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起于黃帝成于張?zhí)鞄?,南北朝時開始盛行,自東漢開始建觀修道場,延續(xù)至清末。</b></p><p class="ql-block"><b>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安徽齊云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 </b></p><p class="ql-block"><b>?分別供奉: 廣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護道天尊。</b></p> 齊 云 山 <p class="ql-block">全真派道場,因山頂與云平齊故名。</p> <p class="ql-block">齊云山群山峻秀,奇峰挺拔,因其中“一石直插入云端與碧云齊”而得名。景區(qū)面積110平方公里,分為月華街、樓上樓,云巖湖、橫江四大游覽區(qū),是一處集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融山光水色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p><p class="ql-block">齊云山古稱“白岳”,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各具特色,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 歷代文人雅士李白,朱熹,唐伯虎,徐霞客,郁達夫等都曾登臨齊云山,留下了數以千計的摩巖崖石刻, 乾隆皇帝巡游江南贊譽其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p><p class="ql-block">齊云山有36奇峰,峰峰入畫; 72怪巖,巖巖皆景,民宅、道院點綴其間,亭、臺、樓、閣遍布全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構成齊云山“洞天福地”,氣候宜人,春夏秋冬景色各具特色,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p> <p class="ql-block">飄飄欲仙的道人</p> 武 當 山 <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道場,又名太和山、謝羅山等,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p><p class="ql-block">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武當派是道教一個重要流派,是“以武當山為本山,以信仰真武,重視內丹修煉,擅長雷法及符箓,強調忠孝倫理、三教融合為主要特征的”一個道教派別,由張三豐于明代創(chuàng)立。其主要特點是崇拜“真武大帝”為主神,重習三豐武當內家拳技,主張三教合一,以“道”為三教共同之源;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p><p class="ql-block">武當山,是皇家傾全力樹立起來的道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香火最旺的紫霄宮</p><p class="ql-block">福建沿海一帶的居民對真武大帝崇拜有加。</p> <p class="ql-block">紫霄宮道士</p> <p class="ql-block">隆重的道教儀式</p> <p class="ql-block">“武裝到牙齒”的福建信徒</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頂</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頂地方不大,眾多排隊抽簽的人常常堵住上山的路。</p><p class="ql-block">抽簽免費,抽到的簽您能看懂嗎?還得花30元解簽,等待解簽的人烏央烏央的,30元不貴。</p> <p class="ql-block">解簽人</p> 青 城 山 <p class="ql-block">青城山歷史悠久,供奉“三清”。</p><p class="ql-block">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云的“龍躋之術”,黃帝筑壇拜其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并建丈人觀紀念。</p> 龍虎山 <p class="ql-block">供奉道教教主張道陵</p> <p class="ql-block">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正一道歷代天師都居此地,世襲道統六十三代,沿守1900余年。他們多次得到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最高時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兩大世家之一。 龍虎山地區(qū)在道教興盛時,先后建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十個道庵,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p><p class="ql-block">第四代天師張盛還歸龍虎山,修治祖天師玄壇及丹灶故址,每歲以三元日登壇傳箓。 這一時期的龍虎山正一道處于一種隱居深山、潛心修煉,充實改造教義思想的階段,并沒有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影響,特別是沒有得到上層社會的信奉和肯定。</p><p class="ql-block">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改良、革新教義思想,正一道教完成了由民間道教向官方道教的歷史性轉變,其影響從唐朝開始顯露出來。唐朝皇帝推崇道教,自稱為道祖老子的后裔,確立了道教的皇宗地位,在此背景下,龍虎山正一道得到了皇權的扶植。</p><p class="ql-block">經過唐朝歷任統治者大力扶植,龍虎山正一道迅速發(fā)展,社會影響日益擴大。</p> <p class="ql-block">龍 虎 山</p> <p class="ql-block">道骨仙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p><p class="ql-block"> ——老 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