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老兩口古稀之年自駕游江南(三)

森林

<p class="ql-block">前情介紹:2023年4月5日清明節(jié),一對古稀之年的老人,開始了自駕江南之旅。他們從河北石家莊到安徽,在合肥游覽了逍遙津公園、包公園、李鴻章古居。在宣城游覽了桃花潭、查濟古城。他們不畏艱難勇闖六道灣,穿越了聞名的皖南川藏線。他們行走在皖浙天路,觀賞梅干嶺梯田游菜花。在績溪他們參觀了龍川風(fēng)景區(qū),游覽了嶂山大峽谷。在歙縣自駕新安江觀兩岸風(fēng)光,游徽州古城、鮑家花園、裳樾牌坊群、唐模、潛口民宅博物館、呈坎八卦村,游覽黟縣西遞宏村和黃山市屯溪老街,飽覽了皖南牌坊、祠堂和古村落“三絕”。在浙江自駕環(huán)游并乘船游了千島湖?,F(xiàn)在他們從浙江來到了江西,開始了中國瓷都景德鎮(zhèn)的游覽。</p> 第十四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景德鎮(zhèn)一日游 參觀三個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開眼界 漲知識 認識瓷都</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18日,早7點半從賓館出發(fā),參觀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及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參觀結(jié)束后驅(qū)車直達廬山風(fēng)景區(qū),入住南門賓館。</b></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昌江區(qū)楓樹山蟠龍崗,占地83公頃,是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qū),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主要景點有歷代古窯展示區(qū),陶瓷民俗展示區(qū)。2013年4月,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獲得“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進入景德鎮(zhèn)古窖民俗展示區(qū)</p> <p class="ql-block">北看故宮南看古窖,中國古窖游客服務(wù)中心</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首先看到的是窖神童賓雕象。童賓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為明末以來景德鎮(zhèn)陶瓷業(yè)所崇拜的行業(yè)神祗之一。童賓,字定新,景德鎮(zhèn)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燒瓷技師。</p> <p class="ql-block">咨詢上班途中的師傅參觀路線。師傅告訴我們,向左是民俗區(qū),有民俗表演,但是現(xiàn)在時間尚早,你們還是先看古窖展區(qū)吧。向右就是古窯展區(qū)。</p><p class="ql-block">古窖展區(qū)入口</p> <p class="ql-block">1980年,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開始建設(shè)。政府決定把散落在市區(qū)的部分古窯場、古作坊、古建筑異地集中保護,形成了占地83公頃,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歷代古窯展示區(qū)內(nèi)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chǎn)作業(yè)線、清代鎮(zhèn)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風(fēng)火仙師廟、瓷行等景點,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手工制瓷的工藝過程以及傳統(tǒng)名瓷。</p><p class="ql-block">下圖依次為宋代龍窯、清代獅子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p> <p class="ql-block">鎮(zhèn)窯為我國傳統(tǒng)窯爐中獨具風(fēng)格的瓷窯,此清代鎮(zhèn)窯是景德鎮(zhèn)鎮(zhèn)窯中的典型代表,原址在御窯廠西南方向的南門頭附近,1980年代遷建于此。該處古建筑分為兩部分,即窯房和窯爐。</p><p class="ql-block">窯房為景德鎮(zhèn)工匠依照傳統(tǒng)做法復(fù)原而成,為穿斗式木構(gòu)架建筑,兩層結(jié)構(gòu),底層為石制封閉外墻,開窗,功能為裝匣、開窯之用;二層為柴樓,四面開敞,外側(cè)堆積有匣缽做裝飾,主要用來儲藏松柴。二層同時連接窯爐頂端通風(fēng)孔,并設(shè)置有滑道,可將松木從二層直接滑到一層窯口。窯棚整體結(jié)構(gòu)非常簡單,可視為古代的工業(yè)廠房。</p><p class="ql-block">窯爐約占窯房的四分之一面積,兩層高。整座窯爐頂棚與無梁殿內(nèi)頂部相似,屬于磚砌筑成的拱形結(jié)構(gòu)頂棚,高大的煙囪用單磚砌。燒制陶瓷的窯室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橢圓形,近窯門處寬而高,靠近煙囪則逐漸矮小,有“鴨蛋形窯”之稱。全長20 米,最高處高6米,容積為26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鎮(zhèn)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窯柴堆</p><p class="ql-block">工人們將松木鋸成八寸左右的木段,然后劈開成片狀,使之成為窯柴。其中大塊的成為“虎片柴”。景德鎮(zhèn)是全國的制瓷中心,對窖柴的需求量非常大。瓷工們發(fā)明運用了一個貯存窯柴的絕妙方法。就是將窖柴碼成堆,上部形似屋頂,下部架空通風(fēng),既避免雨淋日曬,又防止薪柴自燃,同時節(jié)省了建庫的費用。窖柴堆也成了鎮(zhèn)窖瓷業(yè)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既有古建筑、古作坊、博物館,還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古老制瓷生產(chǎn)作業(yè)線,讓大眾在古色古香中了解景德鎮(zhèn)的陶瓷文化,觀賞各種瓷窯,了解瓷器文化的傳承和演變。</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古窖展區(qū),來到陶瓷民俗區(qū),沒有什么特色,打聽民俗表演,時間還沒到,我們匆匆結(jié)束了這里的參觀,奔向下一個景點,中國陶瓷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這是陶瓷民俗區(qū)入口和民俗表演的地點</p> <p class="ql-block">中國陶瓷博物館是中國國內(nèi)首家大型陶瓷專題藝術(shù)博物館,前身為景德鎮(zhèn)陶瓷館,重新選址后于2015年10月18日在景德鎮(zhèn)開館。該館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由常設(shè)展廳、臨時展廳、學(xué)術(shù)交流區(qū)、辦公區(qū)、多功能區(qū)等組成。博物館收藏陳列瓷器品達40萬件,集中國古瓷之精華,匯天下名瓷之大成,全面展示古今中外的陶瓷文化。</p> <p class="ql-block">作為國內(nèi)首家陶瓷專題博物館,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5萬余件,陶瓷類藏品占比約90%。它們反映了我國各個時期陶瓷發(fā)展歷史及其輝煌成就,這里是陶瓷愛好者心中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常設(shè)展覽分為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歷史之部展廳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新中國之部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p><p class="ql-block">中國陶瓷博物館共七層,三至七層為常設(shè)展覽。</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館藏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萬余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600余件,涵括了景德鎮(zhèn)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p><p class="ql-block">館藏珍品</p> <p class="ql-block">從裝飾上分,該館藏品有影青、青白釉、卵白釉、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從造型上分,有碗、盤、杯、碟、壺、瓶、罐、雕塑等;從工藝上分,有拉坯、印坯、鑲坯、注漿、機壓等。</p><p class="ql-block">館藏珍品</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珠山區(qū)珠山中路187號,占地面積約9753平方米。是科技類傳統(tǒng)工藝專題博物館。1997年10月創(chuàng)建。2016年10月開始動工修建新館,并對古建筑進行修繕。2021年5月18日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復(fù)建和修繕完成,并恢復(fù)開館。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147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21件(套)。</p> <p class="ql-block">御窯博物館由8個大小不一的拱形建筑組成,外觀靈感來自于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窯爐,天氣晴好時,獨特的建筑造型倒映在水中,光和影虛虛實實,如夢似幻,特別適合拍照打卡。走入館內(nèi),依然是紅磚壘砌的墻壁,看起來古樸而有質(zhì)感,仿佛能感受到濃濃的御窯氣息。御窯主要設(shè)立于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燒造皇家用瓷,御窯博物館就是在明清御窯廠遺址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這里展品并不算多,基本集中在元明清三代御窯廠遺址發(fā)掘出的重要遺物,許多都是珍品、孤品,只此一件。</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館藏文物大多為御窯廠遺址出土文物標本和復(fù)原器,其中不少為海內(nèi)外珍品和孤品?,F(xiàn)共藏有復(fù)原器約3000件套,御窯標本近1000萬片,其中常設(shè)展廳展出展品約1000件套。還設(shè)有臨時展廳2間,學(xué)術(shù)報告廳1間。另有陶瓷修復(fù)表演室1間,可供觀眾體驗陶瓷修復(fù)。是古陶瓷研究者、收藏愛好者和廣大觀眾了解景德鎮(zhèn)御窯發(fā)展歷史和藝術(shù)成就,領(lǐng)略御窯瓷器的極好場所,被文博業(yè)界譽為當(dāng)今世界研究、鑒賞御窯瓷器的“天下第一館”。</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御窯產(chǎn)出的陶瓷都是皇家專供,成品精挑細選后品相優(yōu)越的被送往京城,即便是有瑕疵老百姓也無權(quán)使用,都被損毀敲碎。因此從遺址出土的陶瓷基本都是瓷片,在經(jīng)過修復(fù)后,才成為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完整的瓷器。</p><p class="ql-block">即使是瓷器殘片,也能看出手工藝人的高超手藝。它們靜靜地陳列在展柜中,獨有一種殘缺美,不動聲色地向人們講述著御窯昔日的歷史和故事。</p><p class="ql-block">修復(fù)好的瓷器光彩重生,造型光滑圓潤、色彩豐富細膩,花紋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御窯出品,必屬精品。即便是經(jīng)過后人修復(fù)的,即便帶著些許瑕疵,靜靜凝視它們,依然能感受到古老瓷器經(jīng)歲月打磨后的沉靜氣質(zhì),讓人著迷。</p> <p class="ql-block">龍珠閣于景德鎮(zhèn)珠山之顛(珠山舊址之上)。始建于唐,稱聚珠亭。宋代修葺一新,稱中立亭。明天順重建,稱朝天閣;明成化稱冰立堂;明萬歷改建,稱環(huán)翠亭。清雍正又改稱文昌閣。1925年重建,稱龍珠閣。1987年龍珠閣重建后,是一幢仿明重檐宮廷建筑,共6層,高34.5米,建筑面積1650平方米。其周圍地底下埋藏著無數(shù)寶貴的文物遺存。龍珠閣自明代開始就是御器廠、御窯廠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窯遺址?,F(xiàn)已成為景德鎮(zhèn)的城徽。</p> <p class="ql-block">龍珠閣一層展出的御窖廠陶瓷雕塑微型景觀</p> <p class="ql-block">龍珠閣一層壁畫</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御窖博物館,驅(qū)車前往廬山,12點離開景德鎮(zhèn),14點45經(jīng)過鄱陽湖二橋,17點到達景德鎮(zhèn)風(fēng)景名勝區(qū)南門,入住賓館后,到景區(qū)門口廣場閑逛。</p><p class="ql-block">廬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南門和鄱陽湖二橋。</p> <p class="ql-block">途中插曲??赡苡捎谀康牡剌斎氩粶蚀_, 15點半左右,導(dǎo)航把我們領(lǐng)到了一座寺廟前,告訴我們目的地到了。我們一看萬杉寺,就進去參觀,此時感慨頗多。寺廟處在青山之中,天下小雨,空氣清爽,寺門內(nèi)外干凈整潔,除了我們無其它人。此情讓人感到幽深清靜,如入仙境一般。</p> 第十五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東林寺 拜東林大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登秀峰望廬山瀑布</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19日,原計劃今天游覽廬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早晨起來看到天陰伴有小雨,天蒙雨蒙,顧忌對拍照有影響,于是決定先游周邊其它景區(qū)。今天游了三個景點,一是東林寺;二是東林大佛;三是秀峰景區(qū)。</b></p><p class="ql-block">東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北麓,始建于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因處于西林寺(就是蘇軾寫《題西林壁》的地方)以東,所以被稱為“東林寺”。</p><p class="ql-block">東林寺是中國凈土宗的發(fā)祥地,是凈土宗初祖慧遠大師所創(chuàng)立的道場。寺當(dāng)廬山之北面,南面香爐峰,寺前虎溪。古木蔥蘢,梵音繚繞,人間凈境,秀挹廬山。漢唐時成為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p><p class="ql-block">1983年,被國務(wù)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p> <p class="ql-block">東林寺山門</p> <p class="ql-block">東林寺天王殿是東林寺的重要建筑之一,位于寺廟的中心位置,供奉的是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是東林寺的主要佛殿,大雄寶殿為仿宋重檐歇山頂式,飛檐翹角,琉璃碧瓦,古樸端莊。全殿共有大小金身佛像七十余尊,匾額為趙樸初所書。</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供奉的三圣象。</p> <p class="ql-block">青蓮塔座落于東林寺天王殿前蓮池畔,背依廬山,為佛教特有的建筑。青蓮塔潔白如玉,金碧輝煌,精美莊嚴,為佛塔藝術(shù)之佳作。</p> <p class="ql-block">華嚴堂,最上層匾額為藏經(jīng)樓。</p> <p class="ql-block">東林寺建成后,成為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為全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歷史上,與東林寺結(jié)緣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佛陀跋陀羅尊者、智者大師、鑒真大師、李世民、劉遺民、謝靈運、陶淵明、孟浩然、韓愈、白居易、柳公權(quán)、王安石、蘇東坡、李白、陸游、杜甫、杜牧、杜荀鶴、劉長卿、王昌齡、李邕、王陽明、黃庭堅、周敦頤、岳飛、范成大、朱熹、康有為等等。</p><p class="ql-block">非常美的蓮花臺</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文物甚多,從東晉遠公與西域經(jīng)師譯經(jīng)駐錫的譯經(jīng)臺,到清末康有為題刻的《柳公權(quán)殘碑記》,時間跨度干余年,每一處古跡都寄寓著一段歷史典故,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產(chǎn)生了至為深遠的影響。東林寺自建造以來,迄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滄桑歷盡,屢廢屢興。</p><p class="ql-block">東林寺還有許多殿堂,下圖是望西念佛堂、青蓮念佛堂和白蓮舊社</p> <p class="ql-block">?東林大佛位于江西省廬山市廬山山麓,是佛教凈土宗的發(fā)源地(東林寺)的標志,是中國及全球第一高阿彌陀佛像。東林大佛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動用48千克黃金為大佛鍍金。佛像身高48米,底座為48瓣蓮臺,總高81米。從山角下面遠遠望去,這座高大的金佛顯的是那么雄偉壯觀、金碧輝煌。</p><p class="ql-block">?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從山角的廣場走向山頂?shù)臇|林大佛,有一條長長的臺階,據(jù)有人曾經(jīng)數(shù)過,一共949級臺階,才能到達大佛的腳下</p> <p class="ql-block">東林大佛位于廬山南麓,所在的地方叫“東林凈土苑”,與東林寺相距約26公里,開車幾乎環(huán)繞廬山半圈,東林凈土苑屬于東林寺的分支機構(gòu),于2000年經(jīng)國家宗教局批準建造,2012年底才完工。</p><p class="ql-block">東林寺凈土苑依山勢而建,逐級升高,最前端是寺院的牌坊,五門六柱,大理石雕刻,規(guī)模宏大。中門上書“香光莊嚴”四個金色大字,楹聯(lián)“舉華藏世界諸莊嚴圓彰凈土,引娑婆國中眾男女同往蓮邦”更是道出了東林寺凈土苑的宏大規(guī)模和創(chuàng)建意義。</p> <p class="ql-block">東林凈土苑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東林凈土苑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東林凈土苑極樂殿</p> <p class="ql-block">光嚴塔是中軸線上的一個標志性木建筑,寓“香光莊嚴”之意,內(nèi)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各色舍利。</p> <p class="ql-block">牌樓的上方中間是印光大師的手跡“故鄉(xiāng)風(fēng)月”。</p> <p class="ql-block">東林凈土苑最吸引人們的,就是那尊全球最高最宏偉的阿彌陀佛圣像,恢弘、大度、慈悲、威力,禮贊之心讓人油然而生,這尊大佛被贊為當(dāng)代最高水平的宗教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東林大佛,驅(qū)車直奔秀峰景區(qū)。</p><p class="ql-block">秀峰風(fēng)景區(qū)為國家4A級風(fēng)景區(qū),位于江西省廬山市廬山南麓,為廬山五大叢林之首,景區(qū)內(nèi)群山峻峭,飛瀑湍流、古木參天、亭臺秀雅,摩巖石刻隨處皆是,是集自然美景與人文勝跡于一體的著名風(fēng)景名勝區(qū)。秀峰瀑布是景區(qū)的代表性景點,落差和對比的畫面感十足,給人極強的震撼感。早在唐代著名“詩仙”李白就為秀峰的黃巖瀑布,揮筆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絕唱。秀峰景區(qū)風(fēng)景秀麗,峽谷風(fēng)光,更是美不勝收。“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shù)秀峰”,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登秀峰有兩條路經(jīng),一是乘纜車,可直達山頂和望瀑布處,省時省力。二是徒步游名山,登山雖費力,但可觀更多風(fēng)光,我們雖年老,但仍然選擇了后者。</p><p class="ql-block">李白雕像及望廬山瀑布石刻</p> <p class="ql-block">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來廬山選擇國民黨軍官訓(xùn)練團的集訓(xùn)地,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等陪同前往。蔣介石在飽覽秀峰美景后留下“這里風(fēng)水不錯”的話語,熊式輝心領(lǐng)神會,立即大興土木,在此建造行營和侍衛(wèi)室等。</p> <p class="ql-block">路過的一個小景點:龍?zhí)?lt;/p> <p class="ql-block">過了龍?zhí)吨?,沒什么好看的景點了。剩下的就是順著一條峽谷向上攀爬,不時有小的瀑布和水潭。徒步登山的人很少,路遇驢友,倍感親切,因為我們有付出回報的同感。</p> <p class="ql-block">終于登上了望廬山瀑布的最佳觀測點,這就是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第十六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廬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一日游</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0日。今天游覽廬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游覽廬山景區(qū)有三種方式:一是乘坐索道;二是景區(qū)交通車,每人90元交通費;三是自駕游覽,每輛車交45元費用。我們本計劃乘坐景區(qū)交通車,后經(jīng)旅友推薦,開車上山,同時也節(jié)省了135元的費用。</b></p><p class="ql-block"><b>今天游覽了含鄱囗、花徑、如琴湖、錦秀谷、仙人洞,毛主席舊居,廬山會議舊址,美廬別墅。早7點驅(qū)車上山,下午16點20返回賓館。</b></p> <p class="ql-block">廬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跡。有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仙人洞、有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所開創(chuàng)的田園詩風(fēng)、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尤其《望廬山瀑布》廣為流傳,還有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p><p class="ql-block">廬山風(fēng)景區(qū)1982年被國務(wù)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黃龍?zhí)?,海拔?286米,因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盡山麓的鄱陽湖水之勢而得名。含鄱口是一個看風(fēng)景的絕佳去處,可看日出、晚霞、云霧、勁松,天氣晴好時,可看到鄱陽湖。</p> <p class="ql-block">   廬山毛澤東舊居: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三次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分別下榻廬山蘆林一號別墅、美廬別墅和脂紅路175號別墅。廬山上的這三處毛澤東舊居現(xiàn)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公眾開放參觀。</p><p class="ql-block">  蘆林一號別墅1961年春季動工建造,7月竣工。建筑結(jié)合了前蘇聯(lián)樣式,開闊氣派,空間寬大,植被豐富。蘆林一號別墅現(xiàn)辟為廬山博物館,吸引游客前來開展紅色之旅、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奮進力量。</p> <p class="ql-block">廬山會議舊址原名廬山大禮堂。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xùn)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蔣介石曾多次在這里向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們訓(xùn)話,是蔣介石培養(yǎng)和訓(xùn)練骨干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以后,這幢建筑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自1959年開始,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的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舊址于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走進廬山會議舊址大門,一尊毛澤東金像矗立在大廳中央,游客紛紛上前與之合影,廬山會議記錄片讓人們想起那風(fēng)云動蕩的年代,教育我們不要忘記過去。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美廬位于廬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是廬山所特有的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是當(dāng)年“第一夫人”宋美齡生活的“美的房子”。別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勛爵建造,由蔣介石命名為“美廬”,并親筆題寫而后命人刻于庭園中的臥石上。“美廬”,是紀錄歷史的真實載體。歷史在這里沉思,游人在這里沉思!</p> <p class="ql-block">花徑公園是廬山景區(qū)的主要景點之一,這里相傳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詩的地方。“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碧拼娙税拙右椎菑]山,時值山下桃花已謝,大林寺桃花正妍,即興賦詩一首,名詩傳千古。而大林寺今已難尋覓,但白居易詠詩的花徑猶在。</p> <p class="ql-block">廬山如琴湖,也稱如琴湖,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牯嶺街鎮(zhèn)的一處街心公園,也是廬山風(fēng)景區(qū)的著名景點之一,因湖面形如樂器小提琴,所以故名“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錦秀谷、仙人洞風(fēng)光。廬山錦繡谷是廬山風(fēng)景區(qū)的一處著名景點。自天橋沿左側(cè)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谷中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位于錦繡谷中的天橋,堪稱廬山一奇。一塊峭立橫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懸在半空中的一座橋,這就是“天橋”。此時不斷有云霧從谷底涌起,恰似銀浪翻滾,躍上橋頭,使人如入蓬萊仙境,頓生飄然欲仙之感。</p> <p class="ql-block">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筑的石級便道游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云破霧出”。在錦繡谷內(nèi),看山看石看云看霧都很有味道,隨著山路蜿蜒,每走一段路都有截然不同的美景呈現(xiàn)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好運石</p> <p class="ql-block">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北宋文學(xué)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lt;/p> <p class="ql-block">小有名氣的仙人洞是錦秀谷的出口處</p> 第十七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從廬山到南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登名樓滕王閣 聽起義第一聲槍響</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1日。?早7點從廬山南門風(fēng)景區(qū)出發(fā)至南昌。8點半到達南昌市滕王閣景區(qū)。游覽騰王閣后,我們步行前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和八一起義指揮部參觀。午飯后,準備找賓館休息,在南昌卻出現(xiàn)一床難求的情況,只得朝目標地井崗山方向前行,最終入住在離南昌80公里的豐城錦宏賓館。</b></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地處贛江東岸,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xiàn)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p><p class="ql-block">多個角度看滕王閣</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主閣樓七層,第五層是“縱覽廳”,是滕王閣最高的明層,是觀景最好的樓層,也是整個滕王閣的精華。中廳墻上銅板雕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的手筆。</p> <p class="ql-block">五層?xùn)|廳的南北兩側(cè)分別是“百福廳”和“祈壽廳”。北側(cè)“祈壽廳”有一壽字屏,屏上這碩大的“壽”字,是光緒皇帝的御筆,由狀元曹鴻勛恭立,被譽為“天下第一壽”。</p> <p class="ql-block">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也就是從外觀看到的最高的“滕王閣”額匾。</p> <p class="ql-block">6層內(nèi)是一個仿古戲臺,大約每小時會有一場古裝演出,也是游人游覽的最高層。</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臨贛江而立,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jié)構(gòu),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景區(qū)主要由滕王閣主閣,和南北兩面的小園子組成。</p><p class="ql-block">滕王閣南北兩面的小園子景觀</p> <p class="ql-block">“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p><p class="ql-block">從主閣第五層看到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游覽騰王閣后,我們步行前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和八一起義指揮部參觀</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的領(lǐng)導(dǎo)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lǐng)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p><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lǐng)導(dǎo)武裝革命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開始的標志。</p><p class="ql-block">為紀念南昌起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1933年7月11日決定將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立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p> <p class="ql-block">參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的游客眾多,在入館的路上,排著上百米的長隊。</p> <p class="ql-block">打響第一槍</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lǐng)導(dǎo)下,起義部隊按照預(yù)定的部署,向駐守南昌的敵軍發(fā)起猛烈進攻,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zhàn)斗,占領(lǐng)南昌城,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和使用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戰(zhàn)上井岡</p><p class="ql-block">潮汕失利后,起義軍一部分轉(zhuǎn)入海陸豐地區(qū),與當(dāng)?shù)剞r(nóng)軍會合,繼續(xù)堅持斗爭;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王爾琢率領(lǐng),過“贛南三整”、湘南起義后,與毛澤東率領(lǐng)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成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井網(wǎng)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簡介</p><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原為江西大旅社,1924年建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是當(dāng)時南昌最高、最大、最豪華的旅社。1927年7月下旬,起義軍來到南昌后以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1師的名義將這幢大樓包租下來,領(lǐng)導(dǎo)南昌起義的中國共產(chǎn)黨前敵委員會就在這里成立。這幢大樓便成為領(lǐng)導(dǎo)起義的總指揮部。</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前以周恩來為首的前敵委員會成員雕塑</p> <p class="ql-block">參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大樓舊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途中插曲: 參觀完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時值中午12點左右,我們吃過午飯,準備找賓館休息,按照我們原來在網(wǎng)上查找確定的信息,連打幾家電話,都被告知房間己預(yù)定完。沒辦法,朝著前進方向,看見賓館就問,答案相同。問及原因有多種說法,最多的說法就是開演唱會。"薛之謙演唱會4月21日、22日在南昌國體中心體育場開唱″。即然這樣,想在南昌多玩一段時間不可能了,我們就走遠一點吧!在?南昌縣的一條街道有多個賓館。逐一尋找,仍一床難求。上路前行,最終在80公里外的江西宜春市豐城市錦宏公寓入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下面的截圖證實了,明星演唱會確實影響到了我們的旅行</span></p> 第十八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紅色旅游上井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尋圣地舊址 祭革命先烈 受傳統(tǒng)教育</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2日。?早晨7點從宜春市豐城錦宏公寓出發(fā)至井岡山,全程280多公里,于12點一刻到達井岡山景區(qū)附近,入住井岡紅旗下的鑫農(nóng)民宿。吃過午飯,休息片刻,前往景區(qū)游覽,15點半返回住處。</b></p> <p class="ql-block">井岡山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紀念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地標。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開辟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quán)”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使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在井岡山,紅軍曾經(jīng)進行了多次戰(zhàn)斗,其中最著名的是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這兩次戰(zhàn)斗都是紅軍勝利的重要轉(zhuǎn)折點,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井岡山地勢險要,群山環(huán)抱,是一片紅色的革命土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lǐng)中國工農(nóng)紅軍到達井岡山,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quán),開展土地革命,實行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創(chuàng)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此后,紅軍在井岡山周邊地區(qū)多次打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鞏固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地位,逐漸發(fā)展成為全國革命的重要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往井崗山</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宿的鑫農(nóng)民宿就在井岡紅旗下,這里離景區(qū)大約20公里左右,午飯后,我們從這里出發(fā),直奔暴區(qū)。路上多處雕塑使人感到強烈的紅色氛圍,讓人激動,給人力量。</p><p class="ql-block">井岡紅旗</p><p class="ql-block">踏上井岡山這片紅土地,映入眼簾的便是雄偉壯美的井岡紅旗。它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井岡山奠基,象征著星星之火從井岡山燎原,昭示著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p> <p class="ql-block">紅軍萬歲</p><p class="ql-block">以5位紅軍戰(zhàn)士為原型,整個雕塑基座高18米,主體雕塑高32米,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錚錚鐵骨、勇于勝利的偉大氣概,寓意著紅軍精神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勝利的號角</p><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在勝利的號角聲中,中國革命逐步走向勝利…</p> <p class="ql-block">井岡山標志</p><p class="ql-block">標志以“中國最值錢的山峰”為原型,又似熊熊燃燒的革命圣火,大氣震撼,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到達景區(qū)游客服務(wù)中心,私家車不得入內(nèi),后乘景區(qū)交通車游覽了黃洋界、百竹園、小井、大井四個景點。</p><p class="ql-block">一、黃洋界景區(qū):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至今保留著當(dāng)年的哨囗工事,炮臺、紅軍營房以及毛澤東、朱德及紅軍戰(zhàn)士從寧岡桃糧走過的小道。</p> <p class="ql-block">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紀念碑</p><p class="ql-block">為了紀念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取得的偉大勝利,1960年,并岡山人民在黃洋界公路上修筑了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1965年,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后,將碑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文化大革命中將紀念碑改建為“火炬亭”。1977年底拆除了“火炬亭”,恢復(fù)了原來的碑形。碑的正面大理石刊刻的是毛澤東同志手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面刊刻的是朱德同志題寫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豎碑的前面增建了一個橫碑,橫碑的正面刊刻著毛澤東同志手書的(西江月·井岡山),背面刊刻了朱德同志手書的“黃洋界”三個字。</p> <p class="ql-block">黃洋界哨口工事</p> <p class="ql-block">黃洋界炮臺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哨口營房舊址</p> <p class="ql-block">二、百竹園景區(qū):參觀了紅軍造幣廠。</p> <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根據(jù)地軍民面臨著嚴重的給養(yǎng)困難。在王佐的建議和推薦下,紅軍軍部將軍民們打土豪和戰(zhàn)場上繳獲的大量的首飾和銀器具等,運用謝氏花邊廠的鑄造技術(shù),請謝火龍、謝官龍等謝氏兄弟為師傅,在井岡山上的上井村,借用農(nóng)民鄒甲貴的民房,創(chuàng)辦了井岡山紅軍造幣廠。并先后在上井的牛路坑、大井的鐵坑、茨坪和金獅面的紅軍洞等地設(shè)立了造幣廠的粗坯車間和沖壓車間。</p> <p class="ql-block">紅軍造幣廠沿用“墨西哥”版別鑄造了第一批銀元,并在每塊銀元上,鑿上了標志著湘贛邊界工農(nóng)兵政府,自己發(fā)行流通的“工”字印記,稱為“工”字銀元。它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紅色政權(quán)最早在革命根據(jù)地內(nèi)發(fā)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屬鑄幣。</p><p class="ql-block">工字銀元和紅軍造幣廠滾邊機</p> <p class="ql-block">?三、小井景區(qū):主要參觀了中國紅軍第四軍醫(yī)院舊址。</p> <p class="ql-block">小井紅四軍醫(yī)院舊址簡介</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lǐng)秋收起義部隊進駐寧岡茅坪時,曾設(shè)立醫(yī)院。1928年夏,醫(yī)院遷到井岡山上的“五井”,醫(yī)院有中醫(yī)、西醫(yī),但條件極差,醫(yī)生很少,藥品奇缺。醫(yī)務(wù)人員自已上山采集草藥,并用竹片、木板制作一些簡單的醫(yī)療器具。因戰(zhàn)斗十分頻繁和物質(zhì)生活異常艱苦,傷病員不斷增多,不得不住到群眾家里。為了改善醫(yī)療條件,1928年10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建設(shè)較好的紅軍醫(yī)院?!奔t軍官兵和革命群眾自愿捐款1000多元,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造醫(yī)院。1929年1月,醫(yī)院建成,取名“紅光醫(yī)院”,但不久即被反動派燒毀。這幢房子是1967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四、大井景區(qū):主要是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的舊居。</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同志舊居</p> <p class="ql-block">朱德同志舊居 陳毅同志舊居</p> 第十九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再上井岡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自然景觀 賞龍?zhí)讹L(fēng)光</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3日。今天繼續(xù)在井岡山游覽。昨晚下雨了,早晨天空還飄著毛毛細雨,開車向景區(qū)出發(fā),彎彎曲曲的道路被彌漫的大霧遮擋著視線,我們小心翼翼驅(qū)車來到游客中心,按游程今天游龍?zhí)逗椭鞣鍍蓚€景點。由于天氣大霧,放棄主峰,結(jié)束了對井岡山景區(qū)的游覽。離開景區(qū)入住井岡山市紅聯(lián)大酒店。</b></p><p class="ql-block">?井岡山龍?zhí)毒皡^(qū)是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一個著名景區(qū)。有五潭十八瀑之稱。五龍?zhí)兑员逃裉?青龍瀑)、鎖龍?zhí)?黃龍瀑)、珍珠潭(赤龍瀑)、飛鳳潭(黑龍瀑)、仙女潭(白龍瀑)五潭五瀑而著稱。</p><p class="ql-block">入口上的龍?zhí)抖譃楣纛}</p> <p class="ql-block">游覽龍?zhí)毒皡^(qū)有兩種方式。一是徒步,沿著一條峽谷,走到第五潭,原路返回。二是乘纜車上行或下行,返回時徒步觀瀑。我們選擇的是全程徒步。</p> <p class="ql-block">順著峽谷,一路下行,未見瀑布,先看到了郭沫若所題寫的關(guān)于龍?zhí)兜脑姳?。全詩如下?l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龍?zhí)丁饭?lt;/p><p class="ql-block">井岡山上有龍?zhí)?,瀑布奔流疊作三。</p><p class="ql-block">樵徑斷殘成絕境,軍工開拓免垂氈。</p><p class="ql-block">三潭交響千峰靜,一井蒼穹萬木酣。</p><p class="ql-block">土地歸農(nóng)思雨露,潛龍焉肯鎖深嵐。</p><p class="ql-block">這首詩是郭沫若先生根據(jù)毛澤東的題議,于1965年6、7月之交偕夫人于立群重游井岡山,一路所見所聞的情感抒發(fā),表達了詩人對井岡山的贊美和賞識,同時也表達了對毛澤東在井岡山鬧革命贊美和敬愛!</p><p class="ql-block">郭沫若龍?zhí)对姳?lt;/p> <p class="ql-block">透過朦朧雨霧,終于看到了一掛瀑布,再往近前,朦朧中可見瀑布全貌。這就是龍?zhí)兜谝黄?,青龍瀑?lt;/p><p class="ql-block">青龍瀑(碧玉潭)瀑布在龍?zhí)堵洳钍亲畲蟮模瑲鈩莅蹴?,?0多米高,是井岡山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瀑布水聲若洪鐘,大珠小珠落玉盤,碎在半空的瀑布如珍珠般水珠四濺。</p><p class="ql-block">大霧中的一潭 碧玉潭</p> <p class="ql-block">二潭鎖龍?zhí)叮S龍瀑)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鵲林中,好似未出閣的龍女鎖在深閨,羞于見人,所以我們悄悄走過未去打擾。</p><p class="ql-block">這是三潭珍珠潭(赤龍?zhí)叮?lt;/p> <p class="ql-block">四潭飛風(fēng)潭(黑龍瀑)</p> <p class="ql-block">這是五潭仙女潭(白龍瀑),仙女潭是龍?zhí)毒皡^(qū)中五瀑五潭中最后一潭,也是最美的一潭。</p> <p class="ql-block">這段視頻拍的是仙女潭上游,視頻最后顯示的滾滾而下的水流落下的水潭就是仙女潭。</p> <p class="ql-block">在進入三潭前的下行路,有些艱險。</p> <p class="ql-block">除了五個大型的瀑布和水潭,一路上谷底和水流的交觸,形成了多姿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往返,不舍離開。</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覽主峰,景交司機師付說,霧氣這么大,看到主峰希望不大。不過,我們還是抱有一絲幻想,萬一午后云開霧散呢,來到景區(qū)登上攀山路,遇到一對夫妻下來,問及情況,說啥也看不到,無功而返了,為此我們打了退堂鼓,放棄登井岡山主峰,結(jié)束了對井岡山景區(qū)的游覽。</p><p class="ql-block">井岡山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這次來到主峰腳下,雖未見井岡主峰真容,也收獲頗豐,在景交站,我們看到了帶有景點介紹的主峰全景圖,使我們對井岡主峰有了初步認知。</p><p class="ql-block">井岡山主峰位于茨坪的西南面,海拔1597米,面積5050公頃,因有五座山峰緊密相連,遠遠眺望就像我們的右手緊握時五個突出的指關(guān)節(jié),故名五指峰。基于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人民銀行的發(fā)源地,因此井岡山主峰“五指峰”被選定為中國首套百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該版幣于2018年5月1日退出流通)。1991年,時任國務(wù)院副總理朱镕基視察井岡山,專程來到主峰景區(qū)觀賞,指著前面的五指峰,笑著對大家說:“這是中國最值錢的山”。</p><p class="ql-block">帶有介紹的井岡主峰全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未完待續(xù)下集予告:開始返程繼續(xù)江西游:永新縣三灣改編景區(qū):萍鄉(xiāng)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安源煤礦;秋收起義紀念碑;湖南韶山毛澤東舊居:桃源縣桃花源景區(qū):常德詩墻公園:湖北荊州城墻、長江輪渡、張居正舊居;河南南陽臥龍崗、世界月季大觀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章:老兩口古稀年自駕游江南(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拍攝:森林 一葉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編輯:森林 一葉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時間:2023年7月23日于石家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