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國 甫</p><p class="ql-block">紅色經(jīng)典游三</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末,幾位老同志相約,到幾個紅色旅游景點看看,重溫一下黨的歷史。先到了西柏坡,然后又到了大寨,第三站是梁家河。到了梁家河后,由于當時的疫情,景區(qū)關閉不讓進,只得打道回府。前幾天,結(jié)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決定再到梁家河看看。</p><p class="ql-block">6月7日早上八點半,我們一行十三人,乘一輛中巴車,從鶴壁出發(fā),下午六點左右到達梁家河。本想在梁家河附近找個民宿住下,但民宿都比較小,住不下這么多人,只好又開車到離梁家河五六公里外的延川縣城住下。</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八點半,我們又來到梁家河停車場。停車場南邊是接待服務中心大廳,東邊全是大型旅游宣傳廣告牌,北邊和西邊是商鋪。有趣的是,上次來時服務大廳上方的紅色立體大字是“梁家河接待服務中心”,這次來只有“接待服務中心”,“梁家河”三個字沒有了,不知為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大廳領票、檢票進去后,大廳南邊是一個觀光車停車場,里面整齊排列著很多能乘座十幾人的觀光車。我們乘坐觀光車行駛了大約三公里左右,到達了梁家河村。</p><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來到展現(xiàn)村子變遷的村史館,這是由原來村小學改建的。導游介紹:梁家河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xiāng)插隊生活了7個年頭的地方,民風古樸,文化積淀深厚,是陜北典型的傳統(tǒng)農(nóng)耕式小村莊。上世紀七十年代,習近平同志在這里插隊期間,為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帶領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光輝足跡永遠印刻在這方熱土上。接著,導游帶領我們參觀了習近平當年帶領群眾打的水井,修建的沼氣池,以及住過的三處窯洞。第一處窯洞是一戶農(nóng)民家,三孔窯洞騰出來一孔給北京來的知青住,現(xiàn)在看這三孔窯洞在當時應該是比較好的。窯洞的土炕上排列著習近平等六位知青的被褥,炕的里邊連著灶臺,炕下留有煙道與窯洞頂部的煙囪連接,燒火做飯的時候炕也就燒熱了。當年習近平他們6人就擠在這一個炕上??豢看皯舻牡胤竭€放著“666”粉,這是滅跳蚤用的。炕中間的小炕桌上放著一盞煤油燈。觸景生情,我們可以想象到十五歲的習近平和其他知青當年生活的艱苦程度。第二處窯洞和第一處基本一樣,只是炕上的被褥少了兩床。第三處窯洞是專為知青建了六間,靠最里邊的一間是習近平和另外一位知青住的,其他幾間是小賣部、磨房、村辦公室等。從第三處住處出來,我們走在村里干凈的柏油路上,看著整潔的房舍和如織的參觀學習者,望著滿溝翠綠的狗頭棗林,啊,如今的梁家河已山鄉(xiāng)巨變,這是和當年習近平帶領梁家河人民艱苦奮斗,戰(zhàn)天斗地是分不開的。</p><p class="ql-block">參觀完梁家河,我想起了孟子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lt;/p> <p class="ql-block">村史館院</p> <p class="ql-block">村史館</p> <p class="ql-block">知青井</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沼氣池</p> <p class="ql-block">剛到梁家河時住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住過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住過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六名知青睡過的炕</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住過的窯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