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30, 31, 36);">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幼兒園畢業(yè)升入煙臺市南山路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山路小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南山路小學成立于1895年9月28日?,前身是英國基督教傳教士詹姆士·馬茂蘭創(chuàng)辦的“花邊女子學堂”,是煙臺最早的工讀小學堂?。1916年,學校更名為“培真女校”,1926年,學校添設初中,改名為“培真女子中學”,小學部系附設,又附設了幼稚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培真女校的學生在學習棒槌花邊的編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日寇侵占煙臺,培真女子中學停課。1942年復學并改名為“市立南山路小學”?。1945年煙臺第一次解放后,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47年秋,國民黨侵占煙臺,將“南山路小學”改為“煙臺市東區(qū)中心小學”。1948年10月16日煙臺第二次解放,人民政府又將學?;謴驮麨椤盁熍_市南山路小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報到那天家長把我們送到學校,之后我們都是各自背著書包如同快樂的小燕子飛奔在上學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剛上學時,我是一個超級內(nèi)向的小女生,同桌欺負不知反抗。那個年代男女生彼此不說話,課桌中間都會劃上一條“三八線”,莊嚴的像兩國邊界線,誰的胳膊肘稍不留神越界,對方準會“咚”地一聲用胳膊肘懟回去,并帶有警告的意思,我確從沒有懟過同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桌是一個聰明頑皮的男生,他的父親是市公安局局長,那個年代警察叔叔在我心中很偉大。公安局長就更加令我敬佩與崇拜。但那個年代不管你的父親職位多高,似乎與兒女沒有關系,那個年代是一個純真的年代,沒有“官二代”、“富二代”這種時尚的詞匯。同學之間不管來自什么家庭,大家都是平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個年代的領導干部來自于人民,大都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的洗禮,他們光明磊落、為人正直、兩袖清風,“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宗旨。父親和我說:“人與人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革命工作分工不同”。我們的童年崇拜的不是金錢與官位,崇拜的是英雄、科學家、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勞動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年級文革開始了,我們加入了紅小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跟著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學習毛主席語錄,背老三篇,上街游行,跳忠字舞。忠字舞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滿懷豪情迎九大》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學期間學的什么課程,老師叫什么名字一概不記得了,只記得班長叫遲衛(wèi)國、副班長叫唐琳娜,班長、副班長是我們班的帥男、美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 1969年下半年,父親奉命調(diào)往根據(jù)毛主席1969年2月14日批示組建的“214工程指揮部”任副政委兼下屬主要工程“6214工程指揮部”政委。</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6214”工程是毛主席批示組建的核潛艇生產(chǎn)基地,基地建在江西九江瑞昌下巢湖。下巢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巢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春節(jié)前我同母親去到江西,住在九江市,后搬進了大山里,剛進山時空無人煙,我同父母住在用竹子、竹席搭建的竹棚,棚內(nèi)地上、棚頂老鼠橫穿,“吱吱”的尖叫聲,時常嚇的我心驚膽戰(zhàn),經(jīng)常晚上不敢入睡,生怕老鼠鉆進被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里沒有學校,開學前我和母親搬到了大山外的一個小山里,似乎四面環(huán)山。那里駐守著解放軍工程兵某部六團的團部和團衛(wèi)生所。我們住在團部的兩間平房,對面是團衛(wèi)生所,經(jīng)常看到用卡車拉著渾身流淌著鮮血的官兵送到衛(wèi)生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住戶只有團長一家人,假期衛(wèi)生所所長女兒蔡永麗特從哈爾濱來看她的父親,山里只有我、蔡永麗和團長女兒楊桂青,我們年齡相仿,成為了好朋友。轉眼五十多年過去了,不知她們現(xiàn)在何處,非常想念她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開學了,因小學離家較遠,我一個外來女孩不敢一人走山間小路,便跟著鄰家姐姐楊桂青一起上了瑞昌碼頭五、七中學,從一個未畢業(yè)的小學生直接升入了初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天到校映入眼簾的是陳舊的教室和七長八短高矮不一的課桌、板凳。我發(fā)呆的站在那,怎么會有如此學校?因學校不配備課桌、板凳,學生需從家自帶,因此就出現(xiàn)了眼前的一幕。學校破例給我做了一套嶄新沒上油漆的實木課桌、板凳,擺在教室里是那樣的耀眼,我坐在那感覺與人格格不入,欣慰的是沒有同學嫉妒和怨恨我。課間一個人孤獨的坐在那,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我們之間似乎沒有共同的語言,更重要的是語言不通。現(xiàn)在回想起,感到山村的孩子是那樣的淳樸、善良和真誠,我不記得他們的名字,但很渴望能有一場偶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村的學生要時常參加勞動,我第一次下田插秧時,站在田邊久久不敢下去。一個從北方來的女生沒有見過稻田,但聽說過稻田里有螞蝗,螞蝗鉆到人體內(nèi)人會死的??吹嚼蠋熀屯瑢W們都下去了,不得不硬著頭皮,模仿著同學把褲腿挽在膝蓋上方,脫掉鞋子下到田里,稻田里鋪著牛糞,兩只腳在牛糞與泥巴中深一腳淺一腳艱難的走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師教我如何插秧,并和我說:“稻田里有螞蟥,螞蟥爬到腿上千萬不要用手拽,用鞋底拍”。果真有螞蝗,聽后心驚膽戰(zhàn)的走兩步看看腿上有沒有螞蟥,走兩步看看腿上有沒有螞蟥,忐忑不安。為了不讓同學笑話,強隱者和同學們一起干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干農(nóng)活,也是一生難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底父親完成了在江西的工作,我同父母回到了煙臺,跟著原小學班級就讀于煙臺一中七一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煙臺第一中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煙臺一中創(chuàng)建于1931年9月28日,培養(yǎng)了大量杰出人才,包括兩院院士、專家、學者、將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忠誠,世界著名神經(jīng)外科專家,中國神經(jīng)外科開拓者,顯微神經(jīng)外科創(chuàng)始人,唯一獲世界神經(jīng)外科聯(lián)合會“最高榮譽獎章”的中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龔全珍?,開國少將甘祖昌?夫人,在鄉(xiāng)村教師的平凡崗位上數(shù)十年如一日。離休后繼續(xù)捐資助學、扶貧濟困。2013年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2014年獲“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2019年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被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稱為“老阿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華楠,原解放軍報社社長,總政治部副主任。華楠叔叔送給父親的原版毛主席照片,我一直珍藏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城鄉(xiāng)教學相差很大,回到煙臺感覺學習很吃力。父親從江西調(diào)回后到青島療養(yǎng),我跟著父母去到青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療養(yǎng)結束調(diào)到第三海軍學校,我又跟著父母去到南京,辦理了轉學,到南京后,心里產(chǎn)生了恐懼,心想煙臺與南京的教學一定有很大的差距,南京畢竟是六朝古都的大城市,我這個剛從山村學校回來不久的學生一定跟不上課,加之當時身體不是很好,便辦理了休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初又回到了煙臺,回到煙臺繼續(xù)跟著原班學習,那年恰逢鄧小平復出,恢復了高中考試,我和同學們一起順利考入了高中??删驮诩磳㈤_學之際,母親到學校找到校領導申請給我退級,校領導誤認為我們申請退級是為了逃避下鄉(xiāng),因此沒有同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出生于書香人家,始終把學習看的很重,母親認為必須把拉下的課程補上,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能更好的走向社會。母親又找到父親單位一名干部的愛人在我校教導處工作,她和校領導說明了情況,說我不屬于下鄉(xiāng)對象,在她的努力下,得到了校領導的同意,因此我從七一級退到了七二級,成為全校唯一的退級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全國第一屆中學生運動會在煙臺舉行,我校參加了大型團體操表演,由于我的柔韌性比較好,把我安排在第二排中間位置,那個位置的同學們有幾個難度較高的動作,全校師生緊鑼密鼓的排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運動會頒獎環(huán)節(jié)需要幾名學生給頒獎領導遞送獎狀,在我校選了四名女生,我有幸成為一員。在運動會即將召開之前通知我們?yōu)榱瞬挥绊戭C獎儀式,我們不參加團體操表演了。聽到此通知無比的開心,這樣可以全程觀看開幕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7日全市工農(nóng)兵及中小學生25000人參加了開幕式。這次運動會是解放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中學生體育盛會。開幕式在位于煙臺市西南河路南端為本屆運動會新建的體育館內(nèi)隆重舉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席開幕式的有國家體委副主任于步血,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主任曹普南,濟南軍區(qū)副司令員楊國夫,煙臺地委書記朱本正,煙臺市委書記戴長春及副書記邢林、王吉五等。參加比賽的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近2000名中學生運動員,在田徑比賽中,有20名運動員32次打破了11項少年全國記錄,8人8次平了4項少年全國紀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9月,第三海軍學校從南京遷址到遼寧錦西(今葫蘆島市),我又跟著父母去到遼寧錦西?,就讀于錦西二中(現(xiàn)葫蘆島市第二高級中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葫蘆島第二高級中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初回到煙臺,準備迎接高中畢業(yè)。繼續(xù)在七二級原班就讀,在還有半年即將畢業(yè)的時間我們開展了學工學農(nóng)學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站學工,我分配在車床車間,車工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種,我只能站在車床邊看工人師傅操作,偶爾師傅試刀的時候讓我摸摸車床,轉兩下機器。這是我第一次跨入工廠,第一次接觸工人師傅,及興奮又好奇,看到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師傅們好帥好精神。看著一塊塊不銹鋼或銅塊經(jīng)過工人師傅的手中做出了齒輪、軸承、螺紋等精致的零件,感到好神奇,他們不愧是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可能沒有太高的學歷,但他們有著高超的技能,他們看著一張張圖紙,用卡尺量著一絲不差的精準度,令我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工結束后學農(nóng),學農(nóng)期間,我們主要是在地里撿地瓜,到果園撿蘋果。記憶最深的是在果園撿蘋果時,一個果農(nóng)大叔手里拿著蘋果站在我們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口純正的文登口音和我們說:“飯后一鍋西多么滴好嗷,闊西沃們現(xiàn)在還達不到這鍋水平”。那個年代飯后一果的確難以達到,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飯后幾果都不在話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我們在二十六軍駐威海守備四師文登農(nóng)場學軍,巧合的是師部把我的二姐從師醫(yī)院派到農(nóng)場為我們做保健醫(yī)生,同學們不知道我們的關系。學軍期間除了軍訓,就是下田插秧,插秧對我來說已是輕車熟路,同學們都是第一次插秧。一天下來精疲力盡,勞動結束后帶著沾滿泥巴的雙腿往床上一躺好舒服啊,什么臟不臟,早已忘記腦后。我們睡的是用稻草鋪在地上,稻草上鋪著一層薄薄褥子的地鋪,一個房間住十幾個同學,那種條件躺在上面也感到無比的幸福。那一刻腦海里呈現(xiàn)出農(nóng)民伯伯,平時我們嫌棄農(nóng)民臟,不愿靠近他們,不知同學們是否有這種想法,在我的內(nèi)心是有的,我敬重農(nóng)民,因他們用汗水和智慧繪制出豐收的畫卷。但他們身上的氣味和渾身沾滿著泥土,我的確不愿靠近他們。靜心想想我們干一天就受不了了,農(nóng)民伯伯常年在田間里,風吹日曬雨淋,那個年代那有條件天天洗澡,讓我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軍很快結束了,雖然很辛苦,但大家都有些念念不舍,幾名女同學看著大學畢業(yè)不久,從師醫(yī)院派到農(nóng)場做我們保健醫(yī)生的二姐和我們一起插秧,住在一起,關心著每個同學的身體狀況而感動,來生理期的女同學二姐一律不讓她們下田。分別時她們擁抱著二姐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二姐的確是一名非常能吃苦的女兵,我與二姐相比差距很大,我是家里最不能吃苦的那一個。臨別時排長和班長給我們留下了贈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軍結束面臨著高中即將畢業(yè),二至五年級經(jīng)歷了文革,五年級后跟著父母轉戰(zhàn)南北,名義上高中畢業(yè),真正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榮幸的是在學生時代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 background-color:rgb(245, 245, 245);"> 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懷念學生時代,想念同學。那個年代同學之間的友誼,是書包里分享的半塊橡皮,是放學后繞遠路也要一起走的小巷,是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同桌悄悄在桌下比畫的手勢。我們雖然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有著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但我們有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我們吃著3分錢一根的冰棍,2分錢一小盅的酸棗,比現(xiàn)在孩子吃的奶油蛋糕、巧克力還要開心,我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們天真爛漫,陽光向上,我們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友情是那樣的純真純粹,是青春歲月中最美好的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生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塑造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值得我們一生珍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均來自網(wǎng)絡,致謝!</span></p>