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于此 <p class="ql-block">太原師范??茖W校建于1958年,設(shè)在1902年建成的山西大學堂舊址;四年后的1962年停辦。八十年代恢復高考后,在老軍營太原師范學校掛牌招收77級學生,1979年7月遷回老校址?;謴驼猩牡谌?,中文科招收了一個班,即“太原師專中文801班”,按排序稱“文七班”,從此開啟了——文七班的歲月。</p> 文七檔案 我們的老師 流金歲月 <p class="ql-block">1981年4月10日,班委組織去二龍山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1年10月2日,班里部分同學騎自行車到上蘭村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25日,全班同學到崛圍山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1日,同學們騎自行車到晉祠、天龍山野餐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3年5月20日,五位同學騎自行車赴汾陽杏花村汾酒廠。</p> 我們畢業(yè)啦 <p class="ql-block">太原師專801班畢業(yè)留念(從右至左)</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張鳳蘭、薛夏原老師、張任老師、翁伯青老師、徐得仁老師、王國棟老師、成立老師、趙廷鵬老師、宮應(yīng)林老師、趙明老師、鄭波光老師、袁良智老師、曹玲玲</p><p class="ql-block">第二排:趙玉君、牟琳琪、王湄、羅蜀汾、王學蘭、胡月英、王利君、邱濱、劉景萍、郭曉青、張麗英、石慧、崔琳、魯學琴、張曉玲、趙小堅</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孫巖、梁濤、戴天林、高栓鎖、毛力丁、王世瑾、段萬樂、楊進、李曉林、崔子明、閆乃全、郭天保、曹潤生</p><p class="ql-block">第四排:文勤敏、胡建華、常宏、蔣力、孫春彥、孫景壽、張健強、武建明、張銀龍、王中孝、王瑞璽、郭偉、劉原穎</p> 師生四十年 來自遠方的問候 <p class="ql-block">畢業(yè)離校四十年周年,我們的老師也有半數(shù)以上先后調(diào)離學校。老師們桃李滿天下,而同學們的目光始終追隨著他們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在文七班籌備畢業(yè)四十周年聚會期間,薛夏原老師為我們聯(lián)系了眾多散居各地的老師。精神矍鑠的成立(居杭州)、尤敏(居大連)、石麗生(居太原)老師在子女們的幫助下發(fā)來了視頻、照片或留言;年富力強的蔣韻(居北京)、薛夏原(居北京)、張仁(游青海)老師撰文、提供照片,王夢輝(居太原)老師現(xiàn)場連線與同學們交談,情感之真摯、筆鋒之健碩、視角之犀利敏銳,令我們感動不已。</p><p class="ql-block">病中的徐德仁老師,答應(yīng)待病情舒緩之后給同學們講幾句,不料竟沒來得及兌現(xiàn)諾言就撒手人寰,讓我們驚詫、扼腕。</p><p class="ql-block">師生之情永生難忘,愿老師們多多保重,健康快樂每一天。</p><p class="ql-block">文友孫濤老師看到美篇后也寫了自己的感受,現(xiàn)均集于此,以茲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立老師從杭州發(fā)來視頻,尤敏老師從大連發(fā)來照片,石麗生老師發(fā)了問候……</p> <p class="ql-block">成立老師:</p> <p class="ql-block">尤敏老師:</p> <p class="ql-block">石麗生老師:</p> <p class="ql-block">石老師與夫人。</p> <p class="ql-block">蔣韻老師:</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文七班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你們好!一轉(zhuǎn)眼,你們已經(jīng)畢業(yè)四十年了!真快呀!我也從一個剛畢業(yè)留校的青年教師,變成了一個古稀老人。你們是我不長的任教生涯中教過的第一批學生,想起當年的你們,猶如想起我的青春歲月,讓我分外懷戀……我們這一代人,這一生,似乎都沒有生活過,一生,好像都是在“準備生活”,突然間,衰老就來了,暮年就來了。才猛然警覺,生活已經(jīng)沒有給我們準備的時間了!這一路的風景,也不知道錯過了多少。當年,做你們的老師時,對人生還沒來得及有太深的感悟,所以,對你們而言,我并不算一個稱職的教師,這是我的遺憾……沒能參加你們畢業(yè)四十年盛會,見證你們每一個人精彩的人生,是我另一個遺憾!謝謝你們真誠的邀請,這份心意,我會永遠珍藏!祝你們聚會愉快,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蔣韻</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6日于酷暑中的北京</p> <p class="ql-block">薛夏原老師:</p> <p class="ql-block">七班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不能參加你們情誼四十年聚會,真是大大的憾事! </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文七班是我留校后獨立開課的第一個班。每每念及此,總是為你們對我淺薄學識的包容、理解而感動。先真誠地說一句,謝謝七班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來,我曾多次勞煩班里幾位朋友。謝謝郭曉青!謝謝張建強!謝謝王利君!小毛四十年前在橋頭街給我過生日的情境,至今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了,七班各位朋友的工作、生活,雖未曾謀面,但我也多知一二。真心地祝福你們!</p><p class="ql-block">相信你們?nèi)松南乱粋€四十年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2013年薛老師和尤老師在旅順口。</p> <p class="ql-block">2015年,薛夏原老師陪成立老師探訪他七十多年前的北京故居。</p> <p class="ql-block">2017年,王夢輝老師和薛老師在太原。</p><p class="ql-block">2022年,王夢輝老師和薛夏原老師在太原。</p> <p class="ql-block">師專的老師們左起:趙木蘭、趙明、王夢輝、李錦華、原繼珍</p> <p class="ql-block">2022年,左起:薛夏原、徐德仁、李錦華、王夢輝。</p> <p class="ql-block">薛夏原老師和袁良智老師。</p> <p class="ql-block">張任老師:</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文7班全體同學:</p><p class="ql-block">你們好!得知你們即將迎來畢業(yè)40周年的難忘日子,我和你們一樣興奮激動。我在外地向你們致以衷心祝賀和親切問候!</p><p class="ql-block">斗轉(zhuǎn)星移,時光荏苒,你們已從"小藕才露尖尖角”,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我由衷地祝賀同學們40年來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努力,取得的驕人成績。</p><p class="ql-block">你們沒有辜負母校師長的殷殷期望,不忘初心追逐夢想,為社會奉獻建功,為母校爭光添彩,光榮屬于你們每個人!我為每位同學的驕人成就、業(yè)績而倍感自豪。</p><p class="ql-block">憶起當年我作為你們曾經(jīng)的班主任那時還很年輕,很不成熟,言談舉止肯定有傷人之處,至今還讓我深感內(nèi)疚惴惴不安。我與同學們真正相處時間并不長,在你們畢業(yè)離校時,我卻到上海進修了。然而我和文7班有割舍不斷的緣分和情誼,我的心永遠和你們連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感恩文7班的同學還記著我,讓我們不墮凌云之志,常懷老驥伏櫪壯心,演繹好人生下半場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張任2023/07/04于青海湖紅海賓館</p> <p class="ql-block">孫濤老師發(fā)文,談了他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羨君韶華歲月 憶我不堪年代</p><p class="ql-block"> 孫 濤</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楊進給我發(fā)來一個電子版美篇,編輯是王湄,標題是《文七班的歲月(追憶篇)》。王湄是王樟生的女兒,雖然我不認識王湄,但她母親王樟生是山西有名的女作家,與我曾是太原市文聯(lián)的同事,見到她女兒編輯的電子版美篇,我豈能不賞讀瀏覽一番?在此之前,王湄已經(jīng)編了三個《文七班的歲月》了,分別是“校園篇”“友誼篇”“風采篇”。“追憶篇”是以太原師范??茖W校文七班為背景,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反映了在1980年入學的那一代大學生們,踏入大學校門后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及畢業(yè)離校奔赴社會,各自拼搏了幾十年后,進入退休人生的歷程。這是一部生動的歷史,形象地記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始、文革之后新一代大學生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和他們走向社會后各自拼搏的命運軌跡。</p><p class="ql-block"> 大學校園,是一個靑年人日后成長的加油站,也是開始人生馬拉松長跑的又一個起跑點。見微知著,對一個群體的認知,可以從剖析他們中間的一個人來入手。以我的老朋友楊進為例,可以看到歷史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大學生活對一個年輕人命運的改觀,是何等地重要。楊進正是在1980年,從一家國有大型企業(yè),考入太原師范??茖W校中文系,成了文七班的一名大學生。他刻苦學習,畢業(yè)后不久,便成為《太原晚報》復刊后,第一批經(jīng)公開考試入職的記者??梢哉f,正是在文七班打下的文化基礎(chǔ),才有了楊進跨入新聞戰(zhàn)線的人生轉(zhuǎn)場。他由記者至部主任、至太原晚報副總編輯,及至退休后,還被報社聘用為評報專家,繼續(xù)為《太原晚報》建言獻策,成為太原市新聞戰(zhàn)線上一位杰出的資深報人。</p><p class="ql-block"> 文七班這個群體中的成功者,絕不止楊進一人。在《文七班的歲月(追憶篇)》這部美篇中,我讀到了其他同學們多彩多姿的成功人生,還有每篇文章后大家的評說和討論。這些中文系畢業(yè)的同學們,個個都是寫文章的好手。無論日后是做教師、做公務(wù)員、做導游、做律師、做記者、做電視臺主持人,還是做其他各色職業(yè),每個同學在撰寫自己的回憶時,都是以情憶事,為情造文,沒有官話套語,全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和表述。讀他們的文章,如聽到山泉逶迤流下,窺見水勢跌宕起伏,他們的文字時而叮咚遠去,時而又聚于山澗洼處,平靜如鏡。突然間有人來段小小的幽默,或彼此間調(diào)侃幾句,就會讓人忍俊不禁笑出聲來。文七班的同學們?nèi)绱藭懳恼拢撬麄冊趯W校時,有優(yōu)秀的寫作老師給他們打下了結(jié)實的根基。后來調(diào)到山西教育出版社的資深編審王夢輝先生和后來調(diào)到太原市文聯(lián)出任主席的著名作家蔣韻女士,都先后是文七班的班主任和寫作課老師。名師出高徒,這規(guī)律永遠會被現(xiàn)實不斷映證。</p><p class="ql-block"> 《文七班的歲月(追憶篇)》展現(xiàn)出的大學生活,由一篇篇美文真實地呈現(xiàn)在我面前,讓我觸景生情,思緒倒流,浮想聯(lián)翩,進而心中升起一種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蒼涼。我想起了我的大學生涯,正逢那場大革文化命的運動。先是師生同學分派而互斗,繼而工宣隊進校占領(lǐng)上層建筑,天天帶領(lǐng)師生們早請示晚匯報,除組織批斗學校領(lǐng)導和教授,學生們也成了被斗爭和改造的對象。中外大學教育史上的校園奇觀,我們趕上了,領(lǐng)略了,遭遇了,受害了。我有位同學張貴保,還留存著1970年3月至7月的日記。他將其原汁原味投到網(wǎng)上平臺《太原道》,于2019年7月22日刊出,標題是《崢嶸歲月/山西大學一打三反日記》。這則史料很容易在微信中搜到,我建議文七班的同學們,搜讀一下那些保留著原生態(tài)的日記,你們一定會感到慶幸。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好日子里,如愿地坐進了大學的講堂,真是一種幸福。當你們學業(yè)有成,靠著嶄新的車輪畢業(yè)離校,昂然上路時,我們老五屆的這一代大學生們,還得在前行的路上,時不時地給空癟的車輪補胎或打氣。這是我們的悲劇,不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劇嗎?我還希望讀到美篇《文七班的歲月(追憶篇)》和我這則小文的讀者們,也得空在微信中搜讀一下我提及的那些原生態(tài)日記,明白歷史的倒退,會是一種怎樣悲哀的前景。</p><p class="ql-block"> 歲月流淌,人世間的許多美好和不堪,最后都只能殘留在當事人的回憶中了。我們唯有在文字中能留住歲月,而歲月做為時間,是只有前進,絕不會駐足停頓或回潛逆行的。我上面提及的那本原生態(tài)的日記,是一種民間真實的史料,由王湄編輯的系列美篇《文七班的歲月》,也是一種民間真實的記憶。在浩瀚的歷史文獻大海中,它們只是微小的一滴水珠,但它們記下太陽的黑點,也錄下太陽的光輝。誠如此,也許這就是《文七班歲月(追憶篇)》中許多文章的價值所在了。</p><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孫 濤,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曾任太原市北郊區(qū)委通訊組組長、太原市文化局《并州文化》月刊社主編、太原市文聯(lián)《城市文學》社主編、太原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和名譽主席、太原市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第一至第四屆趙樹理文學獎評委會委員等職。2003年6月被評為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嘉獎的第二批太原市優(yōu)秀專家,同年被市文聯(lián)授予太原市杰出貢獻藝術(shù)家稱號,2012年2月被中共太原市委授予太原市文化領(lǐng)軍人物。)</p> 再次致謝 <p class="ql-block">楊進:[強][強][強]成立老師,尤敏老師。</p><p class="ql-block">毛力丁:兩個88歲的老人,祝文七班畢業(yè)四十周年聚會。</p><p class="ql-block">趙玉君:祝我們的老師們健康長壽[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毛力丁:蔣韻、石麗生、徐德仁前段時間都陽了,現(xiàn)在應(yīng)該都康復了,一兩天薛夏原老師再催他們拍個視頻。</p><p class="ql-block">王學蘭:成立老師思路清晰,表達完整,真好!</p><p class="ql-block">武建明:由衷祝福我們的老師健康長壽[玫瑰][玫瑰][玫瑰][慶祝][慶祝][慶祝]</p><p class="ql-block">蔣力:由衷祝福我們的老師健康長壽[玫瑰][玫瑰][玫瑰][慶祝][慶祝][慶祝]</p><p class="ql-block">劉原穎:祝先生們健康快樂![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戴天林:先生都老了,慈眉善目,更有師長的風度![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郭天保:祝我們的老師健康長壽,喜樂平安![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王學蘭:看了蔣老師寫的話了…感動!歲月如梭,各自珍重[握手][握手</p><p class="ql-block">孫景壽:當年我們的文學偶像蔣老師,也成了老人,真是往事難回首啊。</p><p class="ql-block">戴天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致敬我們的蔣韻老師</p><p class="ql-block"> 今天(6月26日)在咱們微信群里,看到蔣韻老師從北京寫給文七班同學們的一封信。作為當年文七班的一名學生,我讀了老師寫的信很激動,當即留言:感恩蔣韻老師。</p><p class="ql-block">我現(xiàn)在還記得,蔣韻老師在四十年前給太原師專文七班同學講寫作課的樣子。她在課堂上,帶一副眼鏡,衣著樸素,說話條理清晰。我對寫作課很有興趣,每次上課都認真記筆記,努力把老師傳授的寶貴知識盡可能記下來。</p><p class="ql-block"> 蔣韻老師給我們講寫作課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我后來的發(fā)展很有啟示意義。我第一次看到蔣韻老師的文學作品也是在師專念書期間。那時侯,我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見了作家就如同現(xiàn)在的小青年見到那些大明星一樣激動不已??戳耸Y韻老師寫的小說《我的兩個女兒》以后,我不僅對老師的文學才華十分仰慕,也從她走過的文學道路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學師范專業(yè)的人將來不一定只會教書,也可以搞寫作,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p><p class="ql-block">1983年,我從師專畢業(yè)以后, 在教育系統(tǒng)工作了幾年。1987年,我正式調(diào)入省電臺,先后從事廣播劇和文學節(jié)目的編輯工作十多年時間。我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和當年聆聽蔣韻老師的講課有直接的關(guān)系。我在太原師專學習期間,進一步激發(fā)了對文學藝術(shù)的興趣,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鉆研問題、勤于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是母校老師給予我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此,我應(yīng)該常懷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彈指一揮間,青春歲月已經(jīng)變成美麗的夢境。當年的年輕學生,已步入老年。當年的青年教師,也變成了古稀老人。得知 蔣韻老師現(xiàn)在住在北京,因故不能來忻州參加文七班同學畢業(yè)四十年聚會,同學們心里多少有些遺憾。但是又一想,如今老師上年紀了,出門遠行有很多困難,還是在家里安度晚年為宜。老師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 學生在此向蔣韻老師送上真摯的祝福:祝老師健康長壽,晚年生活幸福。祝老師精力充沛,繼續(xù)創(chuàng)作出廣大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p><p class="ql-block"> 學生戴天林</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6日于太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建明:看到石老師身體康健,與老伴游玩古城,真為老師高興[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張曉玲:看到尤老師發(fā)的話語,感到非常地親切和感動,四十年過去了,尤老師教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但尤老師對我們班的記憶還那么清晰,對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描述得那樣生動形象逼真,可見對我們班的厚愛!尤老師還提到了我,更是對我的關(guān)心愛護。前些天在群中看到尤老師的照片,她老人家還是那樣知性優(yōu)雅、端莊大氣,我們甚感欣慰!衷心祝福尤老師開心快樂,吉祥幸福,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楊進、王學蘭:@張曉玲 感同身受。張同學的話語,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強][強][強]</p><p class="ql-block">張曉玲:@楊進 @王學蘭 我們終身難忘老師的教誨,難忘老師的恩情!學蘭做了幾十年的老師應(yīng)更有體會![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王學蘭:@張曉玲?是呢!曉玲,在與學生真心相處的過程中,也許我某一天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在幾十年后,學生說起來還記得很清楚!且認為就是那句話讓他(她)受益匪淺!我會非常驚訝,意外,還有一點滿足欣慰[微笑][微笑]</p><p class="ql-block">由于尤敏老師授課有特色,更因為她優(yōu)雅的南方人的外形,現(xiàn)代文學課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p> 文集序言 <p class="ql-block">蔣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好的相遇</b></p><p class="ql-block">在一個最好的年代,我和文七班相遇。</p><p class="ql-block">這是我不長的教書生涯中,真正帶過的第一個班級。</p><p class="ql-block">我尚年輕,不滿三十歲。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葉:一個百廢待興朝氣蓬勃的黃金時段。其時我剛剛畢業(yè)留校不久,最高學歷大專,又完全沒有任何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們相差不過七八歲,和班里的委培生相差更是無多,有人甚至比我還大一些。與其說我是師長,不如說是師姐更恰如其分。但是,文七班的同學們,沒有人挑剔或嫌棄過我并不煊赫的學歷,沒有人質(zhì)疑過我的資質(zhì)。也許,那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愿意彼此相信的年代吧。彼此相信,還有,不拘一格。</p><p class="ql-block">我愛那個年代。愛那個充滿激情的時代。</p><p class="ql-block">某一年,我們的母校校慶,我曾寫了一篇小文章,校慶的籌辦者請一個電臺的播音員、也是我們隔了很多代的學妹,在校慶大會上朗讀它。記得這個學妹曾去我家找我,問我一些和文章有關(guān)的背景細節(jié)之類。然后,她有些吞吞吐吐,說:“蔣老師,您對師專,真的有這么深的感情嗎?”我愕然。</p><p class="ql-block">想想,我問她:“你參加過一個能讓全班同學熱血沸騰又潸然淚下的班會嗎?”</p><p class="ql-block">她搖頭。</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慢慢地,給她講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聽到后來,她紅了眼圈,說:“我知道該怎么讀這篇文章了?!庇终f:“我怎么沒有幸運遇到你們的那個師專呢?”</p><p class="ql-block">是,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在最好的時光和母校相遇。我遇到了改變我命運的校園,遇到了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師長,也遇到了你們——給了我最珍貴的信任、善意、熱情和寬容的學生。</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珍惜。</p><p class="ql-block">不久前,為了文七班畢業(yè)四十年聚會,曾寫過一封短信,抄錄如下:</p><p class="ql-block">“親愛的文七班同學們:你們好!一轉(zhuǎn)眼,你們已經(jīng)畢業(yè)四十年了!真快呀!我也從一個剛畢業(yè)留校的青年教師,變成了一個古稀老人。你們是我不長的任教生涯中教過的第一批學生,想起當年的你們,猶如想起我的青春歲月,讓我分外懷戀……我們這一代人,這一生,似乎都沒有生活過,一生,好像都是在“準備生活”,突然間,衰老就來了,暮年就來了。才猛然警覺,生活已經(jīng)沒有給我們準備的時間了!這一路的風景,也不知道錯過了多少。當年,做你們的老師時,對人生還沒來得及有太深的感悟,所以,對你們而言,我并不算一個稱職的教師,這是我的遺憾……沒能參加你們畢業(yè)四十年盛會,見證你們每一個人精彩的人生,是我另一個遺憾!謝謝你們真誠的邀請,這份心意,我會永遠珍藏!</p><p class="ql-block">祝你們聚會愉快,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永遠珍藏,在我,不是一句敷衍和形容。</p><p class="ql-block">我想,你們亦如是。</p><p class="ql-block">這四十年,一路走來,每個人都經(jīng)歷了山山水水,起伏跌宕,各自境遇不同,經(jīng)歷不同,命運亦不相同。但,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在最好的年華,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一個珍貴的遇見:遇見正逢其時雄心勃勃名不見經(jīng)傳、卻以足夠的魅力和實力使我們真心敬愛和懷戀的母校;遇見時隔大半生時光卻仍然愿意來赴約的昔日同窗,遇見教我們尊重常識敬畏真理的前輩老師,足矣。這是人生給我們的一份厚禮。</p><p class="ql-block">木心說:“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倍趧倓傔^去的2023年酷暑時節(jié),當年文七班的同學們,迎來了也享受了這份難得的、想來也是百感交集的快樂。</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2日于京郊如意小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