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孝老敬親<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鋒</span>模范王何林事跡》</p><p class="ql-block"> 《孝老敬親模范王何林》 </p><p class="ql-block">宋萬昌撰文并轉(zhuǎn)發(fā)</p><p class="ql-block">隨北公路局.孝女王何林。</p><p class="ql-block">善待養(yǎng)父母.孝心勝親生。</p><p class="ql-block">工作勤發(fā)奮.總是當標兵。</p><p class="ql-block">黨的好女兒.事跡感人深。</p><p class="ql-block">父母都有病.伺奉很認真。</p><p class="ql-block">母親癱在床.膝前獻孝心。</p><p class="ql-block">求醫(yī)治母病.喂飯擦洗凈。</p><p class="ql-block">洗衣又做飯.上班忙的很。</p><p class="ql-block">白天做不完.加班到夜深。</p><p class="ql-block">孝心感世人.事跡遠傳名。</p><p class="ql-block">隨縣公路局.評為女標兵。</p><p class="ql-block">省市樹典型.荊楚楷模定。</p><p class="ql-block">五一勞動獎.敬老模范人。</p><p class="ql-block">三八紅旗手.國家把獎評。</p><p class="ql-block">先把事跡表.再看苦出身。</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牢記收養(yǎng)恩。</p><p class="ql-block">養(yǎng)父王明祥.養(yǎng)路在小林。</p><p class="ql-block">母親本姓何.父母有愛心。</p><p class="ql-block">小林衛(wèi)生院.收養(yǎng)我女嬰。</p><p class="ql-block">依據(jù)父母姓.取名王何林。</p><p class="ql-block">不知生父母.待我勝親生。</p><p class="ql-block">培養(yǎng)我讀書.工作又繼承。</p><p class="ql-block">父母教養(yǎng)恩.時刻不忘情。</p><p class="ql-block">父親先得病.服侍盡孝心。</p><p class="ql-block">父親去了世.母親也有病。</p><p class="ql-block">精心細照顧.才能活至今。</p><p class="ql-block">報到事跡多.敬請看附文。</p><p class="ql-block">再把美篇做.宣傳孝女心。</p><p class="ql-block">當今社會病.孝字應傳承。</p><p class="ql-block">董永臥寒冰.求魚為母親。</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人.從古傳到今。</p><p class="ql-block">學習王何林.當代女標兵。</p><p class="ql-block">工作樹楷模.全心孝雙親。</p><p class="ql-block">宣傳受教育.學習好典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錄:新聞詳情 報導原稿先鋒本色:王何林.孝老敬親 愛行萬里本色 下載APP</p><p class="ql-block">向中華第一孝女王何林學習!</p><p class="ql-block">向國家道德楷模王何林致敬!</p><p class="ql-block"> (宋萬昌/轉(zhuǎn)發(f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愛行萬里 下載APP)</span></p><p class="ql-block"> 先鋒本色:孝老敬親模范:<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何林.</span> </p><p class="ql-block"> 黨員生活雜志 <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聞詳情 </span></p><p class="ql-block">王何林,女,1977年3月出生,1993年參加工作,目前在隨縣公路管理局隨北養(yǎng)護管理中心從事公路養(yǎng)護工作,201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5年來,她不離不棄照料患病養(yǎng)父母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人,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敬老愛老模范人物”、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荊楚楷?!钡葮s譽。</p><p class="ql-block">早上5點起床,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洗漱、按摩,擦拭身體,做早飯,等把母親安頓好后,她才去上班。</p><p class="ql-block">在工作崗位上,她認真記錄每一個細節(jié),為千千萬萬的人能夠安全回家保駕護航。</p><p class="ql-block">一天的工作結(jié)束后,她立即趕回母親身邊,為母親打飯、洗衣服、清理褥瘡,一直到深夜……</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王何林平凡的一天。她是一名養(yǎng)路工,在崗位上她認真負責,從未出過差錯;她還是一名女兒,在家里她照顧母親,不曾叫過一句苦。</p><p class="ql-block">平均每天睡5個小時,基本沒有休息時間,這樣的平凡生活,王何林已經(jīng)堅持了10年。</p><p class="ql-block">“父母就是我的光”</p><p class="ql-block">1983年,王明祥夫婦在隨州市小林鎮(zhèn)衛(wèi)生院收養(yǎng)了一名女嬰,取名王何林。雖是收養(yǎng),但王明祥夫婦對王何林視如己出,王何林在他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23歲的王何林,本應像其他同齡女孩一樣,度過花樣的少女時代。但父母的突然病倒,讓她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p><p class="ql-block">2007年春天,父親王明祥患上了嚴重的心衰竭,身體每況愈下。本患有糖尿病的母親何明蘭也突發(fā)中風倒在家中,醫(yī)院的診斷結(jié)果為腦梗死,右側(cè)肢體偏癱,需要住院治療。</p><p class="ql-block">父母雙雙病倒,王何林壓力巨大。她一邊住在醫(yī)院照顧癱瘓的母親,配合醫(yī)生治療,每天為母親按摩、刷牙、翻動身體,一邊得向在家養(yǎng)病的父親謊稱母親的病情并不嚴重,住院一段時間就好了。</p><p class="ql-block">王何林的家庭本就不富裕,母親住院不到一個月,家里僅有的兩萬元積蓄就用光了,捏著手里的住院催款單,看著病床上昏迷的母親,她的大腦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但這接踵而來的災難并未打垮王何林,她從小與父母之間深深的感情讓她決定迎難而上?!斑€記得剛剛接替父親做養(yǎng)路工作的時候,我身高還沒養(yǎng)路用的鐵鍬高。母親怕我身體吃不消,每天陪著我上路做養(yǎng)護,整整陪了9年!”對于王何林來說,父母就是她的光,是她在這世上的全部。</p><p class="ql-block">王何林開始向親戚、好友、同事借錢,兩千三千地借,還將家里住的房子抵押出去,湊齊了母親幾萬元的住院費和醫(yī)療費。</p><p class="ql-block">母親的病情未能瞞過心思細膩的父親。由于牽掛妻子,王明祥的心臟病進一步加重,引發(fā)胃病等一系列并發(fā)癥。接下來的幾年里,王明祥夫婦的病情逐漸惡化,時常需要去市里住院接受治療。 </p><p class="ql-block">有時候父母分別住在隨州市中心醫(yī)院和中醫(yī)院,王何林就在舊貨市場淘了一輛自行車,在市區(qū)兩家醫(yī)院之間奔波照顧。有時母親住院,父親在家養(yǎng)病,王何林每天就坐大巴車,往返于隨州市中醫(yī)院和殷店鎮(zhèn)家中。55公里的山路,往返3個小時的車程,成了王何林拯救父母的“生命通道”。</p><p class="ql-block">2012年農(nóng)歷正月三十日22點30分,王何林始終記得這個時間,那一刻,養(yǎng)育了她28年的父親離開了,她覺得整個天都塌了下來。在父母治病就醫(yī)的這5年里,她從未想過會與父親離別,一直堅信只要堅...持治療,再加上自己的悉心照料,生活終會回歸到往日一家三口那平淡幸福的軌道上。</p><p class="ql-block">王明祥的葬禮辦得很簡單,王何林身披孝衣,將父親的骨灰送到隨小公路旁的一處山崗上安葬。鄉(xiāng)親們都說:王明祥養(yǎng)了一輩子路,行善積德,值得尊敬;他養(yǎng)了一個好女兒,一個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好女兒。</p><p class="ql-block">“不把困難推給別人”</p><p class="ql-block">安排完父親的后事,為了能兼顧工作以及照顧癱瘓的母親,王何林背著母親搬進了殷店公路養(yǎng)護管理站的職工宿舍。</p><p class="ql-block">早在王何林照顧重病的父母時,單位考慮到她的家庭情況,就把她從養(yǎng)護公路的第一線調(diào)到了后勤,從事公路養(yǎng)護管理站的會計和記錄工作,適當減輕她的工作負擔。</p><p class="ql-block">在照顧父母期間,王何林努力兼顧好工作。她經(jīng)常一邊陪伴在父母的病床前,一邊記錄養(yǎng)護資料,從不耽誤正常的工作進度。</p><p class="ql-block">母親看到王何林經(jīng)常吃她剩下的飯菜,怕她這樣下去缺少營養(yǎng),身體吃不消,曾不止一次地勸她。但為了節(jié)省開支,王何林總是沖母親笑笑敷衍過去,背地里依然吃著剩飯剩菜。</p><p class="ql-block">“會有同事主動幫她分擔一些工作,但大部分工作她都是用碎片時間認真負責地完成?!眲⒘x軍是隨縣公路管理局隨北養(yǎng)護管理中心的主任,他與王何林認識將近二十年。</p><p class="ql-block">有段時間,劉義軍總是深夜發(fā)現(xiàn)王何林的辦公室亮著燈,他本以為是忘了關,可當他上樓準備關燈時,卻發(fā)現(xiàn)王何林還在加班工作。他問王何林:“是工作任務太重了嗎?怎么這么晚還沒下班?”王何林支吾著說出了實情。原來,白天母親在宿舍,需要她一刻不停地去照顧,難以靜下心來工作,因此她只能晚上趁母親睡熟后,再回到辦公室處理未做完的工作,有時一熬就是一個通宵。</p><p class="ql-block">“她告訴我,她白天處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晚上再集中精力做細致的工作,這樣才能不出錯。她熬一個通宵的工作效率,往往要比白天高,這成了她‘獨有’的作息時間?!眲⒘x軍表示,王何林從事會計工作十年,經(jīng)手的賬目從未出過一點錯誤;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來不在領導和同事面前抱怨工作任務重、自己家里有難處之類的,一直保持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堅持不懈的工作熱情。</p><p class="ql-block">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王何林還參加了成人教育學習,并順利取得了大專學歷。2015年7月,王何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由于王何林在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積極進步,2017年,她被提拔到隨縣公路管理局隨北養(yǎng)護管理中心擔任出納會計。</p><p class="ql-block">“不能因為自己家里有困難,就把困難推給身邊的人?!蓖鹾瘟终f,父母教過她,這是做人的本分,同時也教過她,人要學會感恩。</p><p class="ql-block">“父親說,他當年和母親來到這里,是公路段給了他一份工作,養(yǎng)活了一家人。現(xiàn)在,黨組織把這么重要的工作交給我,我要對得起黨組織對我的信任,對得起父母對我的期待,對得起一直以來幫助和關心我的領導和同事們?!?lt;/p><p class="ql-block">“我想幫助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自2014年起,王何林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省市各級宣傳部、工會、婦聯(lián)、共青團,交通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以各種形式來幫扶關心她。王何林也作為孝老愛親的模范榮登“中國好人榜”,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荊楚楷?!钡缺姸鄻s譽,她的事跡還被隨州市政府和市交通部門改編成花鼓戲《公路孝女》,在全省進行了公演,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p><p class="ql-block">2014年,王何林受邀參加了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活動,她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被更多人知曉。同時,王何林也結(jié)識了很多經(jīng)歷感人的宣講者。</p><p class="ql-block">“幫助4300多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的‘英子姐姐’劉發(fā)英,身殘志堅、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工作的‘輪椅上的愛心使者’董明,與她們相比,我沒有對社會作出多大貢獻,只是做好了孝敬父母這件分內(nèi)的事而已?!睂W習了眾多先進人物、公益愛心人士奉獻社會的事跡之后,王何林作了一個決定:回報社會,去幫助更多人走出困境。</p><p class="ql-block">由于母親長年癱瘓,王何林要負擔高額的理療費用,借錢負債對她來說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了,但她很少接受愛心人士的捐款。不僅如此,她還力所能及地為廣水市陳巷鎮(zhèn)經(jīng)強村、隨縣尚市鎮(zhèn)太山小學、草店鎮(zhèn)中心小學的貧困兒童獻出愛心。</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隨縣婦聯(lián)聯(lián)合隨縣交通局在隨北養(yǎng)護管理中心成立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工作室,旨在以王何林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為示范,大力宣揚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營造良好家風和社會風氣。以工作室為平臺,王何林更廣泛地開展助人行動,如為婦女調(diào)解家庭矛盾,結(jié)對幫扶貧困和有心理障礙的兒童等等。</p><p class="ql-block">萬夢琪是殷店鎮(zhèn)金塔村的一名10歲女孩,也是王何林一對一幫扶的對象之一。萬夢琪父母長年在外務工,自己和智力殘障的妹妹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四口擠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臨時出租屋內(nèi)。王何林了解情況后,經(jīng)常為萬夢琪家?guī)ド钗镔Y和學習用品,跟萬夢琪聊聊學習和生活方面的事,傾聽孩子的心聲。通過交流與開導,萬夢琪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學習上也更加勤奮上進。</p><p class="ql-block">王何林經(jīng)常說:“我家里是有困難,但還有比我更困難的家庭,他們更需要得到及時的幫助和關心。我希望以自身孝老愛親的事跡去感染和影響更多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良好社會公德,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保h員生活全媒體記者 葛雷;通訊員 劉雍林;攝影 黎家智)</p><p class="ql-block">責任編輯:劉志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