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六十彈指一瞬間。來不及認真年輕過,就認真的老去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放飛自我不負日落和夕陽。感謝我的親朋好友們!感恩遇見!愿你我,守著剩下的流年,看一段歲月靜好。</p> <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幾度悲歡。看往昔,感嘆人生,數(shù)風流,還看今朝。2023年五月,南方雖已入夏,但微風不燥,出游佳時。乘閑,幾位親友相約澳門。</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澳門曾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并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出生在廣東江門生長在澳門的姑爹,一路講述著殖民400多年間澳門發(fā)生的故事,民族的興亡,家族的興衰。</p><p class="ql-block"> 中歐文化的融合與共存使澳門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城市。人們信奉天主或基督,也拜觀音和哪吒,他們喜歡吃葡萄牙菜,但也尊奉著中國傳統(tǒng)的那些美德和信仰。</p><p class="ql-block"> 色彩漂亮的歐式教堂、老老舊舊的各式小巷,古色古香的傳統(tǒng)廟宇、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奢華現(xiàn)代的頂級酒店、沿岸優(yōu)美的海濱勝景、路邊檔專心制作的小商販、溫文爾雅的本地人、匆匆忙忙趕路的游客、讓這座世界著名賭城充滿了人間煙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生武漢生活在澳門的堂姐承擔了本次南巡的所有任務(wù)。美麗知性熱情干練的武漢妹子身兼數(shù)職,司機導游購物大廚保潔等等堪比五星級貼身管家。在她的精心設(shè)計合理規(guī)劃下讓我們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游玩了澳門、珠海、深圳三地。在此深表謝意?。?!</p> <p class="ql-block"> 步伐矯健、思維敏捷、熱情洋溢的姑爹一路講述著澳門的往事。歷史之淵源,或繁華,或落寞。童年的趣事,成長的代價,人生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往事隨風,祖屋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的四娘 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九十高齡的四娘充滿激情的鋼琴演奏獲得一片掌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三巴圣跡”</p><p class="ql-block"> 大三巴也稱為“大三巴牌坊”。位于大三巴斜巷的圣保祿教堂前壁遺址,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澳門歷史城區(qū)的核心文物。大三巴教堂1835年被火焚毀后,只留下石砌前壁。該壁形似內(nèi)地的牌坊,因其歷經(jīng)風雨侵蝕而不倒,被人們視為“奇跡”,已成為澳門的標志。登上68級臺階來到大三巴牌坊,它曾是史稱“濠鏡十景”之一的“三巴曉鐘”、也是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跡”。</p> <p class="ql-block"> 云南的二表姐從昆明隨團訪問香港澳門,香港行程完畢,從香港乘坐大巴經(jīng)港珠澳大橋抵達澳門。在澳門的行程也是安排的滿滿的,我們只能在游客必到的大三巴牌坊守株待兔,匆匆見了一面。得知云南姑姑的身體狀況,令人堪憂。</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盧家探勝”</p><p class="ql-block"> 盧家大屋,澳門的25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只有兩座中式建筑。一個是鄭家大屋,另外一個就是這座盧家大屋。雖然整棟屋子不大,但卻十分精巧,房屋的很多細節(jié)獨具匠心。其主人盧華紹也是澳門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媽閣紫煙”</p><p class="ql-block"> 澳門三面環(huán)海、直通大洋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商人踏足中國的理想登陸地。當?shù)谝慌咸蜒廊说诌_澳門時,他們詢問居民當?shù)孛Q及歷史,居民誤以為是指廟宇,隨口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譯成為澳門葡文名稱Macao的由來。</p><p class="ql-block"> 至今已逾五百年的媽閣廟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明朝一四八八年,媽閣廟建成,又稱媽祖閣,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參天,風光優(yōu)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四座主要建筑,石獅鎮(zhèn)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媽閣前地廣場 </p><p class="ql-block"> 媽閣廟前地是澳門半島南部媽閣廟門前的廣場。因位置于媽閣廟前而得名,是各地游客訪問澳門必到的旅游景點之一。前地向海之方向有澳門海事博物館,附近有新發(fā)展出現(xiàn)的手信街。北端為媽閣斜巷,南端連接媽閣上街。</p> <p class="ql-block">亞婆井前地</p><p class="ql-block">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澳門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處,故為最古老的住宅區(qū)之一。葡萄牙民居式建筑順山勢而建,建筑較為低矮:白色的外墻,襯托綠色的百葉窗,紅瓦坡的屋頂。亞婆井前地內(nèi)的兩株百年老榕樹得以保留,2005年列入澳門歷史城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內(nèi)。</p> <p class="ql-block"> 鄭家大屋大約建干1881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yīng)的祖屋,由其父親鄭文瑞籌建。</p><p class="ql-block"> 鄭家大屋,位于媽閣街側(cè),建筑范圍約4000平方米,是一嶺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多米,主要由兩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內(nèi)院連接的仆人房區(qū)建筑及大門建筑等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請原諒我醉酒的鏡頭吧!晃晃悠悠……</p> <p class="ql-block"> 港務(wù)局大樓由意大利人卡蘇索(Cassuto)所設(shè)計。港務(wù)局大樓高兩層,其外墻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頂,配合通花圍柵,具阿拉伯建筑之風格。</p><p class="ql-block"> 大樓建筑位于媽閣山邊,在媽閣街的一段坡道上,是一座受阿拉伯色彩及哥特建筑特色影響的磚石建筑。</p><p class="ql-block"> 除了近媽閣山一側(cè)外,建筑物三周均有寬達4米帶有尖券拱的回廊回繞,這種廊式除了便于觀賞風景外,同時也是建筑對本地氣候的反映。建筑整體粉刷成黃色,并以白色花紋襯托,它與粗糙的花崗石圍墻在色彩及質(zhì)感上均形成強烈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龍環(huán)葡韻”</p><p class="ql-block"> 龍環(huán)是氹仔島的舊名,龍環(huán)葡韻是指氹仔島背后望德圣母灣一帶的歐陸風韻。1847年澳葡萄牙人向氹仔擴張,建立氹仔炮臺,至1910年完全控制路環(huán),澳葡政府在海島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路氹葡式建筑不斷興建。龍環(huán)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的前身氹仔職官住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xiàn)的。</p><p class="ql-block"> 在巖邊碎石馬路旁有5座1921年建造的一列葡式建筑物,原為澳葡官員的私宅,后改為“住宅博物館”。館中陳列許多中葡古舊家具及富有藝術(shù)價值的美術(shù)作品,從中可以窺見葡萄牙人的家貌。 </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主教山上的教堂,肅穆而莊嚴。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從喧鬧繁華的澳門半島和氹仔街區(qū)來到這里,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扮姌枪秩恕遍W現(xiàn)在腦海里!哈哈</p> <p class="ql-block"> 相傳大堂前地的這座廣場是澳門第一場彌撒的舉辦地方,加上歷史悠久,使得廣場具有特殊的宗教和歷史價值。如今,游人們都要在這里走一走,坐一坐。</p><p class="ql-block"> 位于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門天主教的中樞,右側(cè)是主教府,是澳門天主教最高管理機構(gòu)澳門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彌撒、耶穌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動也在此舉行。</p> <p class="ql-block"> 從小一起長大美麗溫柔多才多藝的攝影師表姐為這次旅行保駕護航增添色彩,用她專業(yè)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美好的東西,抓住瞬間變化的光影為我們留下難以忘懷的影像記錄。所有優(yōu)秀作品都出自她手。謝謝你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 仁慈堂建于1569年,由天主教澳門教區(qū)的首任主教賈耐勞創(chuàng)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為一兩層高的歐陸式的傳統(tǒng)建筑物,上有三角楣,整體白色設(shè)計,外表亮麗,地面層建有拱廊?,F(xiàn)在為政府部門辦公所用。</p> <p class="ql-block"> 澳門的旅游業(yè)發(fā)達,從來沒有沒落過。無論游客多少路邊檔的小商販都會認真的做著自己的小生意,幾代人經(jīng)營的小食店遍布街頭巷尾,街坊鄰居也都相互幫襯。西方文化的熱情奔放與東方文明的含蓄內(nèi)斂在各個方面都有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雖然是世界著名的賭城,澳門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漫步在小小的碎石的街道,老老的彎彎曲曲的小路,車子很多,卻不怎么見塞車。澳門是一個文明程度相當高的城市,有時在沒有紅燈的地方過馬路,車子還會放慢速度讓你先過去。</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澳門是2006年,那時澳門已經(jīng)回歸,和國內(nèi)的馬不停蹄奔小康的快節(jié)奏大相徑庭。他們處理工作的效率非常高,日常生活的節(jié)奏卻很慢。夜幕降臨華燈初放,酒館茶樓賓客滿坐,世界各地的美食在這里都可以找到。</p><p class="ql-block"> 這座治安非常好的城市,當燈光漸次亮起,昏黃的街燈,碎石的小馬路,轉(zhuǎn)角又轉(zhuǎn)角,不期而遇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精彩。遍布全城的歐陸風情的小廣場,適合閨蜜們低眉垂手私語的長椅隨處可見,是那個光怪離奇火樹銀花的澳門另一副面孔。</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澳門自由行,那個時候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資訊,交通也沒有現(xiàn)在便捷。當時在自家超市當經(jīng)理的堂姐每天忙的腳打后腦勺。把我們安頓好后,就趕往工作崗位。因為行程緊張,我倆根據(jù)她的建議選擇了幾個自己喜歡的景點,帶著澳門地圖就出門了。 游玩的途中幾次站在路邊研究地圖時,熱心的澳門人都主動幫我們找到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街道邊狹窄的石子路上,觸手可及的斑駁墻壁,巴洛克的雕花窗裝飾,盤根錯節(jié)的榕樹,都藏著澳門數(shù)不盡的故事,說不完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市政署展覽廳</p> <p class="ql-block"> 崗頂劇院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是位于澳門崗頂前地的古老劇院,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p><p class="ql-block"> 由澳門的葡萄牙人于1860年集資建立,伯多祿劇院,襯托墨綠色門窗,屬新古典主義風格。劇院乃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p><p class="ql-block"> 建成初期只有主體部份,其后1873年再于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崗頂劇院的歐式劇院建筑是澳門唯一的,也是南中國海地區(qū)最古老的歐式劇院。</p> <p class="ql-block"> 圣若瑟修院陪伴澳門至今經(jīng)已跨過兩個多世紀了。一直以來為教會培育了不少的修士、神職人員,也為社會培育了不少的人才。幾百年來修院屹立不倒,與澳門經(jīng)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澳門幾個世紀以來的興衰交替。圣若瑟修院圣堂現(xiàn)在已被文化局評為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圣奧斯定教堂是由意大利天主教奧斯定教會,于1586年來澳傳教時興建的,三年后歸葡國人所有。是澳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門首間以英語傳道的教堂。初建時用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似龍須飄飄,故昔日稱龍須廟,后改成龍嵩廟。</p> <p class="ql-block"> 福隆新街,這條藏在新馬路背后的小街,是著名的美食小巷,聽姑爹說舊時是夜生活的場所。由于疫情的影響,街上少有往日的熱鬧。</p> <p class="ql-block">福隆新街</p><p class="ql-block"> 1932年,香港禁娼之后,澳門娼妓蓬勃,直至1940年代,澳門才先后禁娼及毒。當年,以上商業(yè)活動在福隆新街也很著名。澳門福隆新街的建筑群,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筑群,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這里也是澳門博彩業(yè)的發(fā)祥地之一,故這一帶既曾熱鬧繁華,亦經(jīng)受過磨難,可謂歷盡滄桑。</p> <p class="ql-block">路環(huán)島舊民居村落</p><p class="ql-block"> 雖然這些年去過很多次澳門,但我還是第一次游玩路環(huán)島。它是澳門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qū)。這里中西合壁的民舍、寧靜舒適的自然風光和海對面的橫琴長隆動物園的現(xiàn)代建筑形式鮮明的對比。路環(huán)有民居、古廟、教堂,也有一些小商店和小食店,還有澳門始創(chuàng)的葡式蛋撻--安德魯?shù)皳椤?lt;/p> <p class="ql-block">漫步島上的圖書館,感受著居民們安寧舒適的環(huán)境氛圍。</p> <p class="ql-block">這角落特適合“東家長西家短”的演繹!</p> <p class="ql-block">姑爹想喝糖水,尋找兒時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普濟尋幽”</p><p class="ql-block"> 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普濟禪院現(xiàn)還保存著明清南方廟宇的特色。這里初為反清復(fù)明志士聚居處,后為粵省文人雅士相聚地。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望廈條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禪院為中國古代的佛教建筑,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guī)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平時來這里燒香求平安的人非常的多,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 由于此次行程匆忙,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地方留著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談判的石桌</p><p class="ql-block"> 華師大歷史系的高材生 姑爹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啊,等等很多戰(zhàn)爭,一直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呢,《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就標志著中國淪為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了,到1901年辛丑條約,中國就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lt;/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黑沙踏浪”</p><p class="ql-block">黑沙海灘是中國澳門的天然海浴場,是免費開放,位于路環(huán)島。海灣呈半月形,坡度平緩,灘面廣闊,水質(zhì)明凈。沙灘寬約1公里,沙的特色在于黝黑,海沙均勻,幼滑的細沙,故有黑沙海灘之名。黑色的細沙是由于海洋特定環(huán)境形成的帶黑的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受海流影響,被搬至近岸,再經(jīng)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凈的白沙灘,變成了迷人神秘的黑沙灘。每逢假日周末盛夏時節(jié),黑沙海灘游人如鯽,熱鬧非常。</p> <p class="ql-block">姐妹相會快樂加倍!愿我們永保童心,在變老的路上相伴前行。</p> <p class="ql-block">澳門八景之“鏡海長虹”</p><p class="ql-block"> “鏡?!笔前拈T的古地名之一,又泛指澳門島與氹仔島之間的海面。1974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的兩座澳氹大橋相映成趣,橫跨澳門半島和氹仔島。大橋跨度很大,遠看似長虹臥波,入夜后,橋燈吐亮,如連串明珠,把海面裝點得十分璀璨。</p><p class="ql-block"> 憑欄遠眺,只見南邊兩座幾乎平行一跨海大橋分別從西端的環(huán)島(中銀大廈和葡京娛樂場正門相對處)一直向南延伸到氹仔島,十分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澳門奢華酒店打卡</p> <p class="ql-block">珠海-中國最宜居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珠海大劇院位干珠海情侶路野貍島海濱,是中國唯一建設(shè)在海島上的歌劇院,總建筑面積59000平方米,包括1550座的大劇院,550座多功能小劇院等,大小劇場呈日月雙貝造型,又稱“大貝殼”,“小貝殼”,其中“大貝殼”最大高度90米。珠海大劇院于1992年正式立項,2010年動工建設(shè),2017年1月1日迎來首場演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珠海情侶路眺望港珠澳大橋</p> <p class="ql-block">向深圳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澳車北上”</p><p class="ql-block">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回歸祖國23周年之際,中央公布管理辦法,全面放開澳門私家車經(jīng)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nèi)地。2022年12月20日下午2時起接受申請,獲核發(fā)牌證的澳門私家車經(jīng)預(yù)約后,最早可于2023年1月1日凌晨零時經(jīng)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cè)霃V東并可在廣東全省駕駛。</p><p class="ql-block">得益于這個政策,我們乘坐著堂姐的“澳車”自由出入廣東。</p> <p class="ql-block">姑爹的寶貝孫子,一位才華橫溢的高中學生。他創(chuàng)作的國畫、工筆花鳥及書法作品,藝術(shù)天賦和技巧相得益彰,想象力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美好的回憶永存心中,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再相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