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紀學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制作/紀學和</p> <h1> 【作者語】人,要有夢想,才能有前進的動力;如果沒有夢想,那么你的人生就沒有方向。夢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燈;夢想,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由于每個人所處的時代,家庭背景,經(jīng)濟狀況,文化程度,年齡階段等等的不同,其夢想也各有不同。</h1><h1><br></h1><h1> 對于像我這樣出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成長于六七十年代,且家庭貧困的農(nóng)村青年來說,年輕時的夢想目標并不高,就是想通過讀個中?;蛘邔哟卧俑咭稽c的大學??啤⒈究?,以后好謀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既能服務(wù)國家又能走出農(nóng)村,改變祖祖輩輩面對黃土背朝天的人生命運。</h1><h1><br></h1><h1> 雖然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后來是通過參軍、在部隊提干,走出了農(nóng)村,但是,年輕時我對大學的想往,一直沒有停止過,直到我29歲那年,考上了部隊大學,才算圓了我的大學夢想。</h1><h1><br></h1><h1> 2023年,我把自己當年追求大學夢想的艱辛過程和經(jīng)歷進行了簡要回顧,撰寫成拙文《難忘我的大學夢》。2025年,恰逢我們這屆同學入學40周年,我對原文進行了簡單修改,謹以此文作為我對40年前追夢過程的紀念,也分享給哪些始終不忘為夢想而為的青年們!</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紀學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約1萬字)</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十年浩劫國蒙難</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夢想渺茫何處往</b></h1>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1966年5月,以《五一六通知》為標志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在全國大爆發(fā)。十年“文革”運動對國家的破壞和影響是全方位、全領(lǐng)域的,但是對教育、科學、文化的破壞尤其嚴重,影響極為深遠。很多知識分子受到迫害,學校停課,文化園地荒蕪,許多科研機構(gòu)被撤銷,在一個時期內(nèi)造成了“文化斷層”、“科技斷層”、“人才斷層”。據(jù)1982年的人口普查統(tǒng)計,全國文盲和半文盲達二億三千多萬,占全國總?cè)丝跀?shù)的近四分之一,嚴重影響到全民族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和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span></h1><h1><br></h1><h1> 1965年秋,我已九歲,到了該上學的年齡,盡管家境貧寒,經(jīng)濟極度困難,父母還是想方設(shè)法準備了學費,把我送到了學校,開始步入五年的小學學習階段。接著又在父母的辛勤付出、親戚的相助和個人的奮斗之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三年初中和兩年高中的學習任務(wù),1975年 2 月高中畢業(yè)。</h1><h1><br></h1><h1> 十年“文革”運動,貫穿于我小學、初中、高中學生時代。對成長于這個時期的青年和青年學生來說,其影響和危害是極為深刻的。</h1> <h1> 第一、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管理被搞亂、被破壞?!拔母铩边\動對教育的嚴重干擾是多方面的,最為惡劣的是,當時的教育部樹立了“白卷英雄張鐵生”、“反潮流小將黃帥”這兩個典型,使得學校領(lǐng)導不敢管,老師不敢教,學生不敢學,所學課程基本都是開卷考試。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質(zhì)量,即使完成了初中、高中學業(yè),又能學到多少知識呢?!只有天知道(極少數(shù)內(nèi)秀者、苦讀者等除外)。</h1><h1><br></h1><h1> 第二、通過高考制度選拔人才的模式被取締。在“文革”的動蕩歲月里,很多大學停辦或者停止招生、少量招生,學校領(lǐng)導、老師、專家、教授被送到“五七”干?;蛘呦路诺竭呥h的廠礦和農(nóng)村接受勞動鍛煉,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步建立起來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tǒng)一招生制度被徹底否定,學校教育秩序混亂,學生停課鬧革命,全社會沒有了學習知識的動力和活力,國家出現(xiàn)了嚴重的人才斷檔。</h1><h1><br></h1><h1> 雖然1970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開始試招“新生”,但招生對象僅限于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jīng)驗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農(nóng)民、解放軍官兵(簡稱“工農(nóng)兵大學生”)。招生辦法是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lǐng)導批準,學校復審。這一做法一直實行到1976年。</h1> <h1> 這樣的招生辦法,堵上了絕大多數(shù)優(yōu)秀青年想通過高考來改變?nèi)松耐緩胶陀每萍紙笮业拇箝T。對于家境貧寒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中學畢業(yè)后,只能懷揣證書,卷著鋪蓋,打道回鄉(xiāng),要想通過上大學來改變?nèi)松\,已基本不可能,猶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lt;/h1><h1><br></h1><h1> 第三、嚴重影響著我們那一代年輕人“三觀”的形成?!拔母铩边\動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亂,黨的建設(shè)和社會風氣受到嚴重破壞。一些投機分子、野心分子、陰謀分子和打砸搶分子乘機混到黨內(nèi)并竊取一部分權(quán)力,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個人崇拜以及各種愚昧落后的思想行為泛濫開來,致使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受到嚴重削弱。</h1> <h1> 十年“文革”運動,正是我們那一代年輕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全民族的思想混亂,對我們年輕人的“三觀”形成影響太大。1975年,我高中畢業(yè)不久,有幸被所在的大隊黨支部選為小學老師,但是,我的思想同樣也是相當迷茫的。</h1><h1><br></h1><h1> 一是“半工半讀”的教學形式,致使老師無法盡心做好教學工作。小學也要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即每天實行半天上課,半天參加集體勞動,使得學生無法安心地學習,老師無法盡心地教學。</h1><h1><br></h1><h1> 二是政治運動接二連三,致使老師無法靜心做好教學工作。粉碎“四人幫”前的那兩三年,政治運動特別多,一會批林批孔,一會批判教育路線回潮,一會批鄧,一會批判反擊右傾翻案風……搞得老師也無所適從。不好好教學,對不起學生和家長,也對不起教師的職業(yè)和良心;好好教學,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政治運動批判的活靶子。</h1> <h1> 三是民辦老師的待遇太低,致使老師無法安心做好教學工作。政府財政給每個民辦老師的每月補貼是11元錢,其中6元發(fā)給老師個人,5元交給集體,用于集體給老師補貼日工分即靠工分。即便當時的生活條件極為貧乏,但6元錢又怎能維持一個老師家庭的基本生活和開支呢?不少民辦老師面對這過低的待遇,不得不無奈地辭去了這份工作。</h1><h1><br></h1><h1> 四是回鄉(xiāng)青年的發(fā)展空間非常有限。大學的大門,黨政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的大門,工廠企業(yè)的大門,只有城鎮(zhèn)的下放知情,才有機會和可能被招生、招工進去,對于我們回鄉(xiāng)青年來說,是“望門興嘆”,希望渺茫。</h1><h1><br></h1><h1> 面對當時的政治氛圍、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窘境,我經(jīng)常在冥思苦想,不斷地問自己,怎么辦?人生之路,到底在哪里?究竟路在何方?迷茫、困惑,經(jīng)常攪得我夜不能寐,食之不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暫擱夢想尋出路</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意外替補把兵當</font></b></h1> <h1> 那個時期,對于我們回鄉(xiāng)青年來說,要想走出農(nóng)村,要想改變?nèi)松\,還有一個辦法和出路,那就是參軍入伍。</h1><h1><br></h1><h1> 第一、我們那一代的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深懷對軍隊和軍人的無比憧憬和熱愛,因為參軍入伍,保家衛(wèi)國,無上光榮;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很多年輕人渴望穿上綠色的軍裝,成為英勇的戰(zhàn)士;誰要能穿上綠軍裝,成為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那是件非常令人羨慕的事!</h1><h1><br></h1><h1> 第二、那時的部隊成員,文盲半文盲較多,如果有個初中或者高中文化程度參軍入伍,在部隊是極有可能提干的。</h1><h1><br></h1><h1> 第三、即使在部隊提不了干,經(jīng)過部隊三五年的鍛煉,加入黨組織改變其政治身份應該沒有多大問題,而且思想政治素質(zhì)、身體素質(zhì)、管理能力等,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回到農(nóng)村當個大隊干部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基于對部隊的熱愛、當時的背景和想法,我一直不忘尋找和等待參軍的機會。即使當了民辦老師后,仍然不改到部隊去鍛煉的信念。</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1974年冬季,1975年冬季,1976年冬季,我曾連續(xù)三年報名應征,兩次參加縣里征兵體檢。1976年冬季,雖然我體檢、政審、家訪都通過了,但是公社分配給我所在大隊的參軍名額只有兩個,而符合參軍條件的青年卻有五個,我又缺乏競爭的條件,所以公社、縣里定兵都沒有我。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只能無奈地徹底放棄參軍的想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我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就在縣人武部給全縣應征青年統(tǒng)一下發(fā)《入伍通知書》的那天傍晚,我卻意外接到了入伍通知。原因是,與我相鄰公社的一名已經(jīng)被批準入伍的青年,突發(fā)意外情況,被取消了入伍資格,接兵首長把替補名額指名給了我。就這樣,我替補他人穿上了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綠色軍裝,來到了部隊。</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1977年1月于合肥西郊某部新兵連。</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高考制度重恢復</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千萬學子追夢想</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鄧小平的親自主持下,教育界沖破重重障礙,于1977年冬天恢復了中斷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span></h1><h1><br></h1><h1> 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開后,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內(nèi)地到邊疆,一代青年奔走相告,笑逐顏開,對于他們來說,真正改變命運的時刻到了。在全國撥亂反正的大潮下,高考成為當時社會最大的關(guān)注點,積壓了整整十年的考生擁進考場。</h1><h1><br></h1><h1> 此時,對于身在軍營已經(jīng)參軍近一年的我來說,其心情是極為復雜的。既為高考制度的恢復,給無數(shù)有志青年通過讀書改變?nèi)松\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平臺而高興,又為自己失去參加高考的機會而遺憾。</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圖為地方青年學生踴躍報名參加高考</b></p> <h1> 高考制度剛剛恢復的那兩三年,每年都會收到我的高中同學考上大學或者中專的喜訊。我的堂哥考上大學的喜訊對我的觸動和影響非常之大,他是恢復高考第一年考上合肥某大學水利系的。</h1><h1><br></h1><h1> 我與堂哥,除了是堂兄弟關(guān)系,還是緊鄰和同學關(guān)系。我們兩家居住的很近,房屋間距只有二三十米。我倆從小學、初中、直至高中畢業(yè),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讀書。沒有特殊情況,我倆每天大多數(shù)是一同上學,一同放學;上學時一路聊到學校,放學后又一路聊到家。</h1><h1><br></h1><h1> 堂哥比我大一歲,為人厚道,性格溫和,內(nèi)秀自律,天資聰慧,勤勉好學,無論是小學時期還是初中和高中階段,他的各科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實事求是地說,我的各科成績,無論是在哪個年級階段,都屬于中等偏上一點,比他要差很多。每當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我都要請教他,或者把他的作業(yè)本拿來,一抄了之。</h1><h1><br></h1><h1> 高中畢業(yè)后,我倆一起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剜l(xiāng)時間不久,他被公社推薦參加縣路線教育工作隊(他在工作隊期間還入了黨),我被大隊推薦為小學老師。至此,我倆才算分開,在各自的道路上開始了人生奮斗。</h1> <h1> 1978年春,堂哥來到合肥某大學上學,我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利用到合肥出差的機會去學校看望他,一是向他表示熱烈祝賀;二是我倆已經(jīng)有一年多時間沒有見面了,也想了解一下這一年多來他的情況和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三是我要親眼看看令無數(shù)青年人向往和羨慕不已的大學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此前,我沒有去過任何一所大學)。</h1><h1><br></h1><h1> 那天,堂哥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倆在大學食堂里吃過午飯后,聊了一個中午,他給我介紹了他們學校、他們系、他們班以及家鄉(xiāng)的一些情況;那天下午前兩節(jié)課,正好是他們班自習課,特殊情況可以請假不參加,帶我把整個校園轉(zhuǎn)了一個遍,滿足了我對大學的好奇心。</h1> <h1> 回到部隊后,合肥某大學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堂哥和大學生們自信、陽光的面容,時常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令我羨慕,令我向往。參軍前的大學夢想又時常在腦海里呈現(xiàn),每當夜深人靜時,免不了胡思亂想:要是1976年冬季前恢復高考<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多好啊,如果那時我也考上了大學,現(xiàn)在也和他們一樣接受高等教育,也就不用參軍了(當時,即使有機會讓我參加高考,也不一定能考上,但是,人往往總是向最美好的方面去想)。</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放下夢想靜下心</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愛崗敬業(yè)獻國防</b></h1> <h1> 好在,當時的我還比較冷靜,不斷地告誡和提醒自己:現(xiàn)在你已是一名軍人,軍人有軍人的職責;是軍人就要端正服役態(tài)度,根據(jù)部隊建設(shè)的需要,干一行、愛一行;既然已經(jīng)失去了考大學的機會,就要面對現(xiàn)實。</h1><h1><br></h1><h1>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被首長選調(diào)到團政治處宣傳股電影組任放映員,正是這次工作任務(wù)的轉(zhuǎn)變,使得我的入伍動機更加端正,工作干勁更足了。 </h1> <h1> 一是身在政治機關(guān)接受教育多。我們放映員經(jīng)常參加政治處和宣傳股組織的政治學習,首長們經(jīng)常教育我們要端正入伍動機,作為軍人,無論在那個崗位上,都要無條件地積極完成組織和首長交給的各項任務(wù)。</h1><h1><br></h1><h1> 二是大多數(shù)放映員在部隊都有好的發(fā)展。被選調(diào)到電影組的放映員,除了家庭出生成分低、思想政治素質(zhì)高、現(xiàn)實表現(xiàn)好,還具備較好的文化素質(zhì)和有一些寫寫畫畫的特長。那個年代,在每年入伍的新兵中能夠具備這些條件的并不多,即使不是千里挑一、幾百里挑一,至少也是百里挑一。只要努力工作,成績突出,組織上和首長們是會給予他們極大地關(guān)心的。</h1><h1> </h1> <h1> 部隊電影放映員看似很風光,很瀟灑,實際上是很忙、很累、很辛苦的,只有做過部隊放映員工作的戰(zhàn)友,才能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滋味和辛勞。</h1><h1><br></h1><h1> 就我所在的電影組來說,我們平時的工作任務(wù)很多。要刻苦鉆研放映技術(shù),過硬的技術(shù)是完成放映任務(wù)和提高放映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要取送影片,經(jīng)常通過長途公共汽車投寄影片和取回影片,還要隔三差五地乘坐長途公共汽車到合肥-安徽省軍區(qū)電影工作站送片和取片;大量的映前準備工作,每次映前都要對影片進行檢查和修補,對放映機、發(fā)電機等設(shè)備進行檢查和保養(yǎng),有時還要制作映前幻燈片配合部隊政治教育活動和宣揚部隊的好人好事;不定期地參加政治處和宣傳股組織的政治學習;完成領(lǐng)導交辦的臨時性任務(wù)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1978年秋于安徽省軍區(qū)某部</b></p> <h1> 我所在的部隊,有十多個放映點,大多數(shù)放映點距離團部十幾公里,最繁重和最大量的工作,是我們要長年累月的往基層部隊跑,完成放映任務(wù)。</h1><h1><br></h1><h1> 我們電影組官兵吃苦耐勞,不畏困難,艱辛付出,熱忱服務(wù)基層的精神,得到了部隊首長和基層部隊的充分肯定。那幾年,我們電影組的幾個兵年年獲得各種獎勵,先后都提為部隊干部。就我個人來說,當戰(zhàn)士和放映員五年(含代理組長兩年),曾連續(xù)五年獲得部隊黨組織表彰;入伍第二年,即1978年11月我被團直屬機關(guān)黨委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1981年11月得以提干。</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圖為作者在某部服役和工作期間干部身份證</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崗位變動調(diào)合肥</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為了夢想補習忙</b></h1> <h1> 1983 年春,我所在的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年9月,剛剛組建才幾個月的武警安徽省總隊教導大隊,一邊組建,一邊辦隊,組織全總隊優(yōu)秀班長提干集訓,由于干部嚴重缺編,急需補充。承蒙教導大隊黨委和政治處時任主任童樹云等首長的厚愛,我被選調(diào)到教導大隊政治處任副連職干事,具體負責干部工作事宜。</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圖為 1983 年 10 月武警安徽省總隊教導大隊第一期骨干集訓機關(guān)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后排左起第二位是作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4月,武警安徽省總隊教導大隊被武警總部列為首批“隊改校”單位,改為“武警合肥指揮學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圖為作者在武警合肥指揮學校工作期間軍官身份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 年 12 月,組建不久的武警安徽省總隊政治部宣傳處文化站,急需補充懂電影業(yè)務(wù)工作的技術(shù)干部,經(jīng)總隊相關(guān)領(lǐng)導與合肥指揮學校領(lǐng)導幾次商調(diào),我又被調(diào)往總隊政治部宣傳處文化站任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圖為作者武警安徽省總隊機關(guān)工作證</b></p> <h1> 面對新的環(huán)境,我的危機意識油然而生。恢復高考宛如冬天里的一把火,頃刻間點燃了廣大青年的讀書熱潮,全國上下讀書學習蔚然成風。圖書館、新華書店里人頭攢動,成為最擁擠、最熱鬧的地方。只是那幾年,我身處偏僻的白湖農(nóng)場,加之部隊工作任務(wù)繁重無暇顧及外面的情況,處于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里,對軍營之外的形勢變化知之甚少。</h1><h1><br></h1><h1> 自從調(diào)到省會合肥以后,我親眼目睹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合肥,文化熱、文憑熱的蓬勃興起,各種文化補習班和高考補習班猶如雨后春筍,很多有志青年,他們是白天上班,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業(yè)余時間,通過文化補習班提升文化層次,然后考取電大、夜大、函授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獲取大學文憑。</h1><h1><br></h1><h1> 合肥青年人好學上進的學習氛圍深深地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使我深感不安: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僅有高中文化的我,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還停留現(xiàn)有的文化層次上吃老本,遲早是會被淘汰的。</h1> <h1> 面對新的崗位,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之前,我是從事電影放映工作,工作重點是刻苦鉆研電影放映技術(shù),積極完成電影放映任務(wù),努力做個優(yōu)秀的放映員和專業(yè)技術(shù)干部。現(xiàn)在面對的是全新的工作領(lǐng)域和任務(wù),較多的是部隊機關(guān)公文業(yè)務(wù)處理,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影響完成任務(wù)的時效和質(zhì)量。</h1><h1><br></h1><h1> 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崗位任務(wù),再次喚起我的大學夢想。我暗下決心也要向地方上的有志青年一樣,邊工作邊學習,利用八小時以外的業(yè)余時間去補習文化,通過他們的方式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提升文憑檔次。</h1><h1><br></h1><h1> 恰巧參加教員選調(diào)工作,為我?guī)砹藚⒓友a習文化知識的機會。1984年4月下旬,合肥指揮學校黨委決定成立教員選調(diào)領(lǐng)導小組,準備從地方大學和高級中學在任老師中,選調(diào)部分老師轉(zhuǎn)為現(xiàn)役軍人到指揮學校擔任文化教員。選調(diào)教員屬于干部干事的工作范圍,我也理所當然的參加了選調(diào)小組。</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1984 年春攝于武警合肥指揮學校</b></p> <h1> 指揮學校地處合肥西郊大蜀山南麓,距離市區(qū)有十幾公里,且從山北大鋪頭開往大蜀山南麓的循環(huán)公交車每天下午六點停開,交通極為不便。為方便選調(diào)工作的開展,學校在合肥市區(qū)三孝口省武警總隊招待所包了一個三人套間,用于選調(diào)人員的休息和辦公。我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隨即在三孝口附近找了一個文化補習班,并報名參加補習相關(guān)課程,白天辦理工作事務(wù),晚上等業(yè)余時間參加上課。</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補習只參加了十來次,就沒法堅持下去了,因為工作和上課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例如,我們要對各個渠道推薦上來的地方老師,即選調(diào)對象,一一與其本人見面,逐個進行政審,確定初選對象;要向校黨委匯報,由黨委再次進行篩選;要到合肥有關(guān)高校聘請幾名專家教授,由專家教授和校領(lǐng)導逐一聽取選調(diào)對象的試講,并對選調(diào)對象進行點評,敲定選調(diào)人員;要到相關(guān)單位調(diào)取他們的個人檔案;最后由我和總隊干部處原副處長張世洲將相關(guān)材料和請示報告,送往北京-武警總部政治部干部部審批。</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幾個月,我們是整天連軸轉(zhuǎn),加班加點。出差是家常便飯,我們?nèi)チ税不蘸脦讉€地級市。8月20日,當首批從地方院校挑選來的老師,懷著愉悅的心情來到合肥指揮學校報到時,至此,我們的首批選調(diào)任務(wù)才算完成。</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圖為 1984 年秋 合肥指揮學校政治處機關(guān)部分戰(zhàn)友與政治文化教研室從地方選調(diào)入校的部分教員在器械訓練間隙合影。后排右起第二位是作者】</b></p> <h1> 1984年5月,我參加了安徽大學函授哲學專業(yè)招生考試,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復習,加之基礎(chǔ)差,倉促應考,未達錄取分數(shù)線,沒有被錄取。</h1> <h1> 選調(diào)教員工作結(jié)束后,我又回到了大蜀山南的指揮學校,沒有了利用每天晚上在市里參加文化補習的條件,交通的不便、工作和學習的矛盾更加突出,但我始終沒有放棄和退縮,堅持利用周末的時間去上課。</h1><h1><br></h1><h1> 1984年8月,我又參加安徽某大學新聞刊授大學招生考試被錄取。該專業(yè)不單單是學習新聞寫作,還學習各種文體、機關(guān)公文的寫作、漢語基礎(chǔ)等課程,對于像我這樣來自部隊政治機關(guān)的年輕干部來講,非常實用。教學形式,主要是給學員下發(fā)各種輔導資料,以學員自學為主;每個周末全天有相關(guān)老師集中進行授課;每個學期末進行一次集中考試。</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盡管我有處理工作和學習矛盾的思想準備,但是部隊工作的特殊性,是由不得個人討價還價的。還是經(jīng)常遇到臨時性工作任務(wù)恰逢周末,需要周末去完成,那么,周末集中授課就不能參加了。</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的思想總要糾結(jié)一下,幻想著能否有一天離開工作崗位,像無數(shù)青年大學生一樣,坐著教室里,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學習那該多好啊!每當這種幻想出現(xiàn),我總要使勁地用手拍拍腦瓜,提醒自己:不要白日做夢,盡想哪些不切實際的東西!</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忽如一夜春風來</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軍校圓我大學夢</b></h1> <h1> 人生是一種信念,有時你相信美好,就能遇見美好;自己認為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有時還真的會出現(xiàn)。</h1><h1><br></h1><h1> 為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關(guān)于軍隊要實行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革命化建設(shè)的要求,提升部隊干部的學歷層次,1985年,武警<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專科學校黨委遵照武警部隊黨委的指示,依據(jù)人民解放軍的軍校招生模式和程序,首次面向全國武警部隊各警種招生政工專業(yè)干部學員。招生對象為連排級干部,年齡30歲以內(nèi),高中學歷,熱愛部隊、政治思想好,身體符合軍校學員體檢標準。當年,在武警安徽省總隊招收五人,參加全軍院校統(tǒng)一組織的招生考試。</span></h1> <h1> 1985年5月中旬,我從總隊政治部招生辦得此消息后,第一時間向總隊政治部領(lǐng)導、宣傳處領(lǐng)導和站長作了匯報,請求他們批準我參加統(tǒng)考。</h1><h1><br></h1><h1> 幾位領(lǐng)導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傟犝尾繒r任領(lǐng)導芮主任是我原所在團的老首長,他說,你們年輕人有夢想,好學上進是好事,畢業(yè)回來也能更好地為部隊建設(shè)服務(wù),我代表部黨委和部領(lǐng)導支持你,好好復習,爭取考上;但是,現(xiàn)在文化站人員少,要注意處理好復習與工作的關(guān)系,不能影響文化站的正常工作;如果你真的考取了,我們再想辦法選調(diào)他人補缺你的崗位。</h1><h1><br></h1><h1> 站長是位女干部,也是一位非常好的領(lǐng)導。早在我到某團電影組任放映員時就認識和交往了。那時,她在安徽省軍區(qū)政治部電影發(fā)行工作站任發(fā)行干事,負責駐皖部隊的電影發(fā)行工作。我到總隊文化站來工作,也是她幾次與有關(guān)領(lǐng)導溝通協(xié)調(diào)的結(jié)果。她在聽了我的匯報后,也非常支持我。</h1> <h1> 組織和領(lǐng)導的支持給了我極大地鼓舞。我參軍時高考制度還未恢復,未能參加高考一直是我心中的遺憾。這次遇到了這么好的機會,正是我日有所想的,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考上,不辜負領(lǐng)導的期待和自己的追求。此時,距離全軍統(tǒng)一考試時間7月中旬,不到兩個月,復習時間非常緊迫。</h1> <h1> 1985年春節(jié)后,我將家屬和才四個多月大的兒子接到了合肥,現(xiàn)在為了排除干擾,集中精力,爭取更多的復習時間,只能忍痛將他們送回農(nóng)村老家。家屬對我的做法想不通,說:你們男人的心真狠,為了你的大學夢,就不顧我們娘兒倆的困難嗎?</h1><h1><br></h1><h1> 家屬的怨言,我非常理解,但是,有時為了長遠打算,還得忍痛割愛。好在家屬還通情達理,有再多的不愿意,還是支持了我的想法。</h1><h1><br></h1><h1> 當我把娘兒倆送到車站、送上開往家鄉(xiāng)的長途公共汽車,家屬抓住兒子白白胖胖的小手叫他給爸爸再見時,我差點沒有控制住眼淚。</h1><h1><br></h1><h1> 送走家屬和兒子以后,除了白天正常的上班,我把其它時間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復習上,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簡單洗漱后就開始復習,夜里12點前是從來沒有睡過覺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我以安徽總隊干部考生較好的成績被武警??茖W校政治系錄取。至此,地方函授大學的學習我也不用再參加了。</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珍惜機遇苦鉆研</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優(yōu)良成績出學堂</b></h1> <h1> 1985年8月26日,我們這批來自全國武警部隊的216位干部學員,興高采烈地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中條山下,汾水河畔的山西省夏縣-武警??茖W校政治系報到,開始了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政治系共設(shè)置了兩個學員隊,每個學員隊108名學員;我被分配在政治系一隊二區(qū)隊八班)。</h1> <h1> 我們這些政工專業(yè)的首批干部學員,年齡都在二十幾歲,血氣方剛,朝氣蓬勃,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充滿青春的氣息和活力。同學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溫馨甜蜜的小家庭,來到大學里一門心思的學習深造,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都把滿腔的青春激情投入到學習之中。</h1> <h1> 在校期間,同學們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學術(shù)探討的氛圍可圈可點,令人感動,令人難忘,每天除了參加正規(guī)的課堂上課、操場訓練,圖書館,閱覽室,訓練場,體育場,教室內(nèi),校內(nèi)和校外的小樹林等地,都留下同學們學習、求知、鍛煉的身影。最后,同學們都用較好的成績完成了學業(yè)。</h1> <h1> 在校期間,我的學習干勁和現(xiàn)實表現(xiàn)也不差,不但刻苦學習,以總評優(yōu)良的成績完成學業(yè),還尊重領(lǐng)導,團結(jié)戰(zhàn)友,遵紀守法,服從管理,大小工作積極主動,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參與學員隊和政治系的黑板報、政治系學員??度~舟》的編輯和出版,連續(xù)兩年獲得政治系黨委的嘉獎。</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畢業(yè)典禮那天,當我手捧深紅色的大學畢業(yè)證書時,其愉悅的心情不言自明。表明我在軍校的努力和奮斗,終于有了結(jié)果,得到了深造,開闊了眼界,拿到了文憑,學到了許多只有在大學里才能學到的知識;表明我年輕時期一直苦苦追求的大學夢想,今天終于得以實現(xiàn)(畢業(yè)返回部隊工作崗位后,我又通過在職自學取得了國家認可的更高層次的學歷,這是后話)!</span></h1> <h1><b style="font-size:18px;">軍校同學留影。后排右一為作者</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政治系一隊李明發(fā)隊長和本隊部分學員合影。中排右四為作者</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畢業(yè)前夕,武警??茖W校舉行全體應屆畢業(yè)學員閱兵典禮。圖為部隊首長、地方有關(guān)領(lǐng)導檢閱受閱方隊和政治系一隊學員方隊通過檢閱臺情景</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畢業(yè)之時,政治系時任主任李典忠為作者題詞勉勵</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武警??茖W校85級政治系一隊學員畢業(yè)合影。后排右數(shù)第14位是作者</b></h1> <h1><b style="font-size:18px;">中條山下,汾水河畔,這里是培育我們的搖籃。俯瞰武警專科學校全景</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武警專科學校大門樓,辦公樓,圖書館</b></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今日母校非昔比</b></div><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昔日母校情難忘</b></div></font></h1> <h1> 如今,我們已經(jīng)畢業(yè)三十幾年了,曾經(jīng)的政治系85級的全體學員,有的走上了部隊領(lǐng)導崗位,成了將軍;有的轉(zhuǎn)業(yè)到了地方,成了地方的領(lǐng)導干部;有的下海經(jīng)商,成了商海精英;有的移居國外,成了海外華僑……</h1><h1><br></h1><h1> 但是,無論他們的職務(wù)有多大,官階有多高,無論財富有多少,無論走到哪里,無論距離多遠,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段深深的情緣,永遠都不會忘記曾經(jīng)給予我們知識海洋、培育我們成長、圓了我們大學夢想的母校!</h1> <h1> 我們畢業(yè)十年后,母校改為“武警指揮學院”,遷址天津市。如今的母校,經(jīng)歷四十多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今非昔比,成為武警部隊培養(yǎng)中高級指揮員的最高學府,無論是"硬件"建設(shè)還是"軟件"建設(shè),在全軍院校中都是屈指可數(shù)。</h1><h1><br></h1><h1> 難忘母校,母校難忘!您的學子永遠地愛您,感謝您,懷念您!</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九、結(jié)束語</b></p> <h1>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lǐng)導下,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國家的各個階層、各個領(lǐng)域、各條戰(zhàn)線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沖刺。</h1><h1><br></h1><h1> 現(xiàn)如今的中國教育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之下,加大經(jīng)費投入,快速發(fā)展,成績斐然,對于今天的青年學子來說,隨著教育資源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讀大學???、本科,讀研究生,讀博士,甚至出國深造。</h1><h1><br></h1><h1> 在我們生活的哪個年代,要想拿個中專、大學??莆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經(jīng)歷十年文革時期,沒有學到東西,基礎(chǔ)差;二是大多數(shù)家庭是姊妹多,需要協(xié)助父母操持家務(wù),沒有時間學習;三是當時國家規(guī)定農(nóng)村學生初中升高中的比例為 25%,比今天的大學錄取率要低幾倍。</h1><h1><br></h1><h1> 當年,誰能考個中專學校,那是一件很光榮、很了不起的事情。全村人會為他祝賀,全家人會為他感到自豪,個人也有了光明的前程,是農(nóng)業(yè)戶口的可以轉(zhuǎn)為非農(nóng)戶口,吃上商品糧;畢業(yè)之后,國家統(tǒng)一分配工作,可以成為國家干部、成為知識分子,等等,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也改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情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只有經(jīng)歷和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才能身同感受,才能有切身的體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目標和追求,而這些夢想、目標和追求,需要通過努力和奮斗來實現(xiàn)。沒有人能夠一蹴而就,也沒有人能夠輕易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只有付出足夠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夠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天道酬勤”,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才能夠獲得應有的回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就是一種追求,一種努力,一種期盼??释褖粝胱兂涩F(xiàn)實,將虛幻化為真實。生活,因夢而美好;人生,因夢而苦悶。然而,再難的道,也有盡頭;再長的路,也有出口,堅持就會有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編者說明</h1><h1> 本美篇所使用的圖片主要源自作者軍校畢業(yè)紀念冊,有幾張來自網(wǎng)絡(luò),特向原作者深表謝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