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市,別稱冰城。是東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哈大齊工業(yè)走廊的起點,國家戰(zhàn)略定位的沿邊開發(fā)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qū)域中心城市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金、清兩代王朝發(fā)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于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兒出生在依蘭,金源文化由此遍布東北,發(fā)揚全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是國際著名的冰雪之城,素有“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之稱。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音樂之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此,來到哈爾濱,總有著莫名的激動,想要撩開神秘的面紗,一探它的真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央大街南端的新陽廣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哈爾濱中央大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們住在哈爾濱市中心的萬達假日酒店。對面便是著名的哈爾濱步行街一一中央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至經(jīng)緯街的新陽廣場。全長1450米,寬21.34米,路中的方石路10.8米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巖雕鑄,長18厘米寬10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塊一塊,精精巧巧,密密實實,光光亮亮。路鋪得這樣藝術(shù),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見的。據(jù)說當時一塊方石的價格就值一個銀元,一個銀元夠窮人吃一個月的。幾百米的中央大街可謂金子鋪成的路。據(jù)有關(guān)專家測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塊還能用上一二百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是哈爾濱西洋風情的所在。這條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年,哈爾濱開始大規(guī)模地修筑鐵路和建設(shè)城市,有大量勞工涌入到這里。原來沿江地段是古河道,更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就是中央大街的雛形。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撥給散居在哈爾濱的中國人居住,至1900年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逐漸的,這里俄人的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jīng)營雜貨等,兩側(cè)也建起了歐式建筑,商業(yè)也多為外國人經(jīng)營。來到這里,猶如外國城市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shè)計、監(jiān)工,中國大街鋪上了方石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方石路使得中央大街頓時顯得華貴起來,當時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shù),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馬迭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qū)也頗有名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時,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法國的香水、德國的藥品、日本的棉布、美國的洋油、瑞士的鐘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國干鮮果品均有出售,不亞于一個國際商品博覽會。直到1925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巴洛克建筑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5年7月“中國大街”改稱為沿襲至今的"中央大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在的中央大街,街道兩側(cè)商業(yè)、飲食服務網(wǎng)點近幾百家,形成了門類齊全、服務較為完備的商業(yè)服務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特別是近年來,各商家紛紛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jié)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業(yè)一條街。也是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yè)步行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大街雖不是哈爾濱最長的街,但卻匯集了歐式風情建筑。它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見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shù)運動建筑風格的歐式建筑。這些建筑體現(xiàn)了西方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使中央大街成為一條建筑的藝術(shù)長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筑物上還在行走的鐘表,告訴我們歷史的長河在時間轉(zhuǎn)動中行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迭爾賓館始建于1906年,是新藝術(shù)運動建筑風格的代表。賓館富麗堂皇、“馬迭爾”在俄語里的意思為現(xiàn)代時髦的意思。70多年前,這里見證了籌備新政協(xié)與協(xié)商建國工作的重要時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選爾冷飲店的五元一支的原味雪糕,軟糯香甜,來上一支,會留戀它香淳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冷飲店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雅。在炎熱的夏天來這里小憇一下,順便品嘗這里的雪糕、酸奶等食品,是很愜意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秋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哈爾濱歷史最久的烘焙食品加工企業(y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前店后廠即做即賣的銷售是它的一大特點。這是中央大街上的秋林食品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藝始于1900年,由俄國人伊萬·雅闊洛維奇·秋林創(chuàng)建的哈爾濱秋林食品廠的俄羅斯傳統(tǒng)工藝,現(xiàn)已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秋林大列巴(大面包)被稱為“哈爾濱一大怪”。俄語譯音“大列巴”,所有制作過程均由人工來完成,用硬雜木烘烤,用啤酒花發(fā)酵,加上傳統(tǒng)的三次發(fā)酵工藝,使每個約有四斤重,呈圓型,直徑一尺多,其外殼微焦而脆,內(nèi)瓤松軟可口,又具有誘人的酒花芳香。很多來此一游的人都會給親戚朋友帶回一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大街從南到北直通松花江畔。中間是獨具特色的美麗的方石路。道路兩旁商鋪林立,不乏百年老店。前方高高高聳立的就是松花江畔的“抗洪紀念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燈光下的哈爾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的哈爾濱顯得格外美麗。中央大街極具異國特色的建筑在燈光的加持下更加富麗堂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霓虹燈下拍照的小妹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一幢俄羅斯風格的建筑。燈光勾勒出美麗的線條以及暗亮分明富有層次的輪廓,端莊大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街道兩旁一幢幢美麗的建筑,由閃亮的燈光渲染出金壁輝煌的氣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你走在中央大街,時常會被一陳陣悠揚的小提琴聲吸引。這是著名的“馬迭爾陽臺音樂會”,在賓館二樓陽臺上正在進行。悠揚的琴聲令路上的行人駐足傾聽,雖然看不清演奏者的眉眼,卻能讓你感受到這里的藝術(shù)氛圍無處不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中央大街,北端是美麗的松花江。江邊有抗洪紀念碑,玻璃棧道,江上有觀光游輪。岸邊江風習習,很多游人聚在這里納涼觀景。霓虹燈下,小販的叫買聲不絕于耳,.夜深了,還有很多年輕人在放飛孔明燈亦稱許愿燈,愿人間一切皆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遠處的中東鐵路大橋和觀景游輪,以及飛起的許愿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環(huán)繞在抗洪紀念塔旁的玻璃棧道,在燈光下變幻著不同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在營業(yè)的小吃攤,造型別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圣.索菲亞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離中央大街不遠處的道里區(qū)索菲亞廣場,座落著1907年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也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索菲亞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chǔ),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jié)構(gòu)教堂。1911年,木墻外部砌了一層磚墻,形成了磚木結(jié)構(gòu)式教堂。上圖是最早的教堂遺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筑師科亞西科夫設(shè)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堂平面設(shè)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上冠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tǒng)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錯落有致。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后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響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7年6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對索菲亞教堂廣場實施綜合整治。修復后的圣·索菲亞教堂,高聳入云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相輝映,顯示出教堂主體巍峨壯美的氣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在的圣·索菲亞教堂內(nèi)部作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對公眾開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索菲亞教堂也構(gòu)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diào)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既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也是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圣.索菲亞廣場邊的“俄羅斯油畫展”。很喜歡里面具有田園風光的油畫。因店主不讓拍照,我們也只能一飽眼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索菲亞廣場旁的,具有異域風情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夜幕下,我們此次下榻的賓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陽光下的圣.索菲亞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難忘的生日晚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這次快樂的旅行中,有一件讓本就開心的我們更加興奮。我們的劉哥迎來自己的生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團長選了一家地道的哈爾濱餐館,點了具有東北特色的家常菜,丁姐姐買了超大的雙層生日蛋糕。一個別致又熱鬧的生日宴開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朋友們興高采烈地為劉哥戴生日皇冠,在臉上涂奶油。更有敬酒的,拍照的,錄相的。終于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劉哥完成了許愿,吹蠟燭的環(huán)節(jié),我們也一同唱起了“生日快樂”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們這個團隊中,無論誰在旅行中碰到過生日,大家都會精心準備為其過生日。讓過生日的人留下難忘的記憶,讓所有參與者也都享受一份別樣的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哈爾濱的一場圍繞中央大街的特色建筑,小吃名店和圣.索菲亞大教堂,以及難忘的生日宴為主的自由行就這樣結(jié)束了。明天還有新的項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