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岔河 <p class="ql-block">上海農場場部面前橫貫東西的大河,人們稱它為四岔河,其實它的真實名稱應為四卯酉河。農場40周年慶時,對此做過考證。清朝末代狀元張謇,為實業(yè)救國,發(fā)展紡織業(yè)。在東臺臺北地區(qū)成立大豐、新豐、南洋、裕華等墾植公司種植棉花。這些公司名稱以后演變?yōu)楫數氐牡孛?,有了現在的大豐市、新豐鎮(zhèn)、南洋鎮(zhèn)、裕華鎮(zhèn)等。</p><p class="ql-block"><br></p> 清朝末代狀元張謇 當時臺北地區(qū)人口稀少,于是從海門、啟東等地遷移了大量農民到臺北地區(qū)。開挖了五條大中集以東,橫貫東西的卯酉河。一卯酉河是橫貫南陽鎮(zhèn)東西的大河。二卯酉河是穿越裕華鎮(zhèn)東西的那條大河。三卯酉河是上海農場最南邊的那條大河,也就是博友“上海農場人”用的那張照片,太湖石銘刻“上海農場”立于三卯酉河以北,黃海公路以東的界石。人們從裕華鎮(zhèn)沿黃海公路向北過三卯酉河大橋就可看見這塊碑石,這時你已經進入上海農場的地界了。 上海農場面前的四卯酉河 <p class="ql-block">四卯酉河就是我們上海農場人視為母親河——上海農場面前的那條大河。這條河積淀了我們太多的夢想和記憶,它養(yǎng)育了幾代上海農場人。我是喝著四卯酉河水長大的,可以說我的血液中有四卯酉河水的元素,我是四卯酉河的兒子。</p> 四卯酉河畔晨曦 五卯酉河就是安豐和下明的界河,沿黃海公路過五卯酉河大橋就到下明分場。這條公路和大橋有我太多的記憶。以上五條卯酉河西接川場河,(通榆運河)接納里下河的來水。東連大豐干河由大豐閘、排入黃海。當年遷至東臺臺北地區(qū)的海門、啟東的農民,大多居住在大中集以東,一卯酉河以北,五卯酉河以南,大豐干河以西的地區(qū)。我從出生到離開大豐40年,走遍了大豐的山山水水,在這一區(qū)域外我很少見到海門啟東人,即使有也是鄰星偶爾有一兩家,可能是因為聯姻而出現這種情況吧。在大豐本地人稱本場人,啟東海門人稱啟海人。在我看來啟海人在建房、農業(yè)技能方面比本場人更勝一籌。啟海人建的房子面向南,門窗較大并建有后門房內光線通風較好。本場人建房門建在屋山頭面向東南方向,窗建在東西兩面較小,沒有后門房內光線通風較差。進了門啟海人家的感覺比本場人家的感覺好的多。再說農業(yè)方面,本場人基本上只種玉米、大麥、小麥、蠶豆等,蔬菜也只是青菜、蘿卜、大蒜等大宗蔬菜。啟海人種植上面除本場種的以外還有棉花,蔬菜的品種更多,在前后門外還可見到一些果樹。家庭經營啟海人比本場人要好些。我有這些印象可能是我的岳母是南通人,南通與啟海毗鄰,口音相同,并且在三卯酉河南岸友愛小學做教師有關。當時大豐的農民吃飯是玉米碴子做的,要吃一頓大米飯也是很珍貴的。這個印像是五六十年前的事,現在經過互相交流、學習、聯姻等這些現象已經沒有了。除了這五條東西向的河流,還開挖了若干條南北向的較小的河流,因方向和地球儀上的子午線相同,這些河流稱子午河。從東往西稱一子午河、二子午河依次類推。在子午河與卯酉河交接處建有水閘,用于阻擋上游下泄的洪水。這些水利工程都是由張謇的墾植公司興修的。足見當時張謇的公司在農業(yè)生產方面的科學性和遠見性。這些水利工程現在仍是大豐的水利骨干工程。里下河地區(qū)的來水鹽分較低,引入墾區(qū)沖刷鹽堿,排入大豐干河,經下明閘排入黃海。墾區(qū)的大片鹽堿地經過多年墾植現已經變成了糧棉魚米之鄉(xiāng)。<br><br>1950年2月6日蔣介石政府轟炸上海,新建立的共和國為維護社會治安、改造新人,由陳毅市長親自批準,在蘇北東臺縣臺北鎮(zhèn)東北方向40里的地方建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管理局。由黃序周任局長。<br> 陳毅市長批準建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管理局 陳毅市長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勞動生產管理局建設計劃草案上的批示 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管理局局長黃序周 黃序周局長 黃序周局長向市政府匯報工作 <p class="ql-block">那時該地沒有地名,黃局長站在四卯酉河與子午河交匯處看見四水交匯,岸邊蘆葦剛露出尖尖角,滿眼一片蠻荒,他隨口而出就叫四岔河吧。于是共和國大地上一個嶄新的地名就這樣產生了,那就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四岔河。黃局長指著腳下的子午河說這條河就叫中子午吧。東面的那一條子午河就是東子午河,就是現在分為東慶豐和西慶豐的那條河。東子午河與四卯酉河交匯的兩岸各建有一座水閘,我長大后還見過。西面的那一條子午河就叫西子午河,就是通往時豐分場機耕路旁的那條河。河的南端與四卯酉河交接處也建有河閘,地名就叫南閘口。因此四岔河是地名而不是河名,四岔河是四卯酉河和中子午河交匯因黃局長而得名?,F在這里人們稱其為上海飛地。</p><p class="ql-block">當年四岔河沒有集鎮(zhèn),只有三戶人家,一家姓張因天花臉上有麻子,在四岔河橋頭賣魚,他家的孩子都在農場學校讀書,小兒子長到十多歲時頭上還留小辨,據說是清朝的遺風,我想也可能是避邪吧。68年上海知青來時他家的海蜇頭只買0.20元一斤樂壞了知青。一家姓楊,買豬頭肉和大腸,他家的豬下水燒得真好,路過時直咽口水。還有一家我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后來又來了吳震大開百貨店。還有一個胖胖白白的口音好像不是大豐的開照相館,他家兩個女兒都很漂亮,長大后不知嫁到那里去了。修鐘表的孔家,有一家卓姓裁縫店,搖面碾米的王家,他們家的女主人鼻子上穿了一個孔掛了一金環(huán),他家的兒子王金銀是我母親的學生,身體長得很棒,后來在金墩做搬運隊長……陸續(xù)又來了許多人四岔河逐漸變成了一條小街。</p><p class="ql-block">開挖中子午河取出的土堆在河道兩側,東側的堆土修整為黃海公路,是進出上海農場的必經之路。蘇北不產砂石,修建公路的建材只能因地制宜,公路沙是用當地盛產的貝類的殼,如蛤蜊、文蛤、蛤子、黃蜆的殼鋪成。這些殼經汽車多次碾壓就變成白白的細沙,遠遠的還可以聞到一股海鮮味呢,這可以算是大豐當地的一景。</p><p class="ql-block">1950年以后上海的兒童、婦女、游民……陸續(xù)來到四岔河,政府組織他們開展生產勞動,建立新人村,人們自食其力,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水利建設。</p> 上海市民政局福利處范玉琳處長帶領18人先行到達蘇北籌建墾區(qū) 當年解放日報登載的新聞游民從上海出發(fā)到東臺 墾民乘船抵達興化 墾民由興化陸續(xù)趁船抵達墾區(qū)。 墾民在亙古荒原上打下了新人村的奠基牌 墾區(qū)建設時期中子午河上搭建的便橋,新來的墾民正在過橋。 墾區(qū)的新人村 新人村第一任村長 上海市兒童生產教養(yǎng)所教師出發(fā)前在教養(yǎng)所門前留影 1949年中秋兒童教養(yǎng)所改善伙食 墾區(qū)時期建設者搭建住宿三角棚。 民政局籌備處的領導看望墾民。 新人村一村的小學 墾區(qū)時期的小學同學席地而坐吃飯 以時豐為例,在四卯酉河與五卯酉河之間開挖了20條東西向的排水河稱為排河,從南向北稱一排河,兩排河,以此類推。在中子午河與西子午河間開挖了20條南北向的排溝由東往西稱一排溝,二排溝,往西由此類推。由東往西的田塊稱一號地、兩號地。一排1號地是局本部和看守所、一排2號地是招待所和框河。1950年時框河內設置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管理局。 框河內設置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qū)管理局 四岔河一排一號地開墾荒地 四岔河一排一號地上建設局本部 四岔河一排一號地50年代時的上海農場管理局。 局本部辦公室內部建設現場 靠近四卯酉河岸邊的青坎是運輸隊,前衛(wèi)船隊的船就停靠在這一段的四卯酉河中。一排3號地是勞動醫(yī)院。 新建設的勞動醫(yī)院 一排4號地是大禮堂,再往西是東南村的土地。1965年在東南村的基礎上建設上海農場中學。我是新中學的第一批學生。 上海農場大禮堂 <div>在四卯酉河北中子午河以東,一排20、19、18、17號地是上海農場加工廠,往東是二連(部隊)駐地。再往東是上海農場畜牧場。<br><br></div> 上海農場門市部門前中子午河上中段可以升降的木橋 為方便中子午河上行船木橋中段可以升起 <p class="ql-block">在四卯酉河以南中子午河以西的青坎上依次有門市部、照相館、理發(fā)店、服裝店。四卯酉河以南中子午河以西二十排1號地是上海公安部隊二團機關駐地,浴室洋井。</p><p class="ql-block">二十排2號地是機關食堂和黑瓦房,還有為蘇聯專家建造的草洋房,另外還有兩幢局領導的別墅式建筑。</p> 為蘇聯專家建設的草洋房 蘇聯專家在草洋房前留影 上海農場小學 <p class="ql-block">上海農場小學老師和大豐中學老師在上農小學合影</p> 編輯父母在新落成的紅瓦房前留影 <p class="ql-block">二十排3號地是招待所,紅瓦房二十排3號、4號地是上海農場小學。二十排5號地是苗圃。再往西一直到二十排20號地是小學的農業(yè)生產基地,包括到20號地的青坎都是小學的,我小時候還在那里勞動過呢。以后不知怎么的從6號地往西都是七一大隊的了。</p><p class="ql-block">四卯酉河以南中子午河以東二十排20號地是消防隊、農業(yè)試驗站和機耕隊。二十排19、18、17號地是上海農場工程隊。</p><p class="ql-block">這里的人們說著五方雜言,以南方吳儂方言、滬語、山東、蘇北為多。以之于農場的第二、三代形成了獨特的農場話。50 年代在蘇北腹地有那樣一群講南方話,商店里買著上海貨,小學校里大學文憑的教師、醫(yī)院里顯微鏡、離心機、電冰箱、X光機、房子里有木地板水門汀廊道,加工廠里的碾米機、軋花機、榨油機日夜轟鳴、造紙廠巨大蒸球、高大巍峨的火力發(fā)電廠、總噸位達800噸的前衛(wèi)船隊、總場倉庫頂上的通風轉輪、斯大林100拖拉機、威利斯吉普車、T214中吉普、救護車、英國產消防車、轟達摩托車、嘎斯10輪卡車、硫酸氨、尿素等等這些元素。人們稱其為蘇北小上海。</p><p class="ql-block">建場初期也許是考慮排鹽的需要,時豐的地塊較小,每塊只有15畝。以后陸續(xù)建立了慶豐、下明、元華、川東分場。慶豐的地塊有150畝,川東的地塊有300畝。這樣更有利機械化大生產的需要。其他分場的格局和時豐的模式相似,只是地塊較大。這些分場的農業(yè)生產的用水和排水基本依靠卯酉河(川東除外)。因為進排水都是依靠四卯酉河,也造成取水時的困難,排水時四卯酉河的鹽分較高,60年代底70年代初我在時豐6隊知青種地時就碰到這樣的情況,進水時我們拿著PH試紙,不斷觀察鹽份的變化,有時要等到半夜才能開機進水。</p><p class="ql-block">四卯酉河往東與大豐干河相通,大豐干河是修筑海堤取土形成的河。海堤兩邊洋槐成蔭,除洋槐外堤身兩邊斜坡上遍植柳條小灌木再往下是茅草和蘆葦。春暖花開時,海堤上洋槐花怒放,引來無數采蜜的蜜蜂和蝴蝶,景象十分壯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養(yǎng)蜂人。</p><p class="ql-block">50年代后期為發(fā)展經濟,上海農場在大豐干河海堤以東,四卯酉河以南,五孔閘以北的區(qū)域內圍海建立鹽場,修建鹽場要圍海建海堤,我們的父輩都參加了這項工程,參加這項工程的人們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鹽場建成后從排淡閘抽取黃海海水注入鹽田,經太陽蒸發(fā)濃縮為鹽鹵逐漸升華為鹽,有時我們路過鹽場遠遠看見鹽場的鹽堆象雪山似的,在陽光的映射下格外的耀眼。生產出的鹽由上海農場的前衛(wèi)船隊運往上海,為農場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上海農場在蘇北建立,得到蘇北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大力支持。農場領導也在有限的開發(fā)經費中擠出寶貴的資金,幫當地建立了大豐中學、修建公路、橋梁,值得一提的是大豐干河的出??谙旅鏖l,這個閘我70年代時還看見過。因為長江輸沙成陸作用,在50年代已經淤塞,不能適應大豐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農場因此在下明閘的外面新修了一座新的大豐閘,建閘時農場基建科和工程隊的領導駱兆弘、朱道生、黃佩章、趙寄平……為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帶領農場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人以及承擔土方任務的犯人,經過極其艱難的勞動,終于完成了大豐有史以來最大也最難的工程。大豐閘的建成,對大豐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防洪排澇,以及墾區(qū)的鹽堿地的改良起了基礎性的作用。70年代隨著大豐地區(qū)工農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大豐縣政府又在斗龍港出海口興修了斗龍閘,該工程為了保持生態(tài)平衡在全國首先建設了魚道,讓回游于海水與淡水間的魚類有一個通道。進一步完善了大豐地區(qū)的水利設施。</p><p class="ql-block"><br></p> 大豐閘落成儀式 <p class="ql-block">1973年上海市政府為更有效的管理勞改場所,將上海農場的知識青年劃歸海豐農場,將上海農場的安豐一部,鹽場,隆豐,元華劃歸海豐。75年市政府決定在海豐、上海農場的外圍再圍出一片灘涂,大力發(fā)展農業(yè)、養(yǎng)殖業(yè)。這一年拓寬了四卯酉河,拓寬工程進行時我第一次看見了四卯酉河的底,水抽干時有大量的魚蝦蟹鱉被開河的民工撈起。四卯酉河穿過了大豐海堤、上海農場鹽場海堤、新圍墾的海堤,開挖了新的出海口并修筑了四卯酉閘。從此大豐地區(qū)的水利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p><p class="ql-block">80年代后期上海市政府抓米袋子,對上海農場、海豐農場的農業(yè)進行投資,上海農場進行大規(guī)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在大豐干河五卯酉河口外(倒蕩口)建立了晚莊。08年上海農場68屆同學回農場,看見晚莊地區(qū)一片豐收景象,飽滿的稻穗沉甸甸的隨風蕩漾,一眼望不到頭,兩邊的防風林象衛(wèi)士守護著無垠的沃土。前些年無意中在衛(wèi)星地圖上看見倒蕩口外大片的良田出現在眼前,以前那是不毛之地,一片蠻荒,我在農場時曾經在那里抓過螃蟹呢,真有滄海桑田之感在心頭。</p><p class="ql-block">四岔河是我的故鄉(xiāng),四卯酉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春天來到時四卯酉河岸邊的蘆葦和茅草最先知道,蘆葦從水中冒出個尖尖角,尖角頭上有一點紅色,每天都會長高一節(jié),幾天后長出了一片葉子,象紅櫻槍似的。仲春時節(jié),四卯酉河邊的太陽一天天暖起來,不知那一天河岸上的茅草吐露出一片銀白色的茅草花(它的嫩芽我們稱茅針,放入口中有一絲清甜),象白雪似的和蘆葦一起隨風飄揚,真有蒙古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河邊的洋槐樹會抽出絲般感覺的白花,滿山遍野的白花散發(fā)彌漫出幽幽香味令人心曠神怡。這時苦楝樹也來湊熱鬧,它那紫色的花散發(fā)的香,比洋槐花更濃烈和清香。</p><p class="ql-block">夏天來臨時,四卯酉河畔的蘆葦已經有一人高了,茅草已埋過膝蓋,洋槐樹上已經結出了小豆莢,苦楝樹上結滿了“馬粒果”,蘆葦叢中不時有一蘆葦鳥飛過,布谷鳥“布谷,布谷”叫個不停,仿佛是催促人們投入農業(yè)生產。這時是我們孩子最快樂的時節(jié),弄了面精放在竹竿上到樹下粘知了,據說母知了會叫,公知了不會叫,抓到公知了我們就會放在火上烤著吃。味道還很香呢。母的留著玩。這時四卯酉河邊的蘆葦塘邊有各色各樣的蜻蜓、蚱蜢、蝴蝶孩子們拿各種工具抓蜻蜓、蚱蜢,還會有螳螂呢。</p><p class="ql-block">夏天孩子們玩的最刺激的是游泳。四卯酉南岸是機關、學校的孩子。北岸是醫(yī)院加工廠的孩子。孩子們通常沒有大人帶領,完全是孩子們無師自通,開始幾天在岸邊一米的地方手撐著水底的泥土,頭埋入水中,兩腳不停的打水。幾天后狗爬式就會了,慢慢的會游幾米了,再過幾天在會游的人帶領下就游過四卯酉河了,我們檢驗會不會游泳就看他能否游過四卯酉河為標準。我的游泳就是這樣學會的。四卯酉河里有豐富的魚蝦鱉蟹,游泳時順帶抓一些魚蝦帶回家改善生活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呢。</p><p class="ql-block">秋天是四卯酉河最美的季節(jié),這時的蘆葦抽出蘆花,茅草也泛出了紅色,野草叢中經常會有一叢叢枸橘結滿了火紅的果實,煞是好看。當地的漁民會拿著鍬到四卯酉河邊尋找蟹洞,蘆葦叢中經常會有蟹出沒的痕跡,有經驗的人幾鍬下去就能抓到金毛青背大螃蟹。四卯酉河邊還會有黃鱔、鰻鱺洞有時我也能抓到一兩條呢。</p><p class="ql-block">冬天的四卯酉河是蕭瑟的,那時蘇北的氣候很冷,冬天四卯酉河結滿冰,蘆葦茅草隨著凌厲的北風發(fā)出怒號,四卯酉河上的前衛(wèi)船隊輪船頭前面圍著鐵板,推開船頭的冰向前開,就像破冰船似的。50年代天最冷的時候,冰結的很厚人們能從河面徒步過河呢。四卯酉河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構成了我對家鄉(xiāng)的永遠記憶,我愛四岔河,我愛四卯酉河,因為它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的母親河。</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xiāng)四岔河</p><p class="ql-block"> 卯酉河畔母親河</p><p class="ql-block"> 青春年華沐春暉</p><p class="ql-block"> 壬辰龍年氣象新</p><p class="ql-block">本文于2012年發(fā)布于新浪網,近來由于懷念逝去日子。想到新浪網上去看看過去的事情,但是已經打不開這個網址。還好有這篇文章的電子文稿,經修改再次發(fā)布在美篇上,可以作為長久的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