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梵高

<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Vincent ·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白羊座),生于荷蘭北部一個牧師家庭,自幼性格孤僻、緘默而靦腆。18歲的梵高立志做一名畫家。家里只有弟弟理解支持他。他起初師從海牙畫家莫夫,后來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結(jié)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在阿爾期間,他畫出了《向日葵》、《阿爾的吊橋》、《開花的果園》、《夕陽和播種者》、《伽賽醫(yī)生像》等。</p> <p class="ql-block">《夜晚露天咖啡館》</p><p class="ql-block">梵高生前曾有一個心愿“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梵高去世百年,歐洲爭相為他建造規(guī)模宏大的美術(shù)館。梵高用自己的勤奮最終走上人類世界的藝術(shù)頂峰。</p><p class="ql-block">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兩年創(chuàng)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終于37歲那年自殺。梵高最為人熟知的是其極具個性的系列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其實他所畫的清新亮麗的作品也毫不遜色,如《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麥田云雀》、《烏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麥田》等。</p> <p class="ql-block">《夜晚露天咖啡座》 素描手稿</p><p class="ql-block">梵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蘭卡散爾咖啡館,位于形式廣場(Place du Form),由于通宵營業(yè),因而被稱之為"夜間的咖啡館"。他曾用兩個通宵畫了一幅咖啡館室內(nèi)的作品,《夜間的咖啡館》是同期的作品。他時常覺得夜間比白天更充滿了生氣蓬勃的色彩,所以幾度跑到戶外云畫星星。畫中,在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對比,好像在暗示著希望與悔恨、幻想與豪放的復(fù)雜心態(tài)。梵高已慢慢地在畫面上顯露出他那種繁雜而不安、彷徨而緊張的精神狀況。</p> <p class="ql-block">1. 1883 阿姆斯特丹的開合橋 荷蘭格羅寧格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5 飛狐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1883 荷蘭的花床 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85 籃子裡的蘋果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4-1885 戴白色帽子的農(nóng)婦</p><p class="ql-block">2. 1885 戴白色帽子的農(nóng)婦 </p><p class="ql-block">3. 1885 婦女頭像</p><p class="ql-block">以上三幅畫收藏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在梵高藝術(shù)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qū)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在埃頓時期,落日的翻滾、日里的農(nóng)夫和農(nóng)婦更多出現(xiàn)在他作品中。</p><p class="ql-block">4. 1885 婦女頭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6 女子畫像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我。</p><p class="ql-block">6. 1885 藍色的女人的畫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5 老者頭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5 男子頭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自畫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5 捲紗的婦女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7 餐館老闆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6 含著香煙的骸骨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4 集會&nbsp;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4 舊塔樓&nbsp; 瑞士蘇黎世畢爾勒基金會</p><p class="ql-block">3. 1884 秋天的白楊樹&nbsp;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7 三本書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5 吃土豆的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5 聖經(jīng)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5 陶器和瓶子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7 花魁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吃土豆的人》表現(xiàn)了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而已。畫中右手邊的老婦人,生活的重壓剝奪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目光不與餐桌上的任何一個人交接;畫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視著對面的母親,似乎為自己的胃口充滿了負罪感?;椟S的燈光下,圍坐在餐桌邊的一家人眼中卻仍然透露出饑渴的神情,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們似乎在靜靜地訴說著他們的哀傷……</p><p class="ql-block">在這幅畫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椟S的燈光灑在農(nóng)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nèi)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野档纳{(diào),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面構(gòu)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shè)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xiàn)主義的誕生"。他說:"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jù)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有人指責(zé)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zhǔn)確,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準(zhǔn)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制造這些不準(zhǔn)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xiàn)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p><p class="ql-block">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觸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與前面以織布工為題材的作品相比,這幅畫的明顯不同在于人物成了主角。雖然因為離模特太近,導(dǎo)致透視比例產(chǎn)生了偏差,但是,梵高在這幅畫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寫實主義的“冷靜旁觀”。一家人身處如此悲慘境遇,卻是那樣的安詳和平靜,令觀者對人生、對命運產(chǎn)生無限的感慨。梵高說:“我要努力學(xué)會的,不是畫一個比例正確的頭像,而是畫出生動的表情。簡單地說,不是描摹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畫鮮活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1. 1885 碼頭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85 牧師房子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5 努能的舊教堂塔樓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美館</p><p class="ql-block">4. 1885 農(nóng)舍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5 有白楊樹的小路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成堆的法國小說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3. 馬的石膏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7 春天釣魚 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5. 1887 傑克島的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 6. 1887 從房間看巴黎景觀</p> <p class="ql-block">1. 1886-1887 葛樂蒂的磨坊 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博館</p><p class="ql-block">2. 1886 蒙馬特的風(fēng)車 東京石橋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蒙馬特的小坡路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6康乃馨和其他花卉 華盛頓克利格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6 紅色罌粟花 美國康州哈特福特-偉茲沃爾斯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花盆裡的瓜葉菊 荷蘭鹿特丹布尼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4. 1886 菊花和其他花卉 加拿大渥太華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5. 1886 桌上的紫蘿蘭花籃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6 有劍蘭和翠菊的花瓶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6 奧維附近的麥田 維也納國家美術(shù)畫廊</p><p class="ql-block">2. 1886 從蒙馬特看巴黎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巴黎的屋頂景觀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採石場山丘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7阿尼埃爾之橋 瑞士蘇黎世畢爾勒基金會</p><p class="ql-block">2. 1887 阿尼埃爾餐廳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7 成雙入對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7 巴黎城牆邊的道路</p><p class="ql-block">5. 1887 巴黎郊外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nbsp;6. 1887 草和蝴蝶</p><p class="ql-block">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jié)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并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fēng)巨變。1887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zhèn)阿爾,創(chuàng)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后,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fā)作。</p> <p class="ql-block">1. 1887 貝母花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雛菊和秋牡丹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7 香蔥花盆</p> <p class="ql-block">1. 1887 開花的梅子樹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酒杯與酒瓶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7 開花的梅子樹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杯中花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花瓶裡的十四朵向日葵 倫敦市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88 花瓶中的夾竹桃與書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p><p class="ql-block">4. 1887 靜物與蘋果</p><p class="ql-block">5.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87 紅捲心菜和洋蔥的靜物</span></p> <p class="ql-block">1. 1887 戴草帽的自畫像 </p><p class="ql-block">2. 1887 戴氈帽的自畫像</p><p class="ql-block">3. 1887 戴草帽的自畫像</p><p class="ql-block">4. 1887 自畫像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p><p class="ql-block">5. 1887 自畫像</p><p class="ql-block">6. 1888 農(nóng)夫肖像 美國加州巴薩迪納諾頓西蒙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887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基老爹》</span> 巴黎羅丹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梵高以風(fēng)景畫、靜物畫和自畫像而聞名,但他一生中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肖像畫,《唐吉老爹》,這是他三幅描繪朱利安·唐吉的畫作之一。唐吉是一名畫材商,也是一名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是最早出售梵高畫作的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唐基老爹》這是巴黎時期末的作品。關(guān)于唐基老爹的肖像畫,除此之外尚有兩幅,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時期畫的,有同樣的姿勢,相似的背景; 而稍后所畫的另一幅唐基老爹,使用深藍與紅褐色,背景的浮世繪配置方法跟這一幅也不同,整個的感覺更為強烈(尤其是色調(diào)和彩度)。這幅畫的構(gòu)圖較有統(tǒng)一感,與浮世繪的柔和調(diào)子和下端的裝飾圖案非常調(diào)和。唐基老爹是當(dāng)時蒙馬特的小畫具商,他的性格親切而溫和,對于未成名的畫家時加關(guān)照,他的店時常成為印象派畫家停留的所在,包括畢沙羅、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里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內(nèi)也懸掛了梵高的畫。</p><p class="ql-block">《唐基老爹》肖像的背景上所看到的臨摹畫中,右上為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右下為英泉的《花魁圖》,中央為北齋的《紅富士》,左上是廣重的《飛鳥山暮雪》,左中是豐國的《歌舞劇演員圖》。</p><p class="ql-block">然而在那一年梵高畫的另兩幅唐基肖像中,其形象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唐基被描繪成具有東方特征的圣人和"活菩薩",同時簡樸的藍上衣和微笑的面孔上方光環(huán)似的草帽還是表明了他的階級身份。在這兩幅肖像中,人物都處于畫面的中心,正面朝著看畫者,那笑瞇瞇的眼神甚至顯得有點單純,但是其構(gòu)圖卻經(jīng)過精心安排,畫面上的內(nèi)容也相當(dāng)復(fù)雜,陪襯在唐基身后的是擠在一起的許多日本版畫。實際上唐基并不出售這樣的版畫,它們是梵高心愛的東西,至少在兩幅肖像中這幅尺寸稍大一些的畫像上,它們起到了自然平衡和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唐基的頭頂上是神圣的富士山,山兩側(cè)分別是冬天和春天的景色;接下來的左右兩邊又分別是夏景和秋景;然后是男女人物像;最后像日本版畫中常出現(xiàn)的條狀圖案那樣,是兩排彩色帶狀裝飾。這種安排并不難破譯。梵高是把蒙馬特爾變成了日本,將馬特山(殉道者圣山)變成了富士山,將社會主義者畫商變成了笑容可掬的圣人,這位圣人處于男女、大自然和色彩背景和諧的理想境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這兩幅肖像的圣像似的構(gòu)思和象征主義的布局起到了歌頌這位商人的作用。其中的一幅曾在珀蒂大街的展覽上展出過,那次展出的都是帶有新印象主義傾向的作品,因此這也就進一步突出了唐基肖像理想主義的象征意義。梵高所畫的唐基肖像先是側(cè)重于表現(xiàn)階級身份,隨后改變?yōu)閭?cè)重于表現(xiàn)文化內(nèi)涵,于是穿著圍裙的精力充沛的男人就變成了溫和的小偶像。背景上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東西把唐基擺在了理想主義的畫面上,同時也就抹去了他商人身份的痕跡,把唐基這位美術(shù)品商人描繪成了外國文化氛圍中的慈祥老者,這跟后來文森特寫給提奧的信中的描述是一致的。把提奧改造成畫商兼圣徒,把唐基看做具有日本傳統(tǒng)特征的圣人,于是梵高便通過美好的幻想擺脫了需要面對的貿(mào)易上的麻煩。</p><p class="ql-block">本幅畫是梵高在巴黎時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構(gòu)圖幾乎對稱。浮世繪圖畫形成復(fù)雜的背景,與前景人物相對照,同時由于畫面傾向平面化而產(chǎn)生前縮性的空間感。</p><p class="ql-block">本畫的華麗感、對比鮮明的用色,都延續(xù)到之后的阿爾勒時期。唐基善良雙眼中的普魯士藍和嘴唇的紅色,在白色皮膚與灰色胡子間顯得格外突出。那靜脈浮起的手,在深藍上衣的對比下,益形明顯。右上方版畫中,粉紅色的花、淡藍色的天空與暗綠色的風(fēng)景之間,取得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下面左右兩邊明朗的條紋圖案與多幅日本的浮世繪都成為大膽背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1. 1887 克利齊的大道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蒙馬特風(fēng)景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7 沿著塞納河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p><p class="ql-block">4. 蒙馬特的假期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7 蒙馬特蔬菜公園</p><p class="ql-block">6. 1887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樹木與樹叢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span></p> <p class="ql-block">《麥田云雀》 創(chuàng)作于1887年,畫面中部分收獲的麥田,在云彩清幽的天空下,一只云雀正朝右上飛去。這幅麥田的從上至下所揮落出來的遼闊與自由,以及那種金黃色所透視出來的美感,真使人神暈顛倒。</p><p class="ql-block">這種只屬于梵高一人的金黃色麥田,透視了整個天空,而再由天空透視了我們的視覺以及心靈的波動。麥田與天空是相互透視出來的精神的豐滿和心靈的自由。不管是來自于印象派的點彩還是透視法,他都被他的精神的狂熱帶動到很遼闊的境界去。</p><p class="ql-block">麥田云雀畫于1887年夏天,此畫一見即令人聯(lián)想到梵高他在奧維爾所作的《麥田群鴉》,但與后者比較起來,有完全不同的感覺。這幅畫讓人感到清閑明朗,好像可以聽到遠處清晰婉轉(zhuǎn)的歌聲。梵高采用修拉與西涅克的色彩分割理論,又從印象派畫家那里學(xué)習(xí)到短促筆觸的并置以及從光線中捕捉色彩的瞬間變幻,以色彩的禮堂混合手法來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這幅畫的彩度高,向上向下的短促筆觸,使畫面洋溢著勃勃的生氣; 云、麥田、草地均富動態(tài),云雀的聲音暗示了在畫面上所看不到的垂直軸。麥穗順著風(fēng)向俯偃,仔細觀看會有一種寫實的感覺,同時又讓人覺得在遙遠的彼方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憧憬 。</p> <p class="ql-block">1. 1887 搖籃旁的慈母&nbsp;&nbsp;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意大利女人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1889 看書的吉諾克夫人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7 自畫像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7 自畫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7 自畫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阿爾的舞蹈會場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阿爾的比賽表演場所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阿爾的紅色葡萄園 莫斯科普希金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8 阿爾的女士們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p class="ql-block">5. 1888 頂奎特爾橋&nbsp;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6. 1888詩人公園三(公園裡夫婦) 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1. 1888 阿爾附近的吊橋 德國科隆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白色果樹園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播種者 瑞士蘇黎世畢爾勒基金會</p><p class="ql-block">4. 1888 吊橋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8 從靠碼頭的平底船卸貨之工人 德國埃森富克旺博物館</p><p class="ql-block">6. 1888 阿里斯康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曳起橋與打傘女士》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國南部阿爾勒。阿爾勒的朗格盧瓦橋,即曳起橋與打傘女士,梵高以它為主題畫了四幅油畫,另外還有一幅水彩畫,這一時期梵高將常規(guī)繪畫技法和創(chuàng)造性進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鏡框透視,用他在海牙時創(chuàng)建的精確線條和角度,以表現(xiàn)事物的獨特視角。</p><p class="ql-block">此幅畫畫面呈現(xiàn)一片寧靜,寬闊的天空和水面上幾個稀疏的物體,在他的安排下成為色彩的實驗;畫上的主題只是讓顏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罷了,顏色彷彿是這些物體的第二層表皮。從堤防上遠眺,天空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積相對的渺小,曳起橋在正午的陽光下左右相對,橋上的人成了幾個影子,以及用白色調(diào)表現(xiàn)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畫家的畫風(fēng)的痕跡,梵高在這地方顯然深受影響。</p> <p class="ql-block">1. 1888 阿爾附近的小路 格國德賴夫斯瓦爾德蘭的斯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nbsp;2. 1888 阿里斯康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 1888 花園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4. 1888 從窗戶看肉販商舖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8 梵高的椅子 倫敦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nbsp;6. 1888 舊磨坊 紐約水牛城公共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步兵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軍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羅林嬰兒畫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8 母親與嬰兒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獨眼男子像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老婦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雷醫(yī)師畫像 莫斯科普希金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花開滿原野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隆河的星夜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螃蟹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8 普羅斯旺乾草堆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8 日落時柳樹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8 聖馬迪拉莫海景 莫斯科普希金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羅納河上的星夜》(也有譯為《隆河上的星空》)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fēng)景畫,以十六世紀(jì)風(fēng)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fēng)景手法上可看出,梵高更直接的源于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fēng)景畫。高大的白楊樹戰(zhàn)栗著悠然地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審判”中旋轉(zhuǎn)著、爆發(fā)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后審判。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療養(yǎng)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jīng)第二次崩潰之后,就住進了這座療養(yǎng)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guī)律地跳動著星星發(fā)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tǒng),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shù)家里是罕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后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xiàn)出瘋?cè)四暤目膳潞途o張的眼神。一個瘋?cè)?,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曾有句關(guān)于梵高的話:“燦爛到極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毀滅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1. 1888 麥田 荷蘭阿姆斯特丹波爾基金會</p><p class="ql-block">2. 1888 麥田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麥田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8 麥田 巴黎羅丹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8 蒙馬茹爾日落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6. 1888 麥田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1888年,梵高離開喧鬧都市,只身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立刻陶醉這明麗的一望無際的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有這樣絢爛,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當(dāng)?shù)厝朔浅:闷?,這個人每天太陽升起背著一捆畫布和顏料奔向田野,從來不與任何人說話。人們看到他的時候,都交頭接耳:瘋子來了!沒人知道,眾人眼里的瘋子,就是人類世界最偉大的畫家梵高,就是這個時期,就是這片美麗的田野,誕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油畫作品!</p> <p class="ql-block">“每朵花都是一個靈魂在自然中綻放?!保‥very flower is a soul blossoming in nature. -- Gerard De Nerval, 1808-1855)。那種熱烈與欣喜令人難以招架,包括梵高,于是西方藝術(shù)史就有了一個系列叫做《鮮花盛開的果園》Flowering Orchards,指1888年的春天梵高在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Arles)畫的大約14幅開滿鮮花的果樹。次年的春天,梵高在阿爾勒附近的圣雷米(Saint-Rémy)也畫了一些同類主題的作品。</p><p class="ql-block">1 《被柏樹包圍的果園,鮮花盛開》1888年4月。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被柏樹包圍的果園,鮮花盛開》1888年4月。荷蘭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被柏樹包圍的果園,鮮花盛開》1888年4月。荷蘭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收藏</p><p class="ql-block">2. 《桃花盛開的果園》 1888年4月,布面油畫,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粉色的果園》1888年3月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p class="ql-block">4. 《白色的果園》1888年4月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盛開的小梨樹》 1888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盛開的桃樹》 1888年3-4月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盛開的桃樹》1888年3月,荷蘭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收藏</p><p class="ql-block">4. 《盛開的杏樹》1888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盛開的桃花</p><p class="ql-block">2. 1888 盛開的桃花 </p><p class="ql-block">3. 1888 盛開的小梨樹</p><p class="ql-block">4. 1888 盛開的杏樹</p><p class="ql-block">《桃樹花開(淡紫色)》此畫又名《盛開的桃花》。1888年梵高為了紀(jì)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畫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梵高在信中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里,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紅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1. 1888 聖馬迪拉莫街道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88 詩人公園(陽光下公園)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8 夕陽下的播種者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8 新犛過的土地</p><p class="ql-block">5. 1888 夜問咖啡館 美國康州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畫廊</p><p class="ql-block">6.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88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span></p><p class="ql-block">·《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在阿爾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圍,有三個公園,梵高為此畫了一些草圖和油畫作品,梵高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畫出了公園的一角。這幅畫繪于1888年,色彩極其艷麗而清新,使人觀之眼前一亮、心曠神怡,繪制的應(yīng)該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為數(shù)不多此類作品中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勒吊橋》是梵高在晚年的時候(相對于他只有三十幾歲的壽命而言)住在阿爾勒這個小鎮(zhèn)上,畫了這個吊橋來表達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春天的一個傍晚,幾個洗衣婦在河邊洗衣服,身旁是綠色的,黃色的小草,鏡子般的水被洗衣婦攪起一道道波紋,阿爾勒的吊橋在洗衣婦的旁邊,在橋的磚上有不下三種色彩,橋是由鐵索吊起來的,馬車正從橋上走過,馬的前蹄還在動,這就是“阿爾勒吊橋”的景色。</p><p class="ql-block">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達法國南部的阿爾勒,住在卡列爾飯店。這一張是他到達后的3月間所畫。 他在信中寫著:"那是在藍色天空下,一輛小馬車正通過的一座吊橋,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綠草,橘色的河堤,還有一群穿著各色衣服的浣衣婦女。"這一張畫的色彩清澄而果斷,有如金屬管樂器奏出的嘹亮聲響。天空是一片藍,水波蕩漾的深邃運河,均遠離巴黎的喧囂,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聽到他自己快活的聲息。 這座吊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破壞,現(xiàn)在已另外在別處建筑新橋。</p> <p class="ql-block">1. 1888 水道旁有婦女在洗濯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88 屋後的花園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 1888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綁乾草的農(nóng)婦</p> <p class="ql-block">1. 1888 藝術(shù)家的自畫像</p><p class="ql-block">2. 1889 自畫像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自畫像 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 <p class="ql-block">1. 1888 在麥田的農(nóng)舍 </p><p class="ql-block">2. 1888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 </p><p class="ql-block">3. 1889-1890 午睡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阿爾盛開的果樹園 德國慕尼黑新皮納克提美術(shù)館 </p><p class="ql-block">5. 1889 阿爾盛開的果樹園</p><p class="ql-block">6. 1889 阿爾醫(yī)院的庭院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在圣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1888年6月,梵高來到離阿爾50公里的圣瑪利,這是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此完成了幾幅以漁船為畫題的作品。他在信中所述地中海的色彩千變?nèi)f化,有如鯨魚一般,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變成綠色、變成紫色,或變成青色……。然而,變化萬千的海面雖然美麗而奇幻,卻不如形狀變化多端、紅綠色對比強烈的漁船更能深深打動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采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空間的手法。在細部的省略與夸張的變形中,則突出了空間上的深度。</p><p class="ql-block"> 梵高在這幅畫中,用輕亮的色彩,明快的筆觸,表現(xiàn)自然界的景象;用濃重的色彩,細致的筆法描船只。畫面中海灘上的漁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熱的沙灘上,大海遠遠地消失在藍色的朦朧中,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陽已經(jīng)下山,人們只能憑借一些投影與沙灘上方熱空氣的顫動,而感到天氣的晴朗。</p><p class="ql-block">·《午睡》米勒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一位現(xiàn)實主義大師。梵高像米勒一樣關(guān)注世人疾苦,內(nèi)心蘊藏著深厚的愛,并借助作品來傳達愛。梵高對米勒畫作的臨摹和再創(chuàng)作,人們能夠體會到二者對同一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現(xiàn)手法,也能看出兩種繪畫風(fēng)格的鮮明對照。從兩兩對應(yīng)的作品中,既可以領(lǐng)略梵高是如何將米勒的簡練、樸素、凝重演繹成梵高的色彩鮮明、生氣勃勃、狂野奔放。</p><p class="ql-block">在阿爾勒,梵高畫了一系列豐收景象。且他一個星期就畫了10幅,如果不是因為6月20日的那場毀了一年收成的大暴雨,他會畫出更多的收獲景象。</p><p class="ql-block">在畫了一系列的收獲景象后,梵高曾在信寫道:“收獲時節(jié)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但我不喜歡自然風(fēng)景太少,到處都變干枯了?,F(xiàn)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彌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p><p class="ql-block">"我正在描繪一個新題材——極目遠望,到處是黃綠相間的田野。我已畫了兩稿,現(xiàn)在開始畫油畫。它簡直像柯寧克的作品,你知道,就是那個描繪廣闊田野的倫勃朗的學(xué)生。" 梵高如此向提奧描繪他筆下的風(fēng)景畫。 一望無邊的遼闊景色令梵高心馳神往。面對原野,他不僅想起故鄉(xiāng)荷蘭,而且往昔流連于畫廊,飽覽風(fēng)景大師杰作的日子,重又浮現(xiàn)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梵高以精確的用色和幾何圖形似的構(gòu)圖,賦予畫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縱深感,把我們的視線從前景一步步引遙遠的天際。</p><p class="ql-block">這幅作品再次顯示了色彩的和諧——前景呈赭石和橘黃色,中景穿插著幾簇綠色矮樹叢和一片金黃色的田野,遠處露出青山藍天。黃色田野中,藍色的手推車和紅色的鏵犁格外醍目。</p><p class="ql-block">梵高為創(chuàng)作這幅油畫,共畫了四張習(xí)作,它們的構(gòu)圖大致相似,手推車始終位于畫面中央。</p><p class="ql-block">為了使作品產(chǎn)生縱深感,給人以從高視點遠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讓天空只占畫幅的六分之一。藍色手推車構(gòu)成畫面的焦點,位于畫面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阿爾勒的家》1888年5月梵高租下了位于拉馬丁廣場2號的一座建筑物的一側(cè),這就是著名的“黃房子”。這座“黃房子”的外墻被它的主人漆成了明亮的黃色,而屋內(nèi)卻沒有,梵高對于房屋的內(nèi)部的設(shè)計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讓它顯得單純而樸素,具有南方的色彩:紅色、綠色、藍色、橙色、硫磺色和淡紫色。</p><p class="ql-block">梵高覺得這里的陽光和日本一樣明亮,他在這里租了個有四個房間的房子,夢想將其變成藝術(shù)家的樂園,就是畫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顏色較其他建筑物響亮,他稱之為“光之屋”,并將黃色命名為愛的最高閃光,房子前腳步匆匆的就是他本人。</p><p class="ql-block">這幅圖畫的主題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個念頭是想把它畫成一幅夜景畫;"窗口亮著,空中繁星閃爍",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強調(diào)陽光通過巨大的空隙流進屋內(nèi)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發(fā)出光亮。</p><p class="ql-block">畫面上建筑物的右側(cè)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戶涂成綠色和黃色的部分)。梵高很早就向往"藝術(shù)家的樂園",因此希望這個家能成為南法的"未來畫室",并且希望能夠盡快地接他的窮朋友高更來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達阿爾勒)。在這一張畫上,由廣闊前景的土黃色地面,即向兩旁延伸的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與一大片天空的綠色,這些顏色之間相互呼應(yīng),構(gòu)成了色調(diào)的轉(zhuǎn)移。</p><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8年5月住到這里,一直到1889年的4月。梵高離開人世許多年后,黃房子改為酒吧。這個建筑物毀于二戰(zhàn)。</p> <p class="ql-block">1. 1889 阿爾醫(yī)院的庭院 私人收藏 </p><p class="ql-block">2. 1889 矮樹叢</p><p class="ql-block">3. 1889 採收橄欖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晨光照耀原野 (以牆為界的田野)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5. 1889 麥田 捷克布拉格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6. 1889 麥田裡的農(nóng)夫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9 皇帝蛾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p><p class="ql-block">2. 1889 剪羊毛 </p><p class="ql-block">3. 1889 散步:飄落的樹葉</p> <p class="ql-block">1. 1890 愛德琳拉武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89 羅林夫人畫像</p><p class="ql-block">3. 1889 羅林夫人畫像 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1. 1889 麥田裡的收割者</p><p class="ql-block">2. 1889 麥田裡的絲柏樹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日出時春天的麥田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山腳的草地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9 夜晚</p><p class="ql-block">6. 1889 有房舍和農(nóng)夫的景色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9 群山 紐約古金漢博物館 </p><p class="ql-block">2. 1889 聖保羅醫(yī)院花園 </p><p class="ql-block">3. 1889 桃花開滿園 倫敦可陶德學(xué)院畫廊4. 1889 一雙皮鞋 </p><p class="ql-block">5. 1889 在阿爾的藝術(shù)家臥室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9 紫丁香花叢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zhèn)周圍鄉(xiāng)下麥田的情景。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云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也許這幅畫是作者在極力表達內(nèi)心的孤獨與壓抑,就如畫面上的麥田別烏鴉壓住的感覺,金黃色的麥田表現(xiàn)出勃勃的生機,亦如作者內(nèi)心生的欲望。看到這幅畫給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達著一種思想,也在宣泄著這種悲劇的情感。</p><p class="ql-block">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yán)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態(tài)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yù)示死亡跡象。 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里畫過瓦茲河畔奧維爾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畫,但現(xiàn)還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觀點,梵高雖是自殺,并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里。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后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后死去,當(dāng)時他的弟弟提奧在他的身邊。</p><p class="ql-block">這幅畫運用了大量的短線條,并主要用了藍、黃、紅、綠四種顏色來描繪景物。用深藍色和黑色來表現(xiàn)天空,與一群從遠處飛來的烏鴉相襯,給人壓抑的感覺,并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麥田的黃色與藍色形成對比,田間的小路也以紅色與綠色形成對比,有強烈的矛盾沖突的感覺。大量短線條表現(xiàn)出了躁亂激烈的內(nèi)心。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當(dāng)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自己掙扎的內(nèi)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1889《 星夜》 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該作品為表現(xiàn)性的后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作品,這幅畫有很強的筆觸。油畫中的主色調(diào)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景象是一個望出窗外的景象。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并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xiàn)。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xiàn)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夸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xiàn)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p><p class="ql-block">這幅畫中呈現(xiàn)兩種線條風(fēng)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xiàn)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jīng)脫離現(xiàn)實,純?yōu)殍蟾咦约旱南胂?。在?gòu)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diào)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xù)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xiàn)星云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云和樹木象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fā)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1. 1890 麥穗</p><p class="ql-block">2. 1890 奧維的教堂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 </p><p class="ql-block">3. 1890 奧維的房子 美國麻州波士頓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奧維爾的教堂》連同其它奧維爾的茅草屋、奧維爾市政廳等視梵高在北方的童年和青年時的回憶,教堂呈現(xiàn)著紫羅蘭色調(diào),彩色的玻璃窗上閃著亮光,紫色和橙色相間的屋頂映襯著純藍色的天空。畫面的前面有著一些綠色植物和鮮花,粉紅色的陽光照射在地面上,這如梵高的墓地和老教堂等繪畫擁有著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不過這里的色彩表現(xiàn)力更為強烈濃彩。</p><p class="ql-block">盡管教堂前面陽光照射,但教堂本身仍然坐落在自己的影子里,教堂既不反射光,也不散發(fā)光,象征著空洞和落后。</p><p class="ql-block">這幅畫用深藍色表現(xiàn)夜空,線條短粗并與梵高其它許多畫作中的線條同樣呈渦旋狀,有些《星夜》的意味。而地面則以黃色、綠色為主,同樣以短線條來現(xiàn)“V”形的道路。作者并沒有寫實地描繪教堂,而是以一貫的處理手法賦予它更加豐富的色彩和經(jīng)過感情濾過的形象,在實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并體現(xiàn)在作品中,而非一味地忠于客觀描述。豐富恰當(dāng)?shù)纳蕜t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表達,這正是梵高最終形成的特色。</p><p class="ql-block">“V”形的道路也類似出現(xiàn)在了麥田群鴉里。</p><p class="ql-block">在奧維爾,梵高的畫以深青色、藏青色為主。他一生中對于社會的不理解所作的抗?fàn)?,對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還有生存中的苦惱與歡樂,似乎都孕育在這天空的蔚藍里。他在信中說:"我畫了村莊教堂的一幅大畫,從全體的效果言之,建筑物是帶有紫色,跟深藍色的天空相對。玻璃窗戶涂上了深藍色,屋頂則夾雜著藍紫色與橘色。在教堂前的草地上開滿了鮮花,同時還布滿了被陽光照射著的粉紅色(玫瑰色)的沙土。這和我在故鄉(xiāng)紐南所畫的古塔與古墓的習(xí)作相似,但不同的是這幅畫所用的色彩,看起來更富于表現(xiàn)力、更為華麗。"</p><p class="ql-block">梵高由紐南的教堂開始, 經(jīng)過不同的時期, 最后走到奧維爾教堂, 完成了他生命和繪畫的旅程。 在梵高的許多作品中,顏料都涂得很厚實。像這種涂得厚厚的技法稱之為"厚涂法"(impasto),被許多印象派的畫家所采用。</p> <p class="ql-block">1. 1889 約瑟夫.魯林肖像 荷蘭鹿特丹布尼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9 郵差 美國賓州加尼斯基金會</p><p class="ql-block">3. 1888 郵差約瑟魯林 美國麻州波士頓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四副《鳶尾花》</p><p class="ql-block">1. 1889年5月《鳶尾花 》畫于圣雷米 美國加州保羅·蓋博物館收藏</p><p class="ql-block">這幅《鳶尾花》是梵高到圣雷米精神病院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yīng),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這幅畫是梵高鳶尾花系列最有代表性的一幅。1990年被保羅·蓋茲博物館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89年5月《鳶尾花》 畫于圣雷米 加拿大渥太華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是梵高圣雷米時期的作品,畫于五月的春天。鳶尾花開大多為藍紫色,也許梵高這個時期特別渴望愛情和友誼,所以這幅畫濃綠的色彩異常強烈。此刻,沒有人理解梵高的寂寞,他每天在大地上癡迷的畫著自己的命運,只有鳶尾花在這個春天給他帶來一些安慰,他將自己內(nèi)心悲憫的情感全部宣泄在這幅鳶尾花中,使這幅鳶尾花的莖葉充滿了一種永恒的堅實感。</p><p class="ql-block">3. 1890年5月《花瓶里的鳶尾花 》 畫于圣雷米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鳶尾花插在花瓶里,孤單的綻放?;ㄐ吻∷埔蝗呼骠嫫鹞璧暮錆M古怪般灼眼的熱情,透出奪人眼目的精巧,還有那誘惑人心的搶眼色彩,這就是梵高自己。梵高似乎也如同喜歡向日葵一樣喜歡畫這種植物,燦爛的藍紫色十分突出,整幅畫面富有活力,洋溢著清新的氣息。</p><p class="ql-block">4. 1890年5月《土黃瓶鳶尾花 》 畫于圣雷米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是梵高離開圣雷米療養(yǎng)院之前所作。1890年5月17日, 梵高留下了這幅畫, 只身前往巴黎北部,加歇醫(yī)生居住的奧弗。</p><p class="ql-block">對于這幅畫, 他曾做這樣的說明:“紫色的花束, 在鮮麗的檸檬黃背景下浮現(xiàn), 而花束本身另有黃色的色調(diào)。放置花瓶的臺面, 表現(xiàn)出不配襯的補色效果, 但這種強烈的對比, 格外鮮明。”</p><p class="ql-block">《鳶尾花》(Irises)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在法國圣·雷米的精神病醫(yī)院所畫的。</p><p class="ql-block">畫面被一片藍色占去了大半,淺如海藍,深似墨團——難以揣度的愁楚與痛苦的凝結(jié)。連花葉也綠中偏藍,緣情隨性的。那憂郁的藍色屬于他,伴著生命而來。構(gòu)圖上,鳶尾花的整體造型 “內(nèi)傾”,與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應(yīng)。野菊的赭紅,與土壤色系相諧。赭紅與藍——一種躁動的情緒總在對話憂郁的述說。二者相接處,有一白色的鳶尾花,朵大,莖長,花蕊正對前方,成為畫面的亮點。只是在一片一簇中顯得突?!亓ⅹ毿泄掳恋纳碛?,彷徨于躁動和憂郁而前方?jīng)]有路。這便是1889年5月間的梵.高,他將心魂留在了畫上。</p> <p class="ql-block">1. 1890阿尼埃爾餐廳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奧維的房子 美國俄亥俄州托雷多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90 奧維的風(fēng)光 西班牙馬德里提森博納米薩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90 奧維的葡萄園 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5. 1890 奧維的瓦茲河岸 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6. 1890 奧維的雨天 英國威爾斯加迪夫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90 奧維景緻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除草者 瑞士蘇黎世畢爾勒基金會</p><p class="ql-block">3. 1890 蹣跚學(xué)步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90 母牛 法國里爾不扎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90 喝酒者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6. 1890 茂盛的栗樹花 瑞士蘇黎世畢爾勒基金會</p><p class="ql-block">《蹣跚學(xué)步》也稱第一步,這幅作品是梵高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畫面是一個農(nóng)村的耕地,背面是農(nóng)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nóng)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xué)步。左方女嬰的農(nóng)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p><p class="ql-block">這雖然是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畫都顯露出梵高個人的風(fēng)格。畫面用色鮮明,多用藍,黃和綠色。這些高明度及屬于自然界的顏色,讓人感受到活躍的生命力。他讓畫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實的黑色線條,這明顯是受到日本藝術(shù)的影響,亦讓畫面增加實在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另外,他亦以彎曲旋轉(zhuǎn)的筆觸繪畫樹、灌木和農(nóng)作物。這是他成熟畫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這畫增加生氣勃然的氣息。整幅農(nóng)村景象讓人感到農(nóng)民的實在生命,平凡但躍動又充滿親情。</p> <p class="ql-block">1. 1887 咖啡店女老闆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穿白衣的女孩 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90 彈鋼琴的女人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1890 杜比尼公園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1890 烏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麥田</p><p class="ql-block">3. 1890 麥田群鴉</p><p class="ql-block">4. 1890 日暮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5. 1890 樹幹與樹根</p><p class="ql-block">6. 1882 席凡寧根的白色地面 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烏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麥田》這一幅與"麥田群鴉"、"多比尼花園"是梵高在奧維爾所作的最后三大作品。梵高在寫給母親的最后一封信中提到這幅畫時說:"我正埋頭作一幅以像海那樣廣大的丘陵作背景, 有黃色與綠色微妙色彩的廣漠麥田的畫。這一切存在于青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色調(diào)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現(xiàn)在非常的安寧、肅靜, 可以說很適合于作這幅畫。"</p><p class="ql-block">同"麥田群鴉"比較起來, 這幅畫含有深深的冥寂, 好像要呑沒梵高的一切。在地平線那一端所表現(xiàn), 不再是德倫特時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靈魂的憧憬, 而是要將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病態(tài)而恐怖的壓迫感。</p><p class="ql-block">似乎是要突出表現(xiàn)奧維爾得天獨厚的富饒的自然條件, 這些橫長形畫面上的構(gòu)圖一般都是側(cè)邊敞開并且延伸的余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園那個隱蔽處, 其他作品的的場景基本上都沒有圍欄之類的東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們不屬于任何人, 大地看起來廣袤無垠。暮色蒼茫的氛圍顯得頗有浪漫色彩, 這蒼茫的暮色籠罩著奧維爾莊園的田野。</p><p class="ql-block">《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zhèn)周圍鄉(xiāng)下麥田的情景。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云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也許這幅畫是作者在極力表達內(nèi)心的孤獨與壓抑,就如畫面上的麥田別烏鴉壓住的感覺,金黃色的麥田表現(xiàn)出勃勃的生機,亦如作者內(nèi)心生的欲望??吹竭@幅畫給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達著一種思想,也在宣泄著這種悲劇的情感。</p><p class="ql-block">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yán)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態(tài)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yù)示死亡跡象。 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里畫過瓦茲河畔奧維爾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畫,甚至說,他在繪制該畫時飲彈自殺。其原因是在《情欲終身》這部影片中是這么描寫的。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觀點,胡爾斯克博士的梵高年表中,有七幅畫晚于該畫。當(dāng)然,梵高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里。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后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后死去,當(dāng)時他的弟弟提奧在他的身邊。</p><p class="ql-block">這幅畫運用了大量的短線條,并主要用了藍、黃、紅、綠四種顏色來描繪景物。用深藍色和黑色來表現(xiàn)天空,與一群從遠處飛來的烏鴉相襯,給人壓抑的感覺,并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麥田的黃色與藍色形成對比,田間的小路也以紅色與綠色形成對比,有強烈的矛盾沖突的感覺。大量短線條表現(xiàn)出了躁亂激烈的內(nèi)心。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當(dāng)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自己掙扎的內(nèi)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1. 1890 玫瑰和甲蟲</p><p class="ql-block">2. 1890 瓶中薔薇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90 日本花瓶中的玫瑰花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90 農(nóng)場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農(nóng)舍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90 鄉(xiāng)村小路 芬蘭赫爾辛基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90 雪地與農(nóng)具</p><p class="ql-block">5. 1885 黃昏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 6. 1889 橄欖園 美國堪薩斯尼爾斯阿德金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4 織布的小屋 荷蘭鹿特丹布寧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4 織布者 美國麻州波士頓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在阿爾的藝術(shù)家臥室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5 食用馬鈴薯者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5 冬天雪中的公館花園 美國加州巴薩迪納諾頓西蒙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6. 1886 蒙馬特附近的庭院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5 農(nóng)婦於火爐烹調(diào)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9 牧羊女 以色列特拉維夫藝術(sh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9 自畫像 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2. 1888 獻給高更的自畫像 美國哈佛大學(xué)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4. 1889 綁繃帶的自畫像 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5. 1889 割耳後的自畫像 倫敦可陶德學(xué)院畫廊</p><p class="ql-block">6. 1887-1888 戴草帽的自畫像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6 風(fēng)車磨坊 德國杜塞道夫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6 風(fēng)車磨坊 荷蘭沃茲勒市立博物館</p><p class="ql-block">3. 1886 風(fēng)車磨坊 美國匹茲堡卡內(nèi)基藝術(shù)中心</p><p class="ql-block">4. 1886 風(fēng)車磨坊 日本東京石橋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5. 1886 風(fēng)車磨坊 英國格拉斯哥藝術(sh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6 魚狗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2. 1887 葡萄 檸檬 梨 蘋果 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3. 1889 靜物:一盤洋蔥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7 阿爾的餐廳 英國牛津艾斯莫林博物館</p><p class="ql-block">5. 1887 從克利希大街看阿爾的工廠 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8 吉普賽人蓬車的紮營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7 走在花園裡的婦女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1888 阿爾公共花園的入口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1888 出發(fā)到塔哈斯孔的畫家 燒毀</p><p class="ql-block">4.1888 公園裡的小徑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5.1890 奧維街道及階梯 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1890 林中的兩個人 美國辛辛那提藝術(sh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87 茂盛的牧草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2. 1888 盛開的果樹園 英國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88 巖石區(qū) 美國德州休士頓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1890 罌粟田 德國不萊梅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9 婦女採摘橄欖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9 橄欖樹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吉諾克夫人肖像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8 慕絲蜜 美國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88 藝術(shù)家母親 美國加州巴薩迪那諾頓西蒙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普羅旺斯的收穫 瑞士巴塞爾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2.1888 普羅旺斯農(nóng)莊 美國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88 日落:阿爾附近的麥田 瑞士溫特索爾博物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橄欖樹 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藝術(shù)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5. 1889 橄欖樹英國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6. 1889 橄欖樹林 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1. 1889 一雙皮鞋</p><p class="ql-block">2. 1888 鞋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6-1887 三雙鞋 美國哈佛大學(xué)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8 櫻桃樹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9 山間小路上的兩棵白楊樹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89 聖保羅醫(yī)院公園 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1. 1889-1890 瓶中鮮花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玫瑰花 美國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90 天空下的柏樹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9 橄欖樹園 美國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1)</p><p class="ql-block"> 2. 1889 橄欖樹園 美國華盛頓區(qū)國家畫廊(2)</p><p class="ql-block">3. 1889 溝壑 美國麻州波士頓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4. 1889 桑樹 美國加州巴薩迪納諾頓西蒙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89 聖保羅醫(yī)院背後的山地景觀 丹麥哥本哈根卡爾斯伯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89 梧桐樹群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90 早晨-出外工作途中 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89 傑內(nèi)普的水車 西班牙馬德里提森博納米薩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3. 1890 撒瑪利亞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1. 1889 聖保羅醫(yī)院走廊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89 天使的半身像 遺失</p> <p class="ql-block">1. 1889 聖雷米的白楊樹群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天空下的柏樹 荷蘭國立沃特羅庫勒慕勒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 3. 1889 絲柏樹 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空下的柏樹》(也有《有絲柏的道路》)梵高自創(chuàng)的短碎筆法在這幅畫中展露無遺。梵高在阿爾勒時期的色塊運用,在此全轉(zhuǎn)成了線條。中置的柏樹主控整個畫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輝映。馬車和人物的位置則有平衡畫面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是一次最新的嘗試。一顆星星發(fā)出了被夸張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現(xiàn)出玫瑰色與綠色的柔和的光輝,一些云朵匆匆掠過天際,天空下面有一條邊上插著一些黃色長棍的道路,黃棍子后面是畫面上顯得較低的阿爾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棧,它的窗戶透出黃光;一株很高的、筆直的黑色絲柏;路上有一輛由一頭帶著挽具的白馬拉著的黃色二輪馬車和兩個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說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認為,普羅旺斯本來就是很浪漫的?!?lt;/span></p> <p class="ql-block">1. 1889 梧桐樹群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奧維的麥田和白色房子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 1890 奧維的瓦茲河 倫敦泰德畫廊</p><p class="ql-block">4. 1890 花園中的瑪格利特嘉舍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5. 1890 寇迪威爾的茅屋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6. 1890 茅草屋 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 1890 罌粟田 荷蘭海牙現(xiàn)代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 1890 有蝴蝶的長草地 倫敦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3. 1890 原野 德國慕尼黑新皮納克提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梵高油畫中的向日葵像一團熊熊的烈火,那樣的華麗,那團烈火似乎想要將每個觀看過它的人的心燃燒,讓每個觀看過它的人震驚于梵高的想象力。而是梵高筆下如火的向日葵。向日葵對于梵高來說,不只是一朵花,還是自己生命的象征,是生命之花。那純凈的顏色,就如同梵高對生活的渴望一般。</p><p class="ql-block">在梵高停中可看到他對不同朵數(shù)向日葵的描述,梵高用十二棵向日葵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而加上自己和弟弟一共十四個人,這就是十二朵與十四朵向日葵的由來。</p><p class="ql-block">在梵高的一生中,共畫了11幅關(guān)于向日葵的畫,其中4幅是被剪下來放在桌子上的,7幅是放在罐子里的。其中有十幅在他死后散落于世界各地,只有一幅保存在荷蘭的梵高美術(shù)館中。而到了現(xiàn)在11幅向日葵也僅剩下只有6幅,其他的5幅大多是根據(jù)梵高的描繪和資料復(fù)制出來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從這些向日葵中就可以看到梵高對藝術(shù)的熱愛,就像梵高說的:“我想用我的藝術(shù)來觸摸人們。 我希望他們說:“感覺很深,它很溫柔 。”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dāng)時的人們所接受。</p> <p class="ql-block">《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1幅向日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1888年的夏天,孤獨的梵高得知將與保羅·高更相見成果非常高興。于同年8月,畫了第一幅《向日葵》畫,即《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一幅作品,人們稱之為梵高的“無名”向日葵,畫的是青綠色背景下,上了綠釉的罐子里插著三株橙黃色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他原本一共想要畫12幅向日葵,來裝點他在阿爾租住的那間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來,但剛畫完4幅向日葵時高更就已經(jīng)來了,并給梵高帶來了新的顏料和一種黃麻質(zhì)材的畫布。高更對梵高這種金黃色的組合十分欣賞喜愛,并對已掛在小屋內(nèi)的《向日葵》畫作給予了高度評價。</p> <p class="ql-block">梵高《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被公認為是梵高的第二幅向日葵畫作品,濃重的寶藍色墻壁前,罐子里有三朵花,前景的桌上放著另外兩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梵高的十二朵向日葵畫</span></p> <p class="ql-block">《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收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shù)館,是梵高的第三幅向日葵作品,共畫了12朵向日葵,背景是青綠色的,創(chuàng)作于1889年1月。</p> <p class="ql-block">《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創(chuàng)作于1989年1月,是梵高12朵向日葵畫的第2幅)藏于費城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梵高創(chuàng)作和再創(chuàng)作的《向日葵》時顯示出的自我批評精神,很讓人受到啟發(fā),沒有已完成的藝術(shù),只有被拋棄的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梵高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tài)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chuàng)傷,但他反而鞭策著自己在逆境中尋找陽光,更強悍地成長。帶著對梵高苦難人生的理解,再度審視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誠摯而熱烈綻放著的生命,猶如梵高本人。梵高通過描繪向日葵,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梵高通過向日葵向后人傳遞著這么一個信息: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shù),宛若眼前那燦若花開的向日葵。</p><p class="ql-block">從某種程度上講,《向日葵》是對時代變幻莫測的禮贊,它充滿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紀(jì)以來荷蘭花卉繪畫的悠久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梵高的第4幅向日癸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花</span>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創(chuàng)作于1888年8月,藏于英國倫敦國家畫廊。</p><p class="ql-block"> 梵高基于他自身所喜愛的12只向日葵基礎(chǔ)上所創(chuàng)作的第四幅作品。15朵向日葵從一只簡單的陶罐里冒出來,背景是耀眼的黃色。花兒有的新鮮挺拔,環(huán)繞著火焰般搖曳著的花瓣。有的則快要結(jié)子,已經(jīng)開始凋萎。</p><p class="ql-block"> 在高更的鼓勵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帶來的黃麻又畫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在這之后的不久,兩位藝術(shù)家就因藝術(shù)理念上的差異發(fā)生了劇烈的沖突,情緒過激的梵高,用剃須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則是在驚恐中離開了阿爾,也離開了梵高。他在這,只住了兩個月。這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對一心盼望著他到來的梵高來說,實在是太短暫了。</p><p class="ql-block"> 這幅畫是梵高向日葵畫作中被提及最多的作品,也是爭議最多的作品,爭議的焦點是:明明畫中有“十五朵向日葵”,為啥名字是“十四朵”?</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第6幅向日癸畫</p><p class="ql-block">《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是梵高15朵向日葵畫第2幅,創(chuàng)作于1888年12月-1889年1月,是梵高的第5幅向日癸畫作。藏于日本興亜美術(shù)館(日本東京)。</p><p class="ql-block">1889年1月梵高懷著對高更的思念,畫了第6幅《向日葵》,這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并調(diào)整了自己的風(fēng)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帶來現(xiàn)實主義聯(lián)想的細節(jié),以期望能迎合高更的藝術(shù)趣向。因這一幅他要送給高更。一向固執(zhí)的梵高為了挽回和高更的友情,愿意在畫風(fēng)上做出讓步。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高更在走后便再也沒與梵高見過面。而這第6幅《向日葵》畫也就成了他與高更的友誼祭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十五朵向日癸畫的第3幅</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作于1889年1月,收藏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由于對友情的渴望過于強烈,對已得的友情過分重視,所以當(dāng)高更讓他失望之后,由此而來的痛苦對梵高便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后的1890年,他放下手中的畫筆,轉(zhuǎn)而拿起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37歲鮮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1890 嘉舍醫(yī)生的畫像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2. 1890 嘉舍醫(yī)生的畫像 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收藏</p><p class="ql-block">《嘉舍醫(yī)師的畫像》是荷蘭后期印象派畫家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繪于1890年,當(dāng)時他已住進精神病院接受保羅·嘉舍醫(yī)師的治療。此畫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現(xiàn)私人收藏;第二個版本的目前存于巴黎的奧塞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嘉舍醫(yī)師生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 與許多印象派畫家有交往,他自己也作畫,。梵高以嘉舍醫(yī)師為模特兒的肖像畫,是與他在圣雷米時期所畫的自畫像同調(diào), 而彎曲螺旋式的線條, 則與阿爾時期的肖像畫中單純化色面可視為一體, 較真實地表現(xiàn)出嘉舍醫(yī)師沉郁、心煩的情緒。</p><p class="ql-block">梵高是在一個月內(nèi)畫了這兩幅嘉舍醫(yī)師的畫像,二幅畫構(gòu)圖相同,不同之處是在桌上的兩本書。梵高以藍色為主調(diào),但是各種藍色互不相同,色調(diào)分明。中間背景,色彩堅實,上縱的筆觸產(chǎn)生了一種令人不安甚至近乎憂郁癥似的感觸。</p><p class="ql-block">嘉舍醫(yī)師的畫像(第一版本):梵高的這幅作品在概念和構(gòu)圖上,幾乎可以說是"阿爾勒女子"的姊妹篇。嘉舍神情哀傷地坐在那里,面對著兩本內(nèi)容涉及女人、藝術(shù)和性的小說——那是龔古爾兄弟的小說《馬內(nèi)特·薩洛蒙》和《翟米尼·拉賽特》,小說的角色由吉努太太換成了嘉舍醫(yī)師。俯身于法國小說的嘉舍醫(yī)師象征著社會新潮帶來的問題和失望,而那位阿爾勒女人卻對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xué)作品若有所思地面露微笑,完全是個熱心腸、樂于助人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嘉舍醫(yī)師的畫像(第二版本): 作品中,人物姿態(tài)安詳,削瘦的身體用肘臂支撐著,以保持完全平衡。但是,透過筆觸、構(gòu)圖以及人物四周的空間,畫家緊張而悲哀的心情一目了然。它預(yù)示畫家即將感受到更加深重的痛苦。</p><p class="ql-block">圖中左下方的紅桌在深藍色為主的畫面中顯得相當(dāng)突兀。嘉舍醫(yī)師憂郁的深思表情,與畫中的藍色調(diào)相呼應(yīng)。</p><p class="ql-block">這幅肖像的基本構(gòu)圖是人物沿對角線呈傾斜姿勢,從畫布左上角至右下角貫穿整個畫面。畫中色彩的配置也許是傳達出深思情感的最重要的因素。醫(yī)生的外衣是藍色與黑色的混合,而在有些地方還可看見乳白色的畫布底色,紅色桌面加深了畫面的對比。</p><p class="ql-block">畫作完成后沒幾周,梵高就自殺身亡。</p> <p class="ql-block">梵高各時期的自畫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