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地下洞穴</b></p><p class="ql-block"><b>加拿大高校文學社2023年第28期(總第338期)</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游歷過地下洞穴,它們或是人工開鑿,譬如過去的防空洞或泄洪涵洞等,有些則是天然形成,千年萬年的流水或化學作用。無論怎樣,當你從陽光下進入一個地下洞穴時,一定有不一樣的體驗。</p><p class="ql-block">本周請以“地下洞穴”為主題,寫出你自己的故事、經歷、領悟,詩詞歌賦不限,散文小說亦可,字數以1800字之內為佳,必須是你自己親自所寫,因為我將親自細閱。</p><p class="ql-block">投稿請艾特我,截稿時間為星期六,七月十五日晚上十一點半(北京時間星期天早晨十一點半)。仲夏愉快!</p> <p class="ql-block">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加拿大高校文學社公眾號,欣賞更多佳作。</p> <p class="ql-block">本周請繼續(xù)關注文學社“我的青春我的夢”全球征稿。</p> <p class="ql-block"><b>目錄</b></p><p class="ql-block"><b>1. 七律?玉華洞/Leon </b></p><p class="ql-block"><b>2. 七律? 張家界黃龍洞/競明</b></p><p class="ql-block"><b>3. 【穴】 入虎穴 [漢字詩話]/江毅</b></p><p class="ql-block"><b>4. 七律?黃龍洞 再敬步韻@宋競明 華中科技大學 動力86屆研/Leon</b></p><p class="ql-block"><b>5. 七律?玉華洞 步韻林強兄【七律·玉華洞】/競明</b></p><p class="ql-block"><b>6. 美國風洞國家公園記游/楊鴻</b></p><p class="ql-block"><b>7. 美西旅游二首/薛昭建</b></p><p class="ql-block"><b>8. ??桂林巖洞/孔展文</b></p><p class="ql-block"><b>9. 百年螢火蟲/曹曉梅</b></p><p class="ql-block"><b>10. 龍門洞/龐進</b></p><p class="ql-block"><b>11. 三洞奇觀 別有洞天/一見彩虹</b></p><p class="ql-block"><b>12. 走進土耳其,去看地下城/勵德榮</b></p><p class="ql-block"><b>13. 溶洞遐思/艾子</b></p><p class="ql-block"><b>14. 七絕?黃昏密西西比河 (兩首)/競明</b></p><p class="ql-block"><b>15. 七律?恩施騰龍洞/童仕唐</b></p><p class="ql-block"><b>16. 七律?掘地見母/龔如仲(Ralph)</b></p><p class="ql-block"><b>17. 洞穴隨想/原野</b></p><p class="ql-block"><b>18. 宜興鉆洞記/黃彭年</b></p><p class="ql-block"><b>19. 地下長河/張綏娟</b></p><p class="ql-block"><b>20. 印第安納洞穴/張清</b></p> <p class="ql-block"><b>1. 七律·玉華洞</b></p><p class="ql-block"><b>Leon</b></p><p class="ql-block">天階山下玉華幽,遐邇聞名客不休。</p><p class="ql-block">廣闕清泠能避暑,暗河洶涌可憑舟。</p><p class="ql-block">石崖滴滴凝珠雨,乳筍根根砌碧樓。</p><p class="ql-block">遙想鄉(xiāng)關多景致,一簾飛瀑迸川流。</p><p class="ql-block">2023.07.09.</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馮文侶老師點評Leon的七律:好詩,情真韻勝,寫出真情景,真感受[ThumbsUp][ThumbsUp][ThumbsU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七律?張家界黃龍洞</b></p><p class="ql-block"><b>競明</b></p><p class="ql-block">洞門深鎖白云封,古木蒼藤翠幾重。</p><p class="ql-block">定海神針千歲筍,靈王寶座萬年松。</p><p class="ql-block">天仙瀑布飛珠玉,響水河流戲鳳龍。</p><p class="ql-block">我欲尋根窮勝概,武陵源景慕高蹤。</p><p class="ql-block">(平水韻二冬)</p> <p class="ql-block">馮文侶老師點評競明七律:好詩,情真韻勝,寫出真情景,真感受[ThumbsUp][ThumbsUp][ThumbsUp]</p> <p class="ql-block"><b>3. 【穴】 入虎穴 [漢字詩話]</b></p><p class="ql-block"><b>江毅</b></p><p class="ql-block">來吧,</p><p class="ql-block">就讓我們入虎穴。</p><p class="ql-block">飲罷黃烈酒,</p><p class="ql-block">滑下黑崖缺。</p><p class="ql-block">我變作老虎,</p><p class="ql-block">你是身后虎妹。</p><p class="ql-block">我的堅牙利爪,</p><p class="ql-block">永遠向前發(fā)威。</p><p class="ql-block">而向后,</p><p class="ql-block">我柔柔嫩掌,</p><p class="ql-block">給你無盡愛慰。</p><p class="ql-block">我為你驅散</p><p class="ql-block">漫坡鬼魅。</p><p class="ql-block">為你舔去</p><p class="ql-block">歲月傷和淚。</p><p class="ql-block">我們共同走過</p><p class="ql-block">山野暴雨驚雷。</p><p class="ql-block">一起在清清小河,</p><p class="ql-block">看映出的傻傻依偎。</p><p class="ql-block">來吧,</p><p class="ql-block">就讓我們入虎穴。</p><p class="ql-block">黑夜和月亮,</p><p class="ql-block">是我們擁有的世界。</p><p class="ql-block">那毛茸茸纏綿,</p><p class="ql-block">那滾燙燙熱血,</p><p class="ql-block">激揚成八方顫抖的長嘯啊,</p><p class="ql-block">把森林正義永遠捍衛(wèi)!</p><p class="ql-block">*穴,象形土室。</p> <p class="ql-block"><b>4. 七律?黃龍洞 再敬步韻@宋競明 華中科技大學 動力86屆研</b></p><p class="ql-block"><b>Leon</b></p><p class="ql-block">溶洞奇觀得敕封,山巒疊翠霧千重。</p><p class="ql-block">神針驚艷張家界,寶座崢嶸萬歲松。</p><p class="ql-block">巖壁長廊垂白乳,池潭深水隱黃龍。</p><p class="ql-block">何時再攬?zhí)以吹兀膲魧び囊捙f蹤。</p><p class="ql-block">2023.07.10.</p> <p class="ql-block"><b>5. 七律?玉華洞 步韻林強兄【七律·玉華洞】</b></p><p class="ql-block"><b>競明</b></p><p class="ql-block">玉華一竅扇風幽,十里天階景甚休。</p><p class="ql-block">繡戶嬌娥消暑夏,瑤池仙女棹鸞舟。</p><p class="ql-block">紅塵騎落荔枝柱,淚燭香飄妃子樓。</p><p class="ql-block">欲問蓬萊翠何處,五更曙色向詩流。</p><p class="ql-block">(平水韻十一尤)</p> <p class="ql-block"><b>6. 美國風洞國家公園記游</b></p><p class="ql-block"><b>楊鴻</b></p><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從美國總統(tǒng)之城拉皮德市出發(fā),前往風洞一游。這個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國家公園,于1903年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總統(tǒng)令成立,是第七個美國國家公園,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洞穴而成立的國家公園。</p><p class="ql-block">這個向來被印地安人視為圣地的巨大地下洞穴,總長219.76公里。其中目前已知第五長的洞窟,因氣流在此出沒,因而得名為“風洞”。公園導游介紹,風洞會呼吸。1881年的一天,Tom和Bingham兄弟倆路過此處,忽聞哨聲響起,尋聲覓蹤,原來哨聲來自一個25厘米x36厘米的洞口,低頭往洞里看,他們的帽子被從洞中刮出的風吹到地上。兄弟倆第二次帶朋友一起來時,用帽子一試,這次帽子被吸進洞里。其實,風洞地處一個氣壓多變且快變之地,當洞穴外部的氣壓高于洞穴內部的氣壓時,空氣便自然流向洞穴。當洞內的氣壓高于洞外的氣壓時,空氣自然從洞中流出。</p><p class="ql-block">風洞洞壁有著眾多蜂窩狀的方解石,據說全球近95%的蜂窩狀結構石壁都是在這個洞中發(fā)現的。風洞比較干燥,沒有太多的鐘乳石,但有著美麗的礦石晶體。與到過的其他洞穴景觀的天壤之別在于風洞多以簡單、微弱的白光照景。游客被分十人一隊,分時段遂隊進洞,人到燈亮。沒有千篇一律的五光十色華麗燈光,沒有大同小異或鬼或仙的牽強附會,展示的是盡可能的自然。正當大家饒有興趣地欣賞著導游載歌載舞的講解時,突然燈光全滅了,一分鐘真正的黑暗!原來這是導游特意安排的一次特殊體驗。</p><p class="ql-block">風洞國家公園的地表完好的一大片的大草原,是又一道精彩的風景線,這里生活美洲野牛、叉角羚、麋鹿等野生動物。據說,此地野牛曾經“滅絕”過,現在的都是從黃石公園引進然后受保護而繁衍起來的。</p><p class="ql-block">風洞國家公國是環(huán)保景觀之典范!</p> <p class="ql-block"><b>7. 美西旅游二首</b></p><p class="ql-block"><b> 薛昭建</b></p><p class="ql-block"><b>其一 壯美的美西大峽谷</b></p><p class="ql-block">直升機上俯望, 驚喜連連,贊嘆不已。</p><p class="ql-block">大山深谷,懸崖峭壁,鬼斧神工, 造就大自然的奇跡。</p><p class="ql-block">人間仙境,讓我心曠神怡, 天宇洪荒,使我心靈震顫。</p><p class="ql-block">雄渾蒼茫,令人蕩氣廻腸, 我心飛揚,飄逸在天際! </p><p class="ql-block">游艇急駛在深谷大溪, 兩岸飛掠過無數美麗。 </p><p class="ql-block">仿佛穿越在時空隧道, 經歷的年代是二十個億! </p><p class="ql-block">岸邊斷崖上的十九個層級疊起, 是亙古歲月地殼變動的印記。</p><p class="ql-block">停舟躍灘跟歷史合影,與自然親密, 留下一幅幅美好的回憶。 </p><p class="ql-block">啊,再見了, 壯美的美西大峽谷, 你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際。</p><p class="ql-block"><b>其二 五律 美哉 , 羚羊彩穴 </b></p><p class="ql-block">地下藏巖洞,神奇百變中。</p><p class="ql-block">高低多變化, 寬窄不相同。 </p><p class="ql-block">小徑長而繞, 光華靚又豐。</p><p class="ql-block"> 景觀隨處變, 美妙萬花筒。 (平水韻一東)</p> <p class="ql-block"><b>8. 桂林巖洞</b></p><p class="ql-block"><b>孔展文</b></p><p class="ql-block">水清綠山秀,</p><p class="ql-block">溶巖秘洞神。</p><p class="ql-block">空心藏玉筍,</p><p class="ql-block">萬年水滴生。</p> <p class="ql-block"><b>9. 百年螢火蟲</b></p><p class="ql-block"><b>曹曉梅</b></p><p class="ql-block">中國的地下,藏著很多秘密,比如湖南長沙的馬王堆漢墓,陜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而在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地的地底下大概率是挖不出來啥好東西的,要想博眼球只能在洞穴中努力尋找了。洞穴中一般藏著的不是秘密,卻是神秘與驚喜,是大自然上千上萬年來,給人們精雕細琢的作品,只等著有朝一日幸運的人抬頭撞見它。</p><p class="ql-block">在新西蘭北島距離奧克蘭約三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處欣賞螢火蟲的最佳體驗之地,懷托摩(Waitomo Cave)螢火蟲洞。據說是一百三十年前發(fā)現的。</p><p class="ql-block">懷托摩螢火蟲洞所在地的地區(qū)有數百個因由地下溪流沖積石灰?guī)r而成的洞穴,千萬年來地下溪流不斷沖刷軟質的石灰?guī)r,最終造就了這些洞穴群,并構成了龐大的溶洞系統(tǒng)。這些洞穴內有著鬼斧神工的造型,有從洞頂往下成長的鐘乳石,有從洞底拔地而起的石筍,還有歷經數百年由滴水形成的尖錐形的層狀巖體,如果它們彼此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鐘乳石柱或鐘乳石支柱,如果它們彼此盤旋,就成為鐘乳石構造。這些都是專家們說的。</p><p class="ql-block">龐大的洞穴系統(tǒng)中,最主要的螢火蟲洞穴有三個,懷托摩洞只是其中之一,對游客開放的部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僅用于專家研究。</p><p class="ql-block">三個洞因地形等各種原因,各用一種方式游覽,分別是步行、乘船和黑水漂流。黑水漂流是最刺激也是最不可思議的游覽方式:游客通過爬行、游泳、利用充氣的橡膠內胎穿梭通過洞穴,還將在黑暗中體驗繩降或鐵索滑行。這種黑水漂流,不是說水是黑色的,而是全程都是在黑暗中進行,因為螢火蟲不能見一丁點光,否則它就會死掉。這種游覽方式只有膽大包天的人才喜歡,一般人我勸你別嘗試。</p><p class="ql-block">步行游覽方式,我是被別人忽悠著往前走了幾步,但是馬上就掉頭跑出去了。洞穴里那是漆黑一片!下一步腳會踩到啥只有天知道,也許就踩著一個軟軟的啥東西,簡直不敢邁步抬腳,心里十分恐懼。</p><p class="ql-block">最推薦的游覽方式是坐船,但是小孩子得十歲以上才行,太小孩子不能確保安靜。新西蘭的這些螢火蟲與世界其它地方的螢火蟲不同,對生存環(huán)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目前只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發(fā)現了這種螢火蟲。人們無法在影視作品欣賞到,連旅游宣傳片也屈指可數。據說旅游宣傳照片都是政府用特殊的成像技術做成的,絕對不會是現場用攝影攝像機拍攝的。所以,新西蘭的螢火蟲,只能用眼睛定格,用文字描摹。</p><p class="ql-block">導游和船夫由一人兼職。船夫沒有船槳,船夫手拉著頭頂的一條繩前進,船過水無聲。導游從頭到尾一聲不吭,全程緘默。游客也被要求全程寧靜,只能看,不能感嘆。</p><p class="ql-block">進入洞穴中,抬頭一看,瞬間就會被眼前的景觀震撼。成群閃著藍色熒光的螢火蟲就像一片觸手可及的銀河,讓人禁不住以為自己來到了夜空,美到失語。藍色的光點如滿天繁星,閃閃爍爍,密集處層層疊疊,稀疏處微光點點。遠遠望去,仿佛觀賞星羅棋布的萬家燈火?!叭盒恰钡褂吃谒嫔希缛f珠映鏡,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或許是環(huán)境非常適宜,溶洞里的螢火蟲數以萬計地停歇在石壁上,加上內部并不透光,所以恰好形成了這般奇景。</p><p class="ql-block">據專家們說,新西蘭的螢火蟲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幼蟲會發(fā)光吐絲,其熒光隨著年齡增大愈加明亮。幼蟲經過約半年時間變成成蟲,奇怪的是,成蟲有翅膀卻沒有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最后,它們會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舍身給自己的后代作食物。</p><p class="ql-block">這些小小的精靈,以藍色的火花照亮黑暗的地下,這些微小的生物以無數的數量裝飾著洞穴的天花板,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閃爍著藍光的鮮活天空。</p><p class="ql-block">它們振奮昂揚的生命力會震撼每一位參觀者。</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點評:非常奇特的螢火蟲洞。長見識了,有機會去看看!文字輕松幽默,結尾尤其出色![Coffee][Rose][Smile]</p> <p class="ql-block"><b>10. 龍門洞</b></p><p class="ql-block"><b>龐進</b></p><p class="ql-block">龍門洞在陜西隴縣西北七十華里的地方。說起龍門,游歷中已到過多處了,如秦晉交界處的黃河龍門,河南洛陽伊水龍門,云南西山龍門等。龍門,當然與龍有緣了。這龍多為山水自然龍:一條龍水滔滔流來,將起伏的龍山切割成門的形狀(尤其像繁體”門”字),再流傳、附會一些美麗的神話呀傳說呀故事呀等等。</p><p class="ql-block">龍門洞也是這樣。它位于隴山支脈的龍門山上,其水稱秀水,源于甘肅省華亭縣境海龍山。這水南流至此,龍門山劃然成門,東扇稱混元頂,西扇為朝元峰,頂峰之間,便峽深谷奧、飛泉藏洞、氣象萬千了。且看清代知隴州的羅彰彝在《龍門洞常住碑記》中所言:“龍門洞為天地奧區(qū),藏壑于東隴之麓,窈而深,幽而邃,層巒絕巘,無徑可通,丹梯石磴,層俯而下,群峰峭削,實鬼斧所劈。崖瀑淙淙,時作風雨,隱有神龍變化,疑駭莫測……”</p><p class="ql-block">《禹貢》記大禹”導千及岐”,說明這位治水英雄,當年有可能到過這里。于是就有了此龍門也是大禹所鑿的傳說。龍門三十六洞,有一洞即名禹王洞,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此洞居住,洞下舊時建有禹王廟。將禹和龍門聯(lián)系在一起,也非沒有根據,在神話中,禹實為一條“虬龍”,他浚導江河,也是靠龍做開路先鋒的。</p><p class="ql-block">龍門洞有二十四潭,我數了數,直接以龍為名的多達十個,所謂八龍?zhí)?、黑龍?zhí)?、黃龍?zhí)丁⑶帻執(zhí)?、雙龍?zhí)?、金龍?zhí)丁⑾U龍?zhí)?、蛟龍?zhí)?,烏龍?zhí)?、臥龍?zhí)?。其它稱鹿呀瀑呀水呀的,也都與龍關系密切。因此講“潭潭有龍”,實不為過。</p><p class="ql-block">我們是專程來參加丘處機創(chuàng)建龍門山場820周年紀念活動的。早上8點半從隴縣賓館上車,到龍門洞已是10點多。才下過雨,得走一段泥路才能抵達山門。正好欣賞一番景色。一路看山,綠色并不重,時見片片黃土崖黃土坡裸顯在那里,像頭上的癩疤瘡。而這里的綠色,就很重了,真有些濃得化不開的感覺。只是嘩嘩流著的谷水并不清泠,泛著渾渾的黃色,我想該是上游的癩疤被天雨沖了的緣故吧。</p><p class="ql-block">紀念活動搞得很隆重,全國各地的觀院宮臺都來了代表,到處都是欣然又岸然的道貌,還有一位又胖又高的、來自英國的洋道士,站在刻有“龍門祖庭”的石碑前,和人一張又一張地合影留念。會開了,各方面的領導講話再講話,念祝詞賀詞捐贈名單……末了是由來自山西介休羅山宮的道教樂團做道場,于是山谷間便滿是清越悠揚的樂音了。</p><p class="ql-block">有這樣的妙音伴奏,大家上山的步子就輕盈多了。山不很高,卻有多處險峻。一般人上到丘祖洞,將那枚又光又滑的大石球——“磨性石”摸抱一番,也就止步了。我們則繼續(xù)攀登,過晃悠悠的棧道,攀凌空而起和懸梯,一直上到三清閣。閣臺放眼,但見對面的定心峰一巒孤陡,真如清代某道人的詩中所言:“天造地設定心峰,左右?guī)n頭虎伴龍”。這顯然是以山為龍了。那么,有沒有一個具象的“龍門洞”呢?</p><p class="ql-block">“有啊?!毕律酵局?,在太上殿稍歇,一位年長的道人告訴我,龍門洞在北極宮的大殿基下。那洞口差不多有三米寬,黑幽幽地不知其深。清代康熙初年修建北極宮時將洞口封閉,鎮(zhèn)以繪有盤龍圖案及“秀水”二字的石板。1949年重修大殿時,曾掘開洞口,剎時冷風襲面,呼呼有聲,似巨龍喘息,匠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下去,于是就再次將其封閉了。</p><p class="ql-block">水為龍,山為龍,人呢?想那丘氏處機,早年追隨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成為“七真人”之一。后從寶雞蟠溪移居龍門洞石窟,寒衣素食,星月七載,天天將那塊“磨性石”滾下坡又抱上山,直把那頑石滾抱成光滑的圓球,僅此一舉,當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后于古稀之年,跋涉萬里,到雪山行都,去見元太祖成吉思汗,建言”止殺”,使萬千生靈免于涂炭……自強,奮進;濟世,保民:全是龍的品格呀。這樣看來,活在13世紀的丘先生不僅是一位“真人”,還是一條龍,一條“善龍”呢!</p> <p class="ql-block"><b>11. 三洞奇觀 別有洞天</b></p><p class="ql-block"><b>一見彩虹</b></p><p class="ql-block">上天入地, 是上天堂入地獄嗎?古往今來, 天堂被描繪成令人神往的美好之地, 而地底下被咒成地獄般毛骨悚然, 陰森恐怖之地。但無所畏懼, 甘愿冒險, 眼見為實走訪陰間地底下的, 大有人在, 我也算一個。</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在中國剛工作參加科室組織的暑假活動, 去宜興的善卷洞, 據說:2億1千萬年前, 那里本是一片汪洋大海, 由于富含碳酸鈣, 逐步沉積, 形成石灰?guī)r沉積地層, 幾次地殼變動和水的沖刷, 形成地質地貌豐富, 地層分明的上中下和水洞, 約在100萬年前基本定型。</p><p class="ql-block">溶洞里人工布置了各種彩燈, 這里曾是”西游記”和”智取威虎山”的取景地, 也是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之地, 寧靜中帶著奇幻和神密的色彩。外面酷暑難耐, 洞里四季如春, 涼爽濕潤, 舒適的避暑勝地。</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圣誕節(jié)度假與中國來探親的妹妹一家去古巴順便參觀了印地安人曾住過的水晶洞 (Cueva Del Indio), 這洞更大更深更長, 石階下30多米, 已探明長度有3公里, 只對游客開放1公里, 里面燈少, 不得不跟著導游的手電簡照明前行, 不準拍照, 溶洞是受雨水與河流的長年侵蝕形成的, 最老的鐘乳石已有30萬年。</p><p class="ql-block">前二次探訪全地下洞穴, 暗無天日, 全靠人工光幫助看清周圍, 有的如流瀑般傾洩而下, 有的懸空而立, 有的石筍拔起, 有的犬牙交錯.....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石壁雕塑畫。令人嘆為觀止, 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我們全家去了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北部的佩奇, 那是北美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納瓦霍人的領地。有一個聞名的峽谷, 不可思議的柔軟曲線, 加上巖石本身所含的各種礦物質, 呈現出橙, 黃, 紅, 紫等多種色彩, 絢麗多姿, 傳說從前羚羊經常出沒和棲息此地, 故美名”羚羊彩穴”(Antelope Canyon)。</p><p class="ql-block">印地安導游帶領我們一隊10人,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 驀然顯露一條地裂縫, 我們一個個快速爬下鐵梯進入荒沙遮蓋的縫隙下幾十米, 然后拐彎平行, 窄處只容一人通過, 寬處可站數10人, 最神奇的是不用任何人造光, 盛夏的陽光透過狹窄的裂縫, 似天堂的傾瀉之光, 洋溢在造型各異的巖壁上反射出五彩斑斕, 如夢如幻, 彩色的巖壁像流動的畫卷, 尤其是那迷離起伏的線條, 變化多端, 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隨著太陽的變化, 在不同時間, 不同角度, 絕色砂巖呈現出不同暖色調, 隨手一拍就是魔術般的奇幻光影: 空中海馬, 飛流直下, 劍沖云霄, 少女婷婷玉立,.....太奇妙了。這里不愧成為全球攝影愛好者魂牽夢繞的必去聖地。</p><p class="ql-block">回憶起美倫美奐的洞穴, 令人心情愉悅, 滿目生輝, 天堂很美好, 靈魂飄升, 地下很寧靜, 別有洞天, 寶藏豐富, 似溫暖慈愛的大地母親, 孕育萬物生長 也包容萬物化為灰盡長眠安息 。</p> <p class="ql-block"><b>12. 走近土耳其,去看地下城</b></p><p class="ql-block"><b>勵德榮</b></p><p class="ql-block">小時候看《阿凡提的故事》,一邊看,一邊為阿凡提的聰慧、機智、正義、勇敢拍手叫好。合上書本,常常神思遐想,阿凡提的家鄉(xiāng)在哪里?該是什么樣子?</p><p class="ql-block">很多年后,有機會去土耳其,在首都安卡拉待了一段時間,走馬觀花看了伊茲密爾和伊斯坦布爾,慕名走訪了中部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qū)。</p><p class="ql-block">藍藍的天,寂靜、狹窄、簡陋的街道,灰黃黃的土房,粗陋的石塊圍墻,不時閃現出的圓形門洞,行走在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居民小巷,突然想到了阿凡提。那不就是阿凡提的故鄉(xiāng)嗎?穿越千年,阿凡提也許就在這條街道上,和附近的地主老財斗智斗勇呢。</p><p class="ql-block">阿凡提的家鄉(xiāng)非等閑之地,洞穴和地下城,凝結著歷史,閃耀著人類文化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從安卡拉出發(fā),一路車行,安納托利亞高原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石峰林立,巖石重重,經千萬年的風化水蝕,地表灰蒙蒙,泥黃黃,草木稀疏,土壤沙化,山坡丘陵似土非土,似石非石。喀斯特地貌與月球表面類似,大概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早上行走在安卡拉繁華的街道,中午來到崎嶇不平的卡帕多西亞,鉆入陰暗的洞穴,走進縱橫交錯的卡拉庫約地下城,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卡帕多西亞地區(qū)的洞穴歷史久遠。兩千多年前,那里的基督徒為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開鑿挖掘了巨大的洞穴系統(tǒng),建設了卡拉庫約地下城。</p><p class="ql-block">地下城有多層,深度達八十多米,能容納成千上萬人居住,有各種各樣的建筑和設施,如住房、食品儲藏室、教堂、水井、廁所等,四通八達,不同建筑物之間有連接通道,甚至還有一些陷阱和防御設施,用以保護居民免受外敵侵擾。中世紀時,卡帕多西亞地區(qū)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地下城被進一步擴建和加固,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要塞。</p><p class="ql-block">卡拉庫約地下城規(guī)模之大,設計之精巧,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好,讓人嘆為觀止。幾千年來,地下城經歷多次戰(zhàn)爭和劫難,依然堅韌地存在著,構成了土耳其重要的歷史遺產。</p><p class="ql-block">中國的長城,陜北的窯洞,土耳其的地下城,卡帕多西亞的洞穴,人類的智慧往往是相通的,形式不一,異曲卻有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今日,卡帕多西亞地區(qū)的洞穴酒店已成土耳其旅游的名片之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在異域風情中,撫今追昔,發(fā)思古之幽情,尋找時光穿越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擁有波瀾壯闊的歷史,奧斯曼帝國曾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歲月流淌了幾千年,伊斯坦布爾的藍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亞大教堂、伊茲密爾古羅馬遺址等,依然不失曾經的輝煌。厚重的歷史給土耳其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也許還有對昔日帝國的眷戀和重振雄風的渴望及夢想。</p> <p class="ql-block"><b>13. 溶洞遐思 </b></p><p class="ql-block"><b>艾子</b></p><p class="ql-block">在幽暗之中我行走,</p><p class="ql-block">溶洞深處思緒繞。</p><p class="ql-block">閃爍的石筍掛天花,</p><p class="ql-block">歲月的記憶叩心扉。</p><p class="ql-block">地下河水悄悄流淌,</p><p class="ql-block">寂靜而安寧,如佛堂。</p><p class="ql-block">映照著洞壁的奇景,</p><p class="ql-block">流光舞動,如歌唱。</p><p class="ql-block">洞口垂下翠綠藤蔓,</p><p class="ql-block">猶如大自然的神奇畫卷。</p><p class="ql-block">穿行其中我仿佛飛翔,</p><p class="ql-block">遺忘塵世的喧囂紛擾。</p><p class="ql-block">巖壁上鐫刻著歲月的痕跡,</p><p class="ql-block">一道道紋理講述著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深邃的洞穴隱藏著奧秘,</p><p class="ql-block">探索者們心中滿懷疑思。</p><p class="ql-block">燈光照亮洞中奇景,</p><p class="ql-block">閃爍著美麗的光輝。</p><p class="ql-block">石柱、鐘乳石競相豎立,</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造了神秘的奇跡。</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大自然的杰作,</p><p class="ql-block">它雕刻了壯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在溶洞深處遐思萬千,</p><p class="ql-block">心靈在這里得到了某種意義安慰。</p><p class="ql-block">溶洞遐思,思緒飛揚,</p><p class="ql-block">讓靈感在這里盛放。</p><p class="ql-block">與自然融為一體,</p><p class="ql-block">在靜謐中找到心靈的安放。</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5日</p> <p class="ql-block"><b>14. 七絕 黃昏密西西比河 (兩首)</b></p><p class="ql-block"><b>競明</b></p><p class="ql-block">賞張清兄美拍佳照 密西西比河的黃昏</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河水南流天上下,人家西近夜朦朧。</p><p class="ql-block">長橋橫臥炎風起,滿目黃昏夕照空。</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西邊落日出遙空,東岸人家半在叢。</p><p class="ql-block">夜靜黃昏流水慢,有情星斗待朦朧。</p><p class="ql-block">(平水韻一東)</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5日</p> <p class="ql-block"><b>15. 七律 恩施騰龍洞</b></p><p class="ql-block"><b>童仕唐</b></p><p class="ql-block">引子:騰龍洞位于鄂西南邊陲恩施利川市,地處大巴山與武陵山交匯處,是800 里清江發(fā)源地,也是土家族和苗族居住地。</p><p class="ql-block">在已探明的溶洞中,其規(guī)模世界排名第7位,就溶洞總容量實居世界名列第一,是世界特級大溶洞之一。整個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層,大小支洞300余個。由水洞、旱洞、鲇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化仙坑和三個龍門構成?,F已開發(fā)兩個景區(qū),即旱洞景區(qū)和落水洞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水洞口高72米,寬64米,洞內山高最高處135米,洞穴前廊最高處237米,最寬處273米,全長52.8千米。旱洞口高74米,寬64米,全長59.8千米。是亞洲第一大旱洞。其水平廊道規(guī)模也雄居世界最大洞穴之列,干洞長達10千米。洞內有5座山,10個大廳。地下瀑布十多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交梭羅織。洞中有洞廳150個,千姿百態(tài)的象形石140余種。洞壁光潤琉璃,軒舫廊榭自然形成于兩側,雕梁畫棟,栩栩如生。件件天斧精工之作。</p><p class="ql-block">騰龍洞獨特的自然景觀,集山、水、洞、林、峰、峽為一體,以雄、險、奇、幽、秀馳名遐邇。特別是落水洞景區(qū),水洞口落差20余米,洪流從懸崖峭壁上飛泄而下,繞過十多個巨石,很有節(jié)律地吼聲如雷,氣勢磅礴,仿佛是對那豪邁氣勢不可抵擋的詠嘆。洪流進入水洞,水流舒展,吼聲立即銷匿。此瀑布奇觀被冠以“臥龍吞江”的名字,很是貼切。</p><p class="ql-block">騰龍洞還與著名的恩施百里大峽谷相捅而立。溶巖結構的地質特征,不僅造就了神秘的洞穴,還孕育了群巒疊翠的指天峰叢,與典型的張家界黃石寨峰叢景貌如出一轍?!栋⒎策_》電影讓張家界奇特景觀一炮走紅世界,也讓人們對張家界產生了世外的感覺。恩施大峽谷800里清江就是一幅天然、美麗、迷人的畫卷。夷戎遺風猶存,人文地理與武陵源沾親帶故,加上《阿凡達》帶入的認同感,給游人充滿了仙氣的神密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七律 恩施騰龍洞</b></p><p class="ql-block"><b> 疊翠群巒劍指峰,行云有影伴騰龍。</b></p><p class="ql-block"><b>長廊寥廓琉璃宇,曲徑交梭洞穴容。</b></p><p class="ql-block"><b>繞石瀑流驚詠嘆,臥龍降水息琤淙。</b></p><p class="ql-block"><b>夷戎毓秀仙人景,五柳那堪揭潛蹤。</b></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5日于楓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16. 七律?掘地見母</b></p><p class="ql-block"><b>龔如仲(Ralph)</b></p><p class="ql-block">何需洞穴本原生,泉水涓涓誓語明。</p><p class="ql-block">伯仲相殘情絕絕,君臣共議孝聲聲。</p><p class="ql-block">武姜失德慈安在,叔段乏仁謀未成。</p><p class="ql-block">潁考籌劃地宮計,莊公了卻會母行。</p><p class="ql-block">注:掘地見母:東周鄭國,國君鄭武公與妻武姜生長子寤生及次子叔段。武姜厭長子,喜幼兒。武公薨,長子繼位,為鄭莊公。次子叔段與其母共謀篡位。叔段敗,逃亡鄢地。莊公恨其母武姜,發(fā)誓曰:“不到黃泉,絕不相見”。后來莊公悔之,欲見母。奈何誓言在先,無法見母。大臣潁考叔獻計:“可挖一洞穴,見到泉水后即可與母在地下之洞中相見”。莊公喜而照計執(zhí)行。洞成,見地下水,終與其母相見。</p> <p class="ql-block"><b>17. 洞穴隨想</b></p><p class="ql-block"><b>原野</b></p><p class="ql-block">在廣袤無際的大地上,無數形形色色的洞穴星羅棋布,其或大、或小,或古老、或現代,或天然、或人工,均從不同側面和角度記錄、詮釋著歷史的演變和人文、自然之景觀。</p><p class="ql-block">于我而言,對洞穴的認知最直接的莫過于各種神秘古老的人類遺址和多姿多彩的天然溶洞。</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祖先從鉆木取火、茹毛飲血到穴居繁衍、耕種紡織等奠定了文明延續(xù)的基石。以距今約6800年的半坡遺址為例,它位于古城西安灞橋區(qū)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遺址的典型代表,這里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等遺跡,可以想象當時的那個母系社會,在生產力還不夠發(fā)達的條件下依賴洞穴居住的原始時代,這樣的半地穴和窖穴等在現在看來恐怕只有動物才去棲居,反過來講,如果那時連這些無比簡陋的住所都沒有,那么在群雄逐鹿、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中,我們的祖先就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命運了。可見洞穴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發(fā)揮了功不可沒的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后來雖然人們的居住空間被日益發(fā)達的房屋建筑所取代,但洞穴卻依然廣泛存在,其用途之一便是人死后永久陪伴的極樂世界。</p><p class="ql-block">人總有一死,無論達官顯貴,還是黎民百姓,或壽終正寢,或死于非命;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最終都會在那個方寸之間的洞穴里與泥土為伍,和閻王作伴,從秦始皇到秦檜,從漢武帝到汪精衛(wèi)… …滾滾紅塵,蕓蕓眾生,皆如此矣。</p><p class="ql-block">提起天然溶洞,自然會聯(lián)想到那“萬道霞光,千條瑞氣”的天界仙境,想到令人神往的避暑勝地。緩緩走進溶洞,那錦繡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石筍、石柱、石幔等玲瑯滿目,有的拔地而起,有的從天而降;有的凌空展翅,有的靜默如初;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楚楚動人,有的險象叢生,有的柳暗花明… …這些錯落有致,如詩如畫,美輪美奐,冒險刺激的場景,不禁使人感嘆無與倫比的大自然上萬年孜孜不倦精雕細刻的鬼斧神工之杰作。上蒼賜予如此驚艷迷人的視覺沖擊和別樣體驗,這莫不是煙火人間數千年的造化?</p><p class="ql-block">一次次走出溶洞,一次次感悟人生,其實人生何嘗不像是一場穿越溶洞的精彩之旅?</p><p class="ql-block">我忽然想起偉人的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痹娭兴傅摹跋扇硕础憋@然與我三十八年前和大學同學們一起興致勃勃,流連忘返地去領略的距西安市40公里 處的“藍田溶洞”不可同日而語也。</p><p class="ql-block">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夜深人靜,抬頭仰望星空,那滿天閃爍的繁星,宛若無數道仙人洞靈動的神光,那一道道神光,仿佛上帝的慧眼時刻注視著人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p><p class="ql-block">光陰拈指,時間匆匆,人類遺址也好,天然溶洞也罷,洞穴便是生命中美好的遇見,它開擴視野,啟迪智慧,它提醒人們在短暫人生中做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7/16/2023 Oakville )</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點評:洞穴的確在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昨天在進入洞穴之前看一段介紹視頻,就從先祖居住的洞穴直接切換到現代摩天大樓,很震撼。好文!??[Coffee][Rose]</p> <p class="ql-block"><b>18. 宜興鉆洞記</b></p><p class="ql-block"><b>黃彭年</b></p><p class="ql-block">2019年底, 我和太太回滬探望年近百歲的岳母, 應家居宜興的老同學的邀請,一月初我和太太來到宜興與江蘇藉大學同學們聚會。</p><p class="ql-block">宜興, 不僅歷史悠久, 古今人文薈萃, 而且氣候溫和, 風景秀麗, 地上陶都, 地下溶洞名聞遐邇。 宜興的石灰?guī)r溶洞久負盛名,游記,網上介紹鋪天蓋地。 太太及同游的同學們都來過,甚至多次,再次來到宜興,大家對游洞依然興致勃勃,對于初次來訪的我,更是興趣昂然。 作為東道主,宜興同學早已料到大家的興致所在,活動安排以溶洞為主。</p><p class="ql-block">絕世善卷洞</p><p class="ql-block">善卷洞位于宜興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外的螺巖山,位列宜興“三奇”之首,旅游勝地。 未及入洞,只見飛角涼亭,流水淙淙,山上樹木郁郁蔥蔥,宛若仙境。</p><p class="ql-block">善卷洞,由中洞,上洞,下洞和水洞構成,洞洞相連。入得洞口即為中洞,不遠處約七米高的鐘乳石柱聳立於側, 歷經三萬余年由滴水中石灰鹽沉積而成,迄今依然在極其緩慢成長。 再向前行, 是可容納千人的獅象石廳極為壯觀, 當年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議事廳就在此拍攝。 穿過大廳,拾級而上,進入上洞。 洞形似螺殼,上洞高而寬,洞頂及兩側奇石林立,形態(tài)各異,尤其在彩色燈光的映輝之下,美不勝收,有如置身童話世界。</p><p class="ql-block">穿過幾十米長的上洞, 沿狹窄的人工石階下行百余層即是百余米長的下洞, 洞天相連,洞壁飛瀑直瀉而下, 腳下流水奔騰,天上蘭天白云, 山頂綠樹蔥蔥, 各式美景兼收眼中,真可謂別有洞天。</p><p class="ql-block">下洞的盡頭便是水洞。 水洞,古老的地下河,為善卷洞一絕。 長百二十米,最寬達6米,水深1一5米。 我們一行五人乘船出洞,看燈光倒影,聽流水淙淙,蕩漾其間,此景似乎應是天上有。 船過三彎,便是善卷洞出口。</p><p class="ql-block">出得洞口, 又見一潭碧水, 飛角亭臺, 三橋孔石, 花草綠樹, 與進口風光遙相呼應。</p><p class="ql-block">游罷善卷洞,我們又鉆了張公洞和靈谷洞。 張公洞進口在下洞,一路向上,於頂端出洞, 溶洞悠長,以洞中有洞為特點:靈谷洞則以洞中有山聞名,鐘乳石形態(tài)各異,在彩燈光照下五彩繽紛。</p><p class="ql-block">新奇慕蠡古洞 </p><p class="ql-block">游罷善卷洞,我們乘興又游覽了位于陶祖圣境風景區(qū)的慕蠡洞。</p><p class="ql-block">春秋時期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流傳數千年,多種版本共存,一說勾踐滅吳后沿東海北上齊國,又歸隱管陶,經商致富,史稱陶朱公,民間奉為財神。 又說范蠡和西施舟行沿太湖西去歸隱。宜興位于太湖西北角,聰明的宜興人自然說范蠡歸隱于宜興山林並不離譜,但范蠡是否是陶都始祖姑且聽之,欣賞宜興風光實為游者興之所在。</p><p class="ql-block">慕蠡洞于1983年被兩農家少年根據祖上傳說探險發(fā)現,經三年開發(fā),86年方對游客開放。慕蠡古洞洞口為地下河出口,低矮狹小,進去方覺別有洞天。河水洞中流,人在岸邊游,頭頂鐘乳石,耳聞急水吼。 這里沒有善卷洞,張公洞的大廳,但長達二百余米的洞道,時而需側身而過,時而水面開闊,配之以精心設置的燈光,從進洞到后山出口,始終是視覺聲學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在宜興洞穴中進行的別樣同學聚會使與會者心潮澎湃,難以忘懷。 我們十分贊嘆,宜興如此人杰地靈, 若善卷,范蠡重訪故地,當驚今日宜興之美好!</p> <p class="ql-block"><b>19. 地下長河</b></p><p class="ql-block"><b>張綏娟</b></p><p class="ql-block">那是十五年前的一次旅行。因了我一位大學同學的相邀,我和我的女兒,我的一位同事,帶著我的另一位大學同學組成一個奇特的團隊,乘坐火車,在江南梅雨天前往想象中無比美妙的“越中山色鏡中看”的蘭溪,尋訪美景。</p><p class="ql-block">我的那位在蘭溪駐守的同學也很奇特,他是一名道長,姓陳,自從遁入道門之后,他不再用俗家的姓氏,而改姓“羅”,內里究竟我和別的同學都沒有深究過,人前人后的稱呼依舊是“陳同學”。</p><p class="ql-block">到蘭溪時正下雨,天氣涼爽。陳同學的助理——一個叫長春的東北小伙,接我們出火車站后直接到賓館,第二天才正式“拜訪”陳同學。依舊是助理接我們,在山門前停車,陳同學已在山門迎候。小雨微歇,松柏蔥蘢,無比潔凈。陳同學一身黑白搭配的寬大的道服在風中飄曳,使他頗有玉樹臨風的瀟灑,緊扎的褲腳和黑色的布鞋,又使他顯得異常干練精神。</p><p class="ql-block">一陣獨特的歡迎儀式過后,我們便在觀內用膳,順便聽陳同學介紹他的觀和他的教,介紹他的前輩、同事。都是我從未聞見過的新奇見聞。然后,陳同學陪我們參觀當地的一些文化遺跡。</p><p class="ql-block">第三天,陳同學有公務,他的助理帶我們去“地下長河”,這是陳同學幾次推薦的,他說:“想出一身汗嗎?去看看吧!”我本來不想去,因為溶洞見得也不少,印象中無非是各色燈光照著各種形狀的巖石,然后人們編造出各種故事使巖石更生動起來,而我對導游們的這些故事實在感到膩味??墒切⊥滤坪鹾苡信d趣,孩子也是,我就不想掃她們的興了。</p><p class="ql-block">來到“地下長河”的入口,涼風習習,心情舒暢。上船,以為要穿救生衣,船工說不用,我有點訝異。五人一船,由船工帶著在黑洞洞的河里前行,風更加涼了,幾乎是冷。于是懷疑陳同學說的“出汗”,可是想想他沒有道理說錯或者逗我們的。忍著冷——不忍也不行——繼續(xù)向前,船工是兼導游的,講了三兩處巖石的形狀,我絲毫沒有在意??墒怯幸淮顩]一搭地說著話,幾乎還沒有開頭,就要我們下船,又覺得沒有過癮,心想:地下長河怎么一點不長呢?這才明白為什么不用穿救生衣了??纯辞胺?,水面極窄,船確實是無法通行的。</p><p class="ql-block">于是下船,沿著清澈的窄窄的“河”行走,洞內清涼濕潤。忽然想起大學時代,在江西社會調查,我們幾個同學偶遇過一個山洞,好奇心和好冒險的青春本能促使我們走進去——起先因為清涼而覺得愉快,那個山洞非常普通,沒有任何奇險處,卻不知為何接下去就沒有了興奮,而是越走越害怕,進口處的光亮尚可以看得見時,我們就又紛紛逃竄出洞。現在已經由水路轉成陸路,曲曲彎彎,早已望不見進口,卻泰然自若、興致盎然,完全是因為內心的一份信任和踏實,因為這是一個旅游景點,因為這是陳同學推薦的。</p><p class="ql-block">可是巖石還是巖石,沒有比桂林的更漂亮。還是沒有導游,特意用燈光烘托的巖石也很少,我們說笑著向前,路卻是越來越蜿蜒,而且似乎離開了“河”,正在上升。慢慢前行,慢慢觀察,洞內除了我們和一對與我們同時進洞的情侶之外沒有別人,山洞時而狹窄,時而開闊,巖石千姿百態(tài),有突兀豎起的,有倒掛懸垂的,有遙相顧盼的,有薄薄的在洞頂翻卷著的,有像瀑布又像帷幔似的在洞壁左右裝飾著的,沒有一處單調平整的。看上去晶亮亮,觸摸上去卻沒有水,也不是很涼——這才發(fā)覺,我的背上已經有汗了!“道長說的是不錯的”,我心想。正想著,路又窄起來,一個玻璃“電話亭”出現在前方,我們好奇地走過去。到近處時,感應燈亮起,大玻璃罩內是一塊雪白的大石頭,形狀像一口大鐘,又像一個雪人,頂小底大,頂端和洞頂連接著,看上去像洞頂有燭油整往下滴,滴成了一個鐘的形狀。原來這是一塊活熔巖!雪一樣顏色給了我們一點涼意,使我們久久不愿離去,直到感應燈熄滅。再向前,仔細觀察,有不少這樣的白色巖石,只是不成形狀。</p><p class="ql-block">洞內沒有一絲風,我這個怕熱的人終于遇見可怕的悶熱了!想加快腳步走出溶洞,可是一排石階總是伸向黑乎乎的遠處,不知道那一頭在哪里。反而看到一塊警告牌,要老年人慢慢行走,身體不適者原路返回!才知道真正精彩的在后面!體力和耐心的差異顯示出來了,一對情侶已經不見蹤影,長春也屢屢在前方坐著等我們,小同事“時隱時現”不停地問我“怎么樣,累嗎”,女兒的帽子已經掉落好幾次,變成一團泥了。而我,左手拿著毛巾,右手拿著扇子,汗水還是時時流入眼睛,嘴里不住地問“還要往上啊”?</p><p class="ql-block">石階像天梯一樣,長而陡,折過一個彎,再折一個彎,在溶洞中只有它們有直線條,然而隨洞勢“千巖萬轉路不定”。好不容易走到一個“大廳”,有幾個攬生意的攝影者熱情招呼我們歇息,說還有10分鐘就到出口了??墒?0分鐘好長啊,中間又經過一個“大廳”和一撥攝影者,才終于感到有風了。從電影里看到過,山洞有風說明是離洞口不遠了!“地下長河”的出口實際上差不多到山頂了!此時,我的發(fā)梢在滴汗!道長的話正像佛家所說“出家人不打誑語”!我則感覺到“暢快淋漓”!</p><p class="ql-block">走出洞口,我發(fā)誓:一定要帶朋友來游洞,我坐在山腳等他們!我要告訴朋友:沒有導游,沒有故事,只有很特別的“地下長河”!</p> <p class="ql-block"><b>20. 印第安納洞穴</b></p><p class="ql-block"><b>張清 2023年7月19日于弗吉尼亞</b></p><p class="ql-block">印第安納洞穴位于克里登以南約兩公里。雖然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人們就知道農場上的天坑通向洞穴,并開始發(fā)掘,但開發(fā)并向公眾開放僅僅是十多年前的事,可以說,在美國眾多的地下洞穴中,它是非?!澳贻p”的一個。</p><p class="ql-block">但這個“年輕”的洞穴里卻有不少冰世紀的動物骨頭。檢測表明,這些動物在大約公元前三萬八千年前進入洞穴,有些動物早已滅絕,有些今天仍然存在。</p><p class="ql-block">同時,它差不多也是印第安納州最長的洞穴,截止2015年底,已經測繪過的洞穴長度有42.57英里(68公里多),還有最少10英里的洞穴需要在不久的將來繼續(xù)探測。</p><p class="ql-block">探尋這個洞穴純屬偶然。雖然它是如此奇特,但我以前聞所未聞,因為美國的地下洞穴實在是太多了!我都懷疑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怎么還能夠穩(wěn)穩(wěn)地頤指氣使呢?</p><p class="ql-block">此前我已經游覽了三個洞穴,兩個在弗吉尼亞,近水樓臺先得月,不游顯得太懶惰,另一個是田納西著名的紅寶石瀑布洞穴(Ruby Falls Caverns),在一次度假的途中,大家都去的地方我也不能錯過,沒有網紅心理就不是一個有追求的游客!紅寶石瀑布洞穴最奇特的是它里面有一道很壯觀的瀑流,不僅別有洞天,還能聽到別樣的轟鳴!</p><p class="ql-block">楊鴻說過美國的地下洞穴沒有千篇一律的彩燈,但它們有千篇一律的絕對黑暗,游覽到一定的地方,導游一定會關掉本來就有限的燈光,讓你體驗一下你看不到眼前手指的感覺,真的很奇妙!</p><p class="ql-block">我這次在返家途中,看看天色漸晚,旁邊剛好有合適的旅店,就在克里登停了一夜,次日又是周六,不用只爭朝夕,在旅店大堂拿了幾份當地的名勝冊子,感覺這個洞穴就是我最想看的,而且路程近得難以置信,幾分鐘就可以開到。</p><p class="ql-block">在等待鉆洞的時間,順便在店里看看那些化石切片,動植物都有,像欣賞固化了的遠古生命,非常奇妙。</p><p class="ql-block">進洞以前,先集中學習,觀賞一段十五分鐘的影片,介紹洞穴的形成以及發(fā)掘的趣事,按捺不住地想親眼看看那些從冰世紀就躺在那里的動物骨頭。</p><p class="ql-block">洞穴入口處有兩道隨時會自動關閉的門,導游說是不讓外面的空氣流通到洞穴內,會剝蝕它原有的地質結構。</p><p class="ql-block">即使關起門來,你也會立即體會到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城,仿佛沒有盡頭。我們隨導游看旁邊形態(tài)各異的石壁,和那些冰世紀的動物骨頭!</p><p class="ql-block">它下面也有一道瀑布,沒有紅寶石瀑布那么壯觀,但也相當可觀。瀑布下面,是清清溪流,讓人聯(lián)想到清泉,但導游忠告說,地下洞穴里的水不能直接飲用,否則你就會不間斷地光顧衛(wèi)生間!</p><p class="ql-block">導游經常提問,他稱之為“游戲時間(Game Time)。他問大家旁邊那些肋骨、牙齒等骨頭是什么動物的,幾個大人小孩七嘴八舌,沒一個說得正確,我簡直懷疑有些本地人不了解本地的東西!我只看了一眼,脫口而出:熊(Bear),導游說,是熊!</p><p class="ql-block">他說熊在黑暗的洞穴里可以憑嗅覺辯路,另外洞穴里有其它各種小動物,熊不用出去也有自助餐吃。</p><p class="ql-block">這個洞穴里還有地下暗河,我們坐船行走了一段,導游開玩笑說大家可以拍照片和視頻,但千萬不要把手機掉水里了,因為他們需要最少三個月才能把手機還給你!</p><p class="ql-block">在洞里走一圈,感覺你瞬間就可以觸摸到很久很久以前的冰世紀,看那些曾經生龍活虎一般的動物的骨頭,靜靜地長眠在那里,仿佛和過去對話,宛如讓歷史回放。</p><p class="ql-block">前面的影片里,提到地下洞穴為早期人類提供了庇護和食物,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起始處,今天的高樓大廈和其它偉大的工程,都是從洞穴開始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從地下爬出,我們一直向上飛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