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次參加由小蒙組織的索達旅游公司南京牛首山二日游的行程。</p><p class="ql-block">從杭州出發(fā)至南京驅車三小時半,一路風景還不錯,二邊高大的梧桐樹高聳入云,頗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首先緬懷為革命事業(yè)奉獻青春熱血的先烈們。這片土地在明清時代就被列入“金陵十八景"。然而從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成了國民黨屠殺共產(chǎn)黨人及愛國志士的主刑場。在這片土地上曾約有10萬余名革命志士殉難于此。</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屆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作出建設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p><p class="ql-block"> ▽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1986年開工,1989年落成。碑高42.3米。鄧小平同志題寫碑名。(為什么提議是1949年底,動工是1986年,中間間隔36年之久,為什么?不明白。)</p><p class="ql-block"> 在碑前昂首挺立的這位是鄧中夏(1989~1933年)烈士。他于1933年5月被捕,犧牲于1933年9月21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也是工人運動的領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 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特別設制此長明燈。該燈燈座造型取自雨花臺烈士陵園園徽“日月同輝"。直徑180Cm,高29CM,火種采集泰山之巔,來源于第十一屆全運會的圣火,寓意烈士的生命重于泰山。長明燈2009年9月28日點燃,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傳,代代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 ▽ “烈士就義群雕"是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標志,位于北殉難處烈士就義原址。建于1979年,高10.03米,寬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巖拼裝而成,重量為1300噸,是目前我國同類題材花崗巖雕塑之最。</p> <p class="ql-block"> ▽ 接著我們乘車半小時到了牛首山景區(qū)。這個景區(qū)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的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句話說“一座牛首山,半部金陵史”,它描述了牛首山對于南京城的意義。如今的牛首山因珍藏著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而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佛教圣地,每年都會有無數(shù)的游人慕名而來。</p><p class="ql-block"> 2012年,南京斥巨資40億,歷時4年在牛首山興建供奉釋迦摩尼頂骨舍利的地宮。佛頂宮是建在牛首山一處廢棄的礦坑之上,由地上三層的禪境大觀和地下六層的地宮構成。</p> <p class="ql-block"> ▽ 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佛頂宮內部空間共九層,地上三層、地下六層,主要游覽的是地上1層,地下3,4,5層。一層外部是壯觀的大穹頂。也是拍照打卡勝地。一層宮內是祥境大觀,頂部的穹頂絢爛無比,非常壯觀。</p><p class="ql-block"> 大穹頂?shù)耐庑慰崴品鹱娴聂卖?,包裹著小穹頂,在小穹頂之上,也象征著佛祖的加持?lt;/p> <p class="ql-block"> ▽ 小穹頂外形有如"榴蓮",小穹頂?shù)纳徎▽氉?6根門柱組成,門柱的名字也非常好聽,叫“云門如意柱",象征著56座飛天菩提門。</p> <p class="ql-block"> ▽ 這里似乎到了歐洲,也是打卡拍照勝地。</p> <p class="ql-block"> ▽ 這個玉石彩雕壁畫由壽山石、青田石以及琥珀石等20多種名貴的天然石材料而打造出來的。畫面通過身高比例不同來體現(xiàn)修行者的體位,生動措繪出近百位神態(tài)造型各異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 進入大廳,映入眼簾是頭上有一個非常壯觀的穹頂,據(jù)說是根據(jù)婆娑樹樹叉的靈感而設計來的。</p> <p class="ql-block"> ▽ 大廳中央看到的就是一尊金睡大佛。它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整個金佛睡臥的地方是由36片蓮花組合而成。它是個舞臺,每當在這里表演節(jié)目時,36片蓮花花瓣會隨著這個舞臺的燈光效果而舞動。</p> <p class="ql-block"> ▽ 據(jù)記載,佛祖出生于藍毗尼花園的一棵無憂樹下,后來佛祖創(chuàng)立了佛教,旨在為勞苦大眾解除苦難,于是人們把這棵樹稱之為“無憂樹",寓意沒有煩惱和憂愁。</p> <p class="ql-block"> ▽ 走進里面頓覺四周金碧輝煌,五光十色,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詞來形容它,真的是美輪美奐!我就發(fā)圖片吧。</p> <p class="ql-block"> ▽ 根據(jù)行程安排晚上看秦淮河夜景,因夫子廟與秦淮河聯(lián)在一起的,我們吃了晚飯趁天氣尚未黑下來時耒到夫子廟。夫人廟其實跟杭州的清河坊步行街差不多,左右兩邊都是商鋪,買些南京特產(chǎn),特別南京鹽水鴨。70元左右一只。</p> <p class="ql-block"> ▽ 烏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兩大家族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p><p class="ql-block"> 唐朝劉禹錫被貶途徑烏衣巷,看到曾經(jīng)輝煌的烏衣巷,如今如此衰敗,繼而連想自己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卻不受朝廷重用,一貶再貶,出于詩人內心的悲痛,再加上他感嘆過往的歲月,所以寫下了這首非常著名的詩:《烏衣巷》</p><p class="ql-block">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p><p class="ql-block">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這種詩意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歷史的興衰和人生的無常,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 ▽ 王導謝安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烏衣巷內,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p><p class="ql-block">王導謝安紀念館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于1997年5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主要是紀念東晉時期王導、謝安兩大家屬為主線,對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藝術、社會風俗等各方面情況進行集中展示,反映出古都南京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p> <p class="ql-block"> ▽ 來燕堂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據(jù)傳"來燕堂"二字取自當年謝安以燕子傳信的故事。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沙曼翁書寫,象征著六朝時期"王謝大宅"的風范。</p><p class="ql-block">屏門兩側楹聯(lián)是:文物自堪詫千古,</p><p class="ql-block"> 史家何必嗤六朝。</p><p class="ql-block">堂楹:水繞城柳縈堤搖曳六朝煙雨舊, </p><p class="ql-block"> 人名世文述志傳承一脈法儀新。</p> <p class="ql-block"> ▽ 據(jù)查王導與王羲之是堂叔侄關系。</p> <p class="ql-block"> ▽ 這里就是南京著名的秦淮河。這里停泊著近百條游船,在等待游客夜游秦淮河。</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城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qū)性河流。在歷史上其承擔著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母親河",也是“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p> <p class="ql-block"> ▽ 夫子廟門口牌坊上寫的是欞星門。欞星門是夫子廟的第一道大門,寓意著“天地君親師,尊孔如尊天”。文廟中的欞星門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現(xiàn)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p><p class="ql-block"> 據(jù)傳孩子們通過“欞星門",期盼欞星能護佑孩子學業(yè)進步,節(jié)節(jié)攀登。當然這也是人們的美好愿望,最終還是要靠自已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p> <p class="ql-block"> ▽ 第二天下午我們去了中山陵,拜竭孫中山先生。</p><p class="ql-block"> 從下面到頂層中山陵陵墓這個地方總共有392級臺階。392級臺階富有深意,“3"代表三民主義,"9”代表九洲方圓,"2"代表二黨合作。</p><p class="ql-block">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qū)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chuàng)新格。</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紀念碑亭邊長12米,高約</p><p class="ql-block">17米,全部釆用花崗石建造,蓋藍色琉璃瓦。石碑亭內石碑高8.1米,寬4米。碑上三行鎦金大字為顏體,遒勁有力,出自國民黨元老譚延闿的手筆,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被譽為民國最完美的人。他去世后,第二年就舉行國葬,葬在了南京靈谷寺。</p><p class="ql-block"> 此碑內容: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 ▽ 第二天最后一個景點是玄武湖景區(qū)。玄武湖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是江南地區(qū)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又稱后湖、北湖。玄武湖呈菱形,景區(qū)總面積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積3.7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玄武湖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9月,玄武湖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公園;2016年9月,玄武湖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2019年10月,玄武湖榮獲“2019中國十大休閑湖泊”稱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