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達(dá)洪安古鎮(zhèn)己是黃昏時分,下到“拉拉渡”渡口,對岸便是沈從文《邊城》所描述的“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dú)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p><p class="ql-block">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比穗S溪走,倘佯在充滿古樸、神秘、人文的邊城風(fēng)情之中。</p> <p class="ql-block"> “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shù)?!?邊城人把這條河叫清水江。清水江自東向西逶迤蜿蜒而來,亙古不停地流淌著,為山川增添秀色與靈氣,古老的文明就是通過這條江去和世界對話。</p><p class="ql-block"> 江中有一小島,被取名為“翠翠島”。翠翠島上由黃永玉老先生親自設(shè)計、雕塑的漢白玉“翠翠”,成為了湘西邊境最西的一道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邊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jié)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xiàn)在,還毫無什么變化,仍能成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相較于沈從文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也許這就是沈老先生心中的理想家園。</p><p class="ql-block"> 雖沒趕上三個節(jié)日,沒看到龍舟競渡,沒趕上邊邊場,沒看到舞龍燈……只要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傾聽自然,就會觸摸到它的質(zhì)感,感念善良友好的淳樸民風(fēng),掛懷守望互助的豁達(dá)態(tài)度。</p> <p class="ql-block">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薄霧?!碧於善娌剩嬷匦卤淮蛏狭诵唪龅闹瑫?。夕陽西下,碼頭收渡,幕色降臨,偶有小舟往返于漁火兩岸。華燈初上,月光隨影,突然覺得,心里有了你說過的故事,夢里有了她等待的渡口……</p><p class="ql-block"> 住在“三不管”島,去船上沽酒別有意味。湖南的魚、貴州的豆腐加上重慶的腌菜,“一鍋煮三省”,酒香味道美,待到月上江頭,更是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細(xì)雨入夜,江水靜流。這里的旅店和民宿多會在客人的床頭柜上放有一本贈閱的《邊城》。少時看《邊城》是風(fēng)景,長時看到的卻是人生……憑江臨風(fēng),在這個“蜀道有近時,春風(fēng)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的小鎮(zhèn),枕著一波淡淡的憂傷,一覺到雞鳴。</p><p class="ql-block"> 夜幕的祥和,晨曦的寧靜,吹著清新的江風(fēng),看著河岸的炊煙,會讓你感受到邊城生生不息的人文情懷,尋味那“等一城煙雨,渡一世情緣”的境遇。</p> <p class="ql-block"> 翌日,太陽升起,小船開渡。管理“拉拉渡”的是一個勤勞善良的老人,忠實(shí)地為過往行人擺渡。一條繩索,聯(lián)系著洪安與茶峒纏綿的鄉(xiāng)情;一根木杵,沿用最為古樸的方式牽船到對岸。一拉一渡,渡了時光,渡了心靈,拂去了人世間的浮華,沉淀出讓人敬畏的忠良。</p><p class="ql-block"> 夜泊洪安,朝啟茶峒,“拉拉渡”所承載的不僅是河岸的人間煙火,更是這片土地上最質(zhì)樸的奉獻(xiàn)。這就是千年古渡今天的傳人,這就是邊城人與人、人與自然最美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站在茶峒回望洪安,署光初照,遠(yuǎn)山近水,兩岸相映。這里不僅有沈從文筆下的風(fēng)土民情,有黃永玉湘西邊城濃郁的風(fēng)俗畫,還有許多“一腳踏三省”的千古流傳和“三省聞雞鳴”的老城舊事……</p><p class="ql-block"> 一部《邊城》不僅把不同的三地連在了一起,還把這邊城人生活的熱烈與風(fēng)雅推向了世界。如今慕名而來的人多了,少了幾分平靜,但山水依舊,此情悠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