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遠(yuǎn)行,藝術(shù)更是一場修行。遠(yuǎn)行的里程始于初心,修行的歷程靜在心靈。寧靜致遠(yuǎn),靜以修身,靜是力量。<br><br>每次筆中墨色行走在畫作時,總有一絲純粹的畫意感和至真的虔誠心境。相同的景物,樂此不疲的一次次重復(fù),不為感悟的填補,是靜思的更疊,更是自覺過往視界的重塑,靜的定力。<br><br>平凡世界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哪怕是一磚一瓦,一思一慮。在人間煙火和歲月塵隙里,相互的共情無疑讓世間有了溫度。切換不同視角的光和影,褪去各種光環(huán)和浮塵的本真,彼此映照的光和熱,讓由內(nèi)而蓄發(fā)的能量得以續(xù)航;靜守的人間溫情,讓世間少了孤獨與暗殤。靜,聚集著心靈放飛的空間和無限的思量。<br><br>借墨色為清風(fēng)細(xì)雨,洗走歲月多余浮色纖塵;讓視線連起片片土墻,拼接著抵擋颶風(fēng)的暖房。一段心靈至真至美的靜修之念,讓初心還原本色;打開天人合一的祥和視界,將平凡定格在自由的原色。猶如返樸歸真的磁場,引力的靜能。<br><br>靜,不覺中走進了近日畫作,日復(fù)一日,接力著序列的構(gòu)想。。。<br> “畫家的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