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月10日上午9點10分,我們從小木屋自駕去參觀位于南達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俗稱美國總統(tǒng)山。從傾盆暴雨漸漸變成綿綿細雨,雖然穿著雨衣打著雨傘可以下來參觀了,但整個公園卻籠罩在一片朦朦朧朧之中,山上的四位總統(tǒng)雕像在流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85年,美國紐約的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Charles E. Rushmore)將他在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Black Hills)所擁有的礦山附近的一座花崗巖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數(shù)十年后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后,拉什莫爾還曾捐助了5000美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個公園占地面積1278英畝,最高處海拔為5725英尺。公園由美國內(nèi)政部下屬的一個分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進行管理,每年能吸引大約兩百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時至今日,拉什莫爾山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tǒng)的象征。同時,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山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span></p> <p class="ql-block">??美國總統(tǒng)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早在1923年,就有一位名叫多恩·羅賓遜(Doane Robinson)的歷史學家提出在拉什莫爾山雕刻總統(tǒng)群像,以為南達科他州吸引更多游客。為這個他在1924年說服了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前往布拉克山地區(qū)勘察,以判定這一地區(qū)是不是合適進行這個巨大的雕刻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起初設想的雕刻地點是布拉克山地區(qū)的尼德爾斯(Needles),那里有許多花崗巖柱可供雕刻。然而后來博格勒姆發(fā)現(xiàn)尼德爾斯地區(qū)的花崗巖長年受侵蝕作用損耗,難以在上面雕刻如此巨大的作品。而拉什莫爾山卻符合雕刻的條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博格勒姆之所以選擇拉什莫爾山作為雕塑的建造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拉什莫爾山主要由平整的、紋理細密的花崗巖構成?;◢弾r非常堅固,且其化學性質(zhì)也非常穩(wěn)定,每一萬年的自然侵蝕僅有1英寸(2.5厘米),這就使其足夠堅固以支撐整個雕塑;另外,5725英尺(1745米)的海拔也使其成為這一地區(qū)的最高峰;同時這座山的花崗巖裸露部分恰好朝向東南方向,這可以使雕像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都沐浴在陽光下,從而呈現(xiàn)出更好的觀賞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雕刻家格曾·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5年3月,美國國會正式批準建設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那么選擇那四位總統(tǒng)來雕刻呢?博格勒姆認為:下面的4位總統(tǒng)都是對美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偉人:美國第1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驅(qū)逐英國而立國;美國第3任總統(tǒng)杰斐遜通過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從法國手中購得構成當今美國面積22.3%的國土,其中包括拉什莫爾山所在的南達科他州;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贏得了南北戰(zhàn)爭,維護了美國統(tǒng)一;美國第26任總統(tǒng)老羅斯福通過分裂哥倫比亞使巴拿馬獨立為共和國取得了極端重要的巴拿馬運河永久控制權,其理由為時任總統(tǒng)柯立芝所認可。</span></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掛著四位總統(tǒng)的像片,從左到右依次分別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位總統(tǒng)的頭像從左至右共分四排,左起第一位是華盛頓,在第一排;第二位是杰斐遜,在第二排,在華盛頓以后;右起第一位是林肯,在第三排;右起第二位是羅斯福,在第四排。次序有先有后,顯示了雕刻設計者高超的設計技巧和獨到的歷史眼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華盛頓總統(tǒng)頭像的頭頂已離開山頭,即雕像頭頂已不是山頂,他的臉部正對著公路,下巴揚起,臉部光潔,雙目炯炯,注視遠方,似乎正在關懷著由他開創(chuàng)的新國家。另外3位總統(tǒng)頭像的頭頂連接頭頂,其中羅斯??偨y(tǒng)的頭頂全部是山頂。有時,淘氣的山羊從山頂上下來,在羅斯??偨y(tǒng)的眼鏡框上跑跑跳跳,像是它的運動場。杰斐遜無胡須,林肯有須而無髭,羅斯福唇上就雕有濃厚的胡須。4位總統(tǒng)的雕像各具特色,頗為神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1933年起,拉什莫爾山歸入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管轄范圍。此后,工程師朱利安·斯波茨(Julian Spotts)對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設施進行了改進。譬如他對施工用的吊車采取的加固措施,就使工人能夠更輕松地從地面到達拉什莫爾山頂部。1934年7月4日,華盛頓的面部雕刻率先完成。兩年后,托馬斯·杰弗遜的雕像也雕刻完成了。第三個完工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這部分工程在1937年9月17日宣告竣工。1939年,雕刻的最后一部分——西奧多·羅斯福的頭像宣告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9年,格曾·博格勒姆指導設立了雕刻家工作室(Sculptor's Studio),用于陳列相關的縮微石膏模型以及制作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1年3月,博格勒姆因血栓去世。他的兒子林肯·博格勒姆(Lincoln Borglum)接替了他的工作,繼續(xù)領導整個工程的進展。但在他去世七個月后,工程由于受到資金問題的困擾被迫停止下來。按照原先的計劃,四位總統(tǒng)的雕像應都是半身像,就是雕刻要包括腰部以上所有部分。由于半途停工,華盛頓的雕像只是一座胸像,而其他三位總統(tǒng)的雕像更只完成了頭像部分。整個工程共耗資989992.32美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值得稱道的是,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施工過程里面沒有任何工人死亡。1966年10月15日,拉什莫爾山被正式列入國家史跡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5年,管理當局在老博格勒姆當年的工作室樹立了一根特制的銅柱。銅柱上面是一塊銅制的牌匾,上面鐫刻著一篇四十年前由來自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安德魯·伯基特(William Andrew Burkett)所寫就的獲獎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由于整個雕刻并沒有按原定計劃完成,長時間以來,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從來沒有宣布正式落成。直到1991年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老布什才為拉什莫爾山舉行了官方的落成典禮。而這一天剛好是拉什莫爾山雕刻工程結束50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歷時十年的拉什莫爾山整修工程告一段落。工程中最后完工的部分包括游客中心、博物館、總統(tǒng)之路以及人行便道等便利游客游覽的設施。整個公園(特別是主要的雕刻部分)的日常維護工作相當復雜和繁瑣,其中以清除雕像上的苔蘚并對雕像進行清洗最為艱巨,而這項工作需要經(jīng)常進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05年7月8日,德國的清洗機器制造商凱馳(K?rcher)為總統(tǒng)雕像的臉部進行了一次免費清潔。清潔過程里面使用的高壓水溫度達到200華氏度(約合90℃)。</span></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的博物館展出了雕刻的歷史:從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約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時間,雕刻出了高度達60英尺(約合18米)的四位美國總統(tǒng)巨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人臉雕像面臨的問題是巖石裂縫內(nèi),已存有由風力搬來的泥土及植物種子,如有雨水滲入即長出小草或小樹,遠遠望去,華盛頓總統(tǒng)光滑的面部好像長出胡須似的。因此,每隔兩三年就須鏟除這些野草或小樹。但據(jù)有關專家估計,這群人臉雕像因是刻在花崗巖上,雖有許多裂縫,也可以維持10萬年之久。即使通過雨水侵蝕及風化作用,1000年內(nèi)巖層喪失的厚度也不會超過一根頭發(fā)的寬度。 現(xiàn)在,總統(tǒng)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臉雕刻,每天都接待著成千上萬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陣暴雨襲來,流淚的總統(tǒng)山看不見了!我們驅(qū)車向魔鬼塔進發(f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