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p class="ql-block"> 楊老師,女,區(qū)二小數(shù)學(xué)教師。</p><p class="ql-block">(尊重楊老師意愿,匿名分享。感謝付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b></p><p class="ql-block">人與人,人與書,皆在緣分。與書相遇和與戀人相逢一樣,都要講究時機,時機不對,即使相逢,也會如路人一樣擦肩而過,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相遇,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幾年前,機緣中閱讀了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初讀,很多語言似懂非懂,只是對主人公的商業(yè)思維敬佩不已,對愛情的慘淡結(jié)局有些悲意。再讀,似乎理解了一些。好書魅力就在于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和閱歷的不斷積累,總會得到不同的感悟和收獲。</p><p class="ql-block">這是一部高層次的小說,涉及佛教、哲學(xué)、人性、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不同的人讀這本書會有不同的理解,看法,也會有不同的收獲。</p><p class="ql-block">何為救世主?</p><p class="ql-block">其實,哪有什么救世主,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靠父母,靠朋友,靠別人……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不論是生活,學(xué)習(xí),工作,感情等等,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不要將希望寄予他人,要努力攥在自己手中。當想要以靠,要,索取……來得救的時候,救世主已經(jīng)不存在了,救世主存在自己的心中,自己掌握命運的主動權(quán),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有人教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對自己更好。但我們偏偏不聽,一直做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也許我們有自己看不到的天賦和才能,能在適合的平臺得到更好地發(fā)展。比如丁元英認為芮小丹有某方面的條件和天賦,建議她辭職,去做文化方面的工作。以她的閱歷素養(yǎng)來說,文化行業(yè)比警察更適合她。</p><p class="ql-block">但芮小丹當時一口回絕了,她給出的理由是,那是你希望我活成的樣子,是你認為我適合從事的行業(yè),如果我活成你眼中期待的樣子,那還是我嗎?正如芮小丹說的:“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想想也確實如此,如果不是自己真正理解了,悟到了,想通了,別人即便給我們指引方向,我們照樣會走錯路。我們能夠覺到悟到做到,才是自己的,這才是真正的禪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喜歡書中的一些經(jīng)典語錄,摘抄其中一部分:</p><p class="ql-block">1. 隨緣惜緣不攀緣</p><p class="ql-block">2.人的法則是,一顆陰暗的心永遠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p><p class="ql-block">3. 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jīng)夠了。</p><p class="ql-block">4. 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困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p><p class="ql-block">5. 當有人笑話耶穌是傻子的時候,其實誰都不傻,僅僅是兩種價值觀不兼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