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復活的文淵獅城</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淳安縣姜家鎮(zhèn),有座復活了的古城, 2016年6月9日向游人開放。走進這里,就走進了新安江畔浙西地區(qū)的一段歷史,就走進了一段故事。 </p><p class="ql-block"> <b>千島湖的形成及水下古城</b> </p><p class="ql-block"> 在千島湖下,沉睡著兩座始建于漢唐的千年古城:賀城和獅城。1959年新安江截流,庫區(qū)蓄水,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p><p class="ql-block"> 時年,為了建造當時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新安江水電站,浙江省原淳安縣、遂安縣兩縣合并為現(xiàn)在的淳安縣,29萬人從此離鄉(xiāng)移居,獅城、賀城兩座延續(xù)千年的古城,連同27個鄉(xiāng)鎮(zhèn)、1000余個村莊、30萬畝糧田淹沒于千島湖底。</p><p class="ql-block"> 淳安古城又稱賀城,賀城始建于公元208年。成片的徽式大宅緣溪而建。遂安古城又稱獅城,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建城,因背依五獅山,故稱獅城。唐代開始作為遂安縣治,古有“浙西小天府”之稱。</p><p class="ql-block"> 獅城和賀城,都曾是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樞紐。上可溯屯溪,下可抵杭紹,自古便是浙西重鎮(zhèn)。不僅如此,水下考古發(fā)掘結果顯示,賀城城內有大量以古錢幣形狀雕琢的“商”字形門廊及成片的徽派民居,由此可見,新安江畔古城昔日的繁華與厚重的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 《淳安縣志》所載,新安江水電站水庫蓄水時,淳安、遂安兩縣共有265座牌坊淹沉于這座巨大的水下地宮中,堪稱極為罕見的牌坊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2002年7月,千島湖風景旅游局對水下古鎮(zhèn)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水下探摸。探測到千島湖湖底古城的整體布局完好,民居、祠堂、廟宇等木構建筑高聳挺立,且未腐朽。</p><p class="ql-block"> 為了進一步探尋獅城秘密,2009年11月,著名水下攝影師吳立新,先后對水下古城進行4次探險。從捕捉回的珍貴鏡頭中,人們對水下古城有了更清晰的認識。</p><p class="ql-block"> 2012年中央電視臺與國家海洋局聯(lián)動,直播了千島湖水下探秘。</p><p class="ql-block"> <b>復活水下古城</b></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老淳安、遂安兩縣縣志記載,及有關歷史資料,加之健在老人回憶描述,結合水下探秘素材。當?shù)卣?,繪制藍圖,籌巨資在淳安縣姜家鎮(zhèn),復制了一座文淵古城-獅城。</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9日,復建古城大部竣工并對外開放,10月我們便來到這里。匆匆而過,走馬觀花。當日,天陰的挺厚,映襯著座座牌坊的莊重,烘托著徽派建筑白墻黛瓦獨有的氣派。駐足定神,仿佛回到了某段歷史,這種韻味會讓人陶醉。近距離與牌坊對視,精美的雕飾,極強的視覺沖擊,會讓你遐想,水下那些上了年紀的牌坊該有多好!站在街角一隅,馬頭墻由近而遠成列矗立街旁,獨特的美感一下鉆到心里,水下那些具有煙火氣的原味老宅,該是更動人的……!</p><p class="ql-block"> 不忍離去,難舍而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當年水下考古照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來到姜家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好友Bob及夫人</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末,杭州摯友胡先生領我們走進千島湖姜家鎮(zhèn),我第一次來到這令人感嘆的地方,留住了一段美好的記憶。近日翻看往年照片,隨筆作一個姜家鎮(zhèn)《美篇》以便隨時翻看。</p><p class="ql-block"> 王榮巖寫于 2023.7.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