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爸的根雕,別具一格,別樣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有觀賞性的,有實用性的,還有兩者兼有的。</p><p class="ql-block"> 它們或是家里的一件裝飾,或是一張茶幾、一把坐凳、一個器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朋友到家里來,總是被我老爸的根雕吸引,然后觀賞、評價一番。</p> <p class="ql-block"> 我有時調(diào)侃,我老爸的根雕緣起“中國道路”,你可別說我牽強(qiáng),確實是有點(diǎn)緣由。</p> <p class="ql-block"> “想要富,先修路”,是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挘以詾檫@句話是鄧小平同志最早提出的,查閱資料后才知道,在80年代,時任眉山縣副書記、縣長的徐啟斌,首先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得到中央的認(rèn)可并推廣,之后全國各地興起修公路的熱潮。</p> <p class="ql-block"> 有好些年,老爸在工作之余喜歡到修路的地方轉(zhuǎn)悠,尋找修公路時挖出的廢棄的樹兜樹根,花錢請人運(yùn)回家,有的做簡單的加工修飾,有的進(jìn)行精雕細(xì)琢。</p> <p class="ql-block"> 而今的中國,村村通公路,交通路網(wǎng)四通八達(dá),村道、鄉(xiāng)道、省道、國道、高速公路、高鐵,條條道路帶領(lǐng)中國人民通往致富路。老爸變廢為寶的根雕也一件一件出品,女兒和親朋好友們來了,有喜歡的就帶回家,然后成了各自家中的一道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老爸的有些根雕作品,我還沒見過就被送走了,有些見過,但可惜沒有留下照片。</p><p class="ql-block"> 有幾件很生動的小型根雕,在一次根雕作品展上不翼而飛了。</p> <p class="ql-block"> 老爸雕刻的吳泰伯像,安放在聶都吳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出生的老爸,只有初中文化,從部隊退伍轉(zhuǎn)業(yè)后,一直做行政工作。</p><p class="ql-block"> 讓我奇怪的是,沒有學(xué)過音樂、美術(shù)的老爸,能夠看譜彈琴,自彈自唱。字寫得不錯,我讀師范期間老爸經(jīng)常給我寫信,信是用小楷毛筆寫的。鄉(xiāng)鄰、朋友家做喜事,會請老爸寫對聯(lián)。有幾年還會給人刻石碑。</p><p class="ql-block"> 他的根雕作品(包括人物雕像),我從沒見過他畫草稿,都是打好腹稿后就動手。</p> <p class="ql-block"> 家里的春聯(lián)都是老爸寫的。</p> <p class="ql-block"> 老爸的碑刻作品。</p><p class="ql-block"> 石碑上的字是他先手寫上去,然后再刻。</p> <p class="ql-block"> 給樂洞龍歸刻的捐款“鴻名碑”。</p> <p class="ql-block"> 家里的園林景觀和盆景,老爸喜歡用一些石頭做點(diǎn)綴,在石頭上刻上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