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m6bUFqioqZXjf4UJ24lgQ" target="_blank">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a></p><p class="ql-block">“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語出自《周易·系辭下》。</p><p class="ql-block">器,在這里指的是真本事,是技能,是才能才華。 人要有真本事,它是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人的真本事不是什么時候、對誰都可以展示的,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可以展示,這就叫“待時而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闭Z出自《論語·泰伯》,是整段話中的一句。原章內(nèi)容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堅定信念努力學習,終生堅持正義的道德操守。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動亂的國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施展抱負,政治黑暗就隱居。在國家政治清明時貧困而且地位低下是恥辱的,在國家政治黑暗時富有而且位高權(quán)重是恥辱的?!?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孔子這段話有四個層次,四個層次之間又有辯證的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堅定信念,努力學習,并且要終生做好人——這是做人,尤其是做君子的基本原則。這其實談的就是理想、信念、道德、操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是保全自己的策略,是處世藝術(shù)。能做出這種選擇,可以做出這種選擇的人應該是具有一定實力條件,且又有智慧的君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在“不入”“不居”“危邦”基礎之上的要求,既是處世藝術(shù),又是做人原則,它與“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第11章)表述的意思相輔相成。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孔子主張的“隱”,不是與世隔絕,而且比“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更有原則性;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為了自身安全的暫時回避,是等候時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則把個人的貧富成敗榮辱與國家的興衰存亡聯(lián)系在一起,把原則性上升到道德層面。“有道”就是政治清明,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此時的“貧者”當屬無能之輩?!盁o道”就是統(tǒng)治者昏聵,政治黑暗,社會不公平,壞人猖獗,當然此時的“富者”一定不是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孔子的言論中,以你們的見識,我們當前的社會處于文字的何種階段?</p> <p class="ql-block">“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與“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有道則見”,就是“待時而動”,是為德,“無道則隱”是蓄勢待發(fā),是為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閑聊論“藏”》</p><p class="ql-block">我個人覺得藏與不藏,藏幾分露幾分要看機緣看時機看在什么人面前要刻意的藏起真本事,讓自己普通一點亦是明哲保身之法。在什么樣的人面前要刻意的顯露幾分真本事大本事,但不能把本事全部顯露,而是要在某些人面前一點一點地釋放,讓伯樂覺得你潛力巨大,有無限可能,這樣才能引起伯樂對你的興趣和持續(xù)的關注,但在這前提下,你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堅持學習和努力,如果沒有持續(xù)學習,你的能力不可能會有長進,隨時都會枯竭,因為時代在變,不懂得學習,被淘汰是早晚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味地去信奉沉默是金,只藏不露,這輩子你都不可能會有用武之地。你永遠只能被世俗埋沒,永遠都不可能會有出頭之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求取功名非常重要,因為那是光宗耀祖之路,所有學子終其一生的目標,就是考取功名,高官厚祿,得償所愿。但凡有一定本事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的藏,完全的藏住所有本事,只有一種人,就是隱士高人,得道高人,寺院高僧,淡泊名利,修心養(yǎng)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為俗人的我們要理性看待各種方法,現(xiàn)代社會屬于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模式,多變,與過往多有不同,看事情看書籍你不能囫圇吞棗,生搬硬套,而是要學會根據(jù)環(huán)境靈活應變,完全的照搬書本是不可能適應這個社會的。</p> <p class="ql-block">而且我們想要多大的平臺,肯定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多種考驗,指望你獲得所有,卻是毫無驚險地達成,除非你的父母幫你掃清所有障礙,一步登天,但即便如此,你的父母就要有幫你庇護一生的心理準備,否則一旦遭到重創(chuàng),直接跌底,因為這些能力不屬于你,你要么不敗,要么就會輸?shù)母鼜氐住?lt;/p> <p class="ql-block">對于修身養(yǎng)性,比如像道家的心法,實際上就是修心,克制欲望,淡泊名利,不要被心魔被欲望所控制,論修心養(yǎng)性,我算是有一定的功力和定力,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始終都能守住底線,做好自己,沒有一定的定力和毅力是做不到的。即便如此,活了一把年紀,我都還沒真正完全的掌握好,本事越大,欲望越強,沒有野心的人不可能具有大本事,野心不是貶義詞,適當?shù)囊靶暮陀?,是促使我們努力進取的動力,沒有野心沒有欲望,你很難擁有積極進取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但是修心養(yǎng)性好處多多,這有利于我們靜下來看眼前的一切是非黑白,更能做到從容面對。對于心胸狹隘、嫉妒成性、處處爭強好勝、見不得別人比他好的人,最好藏住真本事,不僅更好的融入這個氛圍,還不會給自己增加太多阻力,也不會給自己找麻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對于那些在社會中上層的人物,在比較有能力有實力的人面前,你不能藏住所有,而是要選擇在恰當?shù)臅r間適時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某種對方需要的能力,否則那些人立馬就會把你劃到無用之才的行列,你很難再有出頭之日,這時候的藏幾分與露幾分就真的非常重要了,現(xiàn)在的人很多根本看不透看不懂如何用正確的人,才不會遭到反噬?生存哲學很難掌握的,但都和人品有關,與用人的技巧有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則把個人的貧富成敗榮辱與國家的興衰存亡聯(lián)系在一起,把原則性上升到道德層面?!坝械馈本褪钦吻迕?,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此時的“貧者”當屬無能之輩?!盁o道”就是統(tǒng)治者昏聵,政治黑暗,社會不公平,壞人猖獗,當然此時的“富者”一定不是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這段話,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以當前如此復雜,各種思想交錯的社會,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才是正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多數(shù)人看到這段話,都會只看后面,認同應該藏起來,什么都不管不顧,明哲保身,實際上就是主次不分,是非曲直不辨,因為忽略了當前統(tǒng)治者是一個明理明智、智慧型兼實干型并列的領導人。統(tǒng)治者是明主,最需要的是有更多敢于挺身而出,為國家出謀獻策的智者,愿意去輔助當代統(tǒng)治者把國家治理的更加適合所有人生活,而這個方向才是正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人人只顧自己,對社會出現(xiàn)的各種違背道義正義的事情不聞不問,就會導致社會秩序更加混亂,惡人盛行,最終就會人人自危。越是危難時期,越要有人敢為人先、挺身而出,舍身忘己地去捍衛(wèi)道義,堅守正義正派立場。如果人人過度的去講究明哲保身,遇事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結(jié)果這個社會就會不斷淪陷,就會陷入長期的黑暗之中,最終誰遭殃?大多數(shù)有錢人獲得大把的財富利益之后,就會選擇逃避責任,移民國外,不管古代還是現(xiàn)代,當真都一個鳥樣!遭殃的始終都是我們這些底層普通大眾,而如果連普通人自己都不思進取,不想有所作為,那么普通人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因為無權(quán)無勢無錢,還缺乏膽識和上進心,你還能做什么?難道是想成為黑暗社會中的奴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亂世出英雄,什么是亂世?亂世本身也是分多個階段的,就好比一個時期的早期階段、中期階段、晚期階段,就我們當前的社會,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治理下,屬于規(guī)則重塑階段,不管是當前的國際社會,還是國內(nèi)的整體秩序,都處于重塑階段,也是轉(zhuǎn)型中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但由于統(tǒng)治者是個明主,不像美國那樣昏庸無道,所以規(guī)則重塑,回歸清正廉明的階段即便任重道遠,但至少方向是正確的,且有希望循序漸進地達成所愿,這樣的發(fā)展方向于我們所有人而言,無形中對未來的美好就多了一種期盼和憧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理睿智的領導人懂得納諫,懂得吸取各種有益于國家發(fā)展與社會穩(wěn)定運行的建議和策略,讓國家與社會發(fā)展變得更加合乎所有人的生活需求,所以,這時候如果出現(xiàn)更多有智慧有擔當?shù)娜?,更容易被國家領導層不拘一格用人才,這對于那些有能力有抱負的人而言,就是一個大好機會。</p><p class="ql-block">而昏庸無道的庸主因為自身難以明辨是非,又缺乏遠見卓識,且私心私利偏重,根本不體諒底層老百姓的艱難處境,所以,即便身邊圍著一幫處處出謀獻策的智者,卻因庸主無法真正體會或根本不去理會這些智者憂國憂民的各種建議,而倚重佞臣(奸臣),盡做些傷天害理,自毀形象的各種作為,在一個昏庸無道無能的人,領導下的國家,怎么可能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以當前的社會,對于普通人階層的我們而言,實際上正是一個努力尋求發(fā)展的大好機遇,天時地利已經(jīng)具備,人和就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就要敢于去施展你們一直積累下來的能力和才華,去爭取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是去講究什么明哲保身,講究什么佛系生存,當前的社會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們不懂得思考和不敢去爭取,機會遍地都是,每隔一個時期的一次時代轉(zhuǎn)型,都會淘汰掉一部分跟不上發(fā)展節(jié)奏的企業(yè)和缺乏危機意識的個體,淘汰掉那些指望一種生存法則走到底,不想創(chuàng)新求變的那些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來都是有遠見卓識、有膽識、敢于拼一把的人才能得到機會的眷顧,幾時見過那些守株待兔卻不愿有所付出、畏首畏尾的懶人,能夠輕易得到機會的垂青?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前提是姜太公本身就是那種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心存遠大抱負的人物,而能力與才華都是通過平時勤學苦讀不斷積累起來的,從來就沒有什么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沒有平時用心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籌劃,就算一個伯樂覺得你資質(zhì)不錯,想給你一個發(fā)展的機會,你確定自己能夠真正的把握好?能力不足是把握不了機會的,機會越大,要求的能力越強,沒有能力,再好的機會都只能自嘆不如,拱手他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亂世出英雄,這里面的英雄90%以上都是普通家庭或草莽出身,因為窮困潦倒,被社會被惡人逼得無路可退,甚至陷入絕境而鋌而走險的那些人,但前提是這些人都不甘平凡,都有一定的野心和遠大的抱負,大多數(shù)富人家庭除非獨具慧眼,真正的大善之家,否則都不可能成為救苦救難的那種人。而如果一個普通人,家境貧寒,自身還膽小怕事,整天躲在家里玩游戲而不想去努力爭取,這樣的人這輩子不但不可能會有作為,更會被人瞧不起,因為你不僅無能怕事,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你不思進取,懶惰成性。</p> <p class="ql-block">英雄就是膽識與智慧并存。所以亂世或者規(guī)則重塑階段,才是普通人或一些有能力卻一直沒有機會施展才華的人,去爭取機會大展身手的最佳時機,如果你膽小怕事,又缺乏擔當,一生注定碌碌無為。才華如果沒有膽識做基礎,再好的才華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而空有膽識沒有智慧,必然成為莽夫之輩,而只有才華和膽識,卻沒有良好的人品,沒有道德底線作為依托,這樣的人也很難成為頂天立地的人物,但凡要成為那種英雄人物,都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里面人和才是最難的,如果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人人都想得而誅之,又怎會去支持這樣的人打拼天下?人和不僅僅是人緣好,更多的是因為英雄本身具有捍衛(wèi)道義,拯救蒼生的理想追求,而因此獲得更多不同群體的全力支持,最終才能得償所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過去的亂世和當代亂世又有很大的不同,亂世也可以理解為規(guī)則重塑階段,社會秩序有點混亂或非常混亂,大到國際層面,小到地方治理,企業(yè)管理,亂世這個世可以理解為世界,也可以理解為某個國家、某個地方、某個領域、某個企業(yè)等等,亂就是規(guī)則混亂,社會秩序混亂,管理混亂等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