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這一生,說到底就是學(xué)著管理自己的過程。</p><p class="ql-block">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習(xí)慣,都會在某個時刻影響我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時間管理,空間管理,情緒管理,養(yǎng)成這個三個自我管理的好習(xí)慣,受益終生。</p> <p class="ql-block">時間管理</p><p class="ql-block">東晉詩人陶淵明,在《雜詩》中寫到:</p><p class="ql-block">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p><p class="ql-block">及時當(dāng)勤勉,歲月不待人。</p><p class="ql-block">時間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有好好珍惜,合理利用,才能提升效率,收獲良多。</p> <p class="ql-block">王陽明有一首詩《讀易》:</p><p class="ql-block">囚居亦何事?省愆懼安飽。</p><p class="ql-block">瞑坐玩羲易,洗心見微奧。</p><p class="ql-block">乃知先天翁,畫畫有至教。</p><p class="ql-block">包蒙戒為寇,童牿事宜早。</p><p class="ql-block">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三十五歲,因為上疏請求“去權(quán)奸”,得罪了劉瑾,被廷杖四十,下放詔獄。</p><p class="ql-block">一般人到了大牢,不是哭哭啼啼,就是四處鳴冤,但是王陽明沒有,他在抓緊時間讀《易經(jīng)》。</p><p class="ql-block">王陽明不但自己學(xué)習(xí),而且還與獄友互相講習(xí),經(jīng)常通宵達(dá)旦,以至于忘了身在囹圄。</p><p class="ql-block">正是對這段獄中時間的充分利用,王陽明對易經(jīng)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這成為他兩年后龍場悟道的資糧。</p> <p class="ql-block">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懂得時間管理的人,會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成就自我。</p><p class="ql-block">做人,一定要惜時勤勉;做事,一定要雷厲風(fēng)行。</p><p class="ql-block">勤則世上無難事,拖則易事也難成。</p><p class="ql-block">學(xué)會管理時間,克服拖延,利用好碎片時間,為重要到事預(yù)留充足的時間,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p> <p class="ql-block">空間管理</p><p class="ql-block">居住空間的模樣,最影響居住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居所明亮而整潔,心情也跟著舒坦,居所空間一團(tuán)亂麻,人也會隨之變得將就、懶惰。</p><p class="ql-block">有研究證明:幸福感強(qiáng)的人,居家環(huán)境往往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中。</p><p class="ql-block">實際上,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活得干凈,心才清靜。</p><p class="ql-block">做到這3點(diǎn),生活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多。</p><p class="ql-block">定期大掃除:每周進(jìn)行一次大掃除,清理房間邊邊角角的垃圾,清潔窗戶,換洗床單,保持房間的整潔有序;</p><p class="ql-block">學(xué)會斷舍離:養(yǎng)成隨手整體物品的習(xí)慣,有用的東西,好好收納起來,不需要的東西,通通扔掉;</p><p class="ql-block">克制消費(fèi)欲:購物時牢記,品質(zhì)比樣式重要,質(zhì)量比數(shù)量重要,只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陷入苦惱,對眼前的生活一籌莫展時,就去打掃屋子,從最小的事情做起,開始改變。</p><p class="ql-block">只有定期清理,扔掉多余的東西,管理好生活的空間,才能活得從容而輕盈。</p> <p class="ql-block">情緒管理</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需要擁有多種素質(zh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diǎn)就是情緒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情緒像水,穩(wěn)定的情緒是涓涓細(xì)流,滋養(yǎng)萬物;不穩(wěn)的情緒是咆哮波濤,吞噬世界。</p><p class="ql-block">人生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在《留侯論》中有一段論述:</p><p class="ql-block">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p><p class="ql-block">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p><p class="ql-block">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是觀之,猶有剛強(qiáng)不能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p><p class="ql-block">大概意思是,劉邦之所以能戰(zhàn)勝項羽,主要原因就是一個能忍,一個不能忍。</p><p class="ql-block">項羽不能忍,雖然百戰(zhàn)百勝,但是消耗了自己的軍力;劉邦能忍,積蓄力量,在項羽疲敝的時候,發(fā)動雷霆一擊,取得勝利。</p><p class="ql-block">這都是張良教給劉邦的。</p><p class="ql-block">當(dāng)淮陰侯韓信大破齊國,想要自立為齊王時,劉邦的憤怒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因為張良的勸告,劉邦才管住了自己的情緒,答應(yīng)了韓信的要求,這也成為他后來取勝的關(guān)鍵。</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張良,又有誰能成全劉邦呢?</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p><p class="ql-block">受到了一點(diǎn)侮辱,就拔劍和人拼命的人,這算不得勇敢。</p><p class="ql-block">有大勇的人,突然遇到意外而不驚慌,無故受到侮辱而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抱負(fù)很大,志向高遠(yuǎn)!</p><p class="ql-block">怒字,上為奴,下為心,動不動就憤怒生氣的人,就是情緒的奴隸。</p><p class="ql-block">實際上,易怒,控制不住情緒,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嚴(yán)重,甚至走向毀滅。</p><p class="ql-block">一個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人,一點(diǎn)點(diǎn)刺激,就能讓情緒成為他的主人,這種人注定會在某個時間,把事情搞砸。</p><p class="ql-block">學(xué)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xí)慣;播下一種習(xí)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yùn)。</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只有學(xué)會管理自己,學(xué)會為自己的人生負(fù)責(zé),才能拾級而上,收獲精彩人生。</p><p class="ql-block">愿你做一個自律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