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4至28日,一場盛大的美術活動在海南萬寧舉行。25日至26日上午,海南省施瓊英中學美術卓越教師工作室?guī)砹素S富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和社團建設活動;26日下午至27日是一場又一場的饕餮盛宴的講座;此次學習活動對我來說收益頗深!</p> 送教下鄉(xiāng) <p class="ql-block"> 25日上午,唐望忠老師《檳榔鞘皮老物件》課程,讓我看見了海南普通老百生活的智慧,他們用最常見的檳榔鞘皮做大鍋鏟、垃圾鏟和扇子等實用物件。在這節(jié)課程中,學生感受到了老物件的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并延伸到新老物件做對比,為檳榔鞘皮老物件謀未來之路,這樣的美術課程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施瓊英、符紅陽、程子珍和楊師忠四位老師《海南笠》課程:這三節(jié)讓我知道笠的歷史淵源以及笠所包含美好祝福的寓意,并了解笠有許多造型以及笠的編織技藝。編織笠的材料是海南本地常見的菠蘿葉,也叫露兜葉和;笠飯的米就是大家每天吃的大米(以前我一直以為笠飯的米用的是糯米),大米會包裹著咸鴨蛋或海南本地臘腸。三節(jié)課下來,學生從一開始對制作笠比較感興趣,到后面能夠熟能生巧制作一個枕頭形的笠,這樣的美術課程學生從了解笠到制作笠的過程中傳承了海南的“笠”文化。</p> 社團活動 <p class="ql-block"> 25日下午,工作室的伙伴們帶領學生開展開展社團活動,周靜老師社團課程《輔首銜環(huán)——輕粘土浮雕畫》,向我們展示古代家門上的藝術;周才生老師《版畫“印”象》在我們檳榔鞘皮旁邊開展,學生通過雕刻和印刷成一幅幅精美海洋熱帶魚版畫作品;柯偉老師《沙畫故事——瓊崖六連嶺》課程展示海南萬寧紅色文化故事,學生用沙來繪畫六連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檳榔鞘皮組社團展示課程,有關潔玲老師的火鳳凰,唐望忠老師的老物件扇子,以及我的木棉花。這下午的課程我印象最深,五月底的天氣十分炎熱,教室沒有空調,只有4把吊扇,老師和學生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流汗,但東嶺學校的學生很給力,每個學生都用剪刀剪著木棉花和扇子的形狀,其中一位同學過生日原計劃早點回家但最后堅持到課程一分鐘才回家,鳳凰鳥那一組很積極的跟關老師學怎么樣編織鳳凰鳥,老師一邊教一邊鼓勵學生,課程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了作品。在布展前一個晚上,我和關潔玲、符紅以及林明忠老師一直忙到晚上10點半,才從東嶺學校開往二十多公里外的酒店,為我們課程組精益求精的精神點贊!同時也感謝東嶺學校林明忠老師對我們課題組的建議,以及“地主般”的陪伴,我們什么時候回酒店他就什么時候回家!</p> <p class="ql-block"> 對于布展,我和關潔玲老師一開始構想是將火鳳凰和木棉花展示在一棵干枯小樹枝上,但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就地取材,選取了東嶺學校一棵半枯萎的三角梅大盆栽,最后經過布展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p> 講座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最興奮的事情莫過于見到尹少淳教授,從讀研起,閱讀過尹少淳教授編寫的書籍,在騰訊會議中聽過尹老師的講座,也聽周春花老師上課時說道尹少淳教授,但這一次可以見到真人,他不僅在美術教育界很厲害,是教育部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組長,現實生活中也和藹可親。他的講座《新觀念、新方法VS舊教材》,其中很多理論和觀念都比較高大上,但他用最簡單的比喻讓我們明白這個觀念應該怎么理解,比如用高低起伏的群山比喻大觀念、基本問題和小問題三者的關系,瞬間從晦澀難懂到通俗易懂,其中顯示課例《穿越百年 紅色傳承——長辛店古街案例》,讓我看到一個優(yōu)秀的大單元案例,明白了大單元課程的優(yōu)秀之處!</p> <p class="ql-block"> 李露花老師《我的美術教學追求與創(chuàng)作》講座: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師將學生平時課程作業(yè)進行展出,學生只需要在課堂完成作業(yè)即可,不需要占用其他課后時間,這樣的日常展覽活動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增加學生的榮譽感。我在思考,我們學生每周一次作業(yè)都有許多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我們是否也可以向李露花老師這樣形式來展出呢?其中李露花在教學空余時間里不斷增加自己的技能,她從工筆淡彩花鳥畫到工筆重彩花鳥以及人物畫,每一幅作品展示了她對繪畫藝術的熱愛,也激勵了我們年輕人在工作教學的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繪畫能力,向李露花老師學習!</p> <p class="ql-block"> 在平時,四天時間很容易過去,但在每次工作室開展活動中,四天的活動都是滿滿的收獲和觸動,比如這次活動有有聽課環(huán)節(jié),有自己上課與布展環(huán)節(jié),有聽講座環(huán)節(jié)……,對于自己未來的發(fā)展,都有著良好的啟發(fā),再一次感謝施瓊英老師工作室這個平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