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背景歌曲:《軍人本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行攝匆匆》之北疆記憶(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獨庫公路上的守墓老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p><p class="ql-block"> 風平浪靜的日子你不會認識我 </p><p class="ql-block"> 我的綠軍裝是最普通的顏色 </p><p class="ql-block"> 花好月圓的時候你不會留心我 </p><p class="ql-block"> 我的紅帽徽在遠方默默閃爍 </p><p class="ql-block"> 你不認識我,我也不寂寞 </p><p class="ql-block"> 你不熟悉我,我也還是我 </p><p class="ql-block"> 假如一天風雨來 </p><p class="ql-block"> 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 </p><p class="ql-block"> 這是在我所喜愛的歌曲中,最讓人催淚深省的一首軍人勵志歌曲--《軍人本色》! </p><p class="ql-block"> 一早起來,我們就離開新疆唐布拉大草原,穿越風景如畫的“百里畫廊”,去走獨庫公路,車內(nèi),循環(huán)播放著軍旅歌手閻偉文唱的這首歌。 </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今天就將去拜謁一批最普通顏色的“綠軍裝”,尋訪一位在遠方默默閃爍的“紅帽徽”。 </p><p class="ql-block"> 那一批“綠軍裝”,是為修筑獨庫公路而英勇犧性的168位解放軍官兵,他們平均年齡22歲,最小只有18歲! </p><p class="ql-block"> 那一位“紅帽徽”,是天山深處獨庫公路喬爾瑪烈士陵園的守墓老兵--陳俊貴。</p> <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 獨庫公路,從北疆的克拉瑪依獨山子市,到南疆的庫車市,全長561公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毛澤東主席親自下令建造的天險公路。穿越大天山,貫通南北疆,在懸崖、峭壁、森林、雪峰、冰川間開鑿,在草原、峽谷、湖泊、林海、戈壁、沙灘上穿過,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縱貫天山脊梁的最美公路”。 </p><p class="ql-block"> 這條史詩般的公路,由數(shù)萬名解放軍官兵集結天山奮戰(zhàn)10年修筑。他們爬冰臥雪攀絕壁,攻堅克險戰(zhàn)飛線,數(shù)千人負傷致殘,168名筑路官兵犧牲,平均每三公里就躺下一位解放軍烈士軀體,路是躺著的碑,碑是豎起的路,他們以青春、熱血和生命托起的這條獨庫公路,又被譽為“英雄之路”。 </p><p class="ql-block"> 在筑路官兵中,有位20歲的遼寧新兵陳俊貴。1980年4月6日,他們部隊1500多名施工官兵被暴風雪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處,通訊全部中斷,面臨寒冷凍死、斷糧餓死的危險。 </p><p class="ql-block"> 他奉命隨班長鄭林書、副班長羅強和戰(zhàn)友陳衛(wèi)星冒險下山找部隊救援。一路上寒風呼嘯,風勁雪疾,在高寒缺氧的雪山上,連走帶爬,艱難前行,在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所帶的饅頭只剩下最后一個時,班長鄭林書命令陳俊貴吃掉這個饅頭。理由是,他們是黨員,是老兵。而陳俊貴是新兵,年齡最小。在命懸一線之際,他和戰(zhàn)友陳衛(wèi)星被哈薩克牧民發(fā)現(xiàn)獲救,送往山下部隊。 </p><p class="ql-block"> 1500多名戰(zhàn)友得救了,可22歲的班長鄭林書、21歲的副班長羅強卻因凍餓犧牲,永遠長眠在了積雪覆蓋的天山。</p> <p class="ql-block">三 </p><p class="ql-block"> 由于陳俊貴雙腿嚴重凍傷,以二等傷殘軍人身份回到遼寧老家,當?shù)卣才帕穗娪胺庞硢T的工作,又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平淡而安逸。 </p><p class="ql-block"> 可他時刻都在想念著班長,更沒忘記班長臨終前的囑托 : “到老家代我看望下父母”。于是,他返回當年部隊的駐地新疆那拉提,想查老班長的家庭住址。誰知老部隊基建工程兵已打散編入武警部隊序列,最終沒有得到一點消息。 </p><p class="ql-block"> 他找到老班長墓前,看到墓地荒蕪,非常難受,于是,1985年冬天,他作出決定,辭去工作,帶著妻子孫麗琴和八個月的兒子又回到了老班長身邊,在離班長墳墓最近的山坡上挖地窩子安家,一邊開荒種地,一邊整修墓地,陪伴老班長。 </p><p class="ql-block"> 長期的野外生話,喝雪水,啃生糧,他脫了發(fā),妻子白了頭,一雙兒女成天在墓地爬來爬去……。 </p><p class="ql-block"> 2006年,當?shù)卣疀Q定在原獨庫公路紀念碑處擴建成烈士陵園,把散在各地的犧牲官兵集中到這里,發(fā)現(xiàn)了已為班長守墓20多年的陳俊貴一家。馬上將陳俊貴安排為陵園管理員,解決了城鎮(zhèn)戶口和事業(yè)編制。這樣,他們?nèi)疫@才有了安身養(yǎng)家之處。</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2006年,他終于費盡周折,終于查到了老班長家的地址,湖北省羅田縣白廟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馬上趕到湖北羅田,在當?shù)孛裾椭?,得知老班長家已因水庫拆遷,搬到了白蓮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當他終于見到老班長鄭林書的姐姐。才知道老班長父親在他當兵一年后去世,母親怕影響鄭林書工作,始終沒有告訴他。所以,直到鄭林書犧牲時也不知道自己父親已經(jīng)去世,其母親也在對兒子漫長的思念中,于2003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陳俊貴來到兩位老人墳前,悔恨淚水長流。他恨自己沒能早點看望班長的父母,悔自己再沒有機會替班長盡孝。</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更加下定決心,告慰班長父母:今生今世,我將永遠守候班長,讓班長永不孤單。</p><p class="ql-block"> 陳俊貴歷20多年義務為犧牲官兵守墓事跡傳開后,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2009年,他榮獲“全國優(yōu)秀復員退伍軍人”榮譽稱號。2013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誠實守信模范。2014年,被評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2019年,評選為年度“最美退役軍人”。</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在和外孫看過一部以他的事跡拍的電影《守望天山》后,知道陳俊貴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部分宣傳陳俊貴事跡的書籍和影視作品</b></p> <p class="ql-block">五 </p><p class="ql-block"> 喬爾瑪烈土陵園到了,我懷著朝圣般心情走向陵園大門。 </p><p class="ql-block"> 門口,有一個書攤,專賣一本書,書名《守望天山》,封面上還寫著 : </p><p class="ql-block"> 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的傳奇人生。本書曾獲“北京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同名電影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同名歌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p><p class="ql-block"> 我馬上買了一本。當我翻看書中陳俊貴照片時,覺得在這人剛才在哪見過? </p><p class="ql-block"> 待我看向書攤上的人,才發(fā)現(xiàn),這不正是陳俊貴嗎! </p><p class="ql-block"> 原來,喬爾瑪烈士陵園已是當?shù)氐募t色教育基地、黨員模范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上級安排陳俊貴在這里邊售書,邊為大家義務宣講筑路英烈們的事跡。 </p><p class="ql-block"> 這時,一個江蘇的旅游團隊過來,我馬上大聲向他們招呼 : “大家請過來,我也是旅游者,我來給大家介紹這位這本書上的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 </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把我了解到的陳俊貴的事跡給大家進行簡要地宣傳。 </p><p class="ql-block"> 圍觀游客越來越多,大家靜靜地聽著,眼睛越睜越大,紛紛給我們拍照。待我講完,大家一齊熱烈向陳俊貴鼓起掌來! </p><p class="ql-block"> 陳俊貴面前的十幾本《守望天山》,被大家搶購一空。 </p><p class="ql-block"> 我望著憨厚滄桑的陳俊貴,拉著他的手,眼里一陣陣熱熱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六 </p><p class="ql-block"> 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內(nèi),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新疆獨庫公路的優(yōu)美而險峻的地形地貌。展廳擺放著大量的烈士遺物和照片,墻上掛滿了各種圖片和文字介紹,真實再現(xiàn)了那個年代在工具簡陋,條件險惡的情況下修建天山公路時的艱辛。 </p><p class="ql-block"> 在長長的烈土名錄和照片墻前,我深深地向他們鞠躬,感謝他們用生命給新疆乃至全國人民鋪就了天路。 </p><p class="ql-block"> 在名錄中,竟有34位湖北籍烈士,我在心底對他們說 : 我代表6000萬湖北鄉(xiāng)親看你們來了! </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位李善國烈士,還是我的江夏老鄉(xiāng),他時任連指導員,當時他妻子從武漢去探望他,領導要他下山與妻子團聚,而他因搶險飛線主動推遲了三天,可就在他完成任務準備下山的當天,因工地突然塌方而英勇犧性。 </p><p class="ql-block"> 對陳俊貴為犧牲戰(zhàn)友守墓之舉,游客們給予很高評價。在游客留言簿上,我看到一位游客寫道: </p><p class="ql-block"> “陳俊貴如同一塊寶石,折射出人性的美與善,以及流淌在人們心底的那種舍生取義、不屈不饒、無私奉獻、知恩必報的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我們?nèi)∫稽c光輝照亮我們的心靈,踐行到一言一行上,熔鑄在一崗一哨里,落實在一職一位中,才能祭奠逝者的英靈,表達生者的追思?!?lt;/p> <p class="ql-block">七 </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烈士陵園,告別陳俊貴,離開喬爾瑪,我繼續(xù)向獨庫公路海拔最高的哈希勒根達坂冰峰進發(fā),心里一直想: </p><p class="ql-block"> “陳俊貴讓英雄無悔,英雄不孤,為那一句承諾,帶一家人守墓一輩子,其忠信報恩之舉,看似平凡,實則非凡,做事有情懷,做人有情義!我們社會現(xiàn)在太需要弘揚這種精神了!” </p><p class="ql-block"> 車內(nèi),閻偉文的歌聲隨著我的疾駛,在獨庫公路上越唱越響: </p><p class="ql-block"> 白鴿飛舞的年代你不會認識我 </p><p class="ql-block"> 我的名字沒有明星們顯赫 </p><p class="ql-block"> 硝煙散盡的日子你不會留心我 </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事會被歌聲淹沒 </p><p class="ql-block"> 你不認識我,我也不寂寞 </p><p class="ql-block"> 你不熟悉我,我也還是我 </p><p class="ql-block"> 假如一天風雨來 </p><p class="ql-block"> 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未完. 待續(x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8px;">以下照片請橫屏觀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