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忙里偷得兩日閑,這個小假,終于得空攜兒領(lǐng)女、約三五好友,一路向北,打卡大同。</p><p class="ql-block"> 對于大同,一向都只認(rèn)為它是一個產(chǎn)煤市鎮(zhèn),是煤塵覆蓋的山西北方門戶。臨出行一攻略,才知自己的淺薄與狹隘。</p><p class="ql-block"> 位于晉冀蒙三省區(qū)交界處的大同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鎖鑰”之稱;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都,遼、?陪都。作為國都的平城,是北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人口上百萬,在當(dāng)時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如此規(guī)模的大都市,那是大同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F(xiàn)在它是?西省第??城市,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是中國最?的煤炭能源基地之?。歷史的厚重與現(xiàn)代的發(fā)展交織成了大同獨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天下大同”,一座厚重的城市,一個古老的理想,我們穿行其中,感受著穿越千年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到大同必到云岡,這里有享譽世界的佛教藝術(shù)瑰寶——云岡石窟。隨著人流,在曇曜高僧塑像前佇足,在禮佛大道十三對恢弘的神柱下漫步,未見石窟,已然肅穆。</p><p class="ql-block"> 東西綿延約1公里的武周山麓,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4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這些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他們或雙目低垂,正襟危坐;或載歌載舞,神采飛揚;還有擊鼓敲鐘、手捧短笛、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的。這一尊尊歷經(jīng)千年的佛像均是雙耳垂肩、嘴角微揚,靜靜地注視著他腳下的蕓蕓眾生。熙攘的人群中,我?guī)锥然仨察o靜地注視這些閱盡千百年滄桑的佛像,心逐漸地沉靜。那些連日來困擾自己的小糾結(jié)小困惑忽然釋然,人生苦短,要微笑面對??!對,不念過往,不懼未來,正如岡內(nèi)一牌匾所言“活在當(dāng)下”。 </p><p class="ql-block"> 從云岡出來,又驅(qū)車前往古城墻。站在城墻上那一刻,歷史的刀光劍影和歲月風(fēng)霜撲面而來,時間里的故事,在時空中也逐漸生動起來。</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恒山亦是大同必去的打卡地。恒山為“五岳”中的北岳,是道教圣地,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這里修行得道。遠(yuǎn)遠(yuǎn)望去,蔥綠的山體蜿蜒綿延,淡淡的云霧在山上飄蕩,這種飄飄欲仙的境界就是適合成仙得道吧;那下棋的仙人、那觀棋爛柯的故事也就是適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偶遇吧。而我見恒山,腦海中不?;厥幍倪€有金庸恒山派令狐掌門的俠氣和依琳小師妹單純的愛戀。這樣一座讓人想往的名山 ,必須用腳步去丈量。</p><p class="ql-block"> 登恒山比登泰山輕松,雖汗出浹背氣喘吁吁但還是有閑情去觀景聽風(fēng)。一邊拾級而上,一邊端詳旁邊及山路對面的石壁,在綠樹沒有覆蓋的地方,石壁仿佛是被碩大無倫的大刀削開一般,裸露光滑地迎著山風(fēng)俯視著人世滄桑??傁胩州p撫下這些穿越歷史的紋理,不知李白徐霞客當(dāng)年登臨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我般頻頻駐足回望。</p><p class="ql-block"> 這里實在有太多駐足的理由,映入眼簾的濃郁的綠瞬間便能治愈我們的眼睛。是山路邊探過頭頂?shù)墓呕?、是溝壑里拔地而起的蒼松、還有腳旁矮小的苔蕨和遠(yuǎn)處山體的綠衣,站在這里,似乎吸入胸腔的氧氣也是綠色的,一路走一路享受著綠色的浸潤。</p><p class="ql-block"> 行至半山腰,忽覺耳畔除了鳥鳴蟲吟,似乎還有潺潺水聲。于是大家便開始四處尋覓起清泉的身影,可山間路旁寺中樹下均未發(fā)現(xiàn)水跡。難道是——山風(fēng)?細(xì)聽,風(fēng)吹松動,松濤陣陣,可不就如水聲潺潺。再聽,颯颯作響的山風(fēng),又有奔騰之勢,甚為壯闊,正如唐代詩人賈島所言“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p><p class="ql-block"> 我們穿行在這山意風(fēng)趣中,享受著自然的饋贈,心再次寧靜。</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位于恒山翠峰屏山腰的懸空寺,儼然如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斧劈刀削般的懸崖間。在這似乎搖搖欲墜卻又堅強地屹立立了千年的廟閣中,釋迦牟尼、老子、孔子這三位的塑像齊聚一殿,神情各異,似乎在商討著兼濟蒼生之道,看來到了這里,儒、釋、道三家也大同了。</p><p class="ql-block"> “噫吁嚱,危乎高哉!”一路行來,游覽的我們隨著人流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鉆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jīng)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走的尚且是步步驚心。無法想象,1500年前的匠人又是歷經(jīng)了幾代多少年才將天師“上延霄客,下絕囂浮”與神仙共語的想法付之現(xiàn)實。這比之云岡更有難度,在絕壁上鑿山開洞、在半山腰搭建屋宇、還要鑿孔加固、防風(fēng)避雨,真的不能想象他們是如何在沒有任何機電設(shè)施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此刻,唯有驚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造大同輝煌的北魏已埋入歷史的黃沙,而那些承載著1500年前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奇跡依然留存在這里,見證著滄桑,細(xì)數(shù)著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