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之間,我在廣州工作、學習、生活了三十多年了。今年是母校武漢大學建校130周年,武漢大學廣州校友會為紀念母校生日,組織編寫《羊城珞珈情》文集,向我約稿,就有了這篇小文。</p> <p class="ql-block"> 武漢大學是我國最美的大學,沒有之一!我和武漢大學有著不解之緣。我在武大求過學,工作過,遇到過愛,結婚生女,度過了繁忙緊張而又浪漫快樂的一段時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報考之緣</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成長在陜西省咸陽市北杜鎮(zhèn),在上大學之前最遠就到過西安。記得當時文化生活相當貧乏,很少能看到書籍報紙。我高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務農(nóng),閑暇時間很多,不能看到更多的書報,使我非??鄲馈S幸惶?,我偶然得到一張很舊的單色報紙,報紙是淡藍色的字、圖。仔細一看,原來是武漢大學的招生宣傳單張。我如獲至寶,認真地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看了很多遍,特別是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的介紹。我當時非常驚奇,大學里居然還有圖書館學系。就是從那時起,大學圖書館學系的種子就牢牢地扎在了我心里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得到了大學招生的消息。我高中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放松學習,在家鄉(xiāng)一邊勞動一邊復習數(shù)理化、政治語文。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禮物。我沒有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功考取武漢大學。按照自己的志愿,如愿以償?shù)牡轿錆h大學圖書館學系讀書學習。</p> <p class="ql-block"> 以書結緣</p><p class="ql-block"> 初到武大,我就被學校圖書館的豐富典藏驚艷到了。當年我們圖書館學系和圖書館實行的是館系合一的管理模式。學校圖書館自然就成了我們上課、實踐、自修自學的主要場所。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p><p class="ql-block"> 從缺書少刊的西北偏僻村鎮(zhèn),到館藏豐富,文化典籍浩如煙海的高等學府,我有了從人間到天堂的感覺。如饑似渴的學習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以書為緣,我們有幸得到了圖書館學系眾多老師的諄諄教誨。為我們上課的有彭斐章、黃忠宗、孫冰炎、謝灼華、王秀蘭、廖延唐、郭星壽、陳光祚、詹德優(yōu)、焦玉英、范崇淑等老師,班主任是劉榮老師。</p><p class="ql-block"> 還有雖然沒有給我們上過課,但也影響了我的老師有法學家馬克昌老師,情報學專家嚴怡民、王昌亞教授,還有高我們畢業(yè)的年輕老師張燕飛、趙繼元老師等。</p><p class="ql-block"> 老師們課堂上的講解,把我們帶進了神奇的書中世界?!对娊?jīng)》讓我們懂得了浪漫開明和風雅;《四庫全書》讓我們知道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佩文韻府》使我們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書……</p><p class="ql-block"> 我們學會了采、編、藏、閱、流的技藝,更學會了如何充分占有資料,如何具備廣博的知識,如何為廣大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p><p class="ql-block"> 在武大,以書結緣,使我受用終生。</p> <p class="ql-block"> 珞珈情緣</p><p class="ql-block"> 武大校園坐落在東湖之濱,珞珈山下,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本來就美的校園更增添了一些浪漫色彩。成群的獨特建筑錯落有致地散落于兩山之間,古老又現(xiàn)代,在櫻花的襯映下,簡直美極了。能在這里讀書,實在是太幸福不過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讀書時就住在老齋舍,現(xiàn)在人們叫它櫻花城堡。櫻花開時我們每天賞花。我們當時上課的課室就是現(xiàn)在櫻花城堡的亭子間,從窗外就能看到櫻花。這令不少朋友們羨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學校里明確規(guī)定,學生在校期間是不準談戀愛的。我進校時不到二十歲,懵懵懂懂,有些木納,非常聽老師的話,在學期間嚴格執(zhí)行,沒有敢越雷池半步。</p><p class="ql-block"> 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在二機部情報所三室工作。我在情報所工作了八年,為我國核工業(yè)建設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在北京工作期間,曾接待過幾次來自母校的師生。其中一次有我同班的朱麗娜同學。我們好久不見,相談甚歡,在校期間的一幕一幕又展現(xiàn)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們倆都是班里年齡最小的,我是男生中年齡最小的,她是女生中年齡最小的。人家都不和我們玩,我們倆就接觸多一些。有時一起打打羽毛球,有時一起到圖書館看書看報。偶爾也會一起散散步,談談心。我們當時都是打了飯就在老齋舍頂平臺(現(xiàn)在叫櫻頂)一邊聊天一邊吃。我那時正長身體,總覺得吃不飽,她就經(jīng)常撥飯菜給我。雖然那時按規(guī)定沒有談戀愛,但彼此還是有好感的。</p><p class="ql-block"> 我畢業(yè)后在北京工作,她留校當了老師。這次她到北京出差,武大的情緣又將我們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了。我當時還是光棍一條,她也沒有男朋友。我們一拍即合,就順其自然的談起了戀愛。由于是同學,本來就互相了解,所以,沒費什么周折就步入了婚姻殿堂。</p><p class="ql-block"> 后來學校和我單位人事部門為了解決我們兩地分居的問題,經(jīng)協(xié)商,將我調入武大圖書情報學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 校友緣</p><p class="ql-block"> 我從咸陽到武漢,又從武漢到北京,北京又到武漢,武漢又到廣州,始終是武漢大學這條緣線一直牽著。使我結識了武漢大學的老師、同學、校友,他們亦師亦友,如影隨形,一直陪著我成長。</p><p class="ql-block"> 感恩老師,不但教我們知識,也教我們做人做事。</p><p class="ql-block"> 感恩同學,我們不但是學友,也是朋友,師兄師弟,師姐師妹,互相幫助,直到現(xiàn)在。</p><p class="ql-block"> 感恩校友,耄耋的如劉道玉老校長,彭斐章院長、黃俊貴館長、喬好勤教授、語言學家詹伯慧、古文字學家陳初生。正當年的如程煥文教授、寫珞珈賦的何五元先生等一批校友。還有我們一起做校友工作的周天鴻會長、劉穎副會長、于沛副會長、許先國秘書長、劉倩秘書長,我也做了多年副會長。信管分會成立后,我也和何韶華、梁彥斌、陳東、何發(fā)斌等校友一起為廣州校友服務。還有每年剛剛畢業(yè),青春年少的師弟師妹們。都因武漢大學和我們緊密相連。我們因武大相識、相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p><p class="ql-block"> 武漢大學自由的學風,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訓一直激勵影響著我?;仡檨砺罚m然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卻也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在北京工作期間,為國家的核工業(yè)出過力;在武大工作期間,為圖書情報學院建設貢獻了力量;在廣州暨南大學工作期間,為圖書館的現(xiàn)代化建設、離退休工作、紀檢監(jiān)察工作、總務后勤工作奉獻了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歷任二機部情報所資料員、助理研究員、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院長秘書、院辦公室副主任、代理主任、《圖書情報知識》編輯、暨南大學圖書館技術部主任、期刊部主任、辦公室主任、副館長、暨南大學離退休工作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暨南大學總務后勤管理處處長、暨南大學紀檢審辦公室主任、暨南大學黨委委員、暨南大學紀委副書記等職。曾獲廣東省教育紀檢監(jiān)察先進個人,廣東省教育后勤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教育紀檢監(jiān)察先進個人、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p><p class="ql-block"> 我還曾任廣東省圖書館學會理事,宣傳教育委員會主任;武漢大學廣州校友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校友會暨大分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校友會信管分會理事、名譽會長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廣州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城市,我這個不懂得講粵語的北方仔,照樣工作、生活的游刃有余。這也是我選擇在廣州常住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將在廣州把武大緣一直延續(xù)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