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游覽炳靈寺掠影

萍凡(恕不微信、閑聊)

<p class="ql-block">  我很多年前去過了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近兩年得知,距蘭州不遠的甘肅永靖縣西南約40公里處的積石山中,還有一座雖知名度不高,卻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石窟—炳靈寺石窟。</p><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造像,時代不同,風格各異,是一處具有多種文化并存又具有獨特風格的石窟群。正因此,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炳靈寺石窟有著與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同樣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炳靈寺石窟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的路線網絡)</p> <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炳靈寺石窟,被譽為“中國石窟百科全書”,據說它比敦煌莫高窟還早100多年。</p><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自西秦時期開始修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石窟位于甘肅省永靖縣城西南約40公里的積石山大寺溝內。前往可走陸路和水路,從蘭州出發(fā)乘車75公里,到劉家峽大壩換乘快艇,經過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進峽口過姊妹峰即可到達(水路)。</p> <p class="ql-block">今年6月12日 ,我們慕名由蘭州前往炳靈寺石窟參觀游覽。早晨細雨中乘車3個小時來到永靖縣黃河邊上的東干碼頭,乘快艇前往。</p> <p class="ql-block">雨過天晴,碧波蕩漾,湖光山色宜人!我們乘坐的快艇飛馳在西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炳靈湖上。庫容量達57億立方米的炳靈湖,是修建劉家峽水電站而形成的黃河上游的高原平湖。</p> <p class="ql-block">快艇飛馳過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進入峽口過姊妹峰,近40分鐘后到達炳靈寺景區(qū)碼頭。</p> <p class="ql-block">當快艇??看a頭,登岸回首,獨特壯麗的丹霞峰叢景觀直樸眼簾,被驚艷到的我們脫口而出“太美啦!”</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炳靈丹霞峰叢(萬笏朝天),自然奇觀。分布面積約0.63平方千米的紫紅色砂礫巖,被切割成基座相連,峰頂分離的丹霞峰叢,矗立于黃河岸邊,與河水交相輝映,氣勢雄偉,狀若萬笏朝天。</p> <p class="ql-block">炳靈寺,初名“唐述窟” ,為羌語鬼窟之意,唐朝時期被吐蕃占據后,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稱龍興寺,明代改稱炳靈寺?!氨`”為藏語,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p><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始鑿于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雖目前交通不便,但在當時卻是絲綢之路隴西段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走進景區(qū),右側是滔滔黃河,左側是千峰聳立,形態(tài)各異的丹霞石林,景觀猶如鬼斧神工!據說早在唐代就被譽為“天下第一勝境”。</p> <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上下四層,分部在長約200米,高60米的丹霞峭壁上,歷經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朝代雕造、營建,現(xiàn)存窟龕183個,共有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9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內容豐富,造型生動 ,藝術上乘是甘肅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 是我國石窟開鑿史上比較早期的作品,由于炳靈寺所在積石山山巖的地質結構系細黃沙巖,易于開鑿雕造,該地區(qū)氣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處,崖層往往突出屋檐,對部分窟龕起著遮蔽風雨和日曬的作用,因而許多窟龕造像雖然歷經千百年歲月,至今仍得以相當完整的保存著。</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途中壯麗的丹霞景觀。</p> <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開鑿在黃河左岸的積石山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在陡峭險峻的紅砂巖懸壁上,石窟龕群鱗次櫛比,棧道凌空,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炳靈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時代不同風格各異,不論是西秦的彪悍雄健,還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論是北周的珠圓玉潤,還是隨唐的豐滿夸張,或是宋代的求變寫實,都采用了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重在傳神的傳統(tǒng)技藝。</p> <p class="ql-block">第3窟,開鑿于唐代,明代重新繪制過。正中間的四坡頂方塔,整個仿木構造初唐模樣,是研究唐代建筑的實例。</p> <p class="ql-block">第8窟,隋朝,正壁壇基上原塑一佛二第子二菩薩,現(xiàn)南側菩薩為唐代重塑。窟內造像與壁畫塑繪結合,表現(xiàn)了維摩詰經變中“文殊問疾”的場景,赴會菩薩衣領上繪中亞波斯風格的聯(lián)珠紋,正壁上方佛項光兩側有回鶻文題記,都是絲綢之路上民族交流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第11窟,唐代,此為晚唐吐蕃控制時期所開窟。壁畫中的菩薩頭戴寶冠,下著薄紗透體的長裙,雙腿線條隱現(xiàn),透視技法具有吐蕃藝術特征。藻井中所繪飛天,飄帶飛揚,身姿舒展,具有唐朝畫圣“吳帶當風”的藝術風范。</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龕,唐代,尖拱頂淺龕內石雕一立佛,佛右手下垂作與愿印,左手舉于胸前握袈裟一角,其造型特征與敦煌唐代洞窟中大量出現(xiàn)的番禾瑞像如出一轍,是河西瑞像信仰在炳靈寺傳播滲透的實例。</p> <p class="ql-block">第64龕,唐儀鳳三年,龕內石雕一佛二菩薩二天王,雕鑿簡潔生動,形神兼?zhèn)?,是炳靈寺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佛龕。</p><p class="ql-block">龕上方有唐儀鳳三年刑部侍郎張楚金的陰刻碑文,記述了當年唐蕃之間戰(zhàn)事及炳靈寺的佛教盛況,是反映當時唐蕃關系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第70窟,建造于唐代,明代重塑、重繪。</p><p class="ql-block">最具特色的是中間的八臂十一面觀音泥塑,</p><p class="ql-block">各面呈豎式排列,形象由上而下共五層,是明代藏傳佛教的典型作品。壁畫布局嚴謹,有壇城圖,十八羅漢,經變畫等??咄庥小按竺魅f歷二十九年”的陰刻題記。</p> <p class="ql-block">第82窟,北周,窟內泥塑一結跏趺坐佛,二侍立菩薩,現(xiàn)存壁畫分兩層,窟頂和門道露出底層,為北周原作,繪飛天和流云等。表層為明代重繪,正壁上部南側畫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像。</p> <p class="ql-block">第171龕,唐代,開鑿于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的彌勒大佛,像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腹部以下為泥塑,是炳靈寺石窟中體量最大具有標志性的佛像,也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佛教遺存。</p> <p class="ql-block">中國早期石窟的典范,炳靈寺—169窟。</p><p class="ql-block">在這座彌勒大佛的頭頂處,隱藏著炳靈寺最有價值的169窟,石窟內現(xiàn)存佛龕24個,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1963年,當勘察隊來到這里時,發(fā)現(xiàn)洞窟里的鳥糞已積了一尺多厚,據專家判斷至少已有400多年無人到訪。</p><p class="ql-block">169窟最不可錯過的看點,是中國目前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墨書題記。這幅題記約五百字,結尾署:“建弘元年(公元420年)歲在玄枵二月廿四日造”。它也成為中國早期石窟分期斷代的標尺,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如今,通往169窟已修了棧道,要上去參觀需另付300元。</p> <p class="ql-block">169窟,是炳靈寺石窟中位置最險要,開鑿時間最早,內容最豐富的洞窟。開鑿于西秦,在距地面60米的陡峭絕壁之中的天然石洞中,規(guī)模最大,面積1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佛龕24個,在它北面石壁上有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造像題記,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有確切紀年的最早題記。</p><p class="ql-block">有網友參觀后吐露:我們可是走盤山路,斥巨資,爬天梯才能看到這1600多年前的比莫高窟還早100多年的西秦遺寶,西域風格的壁畫,被震撼到了!</p><p class="ql-block">(169窟,特窟不能拍照。)</p><p class="ql-block">(下圖網片,感謝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由于炳靈寺石窟地處丹霞地貌的峰林地帶,奇峰怪石罕見 ,黃河岸邊的湖光山色獨具魅力,這自然與人文景觀并存極為難得!給每一位到訪者留下美好記憶。</p> <p class="ql-block">走出炳靈寺下寺區(qū),登上不遠的“老君洞”,但見風景獨好!黃河岸邊的柱狀丹霞峰叢,在明媚的陽光下更顯其雄奇壯麗,氣勢非凡!</p> <p class="ql-block">游覽炳靈寺石窟,雖沒能探訪被譽為中國早期石窟的典范—169窟 ,但炳靈寺獨具的自然風光與石窟藝術,足以讓我興奮、驚嘆,留下美好記憶。</p><p class="ql-block">圖片、視頻拍攝于2023-6-12</p><p class="ql-block">文字主要摘自景區(qū)介紹及相關資料。</p><p class="ql-block"> 感謝分享! 2023-7-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