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留園、拙政園,前兩個在北方,屬于皇家園林,后兩個在南方蘇州市,屬民間園林。1961年第一批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p><p class="ql-block">前幾天我們介紹了南方兩大名園:蘇州留園、蘇州拙政園。今天介紹北方兩大名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頤和園】</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位于北京西郊。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國家重點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為了展示中國的園林資源,宣傳和保護中國名園,中國郵政于2008年5月10日發(fā)行了《頤和園》特種郵票一套六枚,分別展現(xiàn)了:頤和園十七孔橋的景觀;頤和園內(nèi)長廊的景觀;頤和園內(nèi)石舫的景觀;頤和園內(nèi)諧趣園的景觀;頤和園內(nèi)玉帶橋的景觀;頤和園內(nèi)后湖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十七孔橋</i></b></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橋,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東接東堤,西連南湖島,全長150米,寬8米,因有十七個橋洞而得名。橋頭和橋欄望柱上雕有544只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橋欄的兩端有4只石雕的異獸,威猛雄健,為清代石雕藝術(shù)品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長廊</i></b></p><p class="ql-block">長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共273間,全長728米,枋梁上繪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各種彩畫八千多幅,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游廊。</p><p class="ql-block">長廊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臨水,以排云殿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對稱地展開,與分布在萬壽山前的建筑連成一體。</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石舫</i></b></p><p class="ql-block">石舫又名清晏舫,在長廊西端湖邊,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成。舫身系用大理石雕砌而成,通長36米。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建時改為洋式艙樓,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為“清晏舫”。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shù)挠晁ㄟ^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諧趣園</i></b></p><p class="ql-block">諧趣園,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南名園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改名諧趣園。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方塘數(shù)畝,沿池建有樓、亭、堂、齋、橋、榭等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間游廊連接,錯落相間,步步有景,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園中之園”。</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玉帶橋</i></b></p><p class="ql-block">玉帶橋,乾隆年間所造。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拱高而薄,橋身、橋欄用青白石和漢白玉石雕砌,呈曲線型,宛若玉帶,由此得名。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gòu)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皺緞般的水面上浮動蕩漾,景象十分動人。</p><p class="ql-block">當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園至玉泉山,往返均過此橋。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螺黛一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 后湖</i></b></p><p class="ql-block">后湖,又名石溪河。原為當年北山麓一些零星的小池塘,選園者將其開鑿連接起來,成為一條曲折狹長的河流,并把挖河掘出的土方沿北岸堆疊成起伏的岡埠,將北面的圍墻遮擋起來,形成了“兩岸夾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景象。特別是通過峽口、石、橋梁及岸邊地形、建筑的布置,將河道隔成連續(xù)而又各具不同景觀特色的流段,所以在僅千余米的水流中,卻濃縮了中國南方江流穿山渡峽、經(jīng)城過市、融流匯川、蜿蜒不盡的上千里水域景觀,典型地體現(xiàn)出“一勺則江河萬里”的中國選園意境。</p> <p class="ql-block"><b><i>頤和園 ·佛香閣(小型張)</i></b></p><p class="ql-block">小型張表現(xiàn)的是萬壽山主景群,畫面以高聳云表的佛香閣為主體,智慧海、眾香界、擷秀亭、排云殿、魚藻軒、湖色山光共一樓、聽鸝館等建筑如眾星捧月般環(huán)拱四周,萬壽山麓郁郁蔥蔥、層層疊疊的松柏林木簇擁屏列,旨在傳達“閣仗山雄、山因閣秀”的神韻。</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這套郵票采用了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法,特別選用天然礦石顏料、巖彩和云母等顏色繪制,并結(jié)合一些水彩畫法,敷色在厚重沉穩(wěn)中透出雍容華貴之氣,也不失墨彩酣暢淋漓、透明純凈的效果,表現(xiàn)出皇家園林的富貴與清雅,充分展示了中國皇家園林的神韻風采,體現(xiàn)古都北京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承德避暑山莊】</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方園林的最大代表,為承德避暑山莊。這個“最大”指地位,也指規(guī)模: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面積廣達五百八十公頃。</p><p class="ql-block">山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歷時約九十年建成。整體分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西北多山而東南多水,北部為開闊地帶,整體風貌猶如中國地理環(huán)境的縮形。</p><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diào),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并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最終成就中國古典園林“南秀北雄”之美。</p> <p class="ql-block">1991年8月10日,為展現(xiàn)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壯美景觀,中國郵政發(fā)行一套《承德避暑山莊》特種郵票3枚及1枚小型張。</p><p class="ql-block">這套郵票圖案選取了避暑山莊最有魅力、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概括了山莊全貌,表達了山莊兼具“南秀北雄”園林之美的風韻。畫面采用工筆重彩的畫法,色彩既富麗、明快、飽滿、響亮,又清謐、雅逸,整體呈現(xiàn)為青綠藍紫的冷色調(diào),創(chuàng)造出一個清涼世界,說明了承德夏無炎暑,點出了“避暑”之題。</p> <p class="ql-block"><b><i>避暑山莊 · 萬壑松風</i></b></p><p class="ql-block">萬壑松風,位于山莊宮殿區(qū)北部。此地高敞,據(jù)崗臨湖,主要建筑有面闊五間的萬壑松風正殿、鑒始齋三間平房和頤和書屋、靜佳室、蓬閬咸映等,布局靈活,具有南方園林特點。因周圍古松甚多,故康熙題名“萬壑松風”。這是康熙皇帝批閱奏章、召見官員和欣賞湖光山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i>避暑山莊 · 水榭環(huán)碧</i></b></p><p class="ql-block">水榭環(huán)碧,是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巡游江南,盡覽江南水鄉(xiāng)澤國的園林勝景。山莊湖區(qū)正是按照他們選取的江南園林名勝中的佳處,精心設(shè)計、修建成的一處塞外江南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設(shè)計者將環(huán)碧島置于畫面近景,三面環(huán)水,僅有小組建筑,其中的采菱茅亭如笠,頗具情趣。隔水相望的遠景是水心榭,三座并列的重檐亭,猶如一艘精制的畫舫,兩側(cè)碧水澄澈可鑒。湖岸草木繁茂,自然曲折,湖面上分布著十多個大小不同的洲島,洋溢著避暑山莊嫵媚幽曲的天然秀美之風韻。</p> <p class="ql-block"><b><i>避暑山莊 · 青楓綠嶼</i></b></p><p class="ql-block">青楓綠嶼,坐落在松云峽北嶺,為一座面南的古殿堂。因此處多楓樹,枝葉繁茂,特別是夏季,“淺碧濃青,天山一色”。</p><p class="ql-block">設(shè)計者采用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shù)中的“因借”手法,將山莊之外的名山奇峰“借”到畫面中來,和諧地襯托了恍若綠色小島的“青楓綠嶼”,雄中藏秀,剛中寓柔,充分表現(xiàn)出了北嶺之雄和楓林之秀;畫面將平原區(qū)的蒙古包和永佑寺舍利塔處理為遠景,使山莊各區(qū)皆有景觀展示。</p> <p class="ql-block"><b><i>避暑山莊 · 澄湖疊翠 無暑清涼(小型張)</i></b></p><p class="ql-block">小型張圖案描繪了承德避暑山莊湖區(qū)“澄湖疊翠”、“無暑清涼”的自然景觀。澄湖位于避暑山莊“萬樹園”南部,湖水清澈,湖邊草木郁翠,宮殿亭榭掩映,風光旖旎,故康熙題名“澄湖疊翠”。“無暑清涼”是避暑山莊如意洲的門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殿本身“廣廈洞辟,不施屏蔽”,四面皆水,景色幽美,此地盛夏時節(jié)清涼宜人,故康熙題名“無暑清涼”。</p> <p class="ql-block">畫面近景是如意洲,因有“芝徑云堤”與環(huán)碧島相聯(lián),形如一柄玉如意而得名,此處微波擊岸,荷香陣陣,沁人心脾;遠處的“環(huán)碧島”和“月色江聲”景色歷歷在目,清新而幽深;畫面上奇峰依依,湖光變幻,洲島錯落,亭榭掩映,描繪出了一派秀美的江南景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