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序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退休是人生又一道風景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許家強</span></p><p class="ql-block"> 1 . 在大約二十年前, 曾為何克睦先生與他的藝術作品、 藝術收藏寫過評論。 當時, 徜徉在何克睦先生由奇石根雕等各種藝術品覆蓋的小院內, 在或天然渾成、 或窮極精 巧、 或生機勃勃、 或古樸滄桑的藝術氣息感染下, 我曾留下很多感慨, 感慨何克睦先 生的藝術眼光、 執(zhí)著求索, 也模模糊糊看到他藝術修養(yǎng)的發(fā)展方向。 時間如線, 筆直向前。 現在再捧起這本厚厚的藝術作品樣稿, 看到的是何克睦先 生在這條線上所潑下的濃墨重彩, 聽到的是何克睦先生在這條線上彈出的天籟之音。 連接時間的兩端, 是何克睦先生一步步踏下的藝術足跡, 堅實、 鮮明、 絢爛、 輝煌。 這是一道樸實卻又亮麗的風景線, 承載著何克睦先生在退休之后, 由藝術所充實 的每一個平凡卻不平淡的日子。 二 年近八旬的何克睦先生, 閱歷豐富, 思維敏捷, 他能將清人張潮《幽夢影》 中的 閑則五能名言直接背誦出來。 “ 人莫樂于閑, 非無所事事也, 閑則能讀書, 閑則能游名山, 閑則能交益友, 閑 則能飲酒, 閑則能著書。 天下之樂, 孰大于是。 ” 對閑則五能的深刻記憶, 說明何克睦先生對張潮這段話的深度認同。 我想這也與 何克睦前半生的事業(yè)忙碌有關系。 無論在部隊, 還是轉業(yè)到地方, 何克睦先生都堪稱 勵志典型、 工作楷模。 持槍為國防、 沙場秋點兵, 何克睦先生成長為師級干部、 大校 軍銜, 為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 轉業(yè)到地方后, 何克睦先生更是將自己的幾乎所有時 間與精力奉獻給了法治建設事業(yè)。 那些時間里, 他沒法閑, 可能連對閑暇時光的愿景 設計都不會有。 但也正是因為極度的忙, 才會讓閑有了極大的發(fā)揮空間, 如果一直處于閑暇狀態(tài), 閑暇也就沒有太大價值了。 工作中的忙碌, 讓何克睦先生退休后的閑暇變得珍貴。</p><p class="ql-block">2 . 何克睦先生將閑暇變成了藝術。 這由閑暇時間組成的藝術空間, 源自于何克睦先生的心態(tài), 那是坦然, 那是寧靜, 那是對生活的熱愛, 卻又知止。 退休后的何克睦先生, 仍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助學、 助農、 助殘、 擁軍, 他用 他的余熱, 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他用他的藝術, 充實自己的生活。 何克睦先生有個十二字真言: “人生并不復雜, 開心快樂就行。 ” 何克睦先生說: “ 老, 是人生過程的一個階段, 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人老退休, 賦閑在家, 沒有了以往的繁忙, 卻擁有了人生寶貴的平靜生活, 享受人生, 從離崗退 休開始。 這做人嘛, 不管歲數幾何, 最重要的是開心快樂。 ” 何克睦先生這樣解釋他退休后進入藝術世界的原因和目的: “ 進入藝術圈子, 為 的是生活充實, 圖的是一個樂字, 完成的是一個愉悅心懷的夢想。 美好的心情來源于 充實的生活, 幸福的晚年得益于天天開心快樂。 我搞藝術, 沒有功利, 就是為了玩, 是純玩, 玩樂了自己, 愉悅了他人, 妝點了社會, 收獲了友誼?!?lt;/p><p class="ql-block"> 3 . 藝術是何克睦先生樂自己悅他人的手段、 方式, 讓他從更廣泛的角度融入社會、 奉獻社會。 離崗后, 何克睦先生就擔任了日照市關工委 “ 五老 ” 報告團團長, 市直報告團由 二十人組成。 何克睦先生帶領這個報告團, 從初中、 高中到大學, 在市內各重點學校 做報告達 65 場, 并用了半年時間將 16 名德高望重的報告團成員的報告稿修改整理, 主 編出版《關愛》一書, 發(fā)至全市各學校, 為日照市的傳統(tǒng)教育加添薪火, 社會反響良 好。 《關愛》 不是何克睦先生主編的唯一一本書, 也不是第一本, 從新世紀算起, 他 至今已主編和參與編著了 40 多本書, 對宣傳、 弘揚日照, 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十 五年前, 全國帆船錦標賽、 國際 470 級世界帆船錦標賽、 國際歐洲級世界帆船錦標賽 三大賽事同時揚帆日照, 由國家體育總局批準, 出版一本融匯體育文化和民間藝術的 書籍, 作為紀念品, 贈送給前來參賽的 60 多個國家的運動員和工作人員, 何克睦先生 被邀請擔綱主編。 從策劃設計, 到印刷出版, 何克睦先生全程投入, 最終《中華民間 藝術》 一書正式出版, 得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參賽人員的一致評價, 十二個字: “ 這是 一件最有意義的紀念品。 ”</p><p class="ql-block">4 . 奇石是何克睦最早進入的藝術領域之一, 在中國奇石界, 何克睦先生已久享盛名。 他先后參加過二十多次省及國家級奇石展。 對他來說, 奇石已不再是冰冷的石頭, 已 成為有思想、 有感知、 能與他心靈互動的摯友。 他常常一個人與奇石對面默坐, 從對 面沉默的奇石中, 他能看到、 聽到大自然韻律。 這是獨屬于何克睦先生心靈的感悟, 但他也愿將這感悟與人分享, 韓國有本奇石月刊《壽石美》, 就每期向他寄送, 何克 睦先生的賀詞文章, 也時常會在國內外辭典報刊出現, 他的心得分享, 不僅有益于奇 石同行, 更進一步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交融。 四 奇石之外, 根雕與盆景也是何克睦先生的藝術追求, 虬曲如龍的根雕盆景, 遍布 在何克睦先生的家中院子里, 與奇石相對, 一沉厚、 一滄桑、 一靈動、 三者相映, 自 成天然趣味。 奇石是天然生成, 而根雕與盆景, 則是在天然之外, 附加了作者的藝術眼光和創(chuàng) 造力。 沉睡地下多年, 枝須四張的根莖 , 如何成為老邁的壽星、 慈悲的菩薩、 可愛 的動物, 考驗的完全是作者的眼力。 盆景的制作, 同樣是眼力和動手能力的結合。 要 胸有成竹, 更要有落實展現這胸中成竹的腕底功夫。 在制作根雕和盆景的過程中, 何克睦對藝術中線條的運用、 圖案的布局, 逐漸加 深著明悟。 樹根與盆景, 從本質上說都是線條的組合, 有匠心手藝, 組合就會形成美 的景致, 沒有相匹配的匠心手藝, 再好的材質, 最后也歸于廢品。 在逐漸加深對線條圖案的認知過程中, 何克睦先生對中國畫產生了極大興趣。 書 畫與奇石根雕盆景, 同屬中國傳統(tǒng)藝術, 在本質上是一脈共通的, 而在收藏奇石、 制 作根雕盆景的過程中, 何克睦先生也在逐步體會用筆用線用墨, 以及布局空間的奧妙。 水到渠成, 他拿起了畫筆。 是內心流水一樣的寧靜, 讓何克睦走入畫境, 這畫境就不含絲毫功利氣息, 這樣 讓他筆下的畫, 自初始, 便飽含禪悟之氣, 一枝一葉, 源自內心, 宣紙上他展現的是 內心的成竹, 表達的則是內心的寧靜。 不含功利目的, 自然就會向公益傾斜。 這些年來, 何克睦先生幾乎沒有拒絕過各 級各部門在工作中對他畫作的要求, 書畫擁軍、 書畫助殘、 書畫助農、 書畫助學、 書 畫進工廠、 書畫進社區(qū) ?? 幾乎所有書畫公益活動中, 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至今, 何 克睦已捐贈畫作 600 余幅, 應邀參加各類書畫展 230 余場(次) , 為省、 市 70 多個單位 搞紀念活動, 組織書畫展覽及出版畫集如約提供了祝賀作品。 </p><p class="ql-block">5. 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思卿為何克睦先生藝術作品題下了 “ 天然情趣 ” 四字評價,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將則欣然命筆 “ 好學是福 ” , 山東省美協(xié)原 常務副主席朱全增為何克睦先生藝術作品集題下的是 “ 開心大典 ” , 日照市著名書畫 家丁鴻雁先生則如此評價: “ 看了書的初稿, 覺得這本書的娛樂性、 趣味性、 可讀性 很強, 是部藝術大觀。 ” 是部開心大典, 是部藝術大觀, 這或許就是何克睦先生藝術作品所昭示我們的: 開心成就了藝術, 藝術促進了開心。 祝何克睦先生在藝術之路上越走越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 年 7 月 19 日 </p><p class="ql-block"> 《 日照日報》 A4 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