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 <p class="ql-block"> 人們都說蘇州園林是“人間天堂”,含義就是景色美。庭院里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百草芳香。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的標本,各處的園林都受蘇州園林的影響。要鑒賞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p><p class="ql-block"> 蘇州園林位于蘇州市境內的古典園林的總稱。古典園林溯源于春秋,興旺于晉唐,繁榮于兩宋,全盛于明清。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蘇州古典園林“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魅力。為國家5A級景區(qū)品牌影響力100強榜單。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記得兒時課本上學過葉圣陶先生在游過拙政園后,寫下了令人陶醉至今的文章,歷歷在目,倘若不游拙政園,是必遺憾!</p><p class="ql-block"> 步入期間,小橋流水和亭臺樓閣中,被它悠久的歷史眾多古跡所感染。拙政園為“蘇州四大名園”,景色都非常美,難怪有“三宮、六觀、十八坊,七塔、八幢好風景”的說法。此園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御史王獻臣所建。園貌多為清末時風情。</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間,一個大樹林,坐落有一個亭子。假山處,總有種種奇花異草活躍在其身旁,荷葉綠綠的、高高地立在了湖面上,荷花紅的紅,白的白,各自爭艷。湖里還有成群的小魚游動。一排排的竹林在湖邊搖戈,在草叢里也有柳條隨風飄著,亭亭玉立。湖面入鏡。風景如畫”,古色古香,清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遠香堂是主體建筑。以南筑有黃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臨水,水池中以土石壘成東西兩山,兩山之間,連以溪橋。山上有“雪香云蔚亭”,經(jīng)柳蔭路曲,可以北登見山樓,經(jīng)倚玉軒,梧竹幽居。 </p><p class="ql-block"> 進入“別有洞天門”即可到達西園。西園的曼陀羅花館和鴛鴦館。這里游人如織,聚集聽戲,熱鬧非凡。在笙簫管弦之中觀鴛鴦戲水,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別有情調。</p> <p class="ql-block"> 看似以水為主,忽而疏闊、忽而幽曲,山徑水廊起伏曲折,處處流通順暢。風格明朗清雅、樸素自然。這里不見富麗堂皇的建筑,但見四處綠意盎然,典雅而不失高貴。一條水溝嵌在花圃中央,小水車在鮮花簇擁下飛快地轉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夾雜著泥腥的荷香,炎炎夏日下給人們心里籠上陣陣愉快的清涼。</p> <p class="ql-block"> 不禁放眼四周,好大的園子!園內的景物像是圍繞著中央的巨大池塘一不,是小湖而展開的,而每處又相互自然地銜接著。有細水處,總有玲瓏的石拱橋跳躍其上。每當各株翠綠的大樹一齊隨風搖曳,遠處白墻黑瓦的園林建筑隨即若隱若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湖邊的每座建筑之間總有長廊相連,有時距離一長,就能看見長廊順著起伏的小坡,九曲延綿,從一座小房通到另一座。長廊最盡頭處的那座建筑雖不高,但方正而寬大,房脊向下分出兩條而后微微上翹,好似兩條須.…曲徑通幽,雕廊畫柱,雕欄玉砌。</p> <p class="ql-block">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為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詩人蘇舜欽(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為軍事將領韓世忠宅。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p> <p class="ql-block"> 園門外一泓綠水繞于園外,經(jīng)橋入園。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頂上為滄浪石亭。山下是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廊中砌有花窗漏閣。疏而不失曠,清幽古樸。奇花異草盆景令人賞心悅目。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假山洞屋之上有看山樓。園林密易疏難,綺麗雅淡,適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盡鉛華,無一絲脂粉氣息。</p> <p class="ql-block"> 獅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和尚而建。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成長方形,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墻峻宇。獅子林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園內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廳西北傍池建有“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元·譚惟則《獅子林即景》。人人都說我居住在城市里,我自己感覺在萬山中,說明蘇州獅子林假山多、奇、秀。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傳說乾隆到園林一下轎,黃熙就喚呼萬歲!趕上去恭恭敬敬地帶路。穿過彎彎曲曲的幾處殿宇走廊,把乾隆引進了后花園。乾隆見園中的作壁上觀山,重重疊疊,峰回路轉,十分奇妙。</p><p class="ql-block"> 黃熙對獅子林特別熟悉,向皇帝介紹起來,倒也十分生動。乾隆越聽越高興,連連點頭,還興致勃勃鉆進了假山。這假山設計得也巧妙,鉆到里面就像走進深山,半天也繞不出來。好比諸葛亮擺下的八卦圖,奧妙無窮。</p><p class="ql-block"> 乾隆越看越有趣。穿過假山,在一個亭子里坐下來,便問亭子叫什么名字。黃熙連忙回稟道:“這個亭子尚未取名,請圣上為它起個名字吧?!鼻∈窍矚g到處題名留字的人,黃熙的話正中下懷。著急,就寫下三個字:“真有趣”。</p><p class="ql-block"> 上前奏道:“臣見圣上御題,筆筆鐵劃銀鉤,字字龍飛鳳舞,其中這個‘有’字更是百媚千態(tài),望乞圣上將個‘有’字賜給小臣吧”。剩下“真趣”,倒也來得風雅,就點頭應允。把“真趣”兩字留下來做了那座亭子的匾額。從此,那座亭子就叫做“真趣亭”了。</p> <p class="ql-block"> 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清新雅致。景深豐富,匠心獨運,一草一木別具神韻。林內的青草抽出嫩芽,到處可以看到的一道風景線,綠草如茵,環(huán)山繞水,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泰時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1876年),又為盛旭人所據(jù),始稱留園。是全園的精華所在。為清光緒年間增修。入園后經(jīng)兩重小院,主廳為涵碧山房,由此往東是明瑟樓,向南為綠蔭軒。</p> <p class="ql-block"> 留園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襯托、對景。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變換無窮、不拘一格,以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以景取勝,景因園異,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聞木樨香處在西北隅。東部是五峰仙館,因梁柱為楠木,也稱楠木廳。設計精妙、陳設富麗。為明代舊物,冠云峰高約9米,玲瓏剔透,有“江南園林峰石之冠”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人們依戀自然、追求自然。古典園林所蘊涵的人文習俗是人文歷史傳統(tǒng)、地方風俗的象征和濃縮,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精華,被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在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土地上,歷來人文薈萃,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明代建筑大師蒯祥等一大批歷史名人,譜寫了歷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