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13日,我國水墨大師尤無曲,尤老走了!尤老生于1910年,享年97歲,他這一生勤耕于國畫園地,精心培育五寶綠珠杜鵑花,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人們把“上善若水”視為最高的精神境界,尤老在彌留之際留在世上最后的聲音是“人淡如菊…”。他這一生,為人低調(diào),待人誠懇,樂于奉獻,淡泊名利,“如菊”的人生飽含了“上善若水”的深刻內(nèi)涵,是人品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時正是他心愛的五寶綠珠杜鵑花盛開的時候,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的美稱,而五寶珠更是杜鵑花中的珍品,在尤家祖輩延續(xù)近200年的精心培育下,花色素凈而艷麗,花姿大氣而嬌媚,猶如一群圣潔而高雅的仙女讓人流連忘返不忍離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尤老選擇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駕鶴西去,在冥冥之中讓人聯(lián)想到上天是否也有意讓這些可愛的仙女們來送尤老最后一程,并且世世代代當尤老的忌日來臨之際,不要忘了再來看看尤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有關(guān)尤老在國畫領(lǐng)域的貢獻,在美篇《人淡如菊,筆墨水融——尤無曲的人生藝路》已有詳細介紹。本篇重點在展示尤老精心培育的“五寶綠珠杜鵑花”的迷人“風韻”,但對“杜鵑花西施”之父的藝術(shù)人生和精神風貌也有簡要的介紹,讓我們在欣賞杜鵑花西施的“芳容”的同時,也分享其“父”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五寶綠珠杜鵑花相對于一般的杜鵑花,她的花色顯得更為高雅,圣潔,不單一,花型也有變化,會在人們面前產(chǎn)生一種多姿多彩,五彩繽紛的感覺,這樣的視覺效果是一般的杜鵑花沒有的。特別是白花的花芯是綠茵茵的,有一種迷人的神秘感,更為誘人。五寶綠珠杜鵑花正是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來尤家考察觀賞,認為尤家五寶珠品種之純是他走遍江南所僅見,可謂杜鵑花中之極品。這是有靈性的杜鵑花對尤家祖輩延續(xù)至今用愛心對她精心培育的回報。</p> <p class="ql-block">尤無曲1910年出生于江蘇南通一個教育世家,父輩都是張謇事業(yè)的追隨者。尤無曲5歲開始隨舅父顧桓托學畫?,F(xiàn)存最早的童年畫,已顯露出他的繪畫天賦。他上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南通師范,都是當時的名校。淵遠的家學和先進的近代義教育他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照片為尤無曲少年時與母親攝于家中小石山</p> <p class="ql-block">尤家老宅的天井,南通人一般把家中的院子稱為“天井”,這樣的院子在南通算是比較大的了,這是種草養(yǎng)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1929年,尤無曲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上海美專,直接插班二年級。半年后,黃賓虹等應(yīng)葉恭綽的邀請,創(chuàng)辦了中國文藝學院,旨在培養(yǎng)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中國畫家,尤無曲轉(zhuǎn)學到中國文藝學院。中國文藝學院后更名為中國文藝??茖W校,尤無曲和他的同學們都被吸收到海派名家匯集的“蜜蜂畫社”,成為中國早期美術(shù)團體成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40年代在上海的尤無曲,鮮為人知的是,在39年~44年的6年期間他兩次經(jīng)受了“中年喪妻”之痛的人生打擊,但他沒有被擊垮,沒有沉淪,在追求事業(yè)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尤無曲1940年春,結(jié)識實業(yè)家嚴惠宇先生,得其引薦,拜陳半丁為師。不久去北平,為陳半丁入門弟子,有緣結(jié)識蔣兆和、蕭謙中、王雪濤諸家,開拓了藝術(shù)視野。1941年11月,陳半丁為其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個人畫展。齊白石為鼓勵尤無曲買下畫展最貴的作品《纖天圖》。齊白石還為尤無曲訂潤例,寫下“下筆芲勁,有明人風”的評語。北平畫展是尤無曲融合“京派海派”繪畫藝術(shù)、初具個人面貌的展示,是尤無曲藝術(shù)生涯中,具有標志性意義。</p> <p class="ql-block">為侍奉年邁父親,1952年尤無曲離開繁華上?;氐焦枢l(xiāng)南通,在寧靜的故鄉(xiāng)潛心探索藝術(shù),逐漸創(chuàng)造個人面貌。他為南通醫(yī)學院畫教學用人體解剖圖,26年間畫圖數(shù)千幅,全部用毛筆中鋒寫成。如拳者終日擊打沙袋,兵者堅持打靶一樣,久而久之,百煉成鋼。尤無曲的筆墨功夫發(fā)生質(zhì)變。</p> <p class="ql-block">尤無曲回通工作后,就開始著力培植花木和盆景,為自己營造一個化綠色的自然環(huán)境。尤無曲早在七八歲時就愛看盆景藝人剪扎盆景,并試插黃楊育苗成活。在工作和繪畫之余,陸續(xù)培育制作盆景數(shù)百盆,大的超過1米,小時僅方寸。一件佳作的完成往往需要二三十年。樹種有雀舌(小羅漢松)、五針松、黃楊、六月雪、虎刺、榆樹、雀梅、枸杞等。置身于親生培育的千姿百態(tài)的盆景之中,自然的氣息時時融入心中。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實踐和研究,尤無曲的盆景形成了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被世人譽為“曲園盆景”。??</p> <p class="ql-block">他培植的盆景都是自己育苗,剪札,養(yǎng)護,造型,十年八年,二三十年,逐步成器,因此對生長規(guī)律了如指掌?;九杈暗纳螒B(tài),節(jié)奏,韻律,色彩及構(gòu)成心自然美的藝術(shù)元素(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漸漸融入心靈,為繪畫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寶庫。尤無曲說:“由于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我去名山大川較少,這是憾事,但盆景花木天天伴我身邊,自然的氣息時時在我心中,這值得我聊以自慰。我做盆景一直追求自然,遂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世人稱為曲園盆景”。</p> <p class="ql-block">1975年在南通醫(yī)學院退休 照片背景的雪松為他自己所種。</p> <p class="ql-block">尤家的五針松盆景群,松樹是尤老最愛的樹種。</p> <p class="ql-block">1978年南通書法國畫院成立,尤無曲即被聘為畫師。1979年尤無曲70歲,首登黃山,1981年、1982年又相繼上黃山。三上黃山,開啟了古稀變法的歷程。尤無曲在仙境黃山勤觀細察,靜思深悟黃山靈性,頓然感覺黃山仿佛就是一幅幅變幻萬千的天然潑墨山水。黃山氣韻從水而來,水是黃山的精魂和底蘊。所以初上黃山歸來開始用潑墨法。</p> <p class="ql-block">初上黃山,得寫生稿三本,有的在黃山即成畫,有的回通后成畫。尤無曲不僅手寫生,更看重心寫生。他說:“對景寫生固能得其形,然而中國畫尤貴乎神韻,會心之記憶,為第一要領(lǐng)。”“會心之記憶”,這就是“心寫生”。這是尤無曲的獨特見解和經(jīng)驗,所以他說:“第二、第三次上黃山,幾乎設(shè)有動筆,只是去看,去感受,讓黃山之精神與自己的精神統(tǒng)一起來,這樣我心中之黃山就能層出不窮地移到畫中來。70歲后開始變法,三上黃山,感悟到水是丹青與自然之間相聯(lián),相通,相融的共同元素,他因此而創(chuàng)造了潑寫結(jié)合的繪畫技法,其藝術(shù)風貌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1999年尤無曲發(fā)表《筆墨水融——我的藝術(shù)觀》,感慨其藝術(shù)主張,提出筆墨水融的觀點,縱論當代山水畫藝術(shù)。他認為:“中國畫目前尚未達到頂點,還需繼續(xù)發(fā)展。”其實,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的自信,以及自覺的核心思想早在他少年時代萌芽,青年時代確立。隨著時間推移,在攀登中國畫藝術(shù)高峰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越來越堅實,越來越深刻。</p> <p class="ql-block">這年重陽節(jié)尤無曲用篆體書寫了“山高路遠高峰的心路歷程。2006年春天他親自參與《尤無曲畫集》的選編,并在后記中再次全面論述筆墨水融的理念。</p><p class="ql-block">同年4月底尤無曲重病住院,彌留之際反復說:“人淡如菊”。這是老人一生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南通博物院“尤無曲國畫藝術(shù)九十年回顧展”</p> <p class="ql-block">這里我們想以書法家陳子安先生在《超越時空的經(jīng)典》一文中的幾段話對尤無曲先生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做一個小結(jié)。</p><p class="ql-block">“新世紀尤無曲成為畫壇上一道令人矚目的風景,央視人物欄目播出了《水墨大師——尤無曲》,榮寶齋出版社接連出版了《榮寶齋畫譜》尤無曲繪山水部分、《尤無曲畫集》、《近現(xiàn)代篆刻名家印譜叢書——尤無曲》,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收藏,引發(fā)了人們對傳統(tǒng)的重新認識,對中國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lt;/p> <p class="ql-block">“把尤無曲九十多年始終如一的美術(shù)活動放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shù)創(chuàng)作的橫向空間來看,尤無曲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旗幟,在相當時期里,他是唯一未被西方美術(shù)與當代政治風潮影響其藝術(shù)取向的藝術(shù)家,是二十世紀以來唯一把中國畫畫到化境的藝術(shù)家?!?lt;/p> <p class="ql-block">“尤無曲除了繼承發(fā)揚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與藝術(shù)語言外,創(chuàng)“筆墨水融”說,把“水”法與筆墨并重,以此創(chuàng)作出一批令人贊嘆的經(jīng)典作品,從而把中國畫真正引入了“水墨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領(lǐng)悟尤無曲“筆墨水融”說,中國藝術(shù)將令世界驚訝,這是尤無曲的藝術(shù)精神意義之所在。”“尤無曲的藝術(shù),是超越時空的經(jīng)典,有著永恒的意義?!?lt;/p> <p class="ql-block">央視人物欄目播放水墨大師尤無曲</p> <p class="ql-block">縱觀尤老的藝術(shù)人生,他的學生陳斌教授有這樣的概括:</p><p class="ql-block">無曲先生淡泊,寧靜,雖不擅詞令,卻能以其德其行感人。多年以來他的生活,藝術(shù)家庭都處在協(xié)和,寧靜,閑逸之中,作畫之余,作詩自吟,玩花弄草。無曲先生不求聞達自得其樂,是隱于都市的大隱,他平靜中充滿禪意,溫厚中隱藏傲骨,古素中包容新趣,散淡中蘊含真情。人淡如菊!</p> <p class="ql-block">南通市文聯(lián)付主席季茂之曾寫過一篇文章,深情懷念他曾經(jīng)和尤老有過一段交往的日子,標題為《筆自清華,格自高逸》——尤無曲先生的淡泊堅守與真誠追尋。文章讓人感受到一個隱逸于深巷之中的畫壇明星是怎樣的淡泊和真誠,讓人一生難以忘懷。這里不妨直錄文章的最后一段,真切地感受一下尤老的“溫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06年,我寫了篇題為《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文章,寫四十年前在“WG”災難的歲月中,幾位老友不顧個人安危,給與我的關(guān)懷和恩情。這幾位老友,其中就有尤老。1967年11月某日,我路過文武巷,正巧遇見尤老,我低頭走過,不想招呼。此時我已被斗得狼狽不堪,親友見面也都裝作路人。這在當時極為正常,我也充分理解。想不到尤老卻高聲喊我,并邀請我去他家坐坐。我居然去了,直到他房里落座;師母陳先生照往常一樣給我泡上香茶,坐下和我們一起交談。這是劫難中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不在自己家里,我享受到人的尊嚴。尤老知道我即將去南通農(nóng)場勞動,接受批判,愛人也將去農(nóng)場另一個大隊參加“斗、批、改”,兩位老人也知道我將三個孩子交給岳丈帶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對我一家人東奔西走的境況,尤老輕輕嘆氣,其意切切,其情殷殷。我至今還記得二老眼神的變化,感人至深。就在這天晚上,我根據(jù)尤老的好意,將尤勉齋老先生給我的一盆白蘭花,送到他家里,不然這株白蘭花將因無人照料而枯萎。</p> <p class="ql-block">尤無曲先生是國畫大師,忠厚長者,真誠待人,淡泊名利,這為大家所共知。但他還是一位具有分辨善惡正邪是非之心的正義之士,敢濟人之急,解人之危而不避風險,這種高尚品格,也將永遠為人們所銘記不忘。尤無曲先生是披戴著道德上,藝術(shù)上燦爛的光輝,豎立在江海平原上的一尊不朽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季茂之先生的這段文字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今所有經(jīng)歷過那段劫難的人,都能體會到其中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人間真情是怎樣的分量。季先生讓我們感受到藝術(shù)家尤無曲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他的淡泊,真誠真真切切,讓人感到親切溫暖!</p><p class="ql-block">如今季先生也隨尤老駕鶴西去了,他們在天國的靈魂也一定是可以神交如昔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不能不說一下尤無曲藝術(shù)館館長尤燦,他是尤老的孫子。是他二十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使我們走近尤老的路走的比較順暢 。</p><p class="ql-block">“尤燦在推廣與宣傳爺爺尤無曲先生的路途中跋涉近二十多年,正所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事跡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尤燦自幼纏在爺爺身邊,看他畫畫,陪他寫字,與他聊天。久而久之,竟走進了爺爺?shù)氖澜纾倚臒o旁騖。2004年他放棄國企營銷付總身份,開啟專職從事爺爺資料整理,研究,推廣工作,2006年集全家之力購得一處房產(chǎn),建立“南通光朗堂尤無曲藝術(shù)館”。他完成出版尤無曲畫譜7種、印譜一部,詩集一冊,大型畫冊《尤無曲》,《藝術(shù)巨匠尤無曲》,并編輯《尤無曲年譜》。他用了十幾年功夫在拍賣行、畫廊回購爺爺作品百幅之多,讓散落在民間的墨寶重新回到廣大觀眾視野之中。這些年尤燦遠去北京,近到上海等地,舉辦尤無曲畫展8次,聯(lián)展4次。”</p> <p class="ql-block">光朗堂藝術(shù)館在尤燦的掌管下,已成為一個南通市知名的文化藝術(shù)園地,對交流,推動,發(fā)展南通在繪畫,園藝等方面的活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尤老之子,尤世璜先生在光朗堂藝術(shù)館給來藝術(shù)館觀賞五寶綠珠杜鵑花的通中老同學介紹有關(guān)的知識。</p> <p class="ql-block">尤老的人生藝路和五寶綠珠杜鵑花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對老同學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美好的精神享受,也因尤老“如菊”的人生深受感動。</p> <p class="ql-block">藝術(shù)館的盆景園地,在尤世璜父子的精心培育和護理下,生氣勃勃,欣欣向榮,一片喜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對我們40后為主體的這一代人來說,尤老就是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輩,如今離開我們已經(jīng)整整17年了,我們深深地緬懷他!這不僅是因為他的畫和花,更是因為他的人品!</p><p class="ql-block"> 尤老其實很平凡,他這一生就是一個能堅守做人的良知和善良,有尊嚴的活出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并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常人!</p><p class="ql-block"> 他啟示我們,人不能無尊嚴的沉迷于溫飽,碌碌無為的虛度年華,這樣的人生沒有意義。</p><p class="ql-block"> 讓人間有更多的陽光和愛,人人都能活出自己,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感謝尤世璜父子讓我們知道了尤老的動人故事,讓我們有幸見識了如此美麗的杜鵑花!</p> <p class="ql-block">再見,讓人不忍離去的五寶綠珠杜鵑花!</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2023/07/01 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