重,諸如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江河湖海被污染,物種滅絕,新型疾病產(chǎn)生等,威脅著人類的未來發(fā)展,甚至人類的生存。而東方文化的指導思想是主張人與自然萬物渾然一體。</p><p class="ql-block"> 但不幸的是,近百年來,全世界正處于三十年河西的時代,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全是西方文化,我們也不能例外,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背后也產(chǎn)生了很多嚴重的后果,當前幾年的這場疫情也該算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有沒有挽救的辦法呢?季老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就是“三十年河東”,用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模式彌補西方分析思維模式的不足,同大自然交朋友,與大自然和諧共生。</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想到了中國古詩詞:白居易詩《鳥》“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待母歸”;李商隱詩《初食筍呈座中》“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shù),忍剪凌云一寸心?!薄?lt;/p><p class="ql-block"> 教育工作者站在教書育人的角度思考,其實,天人合一”還有一層意思:“天”代表“真理”和“法則”,“人”代表著不同個體的學生,“天人合一”就是我們的教育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的前提下,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真理,敬畏、尊重并利用規(guī)則。</p> <p class="ql-block"> 天人合一,“天”,代表“道”、“真理”、“法則”?!疤烊撕弦弧本褪桥c先天本性相結合,回歸大道,回根復命。</p><p class="ql-block"> 宇宙自然是一個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故一切人事都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道法,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易曼立</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哲學史上,“天人合一”是由道家和儒家兩大哲學派別提出和發(fā)展的。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應當遵循天的規(guī)律,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實現(xiàn)天命所在;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則強調靜心、無為而治,歸于道的本然和道德自然之中。</p><p class="ql-block"> 總之,“天人合一”是一種包容性、綜合性、和諧性的哲學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并對中國人民的思想、文化、社會和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具有深刻啟示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探尋和諧共處的路徑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許興宇</p> <p class="ql-block"> 所謂“天人合一”,古代先賢們,觀天地人,思考天地人,把天地人合為一體來講述。 </p><p class="ql-block"> 季老先生的觀點是非常高尚的,“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把一切都可以看作自然,人與自然和諧,人與其它生物共生,這是自然規(guī)律。我們應當遵從自然規(guī)律和自身本性去進行選擇。</p><p class="ql-block">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不僅在課堂,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教師的精神修養(yǎng)也可以從〝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更新思想觀念,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向真向善向美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徐正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