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行之程將近18天時間,不可謂短。回來家已有一周左右的時間,可心里還沒有趨于平靜,每晚睡覺睡的很踏實,但仍離不了藍天白云,高原雪山,離不了高山流水??磥砀咴袔Ыo我很多東西,細細想來,起碼有這么幾個方面的收獲和體會。</p><p class="ql-block"> 美景盡收眼簾。此行美景目不暇接,層出不窮,非常養(yǎng)眼。藍天白云是那樣與眾不同,冰川雪山是那樣神奇震憾,江水河流是那樣奔騰不息,原始森林是那樣郁郁蔥蔥,高山草甸是那樣碧綠如茵,大自然的饋贈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毫無遮掩。一路行,一路景,每天有收獲,每天又不同,大腦和眼球一直處于亢奮狀態(tài),對身心是最好的調養(yǎng)。</p> <p class="ql-block">精神得以淬煉。懷著虔誠的心踏上這片圣潔的土地,沿途和目的地隨處可見自駕的,騎摩的,騎車的,徒步推車的,還有一路頂禮膜拜的,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和心愿,就是去蕩滌心靈的污垢,接受思想的洗禮。當然,我也不能置身其外,獨善其身。高藏高原及其周邊,方圓幾千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居住著數百萬藏民,他們幾乎百分之百信仰藏傳佛教,這種信仰的力量是一代代藏民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口口相傳延續(xù)和沉積下來的,不能不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身體得到鍛煉。每次外岀不能不說首先是身體適應環(huán)境。每到一個生疏的地方,身體都會自我調節(jié)以求適應和平衡。這次高原之行盡管體力運動不大,但高原反應帶來的運動量,尤其需氧量不是一般地方的運動所能比擬的,體力消耗感覺明顯加大,喘氣、心跳加快、身體疲憊、精力不足等表現幾乎每天都有,尤其在高海拔地區(qū)。飲食不習慣,水土不服導致身體機能有礙也屬常見,身體慢慢會調節(jié)適應的。身體的自我調節(jié)就是一個鍛煉機能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意志得到磨煉。進藏是需要勇氣、毅力和意志的,難怪有的人愿望很強烈,卻遲遲不能成行。還有的就計劃在去的路上知難而退,半途而返。意志不堅定,往往容易受別人和環(huán)境影響,使自己一念之間做岀或左或右的決定。在稻城亞丁景區(qū),從洛絨牛場步行到牛奶海和五色海,景區(qū)有溫馨提示,根據體力量力而行,如果允許可以試試“金剛挑戰(zhàn)線”,來回10多公里,攀升高度至4700米。大多數人都愿意一試身手,身體條件允許的也得鼓起勇氣,結伴前行,方能到達終點。好在我們相互鼓勵,慢慢攀登,到了終點。</p> <p class="ql-block">認知得到提升?!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接觸自然,就是一個認識世界,增長見識,擴大認知的過程。西行之程讓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閱歷。過去教科書上的昆侖山、可可西里、柴達木盆地、布達拉宮等詞眼,現在都變成了活生生的東西,展現在面前。109國道上兩邊的“鐵”桿,每根造價二三十萬元,是我國發(fā)明的用來解決青藏高原凍土層散熱問題的關鍵裝置,解決了世界難題,保護高原地質地貌,為高原修建鐵路和公路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察爾汗鹽湖、茶卡鹽湖、甚至青海湖這些本來屬于海洋世界的,由于地殼運動,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遺留下來的產物卻造福了后代,成為后人取之不盡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高原之行留下太多的睱想,有些應該是終生難忘的?;貋硪院?,曾有人問我:西藏之行怎么樣?我毫不猶豫地說:不虛此行!有太多的感悟,不吐不快!趁著回來以后心情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笨嘴笨舌地傾訴給想聽的和不想聽的你,也算是為西域之行畫上一個比較圓滿句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