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方人對社會壓力與不公的承受力明顯低于某國人,但他們對此的敏感度卻遠高于某國人。對于這樣一個非常復雜又棘嘴的問題,我想盡量用淺顯的方式說道一下。</p> <p class="ql-block">簡而言之,言而總之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老外都是野生動物,國人都是圈養(yǎng)動物。</p> <p class="ql-block">先來看看一個野生動物的人生狀態(tài)與過程的概貌吧。一個小老外在10歲以前根本不懂得啥叫學習,他們活著的任務玩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知道了花是紅的,草是綠的,天是藍的,水是清的,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在超市里不可以亂拿亂丟東西,垃圾不能隨便扔,小動物不可以虐待,說謊是一件壞事,幫助別人是一件好事等等等,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等小老外長大后,父母一般也不會給他們規(guī)劃人生,最多給一些中肯的建議。至于你是要成龍成鳳還是成蟲,這是個人選擇;什么時候討老婆嫁漢子生孩子,這些事情似乎跟父母已經(jīng)沒有了關(guān)系;至于你生活的那個社會,就更沒有興趣管這些極度隱私的個人屁事兒。那個社會里農(nóng)民不羨慕工人,工人不羨慕商人,商人不羨慕教授,教授更不羨慕政府工作人員,當然他們也沒有官員這個詞兒。因為大家都有自己滿意的生活空間,因此,野生動物的羨慕嫉妒恨情感是比較溫和的,矛盾也是溫和的,自己的夢想自己選擇,沒有外力脅迫,又有巨大的空間撒歡兒,他們沒興趣琢磨別的動物咋想的。野生動物們喜歡滿世界撒歡,喜歡冒出些奇思怪想,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圈養(yǎng)動物無法理解的。野生動物們活在這種我行我素的自由狀態(tài)中,自己找食兒自個歡。野生老外對這種自由的敏感度非常強,甚至警覺,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他們的承受力就會出現(xiàn)問題。</p> <p class="ql-block">而圈養(yǎng)動物的狀態(tài)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對事物的敏銳度比較遲鈍,對壓力的承受力卻很強。他們對生活的要求簡樸而實在,吃飽肚子就萬事大吉了,貪婪一點的也就是希望住個什么高檔圈,有個什么豪華玩具車之類的。圈養(yǎng)動物的好奇心也不像野生動物那么強,他們不屑于思考如何獲取食物,因為他們知道食物就在主人那兒。他們認為一切就應該是眼前看到和習慣的這樣,為什么要破壞這種和諧呢?他們也不需要自己考慮任何事情,主人已經(jīng)為他們決定了一切。主人的大旗一揮,圈門一開,圈養(yǎng)動物們便齊刷刷跑出去放風吃草;當主人的小棍一揮,鞭子一甩,圈養(yǎng)動物們便又齊刷刷的朝著一個方向回圈了。圈養(yǎng)動物們只需按照主人的規(guī)劃和時間表生活就好,所以來自主人的一切命令都不能算是壓力,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恩賜,聽話乖巧會看眼色的動物還會多得一份兒吃食作為獎賞,所以圈養(yǎng)動物從小就要學習看眼色和乖巧馴服,還要努力接受各種承壓訓練,承壓測試,這可是圈中法則。</p> <p class="ql-block">野生動物吃雜食,圈養(yǎng)動物的主食是瓜。</p> <p class="ql-block">我的名字叫張三,小名胡擂擂,您要是覺得我說的有點趣兒,歡迎關(guān)注;要是您覺得我說的狗屁不通,那您就拿我當個那啥,放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