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位烈士后人,以前每年都要去向警予烈士陵園,因為座落在其間的《紅色戰(zhàn)士公墓記》上,赫然寫著她1928年初在武昌英勇犧牲的外祖父的名字。不知是那一年,她再去陵園時,《墓記》已經(jīng)面目全非,她外祖父的名字也沒有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她憤怒極了!為了尋找答案,她去了很多單位,這里讓找那里,那里又讓找別處,沒誰告訴原因。最后有一個單位給了她兩份文件,可能是暗示她:想要知道原因,必須去找制作這兩份文件的單位。后來她生病了,沒有時間、精力再去問為什么了,便把這件事告訴了我,那兩份文件也托人轉(zhuǎn)交給了我。她至今仍然對此耿耿于懷……)</p><p class="ql-block"> ( 現(xiàn)《墓記》的最大錯誤,是宣稱安葬在此公墓中的僅是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這種說法,既不符合歷史事實違背了真實性原則,也不合邏輯經(jīng)不起推敲。原《墓記》多處修改都緣于此,包括那十一位錚錚鐵骨、響當當?shù)母锩沂康墓廨x名字被絕然抹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漢《紅色戰(zhàn)士公墓記》,網(wǎng)上隨處可查,那是1986年紅色戰(zhàn)士公墓遷移至向警予烈士陵園時,武漢市人民政府立碑鐫刻的。但現(xiàn)在你去向警予烈士陵園,就會發(fā)現(xiàn)《紅色戰(zhàn)士公墓記》,已經(jīng)與網(wǎng)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了。相關(guān)工作部門,把這件事叫做“換《墓記》”。</p><p class="ql-block"> “換《墓記》”發(fā)生在2013年初,有關(guān)文件顯示,“換《墓記》"之前,該部門對原《墓記》進行了“查證”,“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具體內(nèi)容,不得而知,但因“查證”是為了"換《墓記》",那么我們只要看看原《墓記》那些地方被修改了,被修改的地方,便應(yīng)該是他們查證”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們先看看原《墓記》那些地方被修改了,修改的有沒有道理。具體情況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原《墓記》:“此地安葬著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先烈。他們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墓記》:“長眠在此的是1927年8月至1928年12月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lt;/p><p class="ql-block"> 這個部分,現(xiàn)《墓記》對原《墓記》作了兩處修改:</p><p class="ql-block"> 一是時間,原《墓記》說“他們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闭f“時期",有些寬泛,因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至1937年,現(xiàn)《墓記》將“時期”修改為“1927年8月至1928年12月",明確、具體,應(yīng)該說這個修改是正確的,必須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明確強調(diào)“長眠在此的是在漢口被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這處修改不符合歷史事實,是錯誤的,因為公墓安葬的除了在漢口被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外,還有在其他地方(至少有武昌)被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此事下文會重點談及)。</p><p class="ql-block"> 二、原《墓記》:“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提出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wǎng)的血腥口號,瘋狂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白色恐怖,共產(chǎn)黨人毫無畏懼,他們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英雄氣概,領(lǐng)導(dǎo)武漢各界革命群眾,前仆后繼,與敵人進行頑強斗爭。先后壯烈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屠刀下的革命者達數(shù)千人。向警予、夏明翰、黃五一、任開國、魏人鏡、馬俊三、黃赤光、鄧雅聲、李漢俊、詹大悲、何羽道等是其中著名者。"</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墓記》:“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后,昔日赤都武漢幾乎每日均有槍決共產(chǎn)黨的事。尤其是1928年更是陷入寧可錯殺三萬市民,不留一個CP的腥風(fēng)血雨之啊,中。中共湖北省委、武漢三鎮(zhèn)市縣委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及各級黨組織遭遇3次大破壞,僅在漢口先后被殺害的有中共湖北省委、漢口市委書記等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數(shù)百人以及大批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p><p class="ql-block"> 這個部分進行了四處修改:</p><p class="ql-block"> 一是把“七月十五日”改成了“國共合作破裂后”,前者明確、具體,后者模糊、寬泛,這種修改實無必要;</p><p class="ql-block"> 二是把“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wǎng)”改成了“寧可錯殺三萬市民,不留一個CP”,兩種說法都有根據(jù),含意也都一樣,這種修改可有可無;</p><p class="ql-block"> 三是增加了漢口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屠殺情況,這種修改完全是為了與前面“長眠在此的是……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的說法相呼應(yīng),但“在漢口”一說并不符合歷史事實,所以這里增加并特別突出"漢口”的情況完全沒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四是把十一位著名烈士的名字刪除了,這種修改也是緣于“安葬在公墓里的都是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這個錯誤的認知。前面已經(jīng)說了,公墓安葬的既有在漢口被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也有在武昌等地被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所以原《墓記》在敘說武漢"先后壯烈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屠刀之下的革命者達數(shù)千人”之后,寫道“向警予、夏明翰、黃五一、任開國、魏人鏡、馬俊三、黃赤光、鄧雅聲、李漢俊、詹大悲、何羽道是其中著名者”。這十一名烈士,那一個不是錚錚鐵骨;他們的名字,那一個不是熠熠生輝!原《墓記》這段文字有錯嗎?難道他們不是“著名者”,或者因為他們不是在漢口被殺害的,所以要絕然抹去?</p><p class="ql-block"> 三、原《墓記》:“烈士們犧牲后,遺體有的由家屬親友認領(lǐng)安葬,有的無人認領(lǐng),一部分由社會慈善部門安葬:還有一部分則是共產(chǎn)黨員、海員工人陳春和同他的舅弟王齋公冒著生命危險,在夜深人靜時秘密收殮的,當時安葬于漢陽龜山西麓補乾亭附近,并記錄了烈士英名,其后陳春和、王齋公亦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烈士名單遺失。"</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墓記》:“他們的遺體,有的由家屬親友領(lǐng)走;但絕大多數(shù)外地來漢的烈士遺體無人認領(lǐng)。無人敢領(lǐng)。此時,時任中共湖北省監(jiān)察委員會書記的陳春和利用在駁船工作之便,帶領(lǐng)群眾,深夜出沒刑場之間,收殮烈士,運往漢陽補乾亭附近掩埋,并登記造冊,其中就有向警予。另外,埋入一塊刻有紅色戰(zhàn)士公墓字樣的石碑。1929年2月,因叛徒出賣,陳春和被捕犧。由于名冊遺失,至今無法知道該公墓烈士的真實姓名和準確人數(shù)。"</p><p class="ql-block"> 這個部分進行了兩處修改:</p><p class="ql-block"> 一是把跟陳春和一起收殮烈士的舅弟王齋公名字刪掉了,改成了“帶領(lǐng)群眾”,不知王齋公是否參加過陳春和收殮安葬烈士的行動,不好表示意見;</p><p class="ql-block"> 二是增加了一個情節(jié),即“埋入了一塊刻有紅色戰(zhàn)士公墓字樣的石碑”,但搜索許多史料,均沒見到這樣的記敘,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用大石塊做標記”,如2021年6月11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漢陽區(qū)擋案館研究員熊婕和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何利平時,何利平介紹說:“陳春和多次不顧個人安危,帶領(lǐng)幾名革命工人劃船過江,趁夜?jié)撊霛h口濟生善堂廣坪、余記里空坪、武昌文昌門外等地的刑場,收攏烈士遺體,搶抬背負,用小船運至漢陽,葬在龜山西南麓補乾亭右側(cè)山坳里,同時用大石塊作標記,記下烈士英名。"注意:是“用大石塊作標記”;哪來的“一塊刻有紅色戰(zhàn)士公墓字樣的石碑”?</p><p class="ql-block"> 四、原《墓記》:“烈士名單遺失。僅知該處安葬著數(shù)百烈士,其中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向警予、馬俊三、趙世當、陳其科等?!?lt;/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墓記》:“有多少烈士長眠在此可能永遠是個迷,或許墓中還有與向警予同時期犧牲在漢口的中共湖北省委書記黃赤光、省委常委夏明翰、漢口市委書記馬俊三……。"</p><p class="ql-block"> 這個部分,有兩處改動:</p><p class="ql-block"> 一是把原《墓記》關(guān)于此處安葬的人“其中有向警予、馬俊三、趙世當、陳其科等”四人中的“趙世當、陳其科”刪掉了,刪除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了證據(jù),或證明他們沒安葬在公墓,或證明他們不是在漢口被殺害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個改動是說“或許墓中還有與向警予同時期犧牲在漢口的”黃赤光、夏明翰、馬俊三,“或許”說了等于沒說,所以這樣寫,也是為了與前面的兩處“在漢口”相呼應(yīng)。</p><p class="ql-block"> 從以上修改可以推斷,相關(guān)工作部門“換《墓記》”“查證”(“考證”)”的課題,就是“公墓中安葬的是哪些人",他們“查證”的成果,就是公墓中安葬的僅是“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對此,我想說兩點。第一,這一結(jié)論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合邏輯經(jīng)不起推敲。說它不符合歷史事實<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因為所有關(guān)于陳春和不懼風(fēng)險,收殮安葬烈士的史料,都載明陳春和不僅到漢口刑場.而且常去"武昌文昌門外等地的刑場,收攏烈士遺體,搶抬背負,用小船運至漢陽,葬在龜山西南……」(武漢市黨史研究室何利平),可見紅色戰(zhàn)士公墓是安葬有在漢口之外(至少包括武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的;說它不合邏輯,</span>是因為除向警予安葬在此公墓外(人盡皆知),沒有“查證”出這個公墓究竟安葬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其中任何一個人的身份、姓名,如此怎能作出“長眠在此的僅是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而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其他地方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的結(jié)論呢?第二,人們早就把紅色戰(zhàn)士公墓看作是所有大革命時期在武漢犧牲的共產(chǎn)黨人的公墓;公墓早就成了廣大人民群眾瞻仰祭奠大革命時期在武漢犧牲的那些革命烈士的平臺。烈士們?yōu)槊窀粐鴱姭I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誰安葬在這里或沒安葬在這里,有那么重要嗎?總在那里琢磨公墓里究竟安葬的是誰,是不是格局小了一點,是不是時間和精力用錯了地方。</p><p class="ql-block"> 兩篇《墓記》,對第一篇,有人指出人名有錯,個別標點不當,但瑕不掩瑜。第二篇,個別修改值得肯定,有的修改可有可無,更多的修改經(jīng)不起推敲。文章分段,與原《墓記》比較,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最大的問題,是罔顧歷史事實,錯誤地宣稱這個公墓只安葬有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值得慶幸的是,相關(guān)部門手下留情,沒有直接把《紅色戰(zhàn)士公墓》更名為《漢口紅色戰(zhàn)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龜山向警予烈士陵園內(nèi)的紅色戰(zhàn)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原(1986年)《墓記》</p> <p class="ql-block">原(1986年)《墓記》</p> <p class="ql-block">紅色戰(zhàn)士公墓記(1986)</p><p class="ql-block"> 此地安葬著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先烈。他們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提出"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wǎng)"的血腥口號,瘋狂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白色恐怖,共產(chǎn)黨人毫無畏懼,他們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英雄氣概,領(lǐng)導(dǎo)武漢各界革命群眾,前仆后繼,與敵人進行頑強斗爭。先后壯烈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屠刀下的革命者達數(shù)千人。向警予、夏明翰、黃五一、任開國、魏人鏡、馬駿三、黃赤光、鄧雅聲、李漢俊、詹大悲、何羽道等是其中著名者。</p><p class="ql-block"> 烈士們犧牲后,遺體有的由家屬親友認領(lǐng)安葬,有的無人認領(lǐng),一部分由社會慈善部門安葬;還有一部分則是共產(chǎn)黨員、海員工人陳春和同他的舅弟王齋公冒著生命危險,在夜深人靜時秘密收殮的,當時安葬于漢陽龜山西麓補乾亭附近,并記錄了烈士英名,其后,陳春和、王齋公亦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烈士名單遺失。僅知該處安葬著數(shù)百位烈士,其中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向警予、馬駿三、趙世當、陳其科等。后人緬懷這些先烈,稱他們?yōu)?quot;紅色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因建長江大橋?qū)⒘沂恐夜且圃嵊跐h陽扁擔山。一九七八年,向警予烈士犧牲五十周年之際,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決定,在漢陽龜山西首修建向警予烈士墓,一九八六年十月,武漢市人民政府將紅色戰(zhàn)士公墓遷移至此,并立碑永志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現(xiàn)(2012年)《墓記》</p> <p class="ql-block">紅色戰(zhàn)士公墓記(2012)</p><p class="ql-block"> 長眠在此的是1927年8月至1928年12月被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口殺害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p><p class="ql-block">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后,昔日赤都武漢"幾乎每日均有槍決共產(chǎn)黨的事"。尤其是1928年更是陷入"寧可錯殺三萬市民,不留一個 C . P "的腥風(fēng)血雨之中。中共湖北省委、武漢三鎮(zhèn)市縣委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及各級黨組織遭遇3次大破壞,僅在漢口先后被殺害的有中共湖北省委、漢口市委書記等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數(shù)百人以及大批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他們的遺體,有的由家屬親友領(lǐng)走;但絕大多數(shù)外地來漢的烈士遺體無人認領(lǐng),無人敢領(lǐng)。</p><p class="ql-block"> 此時,時任中共湖北省監(jiān)察委員會書記的陳春和利用在駁船工作之便,帶領(lǐng)群眾,深夜出沒刑場之間,收殮烈士,運往漢陽補乾亭附近掩埋,并登記造冊,其中就有向警予。另外,埋入一塊刻有"紅色戰(zhàn)士公墓"字樣的石碑。1929年2月,因叛徒出賣,陳春和被捕犧牲。由于名冊遺失,至今無法知道該公墓烈士的真實姓名和準確人數(shù)。</p><p class="ql-block"> 1955年因建長江大橋,紅色戰(zhàn)士公墓遷移至漢陽扁擔山。1978年5月,為紀念向警予英勇就義50周年,中共湖北省委、武漢市委決定在龜山西首修建向警予烈士墓。1986年10月,武漢市人民政府將紅色戰(zhàn)士公墓遷移至此。</p><p class="ql-block"> 有多少烈士長眠在此可能永遠是個謎,或許墓中還有與向警予同時期犧牲在漢口的中共湖北省委書記黃赤光、省委常委夏明翰、漢口市委書記馬駿三……,但他們用"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壯舉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生命意義,留給“后來人”的是對他們的深深緬懷和對“主義真”的不竭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