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美篇講到的親人是父親這邊的血親。爺爺輩兄弟四人。親生的爺爺是四房,在江蘇鎮(zhèn)江。他育有三子一女,父親排行老三,小時候過繼給二房到了沔城。他在二房有三個姐姐,對父親很好,我們這些姑舅老表們雖是分散在各地偶有遇見,但是受父輩的影響,表兄弟姐妹及其后代也很親。</p> <p class="ql-block"> 我和大弟出生在沔城,直到1954年因荊江分洪而離開,從此在武漢定居。那時我還未滿6歲,大弟未滿3歲。之后,1961年、我和大弟隨母親回沔城住過幾天,1968年下鄉(xiāng)插隊之前我和大弟又回過一次沔城。印象最深的是當(dāng)時生活很困難的運秀姐硬是買了個臉盆送給我,藍(lán)色邊的臉盆印著一架飛機(jī),寫著長空萬里四個大字。這個臉盆我結(jié)婚后還用了數(shù)年,這份情深記心中。</p><p class="ql-block"> 后來,因為下鄉(xiāng)、再抽到外地工作,退休后又隨女兒到上海,忙忙碌碌幾十年便再未回過沔城。</p><p class="ql-block"> 直到2007年父親去世,陪從未去過沔城的鎮(zhèn)江姑媽、表弟匆匆去了一趟沔城。小弟開車,當(dāng)天匆匆來去,主要是去看望了三姑媽,聽她講了一些往事。再去大姑媽二女兒自云表姐家看了看,對沔城的市貌并無印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過兒時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卻十分清晰:那碩大的蓮花池、潤秀姐家姐夫下湖采來的清甜的新藕;老屋大門高高的門坎,門前寬寬的青石階沿,下雨天人們穿著木屐走在石板路上的叮叮聲;還有屋后的小河,隨母親沿著長長的小路下到河邊洗衣洗菜……后來,水慢慢往上漲直到蹲在廚房階沿便能碰到,接著便接到轉(zhuǎn)移的通知……從此就離開了這座千年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大姑媽和自明姐、自鳳姐。</p><p class="ql-block"> 大姑媽我見得最多,印象最深。因為她經(jīng)常往返于貴陽、沔城,會落腳我們家。(離武昌南站近)我覺得她和《革命家庭》中于藍(lán)扮演的陶承特別像。</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三姑媽和大表哥、表嫂,我們叫他們毛兒哥哥、望桂姐。</p><p class="ql-block"> 大表哥、表嫂在武漢,經(jīng)常會來看望我父親母親,因此我們比較熟悉。三姑媽在我印象中只見過二次。一次大約是1961年那次回沔城,她們家還住在潘場。</p> <p class="ql-block"> 二姑媽我沒見過,聽說她身體不好,很早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二姑媽的獨生女兒,我們叫她運秀姐。她一直是父母親心中的牽掛。這是2017年我和她在紅花堤她家門前拍的。</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我們和鎮(zhèn)江姑媽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姑媽和父親是一奶同胞的兄妹。此時年已90高齡。</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鎮(zhèn)江的表妹和小表弟。大表弟外出旅游去了,這次沒見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14日,我們姐弟一起回沔城時都已是退休老人。時逢遠(yuǎn)在貴陽的自明姐,有時會去美國女兒處居住的自云姐及臘八哥、運秀姐都在沔城。</p> <p class="ql-block"> 表姐表哥們陪同我們逛老街一一下關(guān)街。</p> <p class="ql-block"> 兒時印象中的石板路沒有了,聽表姐說被人挖去燒了石灰,實在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原址是我們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在門口拍張合影以作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 水巷子,媽媽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外公靠做豆腐手藝養(yǎng)家。小時候吃過外公做的熏豆腐干,那個味道說不清但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腳下是官糧橋,橋下的河名官糧河,以前供運官糧的船舶行駛?,F(xiàn)在已經(jīng)干涸,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 碩大的蓮花池荷花盛開,碧綠的荷葉隨風(fēng)搖擺如綠波前浪推后浪,一大片是粉色荷花嬌艷嫵媚;另一大片是白色荷花潔凈清雅;亭榭拱橋點綴其中,真的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夜晚的蓮花池?zé)粲懊匀恕?lt;/p> <p class="ql-block"> 運秀姐家門前的狄公亭講述著一段一代名臣狄仁杰主政沔城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碑文內(nèi)容為乾隆詣諭蠲免沔陽因歷年水災(zāi)所欠稅賦。</p> <p class="ql-block"> 晚飯,一頓家鄉(xiāng)風(fēng)味的晚餐后,在餐館門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自云姐帶我們?nèi)ピ缡羞^早,逛菜市場,給我們買了好多蓮蓬、鱔魚讓我們帶回武漢??上М?dāng)時沒顧上拍照,但是那個場景卻清晰地留在腦海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8~29日我們再次相約到沔城。正逢自明姐在沔城,運秀姐的小兒子文學(xué)夫妻、三姑媽小兒媳杜珊、大姑媽的小孫女燕華也在沔城,更巧的是自云姐的女兒小霞也帶著兒子從美國回到沔城,真是難得的相聚,熱鬧、開心,快樂!</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這次沒見到臘八哥一家,因為他們搬去了仙桃,嫂子生病正在住院治療。</p> <p class="ql-block"> 還來了一個小朋友一一小弟先進(jìn)的外孫女。</p> <p class="ql-block"> 三位表姐:運秀姐90,自明姐89,自云姐83。</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時隔半年,自云姐因腦疾醫(y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自云姐,我們永遠(yuǎn)懷念你!</p> <p class="ql-block"> 一桌豐盛的家鄉(xiāng)菜,鹵菜、蒸菜,藕夾,藕湯,還有清晨釆下的蓮蓬……</p> <p class="ql-block"> 三姑媽二女兒慶珍也抽空來了。</p> <p class="ql-block"> 兩位制作抖音的高手杜珊、燕華及時報道了歡聚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拍張合影,留住難忘的時刻!</p><p class="ql-block"> 二位攝影師輪流入鏡,所以要結(jié)合起來看。</p> <p class="ql-block"> 與兩位表姐同游蓮花池。</p> <p class="ql-block"> 寬敞大氣的沔陽廣場給居民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蓮花池更加漂亮!</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文學(xué)、杜姍、小霞陪同我們環(huán)游蓮花池。</p><p class="ql-block"> 小霞用她的高檔相機(jī)和高超的攝影技術(shù)為我們拍攝了好多好多照片,將家鄉(xiāng)的美景定格圖中,刻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杜珊的大作,家鄉(xiāng)美的音樂特別切合此情此景!</p> <p class="ql-block"> 正值夏日,我們站在雙蓮橋上,享清風(fēng)拂面,看這片“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真好似瑤池仙境、夢里水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東門,亦稱"復(fù)州門",是唐朝復(fù)州刺吏狄梁公(狄仁杰)的問政處遺址。現(xiàn)在的建筑為當(dāng)?shù)卣?99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是沔城古鎮(zhèn)的重要景點。也是從父母親口中聽到的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這是母親2016年在小弟、弟媳陪同回沔城時在東門的留影。這也是她與沔城的告別,第二年她便永遠(yuǎn)離開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來到這里,各種組合留影,盡情地拍了個夠!</p> <p class="ql-block"> 東門城樓的另一面署名"復(fù)州城"。</p> <p class="ql-block"> 不愛走路的先乘車走了,我們沿湖步行,多拍了這些沿湖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還有正在練習(xí)的龍舟。</p> <p class="ql-block"> 親人歡聚的時光是短暫的,濃濃的親情是久遠(yuǎn)的……</p><p class="ql-block"> 家鄉(xiāng)的風(fēng)景留在心中,家鄉(xiāng)的牽掛永難相忘!</p> <p class="ql-block"> 燕華選擇的音樂真是貼切!</p><p class="ql-block"> 愿我們常走動,常相聚,親親熱熱一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