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7日下午,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軍在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參觀學習</p> <p class="ql-block">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是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文物和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p><p class="ql-block">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館初步設計是農(nóng)業(yè)展覽館,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遷至現(xiàn)址改為博物館并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館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員長1959年來新疆視察工作時為題寫的。2005年新館建成,建筑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該館科研工作以館藏文物為重點。2022年5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二期場館建成投用,新疆博物館邁入“雙館時代”。</p><p class="ql-block">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王軍夫人李洪英在烏魯木齊新疆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團結(jié)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歷史。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指出,要多角度全方位構建展現(xiàn)中華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內(nèi)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事實的話語體系和有效載體,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xiàn)、直抵人心。此次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博院共同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承辦的"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展覽,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一次盛舉。</p><p class="ql-block">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青銅器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金"或"吉金"的青銅器幾乎與早期文明相伴而生,是揭示早期中華文明起源、發(fā)展、興盛的最重要代表性物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收藏重鎮(zhèn)。本次展覽充分發(fā)揮國家博物館青銅器藏品時間跨度長、門類豐富、器型多樣、規(guī)模龐大的優(yōu)勢,以造型藝術、裝飾紋樣、銘文書法、工藝技術、銹蝕表現(xiàn)為綱,系統(tǒng)梳理這一中華文明代表性物證的發(fā)展歷程,通過象紋饒、作冊般、天亡簋、涇伯鹵、六年調(diào)生簋、師西簋等重器,向觀眾打開理解中華文明早期發(fā)展脈絡的窗口,引導觀眾更加全面、準確地理解中華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與重要特質(zhì)。</p><p class="ql-block">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橋梁。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負有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使命。衷心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牢固精神紐帶,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jié)奮斗!</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玉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近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p><p class="ql-block">而清代玉器,尤其是乾隆朝玉器,是中中國古代玉雕藝術的高峰。乾</p><p class="ql-block">隆二十四年勘定南北疆后,新疆玉料料由官府統(tǒng)一管理、開采,源源</p><p class="ql-block">不斷入貢朝廷。作為“拓地兩萬里”的的最好象征,玉雕藝術在乾隆</p><p class="ql-block">帝的積極推動下,獲得巨大發(fā)展。當時時造辦處玉作、如意館以及內(nèi)</p><p class="ql-block">務府三織造、鹽政、淮關等地均承接接皇家玉器的制作。乾隆帝親自</p><p class="ql-block">過問、直接參與玉器設計、制作的全過程,以自身的修養(yǎng)、學識、</p><p class="ql-block">品味影響包括玉器在內(nèi)的皇家藝術創(chuàng)作,有別于民間的、極具皇家</p><p class="ql-block">氣度的“內(nèi)廷恭造之式”因此形成。清代玉器,特別是乾隆朝玉器,</p><p class="ql-block">選材精良、器形規(guī)整、設計巧妙、意境高高雅、雕工精美、新品迭出,</p><p class="ql-block">為歷代所不及。</p><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皇家玉器數(shù)量之多、品質(zhì)質(zhì)之優(yōu),為世界上</p><p class="ql-block">任何博物館所不及。本次展覽從故宮宮博物院藏近一萬九件(套)</p><p class="ql-block">清代玉雕藝術品中,遊選一百件(套))精品,分為“受命于天”、“法</p><p class="ql-block">相梵音”、“玉不去身”、“清室雅伴”、“兒暇暇清賞”、“含英咀華”</p><p class="ql-block">六個單元,以玉器功能為經(jīng),材質(zhì)、工藝造造型、紋飾、內(nèi)涵、包裝為緯,</p><p class="ql-block">立體展示清代玉雕藝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并由近及遠,體味中華</p><p class="ql-block">玉文化的淵源有自和綿延不絕。</p> <p class="ql-block">國博廳簡介</p><p class="ql-block">新疆地區(qū)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戰(zhàn)略合作的重點地區(qū)。2022年8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簽訂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確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設立"國博廳",作為國家博物館向新疆輸送精品展覽的固定場所。設立"國博廳",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博物館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切實推進"文化潤疆"、以實際行動支持推動新疆文博隊伍建設和文物事業(yè)發(fā)展的有益嘗試。</p><p class="ql-block">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命運始終同中華民族整體命運緊密相連,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一向高度重視援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國博廳"將通過豐富優(yōu)質(zhì)的公共文化服務產(chǎn)品,生動講好新疆和內(nèi)地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文化相通、血脈交融、命運相連的中華文明故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各民族間文化認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注人更加強勁動力,作出應有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