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人生最重要的兩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為何活著的那天。</strong></h3></br><h3><br></br> 出生的那天,我們有了生命;知道自己為何活著的那天,我們成了真正的自己。</h3></br><h3><br></br> 這兩天里,一天是生命的新生,另一天是靈魂的新生。</h3></br><h3><br></br> 35歲那年,高更不想被困在養(yǎng)家糊口的日子里,決定做一個前途未卜的畫家。</h3></br><h3><br></br> 于是,他辭去高薪體面的工作,放棄了上流生活,遁跡荒島,專心畫畫。</h3></br><h3><br></br> 高更的畫作以將近3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截至目前為止成交價格最高的畫作。</h3></br><h3><br></br> 高更死后,毛姆旅行到高更曾經(jīng)生活過的小島,以他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風(fēng)靡全球。</h3></br><h3><br></br> 蔡崇達(dá)讀完后說:</h3></br><h3><br></br> “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lt;/h3></br><h3> 以下這8句話,告訴我們,<strong>一個人只有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成為真正的自己,他才會真正快樂。</strong></h3></br><h3> <h3>我承認(rèn)這種生活有其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人們在這種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中享受著幸福,但是那時的我熱血涌動,渴望經(jīng)歷更為狂野的人生旅程。</h3></br><h3>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的美好之處,對于熱愛這種生活的人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了;</h3></br><h3><br></br> 可是對于一些有其他追求的人來看,這樣的生活,不管再怎么美好,生活在其中,也不會讓人幸福。</h3></br><h3><br></br> 有人喜歡熱鬧,熱衷于各種聚會,愛結(jié)交各種有名氣有地位的人,然后虛與委蛇,互相吹捧。</h3></br><h3> <h3><br></br>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德的妻子就是這樣的人。</h3></br><h3><br></br> 她喜歡和上流社會的人交往,覺得女人自己掙錢是恥辱,只有被男人供養(yǎng)著才是高雅。</h3></br><h3><br></br> 她熱衷于這樣的生活,她有一個英俊的兒子,有高薪的丈夫。</h3></br><h3>想著終有一天,丈夫退休,兒子繼承他的事業(yè),老兩口享受衣食無憂的晚年。</h3></br><h3><br></br> 一輩子這樣也挺好,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所追求的美好生活。</h3></br><h3><br></br> 可是,到底好不好,還要看自己喜歡不喜歡,你要是不喜歡,這種“美好”對你來說就是一種囚籠。</h3></br><br></br> <h3><strong>所謂美好,不過是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某種公認(rèn)的生活。</strong></h3></br><h3> <h3>渴望得到別人的認(rèn)同,或許是文明人類最根深蒂固的一種天性。</h3></br><h3>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yùn)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h3></br><h3><br></br>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h3></br><h3><br></br>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rèn)可,你辛辛苦苦做一件事情,被別人一口否定了,總是讓人難受。</h3></br><h3><br></br> 但是,他人認(rèn)可了,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嗎?</h3></br><h3><br></br> 相反,你做了一些事情,他人不認(rèn)可不贊同,你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差嗎?</h3></br><h3><br></br> 不,他人不管贊同不贊同,對你的生活都沒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h3></br><h3><br></br> 最終,問題還是需要你去處理,生活的擔(dān)子還是需要你自己扛著。</h3></br><h3> <h3><br></br> <strong>渴望得到認(rèn)可,是一種束縛。</strong></h3></br><h3><br></br> 因為你渴望得到認(rèn)可時,可能會去迎合別人,會改變自己的心意,做討別人喜歡的事情。</h3></br><h3> <h3>我跟你說了我必須畫畫。</h3></br><h3>這由不得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落了水,他游泳好不好無關(guān)緊要,反正他得從水里掙扎出來,不然就得淹死。</h3></br><h3>斯特里克蘭德拋妻棄子,毫無安排地離家出走。</h3></br><h3><br></br> 妻子以為他跟別的女人跑了,后來才得知他要畫畫。</h3></br><h3><br></br> 那時候,他已經(jīng)四十歲了,還是一個畫畫小白,只在夜校學(xué)過一年。</h3></br><h3><br></br> 很多人十八歲就開始了,四十歲可能已經(jīng)功成名就了,而他,四十歲才開始學(xué)畫,甚至沒什么基礎(chǔ)。</h3></br><h3><br></br> 這樣可以嗎?</h3></br><h3><br></br> 有人勸他,回到原來的生活,孩子需要你,妻子需要你,家庭需要你。</h3></br><h3><br></br> 但他不愿意,他說自己已經(jīng)養(yǎng)了妻子十七年,以后她可以養(yǎng)自己。</h3></br><h3><br></br> 有人對他說,你可能一事無成,什么都成不了。</h3></br><h3><br></br> 可是他說,他之所以要畫畫,是因為他忍不住,就像落水的人,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掙扎上岸一樣。</h3></br><h3> <h3><br></br> 他內(nèi)心有種力量,讓他不能不畫。</h3></br><h3><br></br> <strong>當(dāng)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的時候,其他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都將無足輕重。</strong></h3></br><h3> 他必須抓住那個東西才能感到自己在活著,否則就只是行尸走肉。</h3></br><h3> 我不想過去。只有永恒的現(xiàn)在才是重要的。<h3>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還有明天。</h3></br><h3><br></br> 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明天還沒到來,我們能夠擁有并且抓住的,只有今天。</h3></br><h3><br></br> 你過去擁有什么,都是過去的,不要讓過去的擁有束縛了你今天的生活。</h3></br><h3><br></br> 過去受過的傷害,都已經(jīng)過去了,總是執(zhí)著于過去,就永遠(yuǎn)活在傷害里。</h3></br><h3><br></br> <strong>一個人,要時時刻刻有擺脫過去、重新開始的能力,最關(guān)鍵的是,要珍惜現(xiàn)在。</strong></h3></br><h3><br></br>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懊惱,那么你將錯過月亮與群星。</h3></br><h3> 執(zhí)著于過去,并不能改變現(xiàn)在,反而會讓現(xiàn)在也成為過去。</h3></br><h3> <h3>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事都與別人息息相關(guān)。</h3></br><h3>想要只為了自己、只靠自己生活下去,是很荒唐的。</h3></br><h3><br></br>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別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我們,我們一舉一動,也會影響著別人。</h3></br><h3><br></br> 對于有些人來說,影響很強(qiáng)烈,對有些人來說,影響很微弱。</h3></br><h3> <h3><br></br> 有人勸斯特里克蘭德:</h3></br><h3><br></br> “早晩有一天你會生病,會衰老,到那時你還得爬著回到人群中去?!?lt;/h3></br><br></br> <h3><strong>事實上,很多人都是因為害怕而不敢做自己。</strong></h3></br><h3> 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擔(dān)心這擔(dān)心那,而把自己和人群聯(lián)系起來。</h3></br><h3><br></br> 我們擔(dān)心不合群,擔(dān)心被排擠,所以拼命維持與他人保持聯(lián)系的紐帶,甚至以此為生命重要部分。</h3></br><h3><br></br> <strong>可是我們也要知道,我們可以做自己,我們可以不合群。</strong></h3></br><h3><br></br> 我們之所以選擇不合群,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需要。</h3></br><h3> <h3>世界殘酷無情。</h3></br><h3>沒有人知道我們?yōu)槭裁磥淼饺耸?,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會去往何處。</h3></br><h3>我是誰?<br></br> 我從哪里來?<br></br> 我要到哪里去?</h3></br><h3><br></br> 一個人找到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知道了自己為什么而活。</h3></br><h3><br></br>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間,完全是一個偶然,是一個意外。</h3></br><h3><br></br> 父母不知道我們?yōu)楹味鴣?,他人更不可能知道我們?yōu)楹味鴣怼?lt;/h3></br><h3><br></br>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我們自己去尋找。</h3></br><h3><br></br> 唯一肯定的是,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成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而來的,也不僅僅是作為兒女或父母而來的。</h3></br><h3><br></br> 我們到底是為何而來,為何而活著,答案只有自己去尋找。</h3></br><h3> <h3><br></br> <strong>你要問問自己的心,你這一生,將為何而活著?如何才能讓你的生命充實?</strong></h3></br><h3>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點(diǎn),一輩子都在為他人負(fù)責(zé),卻忘了為自己負(fù)責(zé),臨到生命的盡頭,才發(fā)現(xiàn)這一輩子沒好好活過。</h3></br><h3> <h3>裝出來的個性,不可能掩飾平庸的頭腦。</h3></br><h3>凡人就算穿上佛的衣服,也只是凡人。</h3></br><h3><br></br> 佛哪怕不穿衣服,也依然佛光閃閃。</h3></br><h3><br></br> 梭羅在《瓦爾登湖》里說,呆頭鵝再怎么打扮,也只是呆頭鵝。</h3></br><h3><br></br> 有很多明星,都鬧過人設(shè)崩塌的笑話:</h3></br><h3><br></br> 拼命裝成熱愛學(xué)習(xí),實則肚子里沒什么墨水;拼命裝成老實人,但是卻謊話連篇;</h3></br><h3><br></br> 拼命想維持自己的美好形象,最后卻露出來自己卑劣的一面。</h3></br><h3><br></br> 為何會人設(shè)崩塌呢?</h3></br><h3><br></br> <strong>就是因為那本身就不是真的,只是裝出來的。</strong></h3></br><h3><br></br> 假的就是假的,不管你怎么裝,也不可能變得真的,總有一天會被拆穿。</h3></br><h3> <h3><br></br> 所以,人最重要的不是活成某個討人喜歡的樣子,也不是裝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要做真實的自己,去做靈魂熱愛的事。</h3></br><h3> 免得像魯迅說的,“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lt;/h3></br><h3> <h3>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dú)立的個體。</h3></br><h3>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交流。</h3></br><h3><br></br> 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而不確定的。</h3></br><h3><br></br> 我們可憐巴巴地想將內(nèi)心的寶貴感悟傳送給別人,但是別人卻沒有能力接受。</h3></br><h3> 因此我們只能踽踽獨(dú)行,雖彼此并肩,卻形同陌路,既不能看懂我們的伙伴,也不能被他們看懂。</h3></br><h3> <br></br> 梵高有一句話說:</h3></br><h3>人的靈魂里都有一團(tuán)火,卻沒有人去那兒取暖,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囪上的淡淡青煙,然后繼續(xù)趕他們的路。</h3></br><h3><br></br> 不管我們做了什么,他人看到的,都只是他們想看到的,而不是全部;</h3></br><h3><br></br> 他人看見的你,也只是他們想看到的,而不是真實的你。</h3></br><h3><br></br> 這就決定了我們孤獨(dú)的處境,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理解我們。</h3></br><h3><br></br> 有時候我們拼命想要向別人傳遞一些東西,可是無論怎么努力,他人都無法感同身受。</h3></br><h3><br></br> <strong>沒有感同身受,就無法完全理解。</strong></h3></br><h3><br></br> 因此,我們活著,不應(yīng)該要求別人理解我們,我們做自己的事情,開心與否我們自己知道。</h3></br><h3> 要記住,你自己的人生路,都只能你自己行走,沒有人能代替你走,哪怕只是一小步。</h3></br><h3> <p class="ql-block">加繆說:<b>“一切特立獨(dú)行,都意味著強(qiáng)大?!?l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強(qiáng)大到能做我們自己時,那時候,我們就能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在那之前,我們需要讓自己變得強(qiáng)大,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特里克蘭德想要畫畫,他就去畫畫,他身邊的人都不理解他,但他義無反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別人看來,他離經(jīng)叛道,拋妻棄子,是世俗難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選擇做自己,并為自己的生命負(fù)責(zé),這又有什么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又怎么能強(qiáng)加在別人身上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像黑塞說:<b>“覺醒的人只有一項任務(wù),那就是成為自己?!?l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俗,只能要求活在世俗里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真正活出了自己的人,他們的生命沒有標(biāo)準(zhǔn),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