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篇)</p><p class="ql-block">看完長陵,我們又來到相距不遠的定陵。</p> <p class="ql-block">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1563年一1620年,年號萬歷)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始建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歷時6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至1958年7月,在著名歷史學家老吳和著名考古學家老郭領頭推動和一再鼓噪下,官方對明定陵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因此,明定陵成了迄今唯一一座被發(fā)掘過的明代帝王陵。</p><p class="ql-block">其實,吳和郭剛開始時是想發(fā)掘長陵的,對規(guī)模小很多的定陵不屑一顧。但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勘探,長陵的墓道入口始終沒有被找到,發(fā)掘隊又把目光轉(zhuǎn)向獻陵,結(jié)果獻陵的入口也難以找到。正當此時,定陵的一處樓宇發(fā)生塌陷,而塌陷口正可以通往地下陵墓。于是發(fā)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最終決定發(fā)掘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長陵的朱棣和他兒子獻陵的朱高熾得以逃過一劫!嗚呼,定陵的朱翊鈞在劫難逃。</p><p class="ql-block">不過我認為這也是歷史的報應,如果不是朱翊鈞怠政(28年不上朝,簡直匪夷所思),明朝也不至于亡于清。正如《明史·神宗本紀》中指出,“明之亡,實亡于神宗”。</p> <p class="ql-block">這是地宮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發(fā)掘時進入地宮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萬歷皇帝在地宮中的寶座。</p> <p class="ql-block">這是孝靖皇后在地宮里的寶座。也不知她坐在這里舒不舒服。石頭的,估計坐在上面有點冷。她該在上面鋪個墊子。</p> <p class="ql-block">地宮中光線不好。施工方用這個明青花瓷大缸裝滿油做成萬年長明燈。沒想到三百年就滅了。這是不是豆腐渣工程?給皇帝做的東西還這質(zhì)量?估計承包商得滿門抄斬!注意,這個大缸也不是真品。真品可不止一個,開挖的時候還照了照片,現(xiàn)在也不知哪兒去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時的照片,你瞧,好幾個呢!</p> <p class="ql-block">好事的游客怕神宗在陰間沒錢用,在這里撒了很多錢。喲,盡是些一元的,還有五毛的,最大面額五元,沒見過一張百元大鈔。這些撒幣的真的是撒幣(傻逼)嗎?朱翊鈞是皇帝,儂曉得不啦?他家金山銀山海了去了。你不給錢沒關系的。但你給他丟一塊錢五毛錢!打發(fā)要飯的,是吧?你不怕他一氣之下坐起來滅你滿門嗎?</p> <p class="ql-block">這是帝后的棺槨和裝陪葬品的箱子。當然這都是仿制品。真品因為有些腐朽,被人當垃圾丟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當時科技手段十分欠缺,甚至連起碼的科學觀念都沒有,定陵地宮里的珍寶沒有得到科學保護,除了石頭和金屬這些穩(wěn)定性比較強的陪葬品之外,其他的東西在見到空氣后都幾乎全毀了。</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那張著名的老郭徒手接觸文物的現(xiàn)場照片。他是考古專家,居然不知道觸碰文物需要戴手套!</p><p class="ql-block">當然,比文物更倒霉的是明神宗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定陵博物館建成沒幾年,WG就開始了。當時紅衛(wèi)兵們沖進博物館拉出了已經(jīng)修復好的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要把他們當成“地主頭子”來批斗。批斗正式開始后,人們拿起大石塊扔向尸骨,頓時就把它砸得四分五裂,批斗結(jié)束后,紅衛(wèi)兵們把尸骨和其他陪葬品堆在一起準備焚燒。就在此時,天降暴雨把剛?cè)计饋淼幕鹧嫠查g澆滅,而三具尸骨也在大雨中被沖散。十多年后,考古專家在當年焚燒尸骨的地方做地毯式搜尋,希望能找出部分骨頭渣子,但一無所獲。真可憐呀,一代帝后死無葬身之地。據(jù)說焚燒萬歷皇帝遺骨的紅衛(wèi)兵大多遭遇了不測,很少善終。</p> <p class="ql-block">除了紅衛(wèi)兵挫骨揚灰外,圍繞發(fā)掘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定陵,據(jù)說還發(fā)生過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怪事,讓人毛骨悚然。當然,真假有待考證,雖然流傳甚廣。</p><p class="ql-block">1、雷電劈毀坐獸</p><p class="ql-block">發(fā)掘隊剛剛要進入定陵地下時,突然天空變得陰沉,不一會兒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雷電過后,人們發(fā)現(xiàn)明樓右角的一只坐獸被雷電劈裂。這是不是因為陵墓沒有被守好,才導致護陵的神獸被皇帝顯靈劈死了?</p><p class="ql-block">2、護陵人被劈死</p><p class="ql-block">自明清以來,因為明十三陵重要的歷史價值,政府都會派人守護陵墓,防止盜墓事件發(fā)生。新中國成立后也派了護陵人過來,但在那一場雷電中,一個護陵人直接被劈死,另外一個被劈成重傷,一時間發(fā)掘隊里的村民更加人心惶惶。</p><p class="ql-block">3、神秘黑煙</p><p class="ql-block">隊員們在搬開地宮金剛墻的一塊石磚后,里面突然冒出了一陣陣嗆人的黑煙。聯(lián)想到古代陵墓里的種種機關,隊員們就從村民家里捉了一只大公雞扔進地宮。在外面等了很長時間后,地宮里的公雞還有打鳴的聲音傳出來,隊員們才放心地進入地宮。</p><p class="ql-block">4、簽名之禍</p><p class="ql-block">當年在《關于發(fā)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上簽字的名人,在文革后也是災禍不斷。</p><p class="ql-block">發(fā)掘長陵的發(fā)起人老吳在文革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最后在獄中自殺。</p><p class="ql-block">挖掘總指揮老鄭在一次出國訪問途中飛機失事,墜機而亡。</p><p class="ql-block">挖掘過程中的主攝影師、曾經(jīng)拍下第一張開棺照片的老劉,后來精神失常,上吊自殺。</p><p class="ql-block">老郭雖然長壽,但妻子和兩個兒子都自殺身亡。</p><p class="ql-block">還有簽過名的鄧某也在文革中上吊自殺,考古專家白萬XX晚年神志不清,遭受了極大痛苦,最后腦溢血而亡……</p><p class="ql-block">別說了,瘆得慌!連國務院都知道這不是鬧著玩的,規(guī)定以后不得主動發(fā)掘皇陵。</p> <p class="ql-block">趕快出去吧,陰氣太重,此地不可久留。</p><p class="ql-block">地宮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外甥找了一處環(huán)境好一點的農(nóng)家樂,點了一大鍋魚煮豆腐白菜,旁邊還有玉米貼餅子。味道不錯,分量也足。別看菜很土,價格高端。</p> <p class="ql-block">吃完中飯,外甥送我們回家。由于姐姐沒去過鳥巢,所以我讓他們先回去,我陪姐姐在鳥巢逛逛。</p> <p class="ql-block">鳥巢是國家體育場的別稱,因主建筑酷似鳥窩而得此名。</p><p class="ql-block">鳥巢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占地20.4萬平米,建筑面積25.8萬平方米,總造價22.67億元,可容納觀眾9.1萬人。奧運會后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yè)場所,并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筑和奧運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鳥巢旁邊是“水立方”。</p><p class="ql-block">“水立方”是國家游泳中心的別稱。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總造價高達10.2億元。它和“鳥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cè),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水立方建筑非常奇特,外墻由3000多個不規(guī)則的氣枕泡泡組成,遠遠望去像藍色大海中的水分子。夜晚彩燈絢麗,更是拍夜景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鳥巢和水立方的確很好看,就是不知道花了這么多錢能不能收回成本,日常維護的錢從哪里來?是國家撥款還是自負盈虧?</p><p class="ql-block">我是不是操的心太多了?人們常說的“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是不是說我?</p> <p class="ql-block">2023-4-8</p><p class="ql-block">今天外甥請客,帶我們四個老頭老太太去天津游玩。我們坐8:47的高鐵,9:21到達天津站。</p> <p class="ql-block">出了天津站,外甥又請我們坐游輪沿海河瀏覽兩岸景色。</p> <p class="ql-block">游輪條件不錯,游客也不算太多,比較舒服。</p> <p class="ql-block">河水清澈,兩岸風光無限。坐在船上很愜意。</p> <p class="ql-block">河上有很多橋,橋梁的形態(tài)各異,讓我想起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坐游船欣賞各式橋梁美景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氣很好,心情自然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兩岸高樓林立。</p> <p class="ql-block">不乏西式洋房。</p> <p class="ql-block">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倚著船欄桿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有人是擺拍,因為自己想照;有人就需要搶拍,因為自己并不太想照。</p> <p class="ql-block">當然也有在甲板中央照的。</p> <p class="ql-block">以橋為背景需要搶鏡頭,因為船速較快,想照的人又較多。</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游船掀起的漣漪,河上可謂水平如鏡。</p> <p class="ql-block">游船沿著河道有很多??奎c,每個停靠點都是風景區(qū),你可以下船游玩,想玩多久玩多久。反正游船一個多小時一趟,你憑票可以上任何一艘船。我們下船的第一個點是意大利風情園。</p> <p class="ql-block">所謂意大利風情園就是過去的天津意大利租界。這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意大利租界,同時也是意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界?,F(xiàn)今保存下來的原汁原味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建筑將近200棟。許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耙晞∪纭斗浅M昝馈贰督▏髽I(yè)》《白銀帝國》《風聲》《辛亥革命1911》《梅蘭芳》《金粉世家》《大上海》《毒戰(zhàn)》等等,都是在這里取景拍攝。</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的建筑現(xiàn)在看來依然漂亮美觀。</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上,你會覺得自己置身意大利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意大利餐廳滿是異域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這里矗立著一尊巨大的但丁雕像。</p><p class="ql-block">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詩人。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寫道:“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jié)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的一位詩人。”</p><p class="ql-block">說來別人都不會相信,我五十年前就知道但丁,甚至今天還能記得五十年前讀過的他寫的詩。這聽起來很神奇,因為五十年前(1973年)是文化荒漠的年代:戲只有八個,書只有四卷。但我卻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一本但丁的《神曲·煉獄篇》,如獲至寶,于是經(jīng)常躲在被窩里偷偷看。這是一首很長很長的敘事詩,不過好像并不十分押韻,類似散文體。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里面有很多傳說中或現(xiàn)實中的人物,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宗教或現(xiàn)世中的故事。由于自己當時的不學無術,我對詩中那些名字和故事一無所知,看了好多遍也不知所云。唯一記得的是書中那些精美的插圖。圖中的男人健碩偉岸,雄姿英發(fā);圖中的女人豐腴性感,美麗動人。最最要命的是,他(她)們還渾身不著寸縷!看得18歲的哥哥耳紅心跳(我不知再版的《神曲》是否還有這樣的插圖)。在那個除毛選外全是禁書的年代,這無疑是株大毒草!嚇得我每看一次就得把書藏在極為秘密的地方,生怕被人發(fā)現(xiàn)了開自己的批斗會。最后也許藏得太秘密了,連我自己也找不到了。真特么可惜!</p> <p class="ql-block">我得和這個姓但的合個影,他讓我想起了那個恍若隔世的荒誕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馬可·波羅廣場。</p> <p class="ql-block">從意風區(qū)回到船上,又接著欣賞兩岸的風景。有的建筑真沒多少中國元素。是四九年以前建的嗎?</p> <p class="ql-block">這種房子還不少。</p> <p class="ql-block">天津地標之一的“天津之眼”摩天輪。</p><p class="ql-block">跨海河連接河北區(qū)與紅橋區(qū),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p><p class="ql-block">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48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384個人觀光,旋轉(zhuǎn)一周所需時間為28分鐘,頂點高度為119.8米。</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河河畔的世紀鐘。</p><p class="ql-block">世紀鐘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造的大型標識性城雕建筑。從2000年1月1日零時起,世紀鐘便成為天津市最具關注度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這座世紀鐘為全金屬材料。世紀鐘鐘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噸有余,分鐘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通體金屬,流光異彩。鐘擺上下,日月輝映。鐘盤圓周,眾星拱衛(wèi),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與現(xiàn)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xù),時不我待。</p> <p class="ql-block">從游輪下來后步行去酒店。途中所見這幢房子挺高。</p> <p class="ql-block">晚上外甥要請我們?nèi)ゲ铇呛炔?。我們覺得還不如在步行街上瞎溜達。</p> <p class="ql-block">2023-4-9</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起床后外甥非要請我們?nèi)ヌ旖蜃钣忻拇蟾沓浴案掳筒恕?。關于這個名字怪怪的東西,他昨天就嘮叨一下午了。</p><p class="ql-block">別看這個大福來門臉不大,名氣可不小。每天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嘎巴菜”本名應為“鍋巴菜”,天津話稱“嘎巴菜”。鍋巴菜并不是菜,而是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天津人俗稱鍋巴)、晾干后切成柳葉形小條,浸在素鹵之中,盛碗,點上芝麻醬、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鹵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種小料制成。成品五彩繽紛,多味混合,素香撲鼻,鍋巴香嫩有咬勁,味美適口,營養(yǎng)豐富。</p><p class="ql-block">除了一碗嘎巴菜,我還吃了一個牛肉燒餅和一角甜油餅,撐得半死。</p> <p class="ql-block">飯后去老婆的五姨家拜訪。五姨已經(jīng)93周歲,但身體還行,至少比我想象的好得多:頭發(fā)濃密,思維清晰,記憶力驚人,雖然多年未見,仍叫得出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中午她請我們在樓下的津門八大碗吃天津菜。這是我第一次吃地道的天津菜,感覺有點不太合口味。</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打車去天津著名的風景區(qū)五大道游覽。</p><p class="ql-block">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是指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長方形區(qū)域,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外甥租了兩輛電動三輪車圍著五大道轉(zhuǎn)了一圈,邊看邊聽開車師傅對五大道歷史詳盡的講解。</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地區(qū)擁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筑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積230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風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式建筑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筑、古典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p> <p class="ql-block">三輪車司機每路過一幢著名建筑就給我們講這是誰的公館。名人的公館太多了,哪里記得住喲。</p> <p class="ql-block">馬拉觀光車。</p><p class="ql-block">我剛看到這種車時很是吃驚,以為天津馬是神馬,一匹馬能拉得動那么大的車!而且還一副悠然自得、毫不費力的樣子。后來我看出了端倪。所謂的馬車,其實是電動車,馬兒只是做拉車的樣子罷了。</p> <p class="ql-block">看完五大道,天色已晚。我們大約六點半趕到了古文化街。因為外甥給我們買了晚上七點半的相聲門票。</p> <p class="ql-block">時間還早,可以在街上轉(zhuǎn)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長沙的臭豆腐臭遍全國,哪里都有。</p> <p class="ql-block">全國但凡有點名氣的小吃,這里都有。</p> <p class="ql-block">天津被稱為相聲之都,可見相聲在天津的流行程度。在長度不過幾百米的古文化街上就有好幾家說相聲的茶館。我們?nèi)サ氖瞧渲凶钯F的--名流茶館。據(jù)說天津人沒有不知道名流茶館的,它始建于1991年,當時開創(chuàng)了相聲回歸茶館的先河,至今30多年了。馬三立先生題寫了“名流茶館”的匾額,老舍夫人胡絜青更為名流茶館題寫“名流”二字。郭德綱在事業(yè)初創(chuàng)期也曾長期在名流茶館演出。</p> <p class="ql-block">演出7:30準時開始。茶館里座無虛席。演員們也十分賣力。</p> <p class="ql-block">演出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共有六個節(jié)目:五個相聲,一個快板。每組相聲演員都說兩段。第一段說完后都會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返場,然后再說一段3-5分鐘的短段子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我原以為茶館里的相聲肯定有些低俗的東西,就像幾年前我去東北游玩時所看到的二人轉(zhuǎn)節(jié)目一樣,否則難以生存。但五組相聲演員都沒說什么太低俗的東西,至少沒有任何黃段子。這出乎我的預料之外。</p> <p class="ql-block">2023-4-10</p><p class="ql-block">外甥要上班,所以昨天陪我們看完相聲后連夜趕回北京了。今天我們四個老頭老太太,在天津自由玩耍,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們選擇的第一個景點是靜園。</p> <p class="ql-block">靜園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這是靜園一樓的會客廳。</p>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根據(jù)1912年2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清廷簽訂的協(xié)議,溥儀仍享有皇帝尊號并暫居紫禁城,每年有四百萬兩白銀供奉。</p> <p class="ql-block">但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用武力強行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馮玉祥做得有點太過份了,缺乏起碼的契約精神)。</p><p class="ql-block">溥儀被攆出北京后,來到天津張園,5年后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來到同街乾園居住。溥儀隨后把乾園改名為靜園,取“靜以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之意。</p><p class="ql-block">這是溥儀家族的圖片介紹。</p> <p class="ql-block">這是溥儀在靜園二樓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樓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從靜園出來,我們?nèi)ゴ竺ΧΦ奶旖騽駱I(yè)場。1981年元月的蜜月旅行我們曾經(jīng)來過這里。轉(zhuǎn)眼四十多年過去了,這四十多年的光陰見證了勸業(yè)場的盛極而衰。我還清楚地記得1981年春節(jié)期間勸業(yè)場里的熙熙攘攘。一句“不到勸業(yè)場,枉來天津衛(wèi)”很好的詮釋了勸業(yè)場的繁華。但是現(xiàn)在,里面已經(jīng)空空蕩蕩,五層樓的大型商場,只有一層樓營業(yè)。里面的營業(yè)員比顧客還多。</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午坐高鐵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外甥是搞風投的,工作忙得要命,在天上飛來飛去,難得有空回家,甚至在北京的時間都不多。因此他似乎對昨天和前天請我們游天津還意猶未盡,很早就打電話來告訴我們先不要吃晚餐,一定要等他下班回來,他要帶我們?nèi)ケ本┲摹袄媳背员本┍恰?lt;/p> <p class="ql-block">我來過北京無數(shù)次,卻從未吃過北京爆肚。</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嘗鮮,那就得搞清楚爆肚是怎么做的,該怎么吃: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后,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diào)料吃。嗯……質(zhì)地鮮嫩,口味香脆。一個字,爽!兩個字,灰常爽!哦,數(shù)錯了,是三個字。</p> <p class="ql-block">2023-4-11</p><p class="ql-block">昨晚天氣預報說今天上午北京有沙塵暴,嚇得我們沒敢出門。因為我是見過沙塵暴的厲害的。十多年前,我在位于北京大興的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開會期間遭遇沙塵暴。那叫一個天昏地暗,十米以外看不見人,三個小時落下的塵土就可以將停在露天的汽車車窗蓋得嚴嚴實實,人在外面無法呼吸,簡直讓人窒息。</p><p class="ql-block">不過今天沙塵好像不怎么嚴重,只是有點揚沙而已。</p><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去雍和宮拜謁,可見心之誠,意之切。</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是康熙帝建造的府邸,后來賜予四子胤禛,即為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p> <p class="ql-block">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出了雍和宮,我們?nèi)ツ翔尮南镛D(zhuǎn)悠。南鑼鼓巷東西兩面共有16條胡同整齊排列,呈魚骨狀,俯瞰整個街區(qū)猶如蜈蚣,又稱蜈蚣街。</p> <p class="ql-block">在京城最繁華的地段能看到湖南的網(wǎng)紅奶茶,頗感驕傲。耶?北京人咋這么沒文化?連個商標都寫錯!太不應該了!</p> <p class="ql-block">這些胡同的大門雖然開著,但里面的住戶并不歡迎游客進來參觀。換位思考,我也不高興亂七八糟的人跑到自己家門口照相。所以我們很知趣地只在外面拍照。</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看,里面的住家不怎么樣。如此看來,皇城根下并非全是達官貴人。</p> <p class="ql-block">南鑼鼓巷旁邊有條巷子叫黑芝麻胡同。這所小學是老婆和姨姐共同的母校。今天舊地重游,一起回憶那些恍若隔世的往事,感概萬千。</p> <p class="ql-block">2023-4-12</p><p class="ql-block">今天去北海公園。</p><p class="ql-block">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國現(xiàn)存歷史上建園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的形成和發(fā)展,歷經(jīng)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承載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風格,它是凝聚著歷代園林文化藝術之大成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瓊?cè)A島(也稱瓊島)是北海公園風景最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園瓊?cè)A島。</p> <p class="ql-block">乾隆手書“瓊島春陰”碑,立于瓊?cè)A島之上,乃“燕京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順治八年(1651年),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臨根據(jù)西藏喇嘛惱木汗的請求,在廣寒殿的廢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為島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稱為“白塔山”。</p> <p class="ql-block">什剎海與北海毗鄰。</p> <p class="ql-block">和珅因清宮電視劇的盛行而家喻戶曉。和珅在乾隆帝時期權傾朝野且富可敵國,他建造的府邸自然富麗堂皇,因此,人們都想去那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這座府邸就是現(xiàn)在的恭王府。</p><p class="ql-block">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它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人們都說恭王府是和珅的老宅,其實這并不準確。</p><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來歷,說來話長。</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共有十個女兒,最小的十公主出生之時乾隆皇帝已經(jīng)六十五歲,而距離上一個孩子的誕生,也有近十年的時間。老來得女的喜悅,讓乾隆皇帝破格晉封十公主為固倫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兒的待遇,相當于親王。</p><p class="ql-block">而早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就把這位只有六歲的十公主指婚給和珅的兒子,并給這個未來的女婿賜名“豐紳殷德(滿語意為“福祿興旺”)”。豐紳殷德與公主同年所生,比固倫和孝公主小半個月。豐紳殷德也與其父親和珅一樣英俊帥氣。</p><p class="ql-block">十公主訂婚剛剛一個月,乾隆便下旨“所有李侍堯入官中一所房屋著賞給和珅作為十公主府第”。(當時軍機大臣兼云貴總督李侍堯被人告發(fā)貪腐,和珅正在查處此案,乾隆便將李侍堯在京城的宅子賞給和珅作為十公主的府邸。乾隆的話說得明明白白,這個宅子的確是賞給和珅的,但其用途是給十公主居住。)于是和珅奉旨開始修建十公主府。府邸極盡豪奢并多有逾制。經(jīng)過四年,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公主府基本建成。</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1790),十五歲的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夫妻倆在十公主府居住。就在公主下嫁后的第六天,乾隆皇帝就駕臨公主府第,看望新婚的女兒。</p><p class="ql-block">嘉慶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珅獲罪,嘉慶皇帝降旨賜和珅自盡。</p><p class="ql-block">和珅被賜死后,其子豐紳殷德因是“額附”免于一死,仍和公主居住在這里。</p><p class="ql-block">后來,嘉慶皇帝將這座宅邸一分為二,一半歸還十公主及額駙,另一半賜給他的十七弟慶郡王永璘。有那么一段時間里,這個宅子就是一家一半,兩家分著東西路,一墻之隔住在里面。</p><p class="ql-block">嘉慶二十五年慶郡王永璘去世后,府邸由慶郡王的兒子及后人居住。到了道光三年(1823),公主去世了,而宅子也就全歸永璘家了。</p><p class="ql-block">道光三十年(1850),咸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訢。咸豐二年(1852)四月二十二日,恭親王奕訢遷居此府,從此這里便改稱恭王府。</p><p class="ql-block">哎呀,說個房子來龍去脈都這么繞,把人都累死!</p> <p class="ql-block">多福軒。</p><p class="ql-block">此院俗稱“藤蘿院”。正殿在和珅時期稱為“延禧堂”,是和珅之子豐紳殷德與公主的居所。恭親王時期稱為“多福軒”。“多福軒”額匾是咸豐皇帝所題。殿內(nèi)正中懸掛“同德延釐”匾額,殿內(nèi)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懸掛福壽字匾。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親自書寫“?!薄ⅰ皦邸弊?,頒賜給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慶典,還會加賜“壽”字。按慣例,舊年的福壽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將新賜的福壽字斗方直接貼在舊的上面,取“增福添壽”之意。</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佛樓。</p><p class="ql-block">佛樓內(nèi)部共有五層,構造精巧,建筑層次分明,氣勢宏偉。樓內(nèi)很多佛像都是以珍貴的黑檀木制成,不僅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的魅力,更是藏有神奇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里的假山。</p> <p class="ql-block">花園很有點蘇州園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院落北端的大戲樓建于同治年間,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這座戲樓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全封閉式的王府大戲樓。建筑面積685平方米,戲樓內(nèi)無論是墻壁上還是柱子上都滿繪纏枝藤蘿,一片綠葉森森、紫花盛開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大戲樓的聲音效果絕佳,為了保證聲音逼真,戲臺底下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里的任何位置,都能不借助任何傳聲工具而清晰地聽到演員的演唱。</p> <p class="ql-block">親朋好友可以坐在下面一邊看戲一邊品嘗茶水點心。</p> <p class="ql-block">箭道。</p><p class="ql-block">后罩樓的后墻與后花園之間有一條寬闊的大道,長約160余米,曾是府主人跑馬射箭之地,故稱之為箭道。箭道同時起著府邸和花園之間的隔斷和銜接作用。</p> <p class="ql-block">2023-4-13</p><p class="ql-block">到了首都,不逛逛繁華的北京商店,女士們怎能心甘?今天大家協(xié)商后決定去木樨園百榮世貿(mào)商城。商城非常大。我們在里面購物午餐待了好幾個小時,瞎買了不少東西,有的基本無用,純粹是給首都的GDP做貢獻。</p> <p class="ql-block">2023-4-14</p><p class="ql-block">姨姐家房子里有些東西需要修繕。我自認是修理界的萬金油,木工、泥工、電工都會一點,什么東西都可以搞一下,反正搞不好還可以搞壞嘛。所以便自告奮勇承擔了下來。今天再不做就沒時間了,明天返程的火車票在那里擺著呢。</p> <p class="ql-block">姐姐想去游天壇。本來老婆和姨姐是想陪她去的,但姐姐考慮到她們兩人去過天壇多次,而且我老婆因為受傷腿腳不方便,姐姐便堅持自己獨自去。</p> <p class="ql-block">天壇,原名“天地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為“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2023-4-15</p><p class="ql-block">今天要離開北京了,因此沒安排再去景點玩耍。這段時間腰頸和雙肩都痛得不行,讓人很不舒服。為緩解癥狀,前一段時間做了幾次按摩,今天剩下最后一次。店家還算客氣,說要贈送我一次足底按摩。聽說是贈送的,不要錢,心中自是歡喜得緊。本想好好享受一番,誰知我的足底出奇的敏感,技師按,我痛得鉆心;技師摸,我癢得難受。思考良久,因為不想丟棄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我擺出一副英勇就義的架勢,說,“好,你來吧。”</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分鐘過去,我已是滿頭大汗,痛不欲生。本來生無可戀,但我想象自己是共產(chǎn)黨員,被叛徒出賣,正受敵酷刑,我一定要堅強!就這樣,我有了信仰,于是挺過來了。真是好樣的!</p><p class="ql-block">晚上八點多,外甥雖然已經(jīng)去外地出差了,仍不忘約了一輛別克GL8送我們?nèi)巳ケ本┪髡尽N覀冊谲囌纠夏旰蜍囀矣崎e地等了一個多小時才上車。</p><p class="ql-block">別了,北京!古德拜,皇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