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7日,第5天,團(tuán)隊由伊斯法罕前往設(shè)拉子。車程:500KM ;需6至7小時。中途將訪問波斯帝國的第一個首都帕薩爾加德和波斯文明的傳奇勝地波斯波利斯。 </p><p class="ql-block">車行路上,領(lǐng)隊在講述波斯帝國的興衰史。</p><p class="ql-block">望著窗外,魂兒如一朵白云,飄蕩在這塊波斯帝國的龍興之地。 </p> <p class="ql-block">在這荒涼的高原上,曾閃爍著文明的光芒。 </p> <p class="ql-block">在這片野薊花開遍的土地上,曾聳立過華麗的宮殿。 </p> <p class="ql-block">居魯士大帝在這里長眠,他是這個民族的靈魂。 </p> <p class="ql-block">大流士一世的宮殿遺存,在歷史的塵埃中依然挺立。 </p> <p class="ql-block"><b>帕薩爾加德 ,</b>位于設(shè)拉子?xùn)|北90公里處。建于居魯士大帝公元前558年至前529年在位時期,是波斯帝國居魯士時代的首都,也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座都城。 </p><p class="ql-block">遺跡范圍1. 6平方公里,包括一個普遍被認(rèn)為是居魯士二世陵墓的建筑。</p><p class="ql-block">2004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p><p class="ql-block">鮮花大道。 </p> <p class="ql-block">緊跟游俠客的旗幟,冒著39 ° 的高溫前往墓區(qū)。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墓前,拜謁民眾較多。 </p> <p class="ql-block">居魯士二世的陵墓無疑是帕薩爾加德最重要的遺跡。它孤傲地佇立在曠野中,造型獨特,高約11米。下面是基座和由6個臺階組成的平臺。中間是墓室,長3. 17米、寬2.11米、高2.11米,壁厚1.5米。 上為山墻屋頂。 </p><p class="ql-block">繞行一圈。 </p> <p class="ql-block">墓室的后門是開啟的,站在下面,里面內(nèi)側(cè)石壁黑乎乎的看不清。墓門邊有文字雕刻,不懂波斯文,不知道是不是他生前自撰的一行簡潔墓志銘:“我,居魯士大帝,阿契美尼德家族人”。 </p> <p class="ql-block">墓內(nèi)石壁。</p> <p class="ql-block">邊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陵墓左邊的荒地上,開滿了粉紅色和黃色的野薊花。</p> <p class="ql-block">居魯士二世(約公元前600年或前576年至前530年),波斯帝國的開創(chuàng)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在他統(tǒng)治的約30 年間,征服了古代近東的所有文明國家,部分中亞及高加索地區(qū);并被認(rèn)為是第一個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帝國。 (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p> <p class="ql-block">這位偉大的征服者,長眠在他親手創(chuàng)立的波斯人故鄉(xiāng),身后的墓穴竟如此簡單。 </p><p class="ql-block">何以致意,唯有鮮花。 </p> <p class="ql-block">帕薩爾加德古都遺跡,除了陵墓,還包括居魯士二世私人宮殿、公眾廳、石塔、托勒塔赫特平臺等。 </p><p class="ql-block">這是稍遠(yuǎn)處正在發(fā)掘、維修的一處遺址。 </p> <p class="ql-block">往其它遺址點的景區(qū)觀光車出發(fā)了,由于行程緊張,沒時間參加,無奈地看著它消失在遠(yuǎn)方。 </p> <p class="ql-block"><b>波斯波利斯,</b>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個都城。位于設(shè)拉子?xùn)|北約50公里,距帕 薩爾加德40公里。始建于公元前518年,歷經(jīng)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三個朝代共計60多年得以完工。 </p><p class="ql-block">主要遺跡有萬國門、中央大殿、大流士宮、百柱廳等。 </p><p class="ql-block">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p> <p class="ql-block">王宮群背靠庫拉馬特山,利用山勢地形,建筑在長約450米、寬約300米、高約18米的山麓地基平臺上。 </p> <p class="ql-block">入口處在大平臺的西北端。 </p><p class="ql-block">兩邊有對稱的雙層石階,寬七米,領(lǐng)隊提醒大家有111級臺階。臺階坡度平緩。 </p><p class="ql-block">王宮沒有城墻,但平臺高高在上。 </p> <p class="ql-block">登上平臺,來到有萬國門之稱的高達(dá)1 8米的大門。 </p><p class="ql-block">中間是一條東西向通道。 </p> <p class="ql-block">門柱上有兩個巨大的石雕,是人首牛身鷹翼守護(hù)神。 </p> <p class="ql-block">門內(nèi)曾是一個由四根石柱支撐的大廳, 現(xiàn)存三根石柱。波斯帝國各地的貴族和外國使節(jié)前來拜謁時,首先要在這個大廳內(nèi)等候。 </p> <p class="ql-block">原四根石柱的柱頭上有神鷹雕像,已倒塌,現(xiàn)修復(fù)后放置在通道北側(cè)。 </p> <p class="ql-block">遺跡區(qū)較大,又多處搭架子維修,迷宮一般。即從網(wǎng)上下載導(dǎo)游圖,并設(shè)計了逆時針游覽路線:中央大殿北階梯 - 西側(cè) - 南側(cè) - 大流士宮 - 百柱廳 - 中央大殿東階梯。這樣把核心區(qū)全走遍。 </p><p class="ql-block">導(dǎo)游圖。 </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殿,為大流士的覲見大殿。</p><p class="ql-block">呈正方形,每邊長 61 米。中有6行高19米的支柱。有4個長形門廊,前廊和左右門廊各有12根圓柱。加上大殿本身的36根圓柱,共有72根圓柱支撐屋頂。 現(xiàn)存13根。 </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的平地上,一條水溝為古排水槽,這是地下2公里長的排水系統(tǒng)一小部分。 </p> <p class="ql-block">大殿北階梯,這是通往帝國心臟的階梯。 </p><p class="ql-block">正面石墻上的雕刻,中間8名衛(wèi)兵分立兩邊,外側(cè)獅子撲食獨角獸對稱布置。 </p> <p class="ql-block">階梯由巨大的石塊雕琢而成,每級臺階都不高,這樣身穿漂亮長袍的波斯人就可以優(yōu)雅地拾階而上,進(jìn)入宮殿。 </p><p class="ql-block">階梯側(cè)面浮雕,是持戈衛(wèi)隊。 </p><p class="ql-block">據(jù)說當(dāng)時近衛(wèi)軍人數(shù)不少于 1 萬人。 </p> <p class="ql-block">北側(cè)墻上另有朝貢者帶著牛、馬、羊、駱駝等貢品列隊進(jìn)宮的浮雕。 </p> <p class="ql-block">大殿西側(cè)只是一處過道,古跡有1米多高的玻璃墻隔離。墻上也有衛(wèi)士和朝貢者浮雕。</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展翅的神的形象,是拜火教的標(biāo)志。</p><p class="ql-block">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是波斯帝國的國教。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殿南部主樓。 </p> <p class="ql-block">大流士宮,西北邊緊挨著中央大殿。</p><p class="ql-block">里面殿柱上有仕女雕像,未開放,進(jìn)不去。 </p> <p class="ql-block">薛西斯一世寢宮。 </p><p class="ql-block">薛西斯,大流士與居魯士二世之女阿托莎的兒子,出生于公元前 519 年。在公元前486年大流士一世駕崩后繼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西斯一世和侍者的浮雕。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殘存的斷柱和柱頭。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斷柱旁的巨獅石雕。 </p> <p class="ql-block">百柱廳,殿內(nèi)大廳是正方型,邊長73米,因殿內(nèi)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故稱。 </p><p class="ql-block">現(xiàn)也只留下了斷柱和柱頭。 </p> <p class="ql-block">靠近山腳,百柱廳外還有孤零零的數(shù)根石柱。 </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殿東側(cè)階梯,游客在這里都會駐足停留,仔細(xì)看墻上的浮雕。東階北冀是波斯官員入場,幾乎統(tǒng)一的兩種服裝,馬或馬車被衛(wèi)士牽走,列隊準(zhǔn)備進(jìn)殿,三三兩兩輕松交談。 </p><p class="ql-block">北冀看點不多。 </p> <p class="ql-block">東階南冀就有意思了,伊朗帝國的35 個附屬國,23 個民族,每年的伊朗努魯茲節(jié)(相當(dāng)于中國的春分時節(jié)),派使節(jié)前來朝貢。浮雕中有約旦、敘利亞、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利比亞等 23 個代表團(tuán);不同的穿著,人數(shù)不等,朝貢的物品花樣百出。不僅有金銀珠寶、衣料皮毛、美酒佳肴,而且還有弓、箭、劍、斧、矛和盾;趕著牛、馬、驢、羊、駱駝等。 </p> <p class="ql-block">進(jìn)宮,和奧運(yùn)會入場一樣,每一棵樹后,前面一個引導(dǎo)員,后面跟著各代表團(tuán)成員。 </p> <p class="ql-block">巴比倫人來了,成員6人,帶來了精美的碗、布匹和一頭公牛。 </p> <p class="ql-block">亞美尼亞來了,成員 3 人,帶來了一匹馬和雙耳細(xì)頸瓶。 </p> <p class="ql-block">米堤亞人來了,成員9人,帶來了精美的花瓶、短劍、布匹、器皿。 </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人來了,成員4人,帶來了碗、一只雙峰駱駝和獸皮。 </p> <p class="ql-block">埃蘭人來了,成員7人,帶來了弓箭、匕首, 好笑的是還帶來了一只母獅和兩只幼崽。</p> <p class="ql-block">在東墻,還有一必讀之墻,《薛西斯接受朝拜》石雕赫然在軍隊方陣之上。</p> <p class="ql-block">一圈參觀完畢,去咖啡吧喝了一杯鮮榨果汁。</p><p class="ql-block">本來等太陽快下山時,去山坡上看皇陵。遇見團(tuán)員,告訴我們有一博物館,趕緊買票,入內(nèi)參觀。 </p><p class="ql-block">遠(yuǎn)望山坡上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皇陵。 </p> <p class="ql-block">這是博物館外,整石雕成的雙頭馬。重約15噸,不知2500多年前是如何置放到19米高的石柱上。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見到大流士一世石刻像。 </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nèi)有若干文字(波斯文、英文) 和圖片介紹。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少許殘件。 </p> <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讀到了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著名銘文,刻在宮殿多處,其實我已看到刻在北墻的真跡,但吃不準(zhǔn)。 </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展出一塊更完好的銘文真跡,旁邊有英文譯文。 </p><p class="ql-block">他在銘文里說:“我,阿爾塔薛西斯, 偉大的王、王中之王、諸多領(lǐng)土之王、 大地之王?!?然后,他一一交代了阿契美尼德家族王位傳承史。 </p> <p class="ql-block">波斯帝國,在大流士統(tǒng)治時代達(dá)到鼎盛時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帝國。 </p><p class="ql-block">波斯帝國地圖。(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萬國門。 </p> <p class="ql-block">2500年前高原干燥炙熱的帝國雄心, 如夕陽余暉,仍在涂抹霸氣猶存的遺跡。 </p> <p class="ql-block">這是團(tuán)員在皇陵前,高坡上的照片。 </p><p class="ql-block">殘陽如血,腦洞大開,跌騎星馳,火光滿天。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0年,波斯軍隊攻打希臘失利,退出雅典時,曾一把火燒毀了雅典衛(wèi)城。公元前330年,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在亞歷山大率領(lǐng)下,時隔150 年后,殺回來了,騎兵輕易地踏上這座山頭。 </p><p class="ql-block">他們動用10000頭騾子和5000頭駱駝將所有財寶運(yùn)走,并回敬了一把火。</p><p class="ql-block">波斯波利斯宮殿,在亞歷山大慶功宴的熊熊火焰中變?yōu)閺U墟,波斯帝國轟然倒下。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