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瀏覽網(wǎng)絡,看到很多關于電視劇這個獎項那個獎項的信息。像我這樣年紀的人,早已沒有了追劇的熱情。但還是陪著孩子們一起看了看《狂飆》等熱劇。本人不怎么懂得電視劇,也不具備評劇的專業(yè)能力,看看熱鬧而已。總覺得《狂飆》是一部反映現(xiàn)實的正能量好劇,讓我們看到了邪不壓正的真理,也看到了鏟除惡勢力的艱辛和不易,僅此而已。然而電視劇熱播已過多時,如今打開電腦上網(wǎng),關于《狂飆》的熱議余溫不減,尤其是對主要演員的爆料、跟蹤,甚至是無聊的追捧,還真的有點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張頌文、朱葉的確是把高啟強和大嫂的人物塑造得不錯,證明了他們的演技和實力,因此劇而出名也無可厚非。張譯塑造的安欣無疑才是這部劇的主人公,也就是說張譯才是名副其實的男一號,要追星一定首先是張譯!但是張頌文和朱葉兩位主演反派人物的風頭、熱度不僅蓋過了張譯,而且經(jīng)久不息。我就納了悶了,這些個追星的人到底是喜歡張頌文和朱葉呢,還是更喜歡高啟強和大嫂?甚至有人為張頌文(高啟強)不被提名白玉蘭最佳男配角大鳴不平。造成這樣的結果,不知到底是導演給高啟強的戲份太重了,就上網(wǎng)上說的“太勵志”?還是追劇者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偏差?我想一定是后者,又或許也有前者。<br><br>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記得小時候看戲,因為演員把反派人物演得太到位,導致臺下的人向舞臺上的演員砸東西,以泄憤解恨,甚至于在生活中見到演員本人都要罵上一句:“賊鳩山,大壞蛋”或者“王連舉,狗漢奸”。這是無疑是對演員演技的一種最好的肯定。據(jù)對不會因為此人戲演的好而成為追捧的對象。反而是對一身正氣的英雄人物的扮演者投去敬仰的眼光。本人一生沒有怎么登臺演過戲,記憶最深的是1980年在靈寶師范學校迎新文藝匯演時,我們78級文科班排練的是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為主題的話劇《木棉花盛開的時候》,本人飾演了臺詞極少的一位向自己兒子喊話的越南老人:“阿基——,我是爸爸——,解放軍是好人,要開槍就朝我來——”演出結束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所在地村子里的小孩一看見我就“阿基——,阿基——要開槍就朝我來——”地嘲笑和戲弄我。雖然讓我覺得很尷尬,但是對孩子們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感情卻是很欣慰的。高啟強人物形象的前正后反的特殊性,讓人無所適從。但縱觀全劇,他的人物形象應該是戲劇矛盾沖突的典型的反派人物。如今把反派人物塑造的不僅不被人憎惡,反而被追捧,還有人就直接喊道“太喜歡高啟強,太帥了,太酷了,太勵志了!”這難道不值得深刻反思嗎?</span><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