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2口罩原因,未能騎車遠行。2023,很早都在規(guī)劃暑假的騎行路線,決定騎川西貢嘎環(huán)線,康定--新都橋瓦澤鄉(xiāng)--甲根壩--貢嘎山鎮(zhèn)--上木居--子梅埡口--子梅村--巴王海--草科鄉(xiāng)--摩西鎮(zhèn)--雅家梗--榆林--康定。</h3></br><h3>大雨,雪山,激流,飛瀑,原始叢林……這些景象是這些天的主題。</h3></br><h3>貢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其實是一座相對高度比珠穆朗瑪還高的雪山,其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康定、石棉三縣境內(nèi),以貢嘎山為中心,貢嘎主峰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fù)怼⒀┥较嘟拥暮陚ゾ跋?。貢嘎山景區(qū)內(nèi)有10多個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冷嘎措,仁宗海、里索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腳下,有的在森林環(huán)抱之中。我們這次的騎行,就是環(huán)繞貢嘎山一圈,其中第一天翻越4300米的折多山埡口,第3天則要翻越4500米的子梅埡口,第四天穿越巴旺海的原始林區(qū),第五天翻越3900米的雅家梗,其中艱辛可見一斑,而沿途的風(fēng)景以及刺激,是無法用語言可形容的。</h3></br><h3>該線路注定是一條自虐到極點的線路,需翻越山峰:</h3></br><h3>折多山 4300m</h3></br><h3>子梅埡口 4550m</h3></br><h3>雅家梗 3900m</h3></br><h3>其中子梅村到草科鄉(xiāng),穿越巴旺海原始林區(qū),7月進入雨季,小路多處被湍急的激流沖毀,河水刺骨的寒冷也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這條線路真實詮釋了“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這句話。</h3></br><h3>也許騎行生涯中,也只能去這一次,就簡單地記記流水賬。</h3></br><h3> <h3>在網(wǎng)上找到了57318笨笨的騎行攻略,覺得還行,就基本按笨笨的路線走,6月下旬,得到了幾個騎友的響應(yīng),于是決定7月3日出發(fā),因為他們只有一周時間,放棄了之前搭大巴的想法,開個轎車把單車?yán)娇刀ㄔ衮T。</h3></br><h3>7月3日,大雨,早飯,裝車,大概9點半才出發(fā),下午5點在康定中學(xué)附近找到賓館,停車場。</h3></br>?? 隊友介紹:從左至右:我(風(fēng)),囂張,路醫(yī)生,波醫(yī)生 ??<h3>D1康定—甲根壩</h3></br><h3>昨天晚飯時候就下起了大雨,小雨下了整整一夜,注定第一天是雨騎了,下雨也沒澆滅我們的激情,7.30出門,在加油站下面的飯館早飯。</h3></br> ?<h3>第一次上馱包高原爬坡,感覺比平時累很多,不過還好,能騎。</h3></br> 9.30左右到達折多塘,波醫(yī)生已經(jīng)等了一會兒了。 ?<h3>雨是越下越大,雨衣雨褲根本就不起作用了,里外都是透濕,停下來就冷,一路很多騎友,推車的很多,我們也超了很多學(xué)生模樣的騎友。在最后三公里的地方,把濕的騎行服換了一件干的抓絨外套,才覺得熱火了一點。上山沿途都是霧蒙蒙的,看不到折多山的風(fēng)景,多少有點遺憾。</h3></br><h3>?</h3></br> ?到埡口最后兩公里,堵車了,只好下來推車,到頂差不多1點,埡口氣溫5℃左右,早早上來的波醫(yī)生已經(jīng)冷得遭不住了,險些失溫,連合照都不來了,稍作停留,趕快下山。 ?翻過埡口,景象大不相同,雨沒有了,而且有一點太陽了,也要暖和多了,不過也是堵車,斷斷續(xù)續(xù)騎了一節(jié),終于可以爽快地放坡了。到木雅圣地稍事休息,吃點干糧,補水,一路放到瓦澤鄉(xiāng)吃比較晚的午飯。 ?吃完飯左轉(zhuǎn),就進入248國道,瞬間沒有了318的擁堵和熱鬧,車很少,也看不見我們以外的車友,簡直是騎行的康莊大道,路好景美,沿力丘河緩下,6點半左右到達甲根壩鎮(zhèn),海拔3300米。全程90公里,除雨騎冷之外,不算太虐。 ?找好賓館,打聽到了這里到雅哈埡口去不了,明天只能走貢嘎山鎮(zhèn)方向。出去找了一家藏餐廳享受美食,犒勞犒勞自己。 傳說中的青稞酒,口感太差了!? 酸奶正宗,好吃? 這是什么東東?? ?晚上住宿這家條件不是太好,沒怎么休息好??蛷d不錯。 ?D2? ? ?甲根壩—上木居? 95公里?清晨的甲根壩 ??一路藍天白云,高山峽谷,力丘河一路咆哮而下,路況很好,騎行太愜意不過,海拔從3300降到3100左右。 一路擺拍。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TkwNDgzNw==&mid=2247483683&idx=1&sn=750d029b708f52bd289fb6179b82b996&chksm=cf5f9c89f828159f88a9e51541d342476ce62749fa5d3b0b923b72cbd7b9f6c81d1aff8abb21#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