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旅游時,媽媽大部分是跟隨狀態(tài),全部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和計劃來。</p><p class="ql-block">除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我不太喜歡她管孩子,比如擔心孩子吃不飽,擔心孩子丟了地鐵票等。</p><p class="ql-block">對我而言,這些都很正常,我希望孩子有各種體驗。</p><p class="ql-block">地鐵票如果拿的很好,是一種自己做主的體驗;如果地鐵票丟了是一種失敗的經驗,也能從中有所學習。</p><p class="ql-block">但是媽媽認為能避免為什么放任孩子去體驗。</p><p class="ql-block">甚至希望我聽她的,這點讓我不舒服,我不希望她來管我,控制我,我已經成人了。</p><p class="ql-block">比如她指揮蓉蓉在頤和園如何給牡丹拍照,這個葉那個枝條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可是實際上拍照的是芍藥,而不是牡丹,拍照的對象都拍錯了,還在哪兒指揮。</p><p class="ql-block">還有我中間停下來看看頤和園的有關視頻,臨時做攻略,媽媽就一直催我們往前走,要求我們坐椅子上看。</p><p class="ql-block">我們坐石頭上看的正起勁,沒有興趣往前坐,媽媽還一直催我們,我們沒有過去她還生我們的氣。</p><p class="ql-block">她說的話我們不聽時,說我們不聽她的話;如果我們聽她的話了,她又說“我就說吧!就應該這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逛頤和園時,我和蓉蓉坐昆明湖旁邊休息,賞湖。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給她打電話,她說在哪兒,找到她之后,她生氣的說火車時間快到了,咱們快點走吧,你們還做哪干嘛?</p><p class="ql-block">我說時間夠的?。?lt;/p><p class="ql-block">我媽生氣說好,好,時間夠,那就快點往前走。</p><p class="ql-block">氣嘟嘟的往前快速的走。</p><p class="ql-block">我很無語,也不愿意繼續(xù)走了,坐原地等她。</p><p class="ql-block">等過了十分鐘,給她打電話讓她回來。結果媽媽哭著說:你們也不跟過來,是要把我一個人留北京嗎?我人生地不熟怎么回去。你是要氣死我嗎?我跳湖里好了!</p><p class="ql-block">我對媽媽的哭莫名其妙,我和蓉蓉本來有說有笑的。</p><p class="ql-block">聽到這些,我笑著說:你跳湖里的話,我會找人撈你的。</p><p class="ql-block">媽媽哭的更厲害了,我說好了,快回來吧!別在這里生氣了,咱們早點回家吧!</p><p class="ql-block">蓉蓉說:讓我給姥姥說,再不回來,我們就先回家了!</p><p class="ql-block">我說:本來你姥姥就害怕我們留下她一個人,你這樣說的話,姥姥會奔潰的。姥姥這個人啊!她可以給你們開玩笑,我們這樣給她開玩笑,她會很生氣的。</p><p class="ql-block">媽媽回來后又說我不管她了等等,我說媽你真像個小孩子。</p><p class="ql-block">這件事對我的感觸是,我終于不再擔心媽媽的情感綁架了,以前她說我把她氣死了,還說她要去死時,我又擔心又害怕,還自責內疚。</p><p class="ql-block">害怕他真的可能會死掉,怕的要死。還自責自己,是自己氣的媽媽去死的;更內疚自己的不孝順,怎么能這樣對待媽媽呢。</p><p class="ql-block">可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了媽媽已經不能情感勒索我了,也不能道德綁架我了。</p><p class="ql-block">她的生氣只是跟她有關系,即使我再孝順,再聽她的話,她依然會有不滿意。</p><p class="ql-block">她過去對我用的招現(xiàn)在沒有作用了。</p><p class="ql-block">我和她已經完成了情感分離,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為自己的生活負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