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因為一個館 愛上一座城 一 《愛在西北方 》2023第四季新疆公益游學之阿克蘇博物館

樂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而有人會因為一個館,愛上一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個地方, 我必去和想去的是,一店一館,書店和博物館。去書店是尋求精神食糧,到博物館則是為了更深入的探尋當?shù)氐臍v史文化。從一個博物館??梢钥吹揭粋€地方的前世今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博物館就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秉承“讀好書,做好人,傳遞愛心,傳播經典”為宗旨,梅園公益閱讀協(xié)會2023公益游學第一站來到阿克蘇,自然也就走進了阿克蘇博物館。</span></p> 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fā)聲,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習近平</span></p> 阿克蘇博物館介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蘇博物館新館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開放,總投資1.8億元,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陳展面積9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1274件。館舍內外彰顯著漢唐風韻,氣勢雄渾莊重,融中華傳統(tǒng)、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蘇博物館包括“阿克蘇歷史文化館”、“新疆古代貨幣館”、“阿克蘇自然地理館”等四個常設展廳,另外還有三個臨時展廳,以及新疆首家數(shù)字化展廳和龜茲洞窟復原展廳等,全面展示了阿克蘇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自然風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下選取幾個印象深刻的片斷,做一些記錄。</span></p> “漢歸義羌長”青銅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60年,漢宣帝在龜茲東境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塔里木盆地正式并入中國版圖。1928年,黃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察時候發(fā)現(xiàn)一枚橋鈕漢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漢歸義羌長”青銅印,195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沙雅縣出土?!皻w義”印的發(fā)現(xiàn),向西可至塔里木盆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漢歸義羌長”青銅印,印臺正方形,臥羊鈕,紐與印之間有一圓形孔,應為穿綬佩戴之用。印通高3.5厘米,邊長2.3厘米,印面陰刻篆書“漢歸義羌長”,體現(xiàn)了中原王朝與西北地區(qū)羌族之間的關系。</span></p> 關于龜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魏晉時期,龜茲不斷遣使向中原王朝入貢。隨著中原王朝政權更迭,龜茲先后歸順前涼、前秦、北涼,并向北魏遣使納獻。絲綢之路開通后,龜茲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之一。龜茲王子鳩摩羅什早年游學北印度及西域諸國,逐漸成長為一代佛法大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龜茲地區(qū)同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區(qū)一樣,歷來是多種宗教傳播的重要地區(qū),是宗教文化的匯聚之地。這里最初曾經流行過原始宗教、薩滿教。公元前4世紀左右,隨著祆教、佛教等相繼傳入,逐步形成多種宗教并存的格局,尤以佛教最盛。后來,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先后傳入,多種宗教并存的格局不斷發(fā)展演變,并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span></p> 鳩摩羅什大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鳩摩羅什(344-413),出生于西域龜茲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剛經》最早傳入中國是公元五世紀初。鳩摩羅什來到長安,他首先把《金剛經》翻譯成了中文。</span></p> 玄奘畫像及《大唐西域記》書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原高僧玄奘途徑西域到古印度取經,在昭怙厘佛寺(今庫車蘇巴什佛寺遺址)等處講經數(shù)月,留下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記》。</span></p> 錢幣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碧輝煌的錢幣廳。這里的一切都是和錢有關的。有新疆錢幣史,更有中國乃至錢幣本身的編年史介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最大面值的紙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5月10日新疆國民黨當局發(fā)行了面值為10位數(shù)的省幣60億圓劵,但幣值極微,只能買一盒火柴,需6000億圓才能換大洋1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想到1個億,還真的是個小目標??</span></p>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漢書.陳湯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一句很似曾相識的文字。相信看過電影《戰(zhàn)狼》的朋友,都會很熟悉里面的一句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然,講解員說這句話,正是《戰(zhàn)狼》臺詞的出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陳湯的一生當中,他僅打過一仗,可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卻為漢朝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憑借著這一次先斬后奏的戰(zhàn)役的成功,維持中原地區(qū)300年的穩(wěn)定發(fā)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陳湯誅殺匈奴單于后,曾向漢元帝上書表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時至今日,這句話仍在中國社會中廣為流傳。</span></p> 鎮(zhèn)館之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眾多的文物中,有一個高約1.35米的大陶缸特別引人注目,它不僅是博物館最大的文物,據(jù)說也是鎮(zhèn)館之寶,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它于1976年在溫宿縣的拱拜孜鄉(xiāng)出土,專家考證為唐代的夾砂紅陶,高135厘米,口徑45厘米,腹圍420厘米,壁厚2.3厘米,外觀為敞口、平沿、方唇、短頸、溜肩、鼓腹、平底的設計,系泥條盤筑法制作而成,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系全國一級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土時,挖掘機留下的缺口。</span></p> 龜茲石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龜茲石窟是古龜茲地區(qū)大小二十七處佛教石窟遺存的總稱,包括克孜爾、庫木吐喇、森木塞姆、克孜爾尕哈石窟等,現(xiàn)遺存800余個洞窟,近10000平米壁畫和部分精美的彩繪泥塑、木雕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克孜爾石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佛教石窟,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世紀末20世紀初,先后有俄、法、日、英、德等國的探險家來到新疆庫車縣城以北20多公里處的昭怙厘佛寺(又稱蘇巴什佛寺)挖掘,多次拿走大批佛像、壁畫、古錢幣和文書木簡等文物。特別是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和法國的伯希和,在這里發(fā)現(xiàn)和帶走不少舍利盒。其中有一個非同尋常的舍利盒,由大谷探險隊的渡邊哲信和堀賢雄于1903年帶往日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盒身繪一周由二十一人組成的樂舞圖,其多彩的舞姿、絢麗的服飾、各異的樂器組成一幅喧鬧生動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龜茲音樂、舞蹈、服飾的珍貴資料。此盒現(xiàn)存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span></p> 文物鑒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彌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蘇市征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有三身,過去佛為燃燈佛,現(xiàn)在佛為釋加牟尼,未來佛即為彌勒佛,彌勒佛富態(tài)、吉祥,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表情,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銅歡喜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蘇市征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蓮花底座上為相互緊擁的兩尊菩薩,腳下踩有兩小鬼。菩薩怒目圓睜,態(tài)度威猛。歡喜佛是藏傳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愛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小鬼代表邪惡。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表示法與智慧結合即戰(zhàn)勝邪惡。</span></p> 絲綢之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一起聽講解員,講解絲綢之路的歷史。都對中國古代文明交流的輝煌歷史而感到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讓我們看到中國現(xiàn)在又重拾輝煌,開辟了超越歷史的一帶一路文明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去秋來,時光穿梭,從西域到新疆,從浙江到阿克蘇。愛在西北方,疆浙一家親。每一次相遇都充滿詩意,每一個時節(jié)都令人難忘。穿越古今,梅園人對阿克蘇和絲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也許前世的絲路之行,又把我們帶回了更加壯闊宏大的一帶一路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下的梅園人,也正如古時絲路人的駝鈴聲,奏響了一帶一路的一個音符。</span></p> 編輯 <p class="ql-block">文稿:樂行者(部分文字資料來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審核:知水 云兒</p><p class="ql-block">攝影:樂行者,楊玲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