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二十九日上午,祁連之旅一行六人參觀完“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沿312國道(滬霍線-上海到新疆霍爾果斯)前往烏鞘嶺。百度導(dǎo)航顯示38公里1小時,還有一條連霍高速可以選擇(43公里35分鐘),但大家一致意見,風(fēng)景都在路上,穿越祁連山、行走在河西走廊,盡量選擇國道、省道,不走高速,可以滿足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的愿望。國道兩邊都是漂亮的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村鎮(zhèn),以藏式平頂房屋為主,白色墻體為主基調(diào),邊瑪墻、窗套、大門都是紅色。路過叫打柴溝、深溝村村莊后,同車友人戲謔的口氣分析,估計當(dāng)年打柴溝村缺柴,都要到深溝村去砍,才起名叫打柴溝,百度查了一下,“打柴溝”藏語“曲隆”,語意為“鳳凰溝”,大家覺得用藏語叫“曲隆村”多好,說笑中汽車越過金強(qiáng)河橋,上坡進(jìn)入烏鞘嶺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烏鞘嶺在地形上是我國第一階梯到第二階梯的交界帶;是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交匯處;是季風(fēng)氣候和非季風(fēng)氣候分界線;是內(nèi)流河與外流河的分水嶺,東望垅東、西驅(qū)河西,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它如何重要,如果沒有當(dāng)年霍去病站在烏鞘嶺,手握張騫提供的地圖,運籌帷幄,穿越焉支山,打一場漂亮的運動戰(zhàn),聲名大震,載入史冊,哪有今天馳名中外的烏鞘嶺,烏鞘嶺是因霍去病才馳名,應(yīng)該在烏鞘嶺給他立一尊雕塑,讓后人記住,二千多年前一個十九歲青年,在國家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此建立了豐功偉業(yè)。</p> <p class="ql-block"> 烏鞘嶺最高海拔3562米,為便于游人參觀,從山腰到山頂搭建了木質(zhì)臺階,不收門票,也不見工作人員。山頂斜坡建有一個半月造型座椅,供游客拍照,山頂一平臺建有木棚長廊長椅,木棚下架設(shè)一臺高倍望遠(yuǎn)鏡,免費讓游客觀看對面馬牙雪山(我在其它景點見過類似設(shè)備,都是掃碼付費后才能觀看)。參觀游客井然有序,大家在緬懷一代英雄的時候,站在三原交匯處,紛紛合影留念,觀賞祁連美景。</p> <p class="ql-block"> 馬牙雪山</p><p class="ql-block"> 從烏鞘嶺山頂,就能看到遠(yuǎn)處的馬牙雪山,該山海拔4447米,因形似馬的牙齒,終年積雪而得名,藏民尊它為神山。山上雪水滋潤著山下綿延10余公里的草場,每年農(nóng)歷6月13日,當(dāng)?shù)啬撩穸家隈R牙雪山舉行盛大的祭天池活動。上圖山頂褐色部分本該是積雪的地方,據(jù)景點一個賣紅薯的當(dāng)?shù)厝罕娭v,好幾年馬牙雪山再沒有積雪,河西走廊的農(nóng)業(yè)灌溉,天旱時全靠地下水,也不知道地下水還能用幾年,言語中流露出擔(dān)憂。</p> <p class="ql-block"> 站在眷念許久的烏鞘嶺,環(huán)顧四周,山坡山脊上的漢.明長城斷壁殘垣,已沒有當(dāng)年的氣勢,但它幾千年的邊防史跡人們不會忘記;遠(yuǎn)處山坡下油菜花盛開,長城遺址旁邊有人牧羊。正值中午,強(qiáng)烈的紫外線阻擋不住來訪者的熱情,一批批游客踏著木質(zhì)臺階向山頂移動,宛如一條巨龍,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故事,也會隨著這些游客一代一代傳下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