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醫(yī):中藥搭配也有基礎(chǔ)公式,5種搭配,化痰,健脾,補腎,疏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嗎?中藥搭配也有基礎(chǔ)公式。</p><p class="ql-block">我們中醫(yī)常說辨證治療,就是要根據(jù)每個人不同的癥狀,來制定獨屬于每個人的調(diào)理方案,以及方藥配伍。但其實對于一些基本的證型,比如脾氣虛弱,痰濕重,肝氣郁滯,腎陰不足,腎陽虛等等情況,我們是有一些基礎(chǔ)的中藥搭配公式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就把這些5個常見的搭配公式告訴你,并教你如何判斷自己的證型,一起來點贊學(xué)習(xí)吧。</p><p class="ql-block">第一個,痰濕過多,制半夏+陳皮+茯苓。</p><p class="ql-block">痰濕過多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首先就是嗓子里有很多痰,有的人能吐出來,有的人吐不出來,很容易犯惡心,經(jīng)常打嗝反酸,而且舌頭伸出來,會發(fā)現(xiàn)舌苔很厚膩,基本上是看不到下面舌頭的顏色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制半夏和陳皮的燥濕化痰作用,以及陳皮和茯苓健脾燥濕的功效,治標以化痰,治本以健脾化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脾氣虛弱,茯苓+白術(shù)+黃芪。</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的脾氣虛弱了,我們會很經(jīng)常覺得疲憊,也不愛說話,吃飯沒什么胃口,吃幾口就飽了,吃多了還會肚子脹,不消化,,大便經(jīng)常是溏稀不成形的,舌頭上面齒痕比較明顯,整個舌頭也比較濕潤,整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補脾氣,幫助脾胃運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個,腎陽不足,制附子+干姜+淫羊藿。</p><p class="ql-block">腎陽不足怎么判斷呢?看看你是不是經(jīng)常覺得手腳冰涼,腰膝酸軟,有時候腰上和膝蓋上像是放了冰塊一樣,又冷又疼,晚上上廁所的次數(shù)還會特別多,一晚上睡不了好覺,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腎陽不足了,我們需要溫陽補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個,腎陰不足,熟地黃+黃精+龜甲。</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晚上總是失眠,睡著之后還會出汗,盜汗,手腳心容易發(fā)熱,總是想摸一摸涼涼的東西,心里才會舒服,感覺很累,總是覺得腰酸,腿上也沒有力氣,而且兩個顴骨很紅,舌頭也很紅,同時還很瘦小,有的人舌頭太干了,甚至出現(xiàn)裂紋舌,舌苔幾乎沒有,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腎陰不足了,我們需要滋陰補腎,但是也要注意在方子里少佐一些健脾化濕的藥物,比如茯苓,白術(shù),防止藥物太過于滋膩,有造成脾虛濕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個,肝郁氣滯,柴胡+白芍+陳皮。</p><p class="ql-block">肝郁氣滯,我們就很容易心情不好,總是唉聲嘆氣,遇到什么事情都很難高興起來,而且很容易偏頭疼,脅肋疼,嘴里發(fā)干發(fā)苦,胃口也不好,心情越差,這種情況越明顯,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疏肝解郁的柴胡和白芍,還有理氣行氣的陳皮,當(dāng)然如果涉及到肝郁克脾,出現(xiàn)胃口不好,濕氣過多的情況,也要添加健脾化濕的藥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分享的一些常見搭配,供大家分享學(xué)習(xí),當(dāng)然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藥材的選擇,而是辨證的過程,我們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情況,才可以正確的調(diào)理,否則很容易傷害自己的身體。</p><p class="ql-block">溫馨提示:本號意在傳播中醫(yī)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藥方子,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請勿盲目試用,需在專業(yè)中醫(yī)師辯證論治下用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