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夕陽光里影兒長,長影不知如何量。</p><p class="ql-block"> 欲借一把量天尺,助我云中覓幽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物質(zhì)生活,無非衣食住行,這四項基本條件滿足之后方可能進(jìn)入到精神生活的層次。精神可是個花花世界,那里面花樣繁多,五光十色,趣味無窮。但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余杭小城的人們來說,這東西有如海上仙山,還不僅是個遙不可及的事,而是大多數(shù)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精神生活這回事。絕大多數(shù)人為了追趕那四個基本條件,有如夸父追日般地追得焦頭爛額,氣喘吁吁。我就在那周圍一片吁吁之聲中度過了這個不甚平常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稍長大一點,大約十三四歲,在上街買東西這件事上,父親給我加碼了,那就是從買不用考慮質(zhì)量和價格的簡單物品如豆腐、醬菜轉(zhuǎn)而要我去買蔬菜。我的個娘哎,那買菜的學(xué)問可就大了,余杭有句老話“三歲孩童好量米,八十公公難買柴”,可我認(rèn)為買菜的難度實在要大于買柴。買柴火,主要一點就是注意辨別濕柴,只此一個因素。濕柴當(dāng)時不好燒,份量還重。更有人在干柴捆內(nèi)夾濕柴,你得能識別得出來。而買菜好壞的因素有好幾個: 老嫩、新鮮程度、品種、產(chǎn)地(不同產(chǎn)地口味不同)、當(dāng)季的價位。最難的還在于蔬菜品種有幾十上百種,每個品種都有各自的判斷標(biāo)準(zhǔn),那簡直就是一本植物百科全書。即使許多經(jīng)常買菜的成年人,也常有看走眼的時候,不是買差了,就是買貴了,甚至買賣雙方產(chǎn)生矛盾,發(fā)生爭執(zhí)。這可愁死我了,咋辦?咋辦!真的不敢去買,真的不愿去買。</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雖然能力小,心中的算計倒還靈光,父親雖然沒有訓(xùn)斥,但在他威嚴(yán)的目光下,我立刻就明白,如果堅持不去的話,一定會有比買菜更嚴(yán)重的事在后頭等著我。我依著趨利避害的本能一番掂量之后,還是聰明地選擇了較為容易的那件: 去買菜。當(dāng)然是硬著頭皮,當(dāng)然是心里直打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葫蘆橋 (此照片為余杭好友劉樹德先生提供,特此致謝!)</p> <p class="ql-block"> 那個辰光,余杭的菜市場在通濟(jì)街盡頭的葫蘆橋為中心,向南到馬家弄口,向北到觀音弄口,在葫蘆橋與后河頭相交處,也溢出一部分?jǐn)偽粩[到了南渠河邊。</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露天菜攤?cè)寝r(nóng)民自產(chǎn)自銷。每天天剛蒙蒙亮,菜市場就醒來了,陸陸續(xù)續(xù)地有菜擔(dān)來到,他們也想搶個好位置。</p><p class="ql-block"> 這些菜擔(dān),他們從西門外來,從南湖塘來,從東鄉(xiāng)來,從小東門外來,從溪塘上來。市場上一眼望去: 攤位有大有小,品種五花八門;攤主有老有少,形象各有特色;吆喝時有時無,遠(yuǎn)近一片喧鬧。真的是紅橙黃綠,色色體現(xiàn)生命;有問必答,聲聲含有真情。但有一點則是一致的,即所有蔬菜全是當(dāng)天一早從自家地里收摘的。其新鮮度要比當(dāng)今動不動跨越幾個省的長途販運(yùn)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青翠欲滴四個字,不是形容而是白描。</p><p class="ql-block"> 買菜倒不必像買豆腐需要半夜里去拼命,但適當(dāng)早點去也有必要。早點去,品種價格的挑選余地大,對于葉菜類來說,新鮮度也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說是菜市場,其實也有賣柴火的;也有賣小手工制品的;也有擺個代客寫信的小桌子的,因為當(dāng)年多數(shù)家庭發(fā)生需要寫一封信的事,遠(yuǎn)比上山砍一擔(dān)柴來得難、來得重;有一回我甚至還看到擺測字?jǐn)偟摹?lt;/p> <p class="ql-block"> 我拎個竹籃走進(jìn)菜市場,這次與往日跟隨大人一起逛市場是大不同,今天我是一個人來,而且可以全權(quán)作主。心里雖有些惴惴不安,不過也隱隱地有一種得意,那是因為手中有了一點小權(quán)??磥頇?quán)確是一個好東西,哪怕小屁孩都會感到有權(quán)之爽,怪不得人類歷史上為權(quán)而爭斗,而殺戮的事俯拾即是。</p><p class="ql-block"> 我沿著菜攤慢慢地走了一段路,相中了一個看上去挺慈祥的老奶奶的竹筍。是那種用稻草捆好的,一小捆有五六根的白孵雞筍。價錢是記不得了,但我用父親預(yù)先告訴過我一個大概價位比過,不貴。交易成功,我拎著這一小捆外殼還帶有點點濕黃泥的竹筍,得勝回朝去向父親交差。</p><p class="ql-block"> 父親接過竹筍掃了一眼,他隨即把價格、品種、和質(zhì)量迅速分折完畢,笑著對我說:“還可以。你看你要不去親自買,嘗嘗那個買菜的滋味,你以后怎么自己過日子?”</p><p class="ql-block"> 首次買菜體驗,不挨罵就是成功,那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一身輕松。至于什么“自己過日子”的話,我很不明白,我想我怎么會自己過日子?我不是在這個家中過著日子嗎?唉,不去想它了,這種云霧飄渺的事想也想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 眨眼間一生將盡,我也已經(jīng)深刻體會到那句“自己過日子”的話了,體會簡直是刻骨銘心。我想感謝父親,與父親交流一下體會,但是父親您去了哪里?您去了哪里!……</p> <p class="ql-block"> (圖片除標(biāo)注外,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