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井岡山,是中國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當年朱毛紅軍就是在這里會師并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并依托井岡山根據(jù)地,指揮紅軍先后擊退蔣介石軍隊的五次圍剿。在革命處于低潮時,毛澤東主席還在此時發(fā)表了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極大激勵黨和紅軍的斗爭精神。</p> <p class="ql-block">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萬洋山北段,在群山中的盆地中,由五個村莊組成,稱五井。即大井,小井、上井、下井、中井。其中大井最大,(也稱茅坪)是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主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這是茅坪毛主席舊居</p> <p class="ql-block">井岡山周邊群山環(huán)繞,上山只有五條通道,基本都是羊腸小道。而距井岡山中心不遠的五個地段,設立五大哨口,即:北面的黃洋界、南面的八面山、西南面的雙馬石、南面的朱砂沖、東面的桐木嶺。</p><p class="ql-block"> 其中黃洋界最險,距井岡山只15公里,也是進井岡山的主要通道。另一個是朱砂沖,從遂川方向上山(我曾步行上到井岡山茅坪)這里只要有一挺機槍,那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p> <p class="ql-block">這是嶺南派著名畫家黎雄才畫作:朱砂沖哨口</p> <p class="ql-block">黃洋界是進井岡山的主要通道,也距井岡山中心最近(約15公里)。此哨口十分險要,蔣介石五次圍剿紅軍時,主要兵力也集中從這里進攻。1928年8月30日,湘贛敵軍趁紅軍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出兵進攻井岡山。這時井岡山不足一個營兵力,紅軍據(jù)險抗敵。他們把從南昌帶來的,一門只有三發(fā)炮彈的迫擊炮安放在黃洋界山頂瞭望哨傍,31日,瞄準上山途中休息敵群開炮,敵人以為是紅軍主力回來,便愴惶逃跑。毛澤東主席后來得知情況,便寫了這道詩巜西江月.井岡山》</p> <p class="ql-block">巜西江月.井岡山》</p><p class="ql-block"> 1928年秋</p><p class="ql-block">山下旂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p><p class="ql-block">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p><p class="ql-block">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p><p class="ql-block">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黃洋界,以沒有當年那么險峻,路也拓寬了,仍是上井岡山主要通道,也成了到井岡山旅游的主要景點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